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连横与合纵(上)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5-28 00:14:25 0

商鞅的死因

商鞅被满门抄斩,很多人都笑。

笑得最爽的是谁?

有人说,肯定是公子虔他们。这哥们儿给商鞅割了鼻子,八年不敢抬着那张脸出门,天天躲在家里连镜子都不敢照,心里肯定恨商鞅恨得要死。现在由他出面,告发商鞅,终于报了大仇。呵呵,你割了我的鼻子,我砍了你的脑袋,最后胜利者是谁,连傻子也明白。所以,现在头号高兴分子非他莫属,舍他其谁。

难道真的是这么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商鞅的死因是什么?很多人说,这哥们为了实施新法,得罪了很多人,而且做人太刻薄,那些贵族啊,老百姓啊,个个都恨他恨得要死。所以,他的保护伞一死,他也该死了。

持此说的代表人物就是司马迁同志。

司马迁在总结商鞅光辉而悲哀的一生时,就说,商鞅很聪明,但很刻薄。而且还是靠个太监的推荐才得以发达,发达之后处罚公子虔,又耍花招欺骗那个公子锜,不听赵良的话,结果不死是真没有天理了。

其实,这话大半是不靠谱的。

商鞅是个很果敢的人,实施新法,反对的人多,阻力重重,必须以果敢严厉的手段表明自己的决心,否则,新法何以推行?公子虔固然有点冤枉。但新法必须对权贵下手,这样才能得以实施。如果说,处罚了一个权贵就会导致商鞅的死,那当时制造冤假错案的多了去,为什么别人不死?秦惠文君杀商鞅难道不是冤案?

然后说是靠太监推荐,所以根基不牢,又是让他非死不可的主因之一,这同样不靠谱。这明显是以歧视的目光看问题,简直不值一驳。

而说他在战场上欺骗公子锜,也是该死的原因,这就更不靠谱了。那些成功的军事家,谁不搞个阴谋划诡计。三十六计,哪一计不跟阴谋诡计有关?

所以,他的死,跟这些原因基本无关,或者说,这些原因并不是他被杀的主因。

他被杀的原因是,因为他太强大了,强大到新领导人对他产生畏惧的地步。

秦惠文君是个天生的政治人物,知道商鞅制定的这些新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他从头到尾都在举双手赞成。他更知道,商鞅不反是个改革家,也是个军事家,内政外交都有一套,在秦国大干快上已经整整二十年,势力已经非同小可,足以威胁到他的地位。

于是,他就怕了。但要拿下商鞅下,必须有个借口——你总不能因为自己惧怕了,就直接抓起来砍掉。这不是一个政治家的风格。得有个理由。

于是,他以前的老师公子虔跳了出来,帮他找到了理由,说商鞅谋反。

这个理由很充分吗?

一点儿也不充分。因为,谋反是需要证据的。何况还是告发商鞅谋反。公子虔不是笨蛋,他几次吃过商鞅的苦头,哪敢去惹这哥们儿?如果他真的敢惹,老早就带着诉状天天去上访了。可他那时敢上访吗?

他直到现在才敢实名举报,如果没有底气,他是不敢的。这个底气从何而来?

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从他那个学生那里来的。肯定是秦惠文君对他有所暗示,然后他连夜创作了商鞅谋反这个举报。秦惠文君问都不问,直接就派人去抓商鞅。

商鞅是聪明人,知道搞他的真正黑手是新科老大,而不是那个公子虔,所以才在第一时间跑路的。如果就一个公子虔,他跑吗?估计他会在第一时间里,把这个没鼻子的老家伙抓起来,再把他那两只耳朵也割了。

秦惠文君需要商鞅死去,所以商鞅必须死。

秦惠文君确实是个牛人,他杀了商鞅,除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潜在对手、一股足以能够跟他抗衡的力量,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废掉商鞅一手定出来的新法。

如果说,他为了取悦那些老牌既得利益集团,或者说是被那些老牌利益集团要挟,而杀掉商鞅,他应该在商鞅人头落地的那一刻,就可以当场大声宣布废除新法。而他只是宣布,谁想造反就杀谁,不管他的级别有多高、贡献有多大。这不但是杀商鞅的一个借口,同时也对那些老牌利益集团的一个警告——任何人都不能对老子动手动脚,商鞅这么牛,老子都敢杀。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商鞅人头落地,笑得最生动的,是我们的秦惠文君——秦国新任领导人。

另一个原因是商鞅的新法,此时已经完全成熟,也已经深入人心。秦惠文王不需要商鞅这样的强硬派来帮他推行了。杀了商鞅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他可以借商鞅的头博取老牌既得利益集团的支持,让他在全国的支持率又上升了几个百分点。这对一个新上任的国家元首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他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同情商鞅的。

当然,杀了商鞅,还是必须有人干活的,而且这个干活的人也是个猛人才合格。

那时,也许别的东西产出不多,但却是个猛人不断涌现的时代。

秦国很快就找到了个牛人顶替商鞅的位子。

这个哥们儿就是公孙衍。

公孙衍也是来自魏国,同时也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不但口才牛,策略也厉害。接过秦国大良造的大印后,立马要求向魏国开展新一轮军事行动。

此时的秦国兵多将广,想拿魏国来练一练,那是容易得跟放屁一样。

正好,秦国新一届政府也需要一场战争来打造自己的形象。否则,人家会说,秦国没有了商鞅,就一点儿作为也没有了。以前商鞅不是老去打魏国吗?现在老子也打一把魏国给你们看。

魏国此时已经严重疲软,看到大秦铁蹄猛踩上来,做了一次很不像样的抵抗之后,立马派人求和,说再割一块地皮给你们不行吗?

当然可以。

于是,魏惠王又含着辛酸的泪水在版图上一划,阴晋又转换成秦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了。魏惠王实在是有理由落泪了。这块地皮位于秦魏两国的交界处,同时也是公孙衍可爱的家乡。五十多年前,吴起就在这里,只带着几万人的兵力,硬是把五十万秦兵打得满地找牙,一路狂逃,最终占领河西之地。两千年,这个战例后还一直成为经典战例。可仅仅五十年,秦兵又在这个地方,把魏国打得跪地求和。

这就是把人才赶走的后果,很严重。

河西这个地方对秦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这个地方是秦国向东的门户。魏国就是在占领了这个地方之后,才有据了对秦国的主动权,死死压得秦国透不过气来,使其跟中原的联络中断了几十年,迫使秦国只能跟魏国做生意,可以任意盘剥秦国的财富。秦国气得要命,多次出兵要夺回这个地方,一心一意要打通向东的通道,但都没有成功。现在终于打通了。秦惠文君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决定把阴晋改名为“宁秦”。从这个名字看,你就知道收回阴晋对秦国的意义了。

河西的地盘很大,光阴晋还远远不够。

公孙衍说,必须把河西全面抢回来。以后咱们才能在战略上稳拿主动权。

秦惠文君同意。

于是,公孙衍再次出马,进攻河西要塞。把四万多魏军一把打跨,连魏国的主将也在战场上成为俘虏。

魏惠王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得很想哭地对秦国说:“我把剩下的河西地盘全给你们。可以了吧?”

当然可以。

魏惠王知道,你再给多少土地,也挡不住秦国的入侵。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派人拿着大把现金来到秦国,全部送给公孙衍,请公孙衍同志看到这么多钱的面子上,别再打魏国了。

公孙衍一看到钱,两眼立刻放光,一脸笑容地说:“呵呵,好说啊。明天我劝我们的领导,不再打魏国了。”

于是第二天,他对秦惠文君说,老大:“咱刚跟魏国讲和,现在又去打他们,有点儿说不过去吧?还是先打别的国家吧。而且老是拿一个魏国来玩,也显得太没有创意了。”

秦惠文君哪知道这家伙已经接受人家的巨额贿赂,现在是在帮魏国求情,听他这话说得真的很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意见,准备再次来个西部大开发,向西部的少数民族进攻。

如果公孙衍此计成功,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然而一个猛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公孙衍为历史设计的格局。

这个猛人也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他就是著名的张仪。

六国相印

张仪也是鬼谷子的学生。不过,他的同学不是庞涓和孙膑,而是苏秦同志。

说到张仪,还得先说说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老塔挡苏秦。

如果没有苏秦,张仪也许不会到秦国来,张仪不到秦国来,这个历史还是现在这个历史?

苏秦是农民子弟,不像吴起那么有钱,但他跟吴起一样,从小就有远大理想,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他也投到鬼谷子门下。这个鬼谷子的命还真不短。学生死了一批又一批,他居然还在那里开门办学,天天谆谆善诱、诲人不倦。

苏秦毕业下山之后,到处去找工作,可找了多年,仍然是个失业大学生,只得又回到老家。大家一看,呵呵,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也找不到工作。你读那个名校、拜那个名师有个屁用?我们不用上学,也有一碗饭吃啊。

苏秦听到后,一言不发,红着脸躲到房间里。从此,人们就很难看到这哥们儿那张脸在公众面前出现了。

当然,他并不像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那样,找不到工作就天天睡大觉,醒来后又全身赤裸地玩玩游戏,放开肚皮拼命啃老。苏秦的家并不富有,他无法啃老。而且啃老也不是他的风格。他天天翻着自己的藏书,认认真真地读着。可读了一遍之后,突然觉得,老是读这些书,不把自己变成疯子,也变成呆子了。现在这个社会并不需要疯子,也不需要呆子,而是要有实实在在本事的人。

于是,他找到一本《阴符》,当自己的专业课程,认认真真地研究。他读这个书,整整读了一年,终于觉得自己真的有本事了,觉得现在的苏秦不是一年前的苏秦了。凭现在的业务水平出去找个工作,一定没有什么难度。

这哥们儿是很自信的。

他这次出门,并不像别的牛人那样,去某个诸侯国那里求职,而是直接去找那个周显王,想帮这个破落到极点的王室重振起来。

哪知,周显王是一个没有什么大志的人,更要命的是,苏秦这么多年跑遍祖国各地,拿着那份自荐书到处要求面试,虽然一份工作都没有找到,但知名度已经很高,周显王身边的那些人个个都知道苏秦是个没有本事的人——别的公司都已经不要你了,凭什么我们王室会重用你?

大家都用那种鄙视的目光盯着这个求职欲望很高的大学生。

而周显王显然也是这么看他的。

苏秦知道他在这地方已经彻底没有市场了。于是,他把诸侯拿来进行了一次评估,觉得秦国应该会给他一个机会。因为他认为,秦国刚刚处死了商鞅,现在总理大臣之位正缺着,这可是一个大好机会。

于是,他收拾那套行李,又跑到秦国的首都来。

他很容易就见到了秦惠文君。

两人的会谈立即开始。

苏秦把秦国的形势讲得比秦国人还透,最后说,秦国只要好好利用这个资本,统一全中国是完全有能力的。

哪知,他说得很激情澎湃,秦惠文君却一点儿不热情。他又来了个长篇大论,对方仍然是那个脸色。他终于知道,这个年轻的老大,重用他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但他仍然不放弃,仍然天天给秦惠王写信,不断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来,这些建议都是很好的建议。可是因为秦惠王刚刚砍了商鞅的脑袋,对说客已经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不管你的建议如何牛,他就是不理。

苏秦在秦国混了很长时间,那件为了面试而做的黑貂皮大衣穿破了,所带的一百斤黄金也全部花完,生活已经没有着落了,只得又回到老家。

他这次回来,比上次更丢脸。

大家看到这时的苏秦,腿上缠着绑腿布,脚上那双草鞋已经烂得不成样子,背着那只破书箱,挑着那担其实已经什么也没有的旧行李,脸又黑又瘦,跟个刚从黑煤窑里解救出来的民工一点儿没有差别。

他一脸愧色地回到家里,放下行李时,正在织布机上工作的老婆连一声招呼也不跟他打;他的老爸老妈只翻着眼睛看了他一下,便转过头去,宁愿让眼睛面对屋外的厕所,也不愿多看这个儿子一眼;他嫂子本来要做饭了,可看到他进来,就干脆把锅放在一边,不放米下锅了。

他只得在一边独自长叹。当然,他长叹之后,并没有向他的家人投降,跟他们一样老老实实当农民伯伯,拿着农具出去锄禾日当午,争取靠这双勤劳的手去致富,而是又翻开他的藏书,找到了本《太公兵法》,没日没夜地攻读。每次累得要睡觉时,他就用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都流到脚跟了。

过了一年,他觉得自己真的不是以前的苏秦了,便又跑了出来。

这一次,他没有像上次那样,都去找大国,而是去了燕国。在燕国呆了一年,这才有机会见到燕文侯。于是,给这个燕文侯说了一大通。把他的合纵策略进行了全面阐述,说只有跟赵国和齐国联合起来,让燕国有个安定的局面,才可以发展下去。燕文侯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可燕国的实力摆在那里,又跟赵国和齐国这样的大国接壤,能自保已经不错了,哪敢有别的想法?于是燕文候说:“你要是能把赵王和齐王的思想工作做好,我就让你当燕国的首席大臣。”

他跑到赵国,直接跟赵国的老大交谈。

赵王这些年来,老是给魏国欺负,也知道被欺负的原因就是太缺人才了。这时,听到苏秦的吹牛,只觉得这哥们儿太有才了,大喜过望,立即封苏秦为武安君,把一颗大大的相印直接挂到他的脖子上,还配给他一百辆兵车、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然后让他以这个排场去游说其他君主,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苏秦就带着这些东西,浩浩荡荡出使五国,把五国的老大个个都说得服服帖帖,愿意遵从他的建议,联合起来,跟秦国为敌到底。

这哥们儿不但让六国的老大都听从他的话,而且六国老大都聘请他当自己的相国。就这样,这哥们儿身上带着六个国家的总理大印。当他完成任务回到赵国,那个排场已经比国君牛了很多。史书上的描述是: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据说,苏秦准备到楚国去做楚王的思想工作时,路过他的老家洛阳。他的老爸老妈急忙收拾屋子,连街道都打扫干净,请来乐队,到三十里外的郊区去迎接他。他的老婆看到他浩浩荡荡而来,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只是侧着耳朵听他高谈阔论;他的嫂子就更不管形象了,直接趴在地板上,不停地叩头谢罪。

苏秦一看,就问他嫂子:“你以前为什么那么鄙视我,现在又这样对待我?”

嫂子说,“以前你穷啊。现在你有钱了啊。”

苏秦一听,不由又是长叹一声。穷的时候,连老爸都可以不认儿子,老婆也不认老公。可一旦富贵,连亲戚都怕自己。这个荣华富贵实在是好东西啊。他当场拿出千金,散发给那些曾经鄙视过他的父老乡亲。

这哥们很够意思,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刚到燕国时,向人家借过一百钱做路费,现在他找到那人,拿出一百金送给那人。他还给所有曾帮助过他的人都发了钱。连同他的所有跟班,个个有份。有一个跟班看到别人都拿了,硬是没轮到自己去领钱,就急了起来,跑到苏秦面前说,老大,都给人家了,怎么不给我啊。

苏秦说:“我哪能忘记你呢?兄弟啊,当初你跟我去燕国,到易水时,我已经很穷困了。你再三地要跟我拜拜。我对你很有意见。所以,在放发红包时,我只能把你放在最后。现在你也可以领钱了。”

这哥们儿够意思吧?

张仪入秦

苏秦的这个合纵的策略一出台,秦国当然不愿干了。秦国现在虽然已经很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跟六国抗衡的地步。于是,秦国派人去找到魏国和齐国,说:“你们跟我一起去把赵国教训一顿。现在秦国是霸主,可赵国却天天在向你们指手画脚。”

魏国刚给秦国猛打几顿,内心世界装满了恐秦情绪,给秦国一吓,立马从以赵国为核心的联盟里脱离出来,站在秦国一边。齐国此前也跟赵国闹矛盾,这时看到魏国毫不犹豫地跟着秦国,当然也宣布跟赵国拜拜,加入秦国的联盟了。

三国高调宣布,要向赵国开展军事行动。

赵肃侯一看,要是三个大国真的把大军开进来,赵国能抵挡吗?于是就生气起来,把苏秦叫来,大爆了一顿粗口。

苏秦也慌了起来,一面申请出使燕国,一面想办法把张仪派到秦国,对秦国的策略进行干扰。

于是,张仪出场。

当然,他刚出场时一点儿不隆重。

他是魏国人,是农N代,家境比较穷。但他也是个人穷志不穷的好孩子,硬是跑到鬼谷子那里求学。于是,他就成了苏秦的同窗好友。这哥们儿不但聪明而且很勤奋,学习成绩很突出,连苏秦也觉得自己比不过他。

他毕业后,也跟苏秦一样,拿着那份自荐书到处求职,可跑得腿都断了,也没有求到一个像样的工作。于是,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到魏国。但他仍然没有灰心,又去找魏惠王——人家不用,咱家乡的老大应该用自己人吧?

可惠王对他的长篇大论一点儿不感兴趣。

他一气之下,又跑到楚国,投奔到楚相昭阳的门下,希望能得到昭阳的引荐,在楚国干一番事业来。

哪知,还没有跟昭阳混熟,就先出事了。

昭阳带着楚兵把魏国猛偏了一顿,楚王高兴得要命,立即把那块和氏璧奖给他。昭阳很爽,请大家来喝酒。然后把这宝物拿来给大家欣赏。大家都争着拿来看,于是你传给我,我传给你,传来传去之后,和氏璧不再传下去了。和氏璧没有再传下去并不是因为昭阳心疼自己的宝物而收回去的,而是和氏璧不见了。

谁偷了和氏璧?

在场的人都大声否认:我不是小偷。

那时,张仪也在现场,也跟大家大声说:“我没有偷。”

大概这哥们儿平时嘴巴很牛,很多人对他很不爽,而且他是刚来的,又是外来人员,于是,大家都一口咬定是张仪偷的。他那么穷,最见不得钱,肯定是他偷的。

张仪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到名校拜名师,一心一意想混个出人头地,根本不会做小偷小摸,因此大声争辩。

可昭阳却信大家的话。你说你没偷,你能拿出你不偷的证据吗?或者你能拿出别人偷的证据吗?

张仪这两个证据一样也拿不出。于是,昭阳就说,看来不来个严刑逼供,你是不会交出来的。

手下过来,把张仪拉下去,打了一遍又一遍。他仍然不承认——他现在就是想承认也没有办法承认。你承认了,那你得把东西交出来?他拿什么东西来交?

于是,只得继续打,直打得他离死还有一口气,昭阳怕真的把他打死了,出了人命,那可不好玩,就下令停止。

张仪回到家,老婆一看,我的官人啊。你不是去喝酒吗?怎么喝成这个样子?我看你的命都差不多完蛋了。

张仪一抹脸上的血,张开嘴巴,问:“老婆,你帮我看看,我的舌头还有吗?”

老婆说:“还没有丢掉。”

张仪说:“呵呵,只要这个东东还在,老子的本钱就还大大的有。老子终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

这时,苏秦正在赵国实施他的合纵政策,怕秦国来破坏他,因此决定物色个人去秦国,控制秦国的决策系统,让秦国无法破坏他的这个策略。他想了好久,觉得张仪是最好的人选。

这哥们儿很会玩阴谋,他并没有直接给张仪写信,说“老同学,你帮我到秦国去当我的卧底吧。”而是派人跑到楚国,找到张仪,做张仪的思想工作:现在赵国的相国不是你的同学吗?苏秦现在在赵国牛得要命,排场比国君还要大啊。你为什么不去投靠他。在这里都被当成小偷打成这个样子,命都差不多没有了啊,你还有什么前途?

张仪一听,有道理。

于是,又跑到赵国。

他到了赵国之后,立即去找苏秦。

哪知,苏秦这时缺德得要命,老早就对门卫说,如果张仪来了,坚决不让他进门。

张仪去了几次,每次门卫都不给他通报。他气得要命,以前还是同学,你在路边撒尿时,老子都可以在旁边观摩啊。现在怎么连个面都不给见?但他又舍不得离开,大老远跑过来,连个面也不见,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但更不够意思的还在后面。

苏秦终于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接见了这个老同学。

但苏秦把排场摆得很大,自己高高在上,让老同学坐在堂下,给了他几个美女和仆人,以及一些口粮,然后教训了他一顿,说:“你不是说你很牛吗?怎么会堕落到这个地步?现在我根本不跟你交谈,直接给你富贵,让你去享受,因为你的水平太低,一点儿不值得重用。你好好享受吧。好,我还有很多事要办。没有时间陪老同学了。你没有的吃了,尽管跟我要。然后站起来,拍拍屁股走人。”

张仪连一句话还没有说出来,他就已经进入内屋去日理万机了。

张仪受到这个待遇,不由当场气爆。

可气爆之后,你还得面对现实。现实是,苏秦是六国协约长,张仪只是一个破落青年。你如果搞不出一番事业来,你永远就得受苏秦的气。

张仪再一次把诸侯老大拿来进行评估,既然苏秦在赵国牛哄哄,天天联络其他五国对付秦国,那老子就跑到秦国去,跟你苏秦作对到底。

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实现他的理想。

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苏秦的掌握之中。苏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苏秦知道他气乎乎地向秦国动身了,就对他的舍人说:“别小看这愤青啊。他的水平天下无敌,估计我也比不过他。现在我虽然比他先得志,但我可以断言,以后掌管秦国大权的一定是他。只是现在他很穷,身上一点钱也没有。你是知道的,现在没有钱就等于没有机会。我是怕他因为现在太穷,以后会把钱看得太重,会因为小利而不能成功。所以,把他羞辱了一把,目的是激发一下他的斗志。你现在的任务是暗中跟过去,向他提供活动资金。他一定会成功的。”

然后苏秦又去找赵肃侯,从国库里拿出大量的现金,给他的舍人,让这个舍人跟随张仪,当张仪的财政部长。只要张仪想花,就给他花,花多少给多少。不要怕没有钱,就怕张仪不花钱。

那个舍人没几天就跟上了张仪,想办法接近了张仪。这时张仪正穷得没有办法,突然得到这个人的资助,当然很高兴。

张仪利用这个资金很快就见到了秦惠文君。

秦惠文君觉得这哥们儿不错,就让他当了卿。从此,张仪正式走进这个历史舞台。

秦惠文君天天跟张仪讨论如何打诸侯的大事。张仪也越来越得到惠文君的信任。

这时,那个赞助商向张仪告辞。

张仪说:“你还是不要走吧。我马上就要富贵了。我是依靠你的赞助才有今天啊。我还要报答你呢。”

那个舍人说:“我对你的认识其实等于零。真正知道你、了解你的是苏秦先生啊。苏老大怕秦国攻打赵国,坏了他的约从策略。他认为,只有你才能拿到秦国的权柄,这才先把你惹怒,然后让我带着大量的资金跟着你,向你提供活动经费。现在你已经被重用,苏老大的计划已经成功,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所以我要回去向他交差了。”

张仪一听,呆了半天,这才说:“这样的策略本来是我研究的专业啊。可现在却被老同学拿来玩我。看来我真的比不过苏秦了。我现在才刚刚上路,怎么会去打赵国呢?请你回去替我向老同学表示感谢。只要老同学还活着,就没有我发言的机会。何况他还在赵国,我哪敢去打赵国呢?”

张仪就这样成为秦惠君的红人。但首席大臣仍然是公孙衍。张仪必须找机会把公孙衍排挤出去。

公孙衍这时也许还没有感受到张仪会出来搞定他,自以为自己帮秦国猛打了魏国几次,拿下河西土地,个人事业如日中天。在接受魏国的巨额贿赂后,便按照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原则,叫秦惠文君放过魏国,去占那些少数民族的便宜。

秦惠文君虽然很聪明,但这时给胜利冲昏了头脑,只要公孙衍提出的,他根本不经大脑过虑一下,就直接说同意。

公孙衍一听,觉得自己的计划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了。

哪知,这时张仪站了出来,说:“我反对公孙衍同志的方案。现在魏国四面受敌,一副挨打的壮态,我们更应该继续打他。千万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分心去玩周边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力量就是那点儿,几百年来就没有什么变化过,什么时候都可以收拾。可魏国是咱们的死对头。历史已经证明了,要是让他们再缓过气来,拼尽全力来向咱们进攻,那麻烦就大了。所以说,公孙先生的这个建议是误国的建议。

秦惠文君一听,果然清醒了起来,大叫:“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啊。”

公孙衍一看,这个贿赂还真的拿得错了。他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还坚持,自己除了死路之外,没有别的路子走了。

散会之后,立即跑路。他没有跑到别的地方,而是跑到魏国来。

魏国这时也需要人才,而且给这哥们儿打了几次,知道这哥们儿真是人才,于是就让他当了相国。

秦惠文王很想让张仪填补公孙衍的空缺,但考虑到他没有一点儿功劳,于是,就叫他和公子华带部队去打魏国。

公元前328年,张仪和公子华把魏军打得大败,又拿下蒲阳这块地皮。

如果是别的人拿了这块地皮,肯定回来就把它加进本国的版图里。可张仪却不是这样。

他觉得这样做,这块地皮就太没有利用价值了。

他建议他的领导,把这个地皮又还给魏国。而且还派那个公子繇到魏国当人质,跟魏国搞成友好联邦。然后他再亲自跑到魏国,做魏王的思想工作,直接举这个事例,说秦国对魏国好吧?占领了蒲阳,又还给魏国。现在还派人质到魏国来。魏国可不能不讲信用啊。

魏惠王这时不知道哪根神经发生故障,硬是忘记了张仪可是纵横术的代表人物,是说话最不算话的牛人,居然给他说得满脸堆笑。他觉得秦国这么厚道,自己可不能不够意思啊。于是,大笔一挥,大大方方地把上郡十五个县送给秦国。

秦国用了一个抢过来的蒲阳换了十五个县,又让魏国大大地感激他们,是典型的得了利益还卖乖。魏国呢,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服务实在是太到位了。

秦惠文君一看,张仪干得真漂亮,把那颗相印就交给他了。

公元前325年四月,秦惠文君决定把自己提拔一级,改君为王,从此称秦惠文王。

你是知道的,这时的中国名义上仍然是周王室的天下,全国最高级别的人才可以称王,其他诸侯统统是在大周王朝领导下的诸侯。可现在这些诸侯老早就不把周室放在眼里了——就是周王室自己也都看不起自己了。

以前,只有楚国敢大大方方地称王,称了几百年,周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也就听之任之。但其他诸侯还是老老实实拿着诸侯的大印,不敢私刻大王的公章。直到近几年,魏国和齐国觉得既然周王室都成这个样子,还尊重他个屁?还不如自己直接当大王算了。于是,就纷纷通电独立,自己称王。

秦国本来还想利用周王室一把,哪知连魏国这样连年打败仗的诸侯都不把周王室当一回事了,周王室的利用价值也就等于零了。如果自己还称君,以后跟齐魏在一起时,自己岂不比他们低了一头?

于是,也跟着称王。

称王是大事,得有个献礼工程——这可是咱们的特色。

现在的献礼工程,是放个神N卫星。那时的献礼工程可不是放个烟花就完事,而是要打一场胜仗,杀很多敌人——当然自己也牺牲很多人。

别的国家不好打,但打魏国还是有胜利保证的。

于是张仪又带着部队向魏国叫板,一仗下来,又拿下了陕。

高级间谍

张仪在秦国搞得有声有色,想打胜仗就打胜仗,可他的老同学现在处境就不大好了。

苏秦被赵肃侯大骂一通之后,立刻觉得危机就在眼前,除了把张仪调到秦国之外,自己还要求出使燕国,理由是到燕国之后,想办法把齐国狠狠地报复一把。

赵肃侯当然同意。

苏秦现在虽然制在赵国,但他同时是六国之相,是协约长——相当于联合国秘书长,所以,到了燕国,他的身份就是燕的相国。

他跟燕文侯是老朋友了,所以到了燕国,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可没几天,燕文侯就死了。儿子燕易王当政。

齐宣王以为燕国有了大丧,肯定没有什么防备,便发动大军,攻伐燕国,果然一口气拿下十座城。

易王很生气。可燕国虽然是召公的封邑,跟周公的级别一样,但在历史上也跟鲁国差不多,从来没有牛过,所以国力向来不怎么样,现在齐国打进来,也就只能生气了。但他仍然对苏秦说,以前我们响应你搞了个六国合纵。现在齐国打了赵国,又打燕国。这不仅是在玩燕国,更是在玩先生啊。先生要是真有本事,就帮我们收回那十座城啊。

苏秦的脸很红,对易王说:“我去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来到齐国,在齐王面前搞了个行为艺术,先是在那里深深地向齐宣王表示热烈地祝贺,感情十分真诚,接着又仰起头来,向齐王表示深切的哀悼。看上去,神态十分悲哀。

齐宣王等他把这一系列动作表演完毕,一点儿也不明白他的意思,便问他,为什么庆贺和哀悼连在一起?好事转变成坏事不会来得这么紧凑吧?

苏秦要的就是这个话,看到齐宣果然满脸疑惑地问他,便说:“老大应该知道,饥饿的人,都宁愿不吃乌头这个东西。主要是因为,乌头有毒,吃了也死,跟饿死没有区别。现在燕国在诸侯的眼里就跟乌头一样。它虽然很小,但燕王不但是他老爸的儿子,也是秦王的女婿啊。现在老大占领了他的十座城,让齐国的领土扩大了很多,确实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可秦国肯定会觉得太不给他们面子了,肯定会生齐国的气。于是,燕国就会死死地跟在秦国的屁股后面,接着其他小国会觉得齐国专门做欺负小国的事,也会跟着跑到秦国那边去了。于是,秦国就可以出头带着大家向齐国猛攻了。请问,齐国能顶住以秦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吗?占了十座城池,其实跟吃乌头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就提前哀悼一下。

齐宣王一听,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严重,急忙问:“现在占都占了,该怎么办才好啊?”

苏秦说:“我倒是有办法,让这个事件平息下来。”

齐宣王说:“你快说啊。”

苏秦说:“其实这个办法很简单,就是把这十座城池全部还给燕国。燕国高兴自不必说,秦王听说齐国是因为看在他的面子上还给燕国的,心里也肯定爽歪歪。这两个国家一高兴,就会都来跟齐国结成友好联邦。以后齐国号令天下,大家都会听的。这可是日后成为霸业的基础啊。”

齐宣王越听越觉得爽,立刻就说好。当场宣布把十城还给燕国。

苏秦顺利完成任务回到燕国。

苏秦以为凭着自己的这个功劳,可以在燕国那里牛哄哄了。哪知,这哥们儿的功劳一大,就有人眼红起来。

他们对燕易王说,苏秦是个什么人?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大王要是重用这样的人,以后会出乱子的。

燕易王是个脑子简单的人,一听这话,立马觉得太对了。于是,苏秦爽歪歪地回来之后,燕易王除了天天请他吃大餐之外,并没有给他一张委任状。

苏秦一看,就知道有人在背里拿他说事了。于是,又去见燕易王,对他说:“我以前没有一件功劳,大王却让我当了大官。现在我拿回十座城池,大王好像不知道一样。这不是大王的风格,肯定是有人在大王面说了我的坏话。这些坏话我都可以猜出来,无非是不忠之类的话。”

燕易王只是红着脸,没有说什么。

苏秦继续发表演说,如果现在有个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诚实的人来,大王肯定会让他当大官吧?

燕易王笑着说,那是肯定的。

苏秦说,如果像曾参一样孝顺,为了孝敬他的老爸老妈,连在外面过一夜都不能,他能跑到这里来为燕国服务吗?如果像伯夷一样廉洁,既不愿做孤竹国的老大,又不愿做周武王的马仔,只愿饿死在首阳山下,这样的人能肯帮你跑到齐国去要回十座城池吗?至于尾生那个傻蛋,为了等一个女人,连洪水来了都不会跑,硬是愚蠢地抱着桥柱等死,这样的人能去打仗吗?这样的诚信有用吗?我的诚信才是最有用的。可现在我却因为我的诚信受到大王的怪罪啊。

燕易王一听,也有点儿生气了,说:“你自己明明不忠诚,硬是说人家的忠诚没有用。现在还说自己是因为忠诚而受罪。请问,你能举个事例来说明一下吗?”

一听燕易王这话,就知道这哥们儿是个很傻很天真的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别的水平也许不怎么样,但编编故事,举举事例,那是很有水平的。

苏秦连开水也不喝一口,马上就创作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当官。他的漂亮夫人在家里,跟别人搞了多次一夜情。后来,她的丈夫要回来了。她的情人有点怕起来。可她却一点儿不怕,说:“我早已准备了一包毒药,等他回来喝下去呢。”

没几天,那个老公真的回来了。她让丫环把有毒的酒送去给他喝。这个丫环还是很有良心的。拿了毒酒之后,很想告诉他。可又怕夫人把她辞退了。如果不告诉他,他肯定会被毒死。最后,她就像足球运动员一样,来个假摔,把毒酒全部泼完了。那个官员和夫人很生气,把她打了一顿。你想想,她这么一摔,保全了两个人的性命。可她不但摔得疼,还被打得很痛。我现在就跟这个丫环没什么两样。

燕易王一听,真的太有道理了,当场大声宣布:苏秦官复原职,而且对他更加优待了。

燕易王很信任苏秦。可是苏秦却有个毛病,就是喜欢美女。

当然,如果他只喜欢别的美女,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可他硬是喜欢了一个老美女。当然,如果这个老美女是其他人,更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可这个美女却是燕文公的未亡人。

燕文公是燕易王的老爸啊,才死没有多久,你就和人家的老妈搞上了。而且还搞得易王也知道了。

按理说,燕易王知道这个绯闻后,应该愤怒才对。可燕易王的意识就是前卫,觉得反正老妈闲着也是闲着,闲在那里也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而苏秦却能让燕国的领土保持完整,让老妈留住这个牛人,对燕国可是大大的有利啊。于是,对苏秦更加热情了。

可苏秦的思想就复杂了起来。现在自己天天睡人家的老妈,人家还天天对你这么好,如果这个好都能持久下去,当然是件好事。可这样的好能持久吗?哪天,某个家伙对燕易王说:你也太不争气了,让老爸在地下都还戴个大大的绿帽子。老爸死都不瞑目啊。燕易王要是生气起来,杀身之祸离自己就没有几厘米远了。

他越想越怕,于是又对燕易王说:“我在燕国,不会让燕国变得强大起来,不如让我去齐国。我到齐国之后,一定想办法增强燕国的力量。”

燕易王正看他不顺眼,又不好对他怎么样,现在看到他主动离开,哪有不同意之理。于是,他假装得罪了燕国,燕国也高调宣布要跨省抓他。

他按计划逃到齐国。

这时是齐宣王当老大。齐宣热情地招待了这个名人,让他做自己的客卿。

苏秦看来对那个老美女真的很有感情。从燕国出来之后,虽然得到齐王的信任,但他却硬是牢记自己的使命,准备把齐国搞垮。

当然,以他现在的力量,他肯定不能发动政变之类的事件。他只是天天建议齐宣王大兴土木,说堂堂大齐国王,连姜太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搞定,住这样的宫殿也太没有形象了,还是多建几个大宫殿吧。呵呵,这个环境实在跟大齐国太不匹配了,多造几个园林吧。他是想让齐国把大量财政投入这些形象工程中,让国力疲软下去。

苏秦从一个纵横家变成一个间谍式的政客,过程虽然很刺激,但形象却有点儿狼狈,看上去很被动。但张仪这时玩得很疯狂。

这哥们儿欺负魏国已经上瘾。

本来,魏国给秦国猛打几顿,国土不断地免费划到秦国的名下,就开始汲取教训,知道自己的外交政策是彻底的傻瓜政策——一个本来并没有多大国土地面积又是处于四战之地的国家,哪能跟这么多的国家为敌?

于是,他们主动跟齐国和楚国以及韩、赵、燕修好。

哪知,那五个国同意他们的倡议,张仪却不同意。

张仪知道,现在这个世界,所有的协议都是废话,实力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大家的眼睛永远死盯在利益这两个字上面的。所以,由魏国搞出的这个联盟,虽然公告上写得很激动人心,很牢不可破,其实脆弱得要命。于是,立即约好齐国和楚国,请两个国家的相国来跟自己搞了个高峰论坛。齐国和楚国现在仍然对魏文侯欺负他们的事耿耿于怀,而且又确实畏惧秦国的强大,这时被张仪一番理由很充分的演说的忽悠下,便都纷纷表示,同意结成友好国家。

于是,五国联盟宣布完蛋,彻底断了魏国的外援,使得魏国更加孤立。

魏国一看,齐楚都倒向秦国,咱们也转变立场吧。于是,也主动跟秦国修好。

张仪不由笑了,第二招又能紧跟着出手。

魏国以为自己跟秦国修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此大家可以和平共处了。

但张仪能让他们和平共处吗?

纵横家其实就是折腾家,他不折腾了,他还是纵横家吗?

张仪继续折腾。

只是这一次折腾太有创意了。

他与齐楚魏签好协议回到秦国后,主动辞去在秦国的各职,然后跑到魏国去。

公元前322年,他来到魏国的首都大梁,对魏惠王说:“我现在跳槽到魏国来了,你看看怎么办?”

魏惠王虽然给张仪带着秦兵打了多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这哥们儿到现在仍然没有觉悟起来,只是觉得张仪是个人才,于是就表现出了宽大的胸怀,说:“那你就当我的相国吧。呵呵,你能把秦国变成超级大国,也同样可以把魏国变成一个超级大国。”

他觉得,有了张仪这个牛人来当魏国的操盘手,魏国会马上从垃圾股变成优质股。

哪知,张仪这时也在向苏秦学习,来到魏国是想过一把间谍的瘾。只是苏秦是被动的,而他是主动的。

魏惠王把相国大印交给了张仪,觉得自己真会用人。

可齐国和楚国不高兴了。他们听到魏国的这个人事任免消息后,都生气起来。你可以用其他人当相国,为什么要用张仪?地球人都知道,近年来,秦国欺负完这个国家,又耍那个国家,天天在诸侯面前嚣张得要命,全是这个张仪搞的鬼。以前提出联合抗秦的是你,现在跟张仪混在一起的又是你。

这两个国家的高层越想越愤怒,觉得不好好教训一下魏国,给立场不坚定者敲一记狠狠的警钟,这个世界真没有道德底线了。于是,两国决定联合出兵。

聪明老板的手下,大多都很聪明。张仪的智商很高,他手下那个马仔雍沮的智商也很高。他知道齐楚要发兵的消息后,立刻在第一时间里对张仪说:“魏国让你当相国,是以为你当了相国,魏国就有了和平的保证。可现在你才上任没有几天,齐楚两国就大刀砍过来,让魏国兵连祸结,说明魏国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他们要是觉得自己想法错了,你老人家就危险了。”

张仪一听,也觉得问题很严重,问:“那怎么办才好?”

雍沮说:“让我到齐、楚两国跑一趟。”

这哥们儿准备了一套说辞,找到两国领导人,直接就跟他们说:“你们知道张仪跟秦惠王有个秘密协议吗?”

你这不是废话吗?我们要是知道了,还算秘密协定吗?

雍沮说:“但我知道这个秘密协定。张仪对秦惠王说,让他到魏国当相国,齐国和楚国一定会很生气。他们一生气,一定会打魏国。要是魏国打了胜仗,他当魏国的相国就理直气壮了。如果魏国打了败仗,他们肯定会来投靠秦国。那时,秦国就有理由来救魏国了。齐楚刚打魏国,已经很困很累了,还能跟秦国玩吗?呵呵,这就是张仪跟秦国的秘密协定。现在我告诉你们。请你们好好想一想。”

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一听,拍着脑袋想了想,觉得这个魏国还真不能打。于是,又叫部队不要行动了,大家洗脚睡觉,这才是最安全的。

其实,现在最安全的不是他们,而是张仪。

张仪的胆子很大,一当上相国,就以亲秦的面孔出现,直接教导魏惠王,让魏国当秦国的小弟弟。可魏惠王说,当个友好邻邦就可以了,没必要当这个小弟弟吧。

你不当当然可以,但你可以看看不当的后果是什么。

秦国那边迅速做出反应,派出部队又占领了魏国的一片土地,然后又偷偷派人给张仪送来一大堆现金。这哥们儿现在还在领秦国的最高工资啊。

有张仪在魏国当卧底相国,掌握了魏国的权力大棒,秦国就可放心对别的国家开展行动了。

公元前319年,秦国向韩国进攻,轻松地拿下了鄢陵。

秦国现在的策略很明显,拉了这个国家,然后就打另一个国家。总之,现在得把周边的国家一个一个地削弱。

魏惠王虽然不同意张仪的建议,没有去做秦国的小弟弟,但他的生命却已经到了最后。

在接到秦国攻韩的消息后,他就死翘翘了。

于是,魏襄王当政。张仪继续当魏国的相国。

此时,秦国的政策可能也给大家看出来了。楚、赵、魏、韩、燕组成多国部队,向秦国进攻。这五国部队看起来声势很浩大,但你是知道的,这五国多年来,老是打打停停,即使在苏秦当他们的联合国的秘书长时,也没有成为铁板一块过。现在短时间组成这个联盟,表面上看很壮观,其实本质却虚弱得像个刚难产的妇女。

当他们浩浩荡荡地举着大旗开到函谷关前,大叫“开门,不开门,我们就开打。”

秦兵迅速打开城门,然后从中凶猛杀出。

五国联军立马就疲软了,战斗还没有宣布开始,就各自退却,安全返回原来的驻地,对秦国一点儿威胁也没有造成。

秦国经此一战,也看清了这些国家的虚弱,从此再没有多少顾忌了。

但那几个国家退回去之后,觉得很没面子。大家雄纠纠气昂昂地跑到函谷关,仗还没有打就原路狂逃,这个脸真是丢大了。秦国是很强大,可还没有强大到这个地步吧。

于是,他们又组织起来,再次向秦国叫板。

这一次,楚国不再入股了,而齐国被拉了进来。他们觉得光有五国还不能算给力,又跑过去把匈奴也拉下水,一路杀向秦国。

秦国这次也主动迎战。

双方在修鱼相遇。

一番大战,结果韩国的主将申差率先成为俘虏,接着,赵国公子渴、韩太子奂先后被打得抱头鼠窜,大归而逃。

秦国在此战的成绩是:斩首八万二千。

五国一清点部队,个个都心痛得落下辛酸的泪水。

各国诸侯都很郁闷。

但张仪很爽。

他又对襄王说:“现在魏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最适合的就是当战场来使用。而且周边全是好战的国家。所以,他们只要有实力就都来打魏国。而魏国现在国土面积不大,人口数量也不多。所以每次开打,基本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年来,魏国给周边的国家搞得很郁闷,你跟这个国家靠近一点,那个国家又来打;你跟那个国家才举行个双边会谈,那个国家又发兵过来。所以,还是跟秦国好,谁都不敢欺负。现在大家虽然搞了个联合抗秦,可你看看这个联盟有用吗?历史已经证明,依靠苏秦那个小人是干不了什么大事的——他自己的事现在都还搞得不清不楚,一会儿跑到这个国家避难,一会儿又到那个国家当专业忽悠人士。现在的事实是,跟那几个国家的联盟是不靠不住的。而跟秦国唱反调的结果就是:他们会发兵进攻河外,先占卷县、酸枣等地,再袭击卫国,夺取阳晋。这样,赵国还能南下吗?魏国更不能北上,南北隔绝,还谈什么联合攻关抗秦?所以,你最好拿定主意,让我辞去现在这职务,回到秦国去,做他们思想工作,让他们答应跟魏国合作。”

你一看这话,没有一个字不是忽悠的。但这个世界上最吃得开的话,就是忽悠的话。魏襄王听了他这么一个长篇大论,觉得好像魏国的灭亡已经近在眼前,他幸福的大王生活马上就要完蛋。于是,当场拍板,同意张仪的建议。

张仪爽歪歪地回到了秦国。

秦惠文王当然对张仪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让他又做了相国。

张仪第二次相秦,事业更进一步。

而他的老同学、他事业的赞助商苏秦却在这一年完蛋。

本来,苏秦还在齐国教唆齐宣王进行透支国力的伟大事业。可齐国还没有透支完,齐宣王却透支完死去了。他的儿子齐锜王即位。

齐国的很多牛人这些年来,看到苏秦成为齐宣王的红人,早已都恨他恨得要命。这时看到他的保护伞倒下,齐国正在进行权力交替,新领导人刚刚上位,一切都还在混乱当中,就请来刺客,在半路上在他的身上猛砍。

这哥们儿身手倒很敏捷,居然在专业杀手的追杀中脱身出来,拼命跑回去。

齐王这时还是很信任他的,仍然把他看作齐国的脊梁。他要是一死,那是齐国的巨大损失,于是大为震惊,迅速派出特警,务必要抓住凶手。可凶手还是逃跑了。

齐王去看苏秦,说:“真的对不起老先生了。我没有抓到凶手,而且也无法抓到了。”

苏秦抬起那张已经没有一点儿血色的脸,对泪流满脸的齐王说,我很快就要挂掉了。我死后,请你把我的尸体拉到齐国最繁华之外,对我来个五马分尸,要求大家都来现场围观。然后大声宣布:苏秦是个叛徒内奸,死有余辜。那个刺客就会主动跑来了。

他说了这话之后,就死去。

齐王按既定方针办。

果然,那个刺客就笑呵呵地来了,大声说:“我杀了苏秦,我为大齐立了大功。请赏我啊。”

齐王说,赏你一刀。手一挥,刀斧手一拥而上,把那个刺客拉了下去。

这个刺客这才知道,跟政治家玩,真是玩不过。人家都死了,都还有办法报仇。

齐王更佩服苏秦。可这个佩服还没有冷却,苏秦的底就被揭了出来。齐王恨得咬牙切齿。可现在恨苏秦已经没有用,于是,就只有拿燕国来出一口气了。

这时燕易王已经死了,新的燕王才在宝座上坐了几天,屁股还没有热,就得面对这个局势,也吓得发呆了。

这时,又一个牛人出现。

这个牛人就是苏秦的弟弟苏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2703.html

上一篇:商鞅变法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