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开始复兴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0-05-28 00:14:21 0

平稳中壮大

三晋大地天翻地覆,又一个秦赢的子孙猛然崛起,秦国在这段时间里,似乎毫无声息,历史舞台没有一点儿他们的声音。

其实,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也还干了不少事。

那个秦惠公只在位一年,就驾崩了。他的儿子接位,称秦悼公。这哥们儿跟他的老爸一样,做事很低调,当了十五年的老大,既没做什么大坏事,也没有做出什么成就来,平平淡淡,然后挂掉。

于是,秦厉共公登场。

秦国经过这么多年休养,国力已经非常强大。秦厉共公觉得现在真的可以跑到国际市场那里吼几声了。

大家这才惊奇地发现,这么多年不声不响的秦国,原来并没有腐朽下去,而是坚挺得很,国力比人家都强大。蜀地的老大觉得自己要不赶紧巴结,以后再巴结就晚了,立马派人带着大批四川盆地的土特产跑到秦国的首都,向秦王进贡,说以后永远做秦国老大哥的弟弟。

一般有个“厉”字谥号的老大,都比较牛。这哥们儿同样很牛。

公元前461年,他派出两万部队攻打大荔国,直接就打进大荔国的首都王城,让大荔国成为历史。

公元前444年,他又向义渠戎族开展军事行动,让戎王变成他的战俘。

不久,这哥们儿就去世了。秦国寂寞了N年之后,厉共公终于搞出一点不大不小的声势。当然比起同时代的吴越争霸来,这点专门抢占少数民族地盘的举动,实在不值一提。不过,认真算起来,吴越争霸,各路英雄、众多谋士,表现得很出彩,给我们的历史舞台增添了不少光芒,但大战之后,不是英雄末路,就是兔死狗烹。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综合国力越打越弱,勉强大叫几声之后,就离停止呼吸没有几米远了。秦国虽然小打小闹,但基本肃清了周边的势力,国力不断强盛。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

如果国际形势永远这样下去,秦国肯定会在平稳之中,发展壮大。

然而,这个时代注定是牛人辈出的时代。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就是有扭转历史方向盘的力量,有让国际形势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能力。

当秦国按照既定方针百年不动摇地前进时,国际形势开始改变了。

改变格局的就是赵韩魏三家的老大们。

平心而论,接下来秦国的几任老大既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

尤其是秦简公。这哥们儿搞发动政变登上大位,本来很想有一番作为。然而,这个很有理想,也很有水平的秦国老大是个很不幸的老大。

他的不幸在于,他碰上了一个生猛得要命的对头。这个对头强大得几乎让秦国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话说,秦灵公死后,他的继承人公子连才十岁。于是,秦灵公的弟弟赢悼子就冒出头来,发动了一场政变,把权力夺到手里。

过程是这样的,秦灵公死去,他的弟弟悼子同志一看,他哥哥指定的接班人公子连才十岁。十岁的小屁孩是很好欺负的。于是,把老大的位子抢了过来。公子连虽然只有十岁,但他清楚地知道,他虽然是法定继承人,按照国家大法,秦侯之位是他的。可他比谁都知道,这个国家大法拿来吓一下小屁民,那是很有效的,对于他叔叔这样的人,根本没有什么作用。他更知明白,他要是继续留在秦国,他的叔叔会让他彻底消失。

于是,他连夜跑路,跑到秦国的敌国魏那里当避难人员。

于是,悼子顺利当上秦国老大,就是秦简公。

秦简公当时也跟他的前任一样,觉得东部边境跟韩赵魏接壤,这三家刚刚成为诸侯,脚跟还没有站稳,而且还经常为以前分赃不公闹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善后工作还在紧张进行,所以肯定不会上来找秦国的麻烦。秦国东边在一个时期内保持和平,应该没有问题。于是,他很想一心一意地进行一次国内改革。

哪知,魏国的最高领导人魏文侯却不这么想。这哥们儿是魏国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也是个天才政治家。他一上任,就立马想办法跟韩赵修好关系,签定了和平共处的友好协议,使得三家的矛盾迅速得到化解。

魏文侯虽然促成了三家的和平相处,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和平的爱好者。他知道,他玩不过赵国,也玩不过韩国。于是,他就打算玩秦国。他想不断地蚕食秦国的领土,来扩大自己的地盘。

他并不知道,其实秦国更不好惹。

当他于公元前419年挥军西渡黄河,在少梁那里筑城,建造进攻秦国的军事据点时,大大地刺激了秦国的高层。秦简公迅速做出反应,连个抗议都没提出,就派出部队直接打击魏兵。双方打了几仗,魏文侯仍然占领了少梁。

秦国派出更多的部队,一面对少梁进行围攻,一面在黄河尚岸修造工事,准备跟魏国来个持久战。

魏文侯知道,凭自己的国力是不能持久战的。

可是他又不能放弃。他知道,现在不是他想放弃就放弃的。他要是放弃了,秦国肯定不会放弃。只要给秦国打开一个缺口,以后魏国就会都陷于这个缺口当中。但他又进攻不了。

魏文侯只有长叹一声:“谁来帮我打败秦国啊。”

这时,他的相国翟璜说:“我举一人,可以打败秦国。”

是谁?

吴起。

可怕的吴起

吴起同志本来是卫人,是典型的富二代,手上有大把的现金。可他并不甘心只当个富二代,而是想出将入相,让他的子孙成为官N代。于是,他拿着现金到处去找名师,做了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这哥们虽然后来成为了千年一遇的军事猛人,跟孙武一样有名,但开始时,他选修的专业并不是军事,而是儒家。他找的老师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第一位是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

可由于曾子嫌他的人品不好,对他的态度很冷淡。于是,他又跑到鲁国,拜那个子夏为师。子夏也是孔老二的得意弟子。这样,吴起成了孔老二的徒孙。跟他一起同学的还有那个著名的李悝。

学了不久,吴起突然觉得,现在是战争年代,各国诸侯要在国际上掌握发言权,枪杆子必须过硬,否则,谁也不把你的话当话。所以,在这个年头,要想实现远大理想,成为卿相,必须会打仗。于是,他改变专业,专攻军事。

这哥们儿的军事水平,还没有当将军时就很出名了。

当时,齐国对鲁国发动侵略战争。鲁国那些人对周礼倒很熟悉,但对打仗业务却不怎么精通,知道吴起正在鲁国,就决定让吴起当他们的将军。

方案已经定下。吴起也已经做好准备。

哪知,最后有人说,吴起很有水平,但吴起的老婆是齐国的人。他能跟齐国作对吗?鲁国高层一听,觉得还真的不能用吴起啊。于是,鲁君一脸苦笑地对吴起说,现在暂时不需要他为鲁国做什么了。

吴起一听,知道自己再在这里混,也混不出什么名堂来。于是,把所有诸侯老大都拿来研究了一遍,觉得魏文侯肯定能用他。

于是,他跑到魏国来。先找到魏国的相国翟璜。这时,魏文侯正被秦国玩得很头痛,到处找人才为他顶住秦国的压力。翟璜就向他推荐了吴起。

这时,李悝也已经成为魏国的高管之一。

魏文侯知道李悝是吴起的同学,就把李悝找来,问他吴起何如人哉?

李悝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呵呵,这个家伙不但贪财,而且好色,如果光算人品,确实不怎么样。但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没有哪个比得过啊。

魏文侯一听,老子要的就是会打仗的人。于是一点儿不卡壳地把那张任命书双手交到吴起的手里。让吴起为魏国的将军。

吴起很兴奋,问魏文侯,现在最想打的是谁?

魏文侯说,秦国。

吴起二话没说,带着部队向秦国发动进攻,时间在公元前409年。

秦简公很快就领教了吴起的厉害。双方一交战,秦兵就大败,经营了十年的西河防线也不堪吴起一击。次平,吴起,继续向秦地深入,直插渭河平原的要地郑。于是,郑地之战全面爆发。

秦国人知道吴起兵临郑地时,举国震惊。只要这个地方被吴起拿下,那么渭河平原将无险可守。你当然可以说,无险可守,那就不守啊。可秦简公能不守吗?如果是别的地方,还真好说,可这个地方却是秦国的粮仓啊。

可以说,渭河平原一失,秦国就离亡国不远了。

秦简公一面调兵死守郑地,一面进行外交活动,派使者到齐国和楚国,请齐楚两国派出维和部队,向魏国进攻。

齐楚两国倒也够朋友——当然,主要是看在利益的面子上——迅速派兵,向魏国发起攻击。但你是知道的,齐国跟魏国并不接壤,因此,他们只攻打了魏国的几块飞地。

秦简公看到齐国和楚国真的很够意思,觉得局势立马倒向自己一边来了,不由大喜,于是下令河西防线的秦军切断吴起的退路,准备与守郑的主部队夹击吴起,让吴起有去无回。

如果是别人,估计这时候真的手忙脚乱了。

但魏文侯不是别人。他一点儿不理会齐楚两国,叫吴起带着主力部队继续打。比起秦国东部的大片土地,那几块飞地算个屁。

吴起当然更不怕,他看到秦简公这个调度,不由笑了。老子现在就是要跟你决战啊。双方主力在郑摆开阵势,一时战鼓隆隆,杀声震野。结果,秦简公大败。

而那个魏太子看到秦国西河防线的守军都去围攻吴起了,便带着部队渡过黄河,没花多少力气就攻破了秦国西河防线的军事重镇繁庞。这样,秦国的西河防线被彻底突破。

魏国部队大面积地进入秦国的领土。

秦简公没有办法,只得不断地退却。

吴起当然不断地前进,先后占领河西地区的临晋、王城、元里、洛阴、合阳、阴晋等城。

吴起更可怕的是,不但打仗无敌,对做群众思想工作、争取民心的业务也很精通。他占领了大秦国的地皮之后,军纪异常严明,制定了很多利民惠民政策,一下就把当地的民心拉拢过去。

秦简公面对强悍的吴起,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得下令全民皆兵,甚至所有公务员也都武装起来,准备作最后一战。

幸亏魏国的实力还不太雄厚,没有一口吞掉秦国的能力。

但从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秦国被魏国死死地逼在西部,断绝了与中原诸侯的交往。而魏国却因此获得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一举稳了强国的地位。

秦国就这样陷于一段郁闷的低潮时期。

而秦简公不久也跟着郁闷地死去。

秦简公死去后,他的儿子即位,就是秦国的第二个惠公。

不久,让人惧怕的魏文侯也死去。魏国人觉得他老家人去世得太早了。其实他死的时候,已经是魏文侯五十年,要知道当时很多人都活不到五十岁啊。

于是魏武侯即位。

秦国以为,魏国新君上任,可以松一口气了。哪知,魏武侯也是个猛人,长期跟着老爸混,虽然比他老爸差了几个档次,但也学了一套很过硬的本领。他上任才三年,就让吴起再次把秦国和郑国猛打一顿,让大家知道他的存在。

秦国被打得很没有面子。可魏武侯却只把这场战斗当成是热身赛。

两年之后,他发出号召,魏赵韩三国联合起来,结成三晋同盟,向周边国家开战。那两家一致同意。于是,三家组织部队,先向楚国冲过去,占领了楚国的大梁,然后深入楚国腹地。大楚全国人民的脸色全面发白。楚悼王再三向盟军求和,可盟军不理。

楚悼王没有办法,只得派人跑到秦国,请秦惠公帮这个忙。说现在盟军又牛又猛,你要是再只当观众,下一步就会轮到你了。

秦惠公老早对魏国就恨得要命,就想找个机会为老爸争回那个脸。现在看到魏国主力全部去打楚,觉得机会就在眼前,于是就决定发兵。

秦惠公现在已经有了恐魏症,所以,不敢直接向魏国开战,而是选择了韩国。韩国在盟军中是最弱的。

果然,一出兵就拿下了韩国的宜阳。

而这时,齐国也接到楚国的请求,准备向盟军动手。盟军只得把主力从楚国后辙,进行后院保卫战。

公元前390年,秦兵与魏韩联军在武城相遇。双方大战,不分胜负。而此时,齐国的田和又攻打襄阳的魏军,并占领了襄阳。形势似乎对秦国很有利。

秦惠公也认为,这是秦国最好的机会。

于是,他一咬牙,进行全国动员,组织五十万部队,浩浩荡荡杀向阴晋。阴晋是秦国向东的咽喉要道。

但他只想着胜利在望,却忽视了一个致命的存在。

这个存在就是吴起的存在。

当时,吴起仍然是魏国西河的最高军军政长官。他老早就严重关注着秦军的行动。

魏武侯看到秦国大军尽起,也赶到前线,犒劳将士。

秦惠公在阴城外摆开阵势。

如果是换作别人,可能会被秦国这个声势吓死。可秦惠公不幸碰上了吴起。

当时,吴起手下只有五万人。

五十万对五万,光用脚踩都可以踩死魏军。

当时,秦惠公的信心应该是满满的。

可吴起的信心是也满满的。他一点儿不管秦兵人口数量,他只相信自己的士兵能以一当十。秦国的士兵没有想到,他们所碰的士兵比一群疯子还可怕。他们只在意向前冲杀,别的什么都不顾。结果,秦惠公大败,败得比他的老爸还要难看。

从此,秦国又躲在一个角落里,向乌龟学习,不敢再伸头出来了。

但你不出头,并不表示人家就不动手了。吴起带着部队继续向秦国发动攻击,再次把秦军大败于武下。

秦军的这场大败,发生于公元前387年。

秦惠公也在这一年死去。

历史最终选择了公子连

秦惠公的继承人是他的弟弟秦出公。你一看到这个谥号,基本就能知道他的结局了。

秦出公并不是因为自己太菜,才成为秦出公的,而是因他当老大时,才两岁。

你想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到处都在上演弱肉强食的血腥大戏,一个还在尿裤的小屁孩能当什么家?

这样,就由他的老妈来掌握这个国家机器,天天向全国人民发出最高指示。

如果这个秦国头号寡妇有武则天的水平,那也没有什么。可这姐们儿差武则天太远了。她觉得目前秦国最有才的不是那些大臣,而是她身边的那几个宦官,什么事都和他们商量,都由他们去贯彻落实。

于是,那些有水平的大臣都纷纷跳槽,跑到别的国家去了。那时是中国人才流动最猛的时代。只要你有水平,可以到处找工作。

秦国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如果魏国在这个时候,发动大军猛打秦国,估计不用费什么力气,三秦大地就可以划归魏国版图了。可是魏武侯不是魏文侯,他虽然勇武,但脑袋在关键时刻不够用。尤其是对外交事务,目光就是不够长远。他虽然帮齐国的田和搞了个诸侯之位,因此跟齐国建立友好关系,可又跟赵韩两国闹僵了。

魏武侯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周边全是敌人:楚秦赵没有一个国家跟自己是友好邻邦的。他这才知道,得跟这些国家修好。可跟谁修好呢?

楚国给他们打得老死不再相见,赵国跟他们联合了这么久,最后利益一点儿不沾,他们能信得过自己吗?

看来只有动秦国的脑筋了。当然,秦国更恨他们。可现在秦国很乱。如果想办法把这个秦出子打倒,让亲魏的人当上秦国领导人,他会听自己的话吧?

我们的秦献公——当时还是公子连的时候,便进入魏武侯的这个计划之中。

公子连被人叫了过去,说现在秦国是孤儿寡母当政,朝政乱得像一锅八宝粥,魏国愿意帮助你回去就任新秦国元首。

公子连一听,立马知道了魏武侯的用意。这哥们儿在魏国流浪已经二十九年,已经完全成熟了。他并没有当场表态。魏国这些年来,是秦国的死敌,现在他要是在魏国的帮助下回国,广大秦国人民群众肯定不欢迎他,到头来只怕把秦国搞得更乱。而且,自己要是接受了魏武侯的这个帮助,以后自己就永远成为魏国的跟班并接受他的摆布。公子连恨他的叔叔,但更恨魏国。如果当上秦国的老大,不能攻打魏国,为秦国这么多年的屈辱争回脸面,他当这个秦国老大还有什么意义?

但他又不能拒绝魏武侯。他要是拒绝了,他在魏武侯的眼里就没有一点儿价值了,到时魏武候对他会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他在艰难思考之后,最终作出自己的抉择:自己回去,靠自己的力量当上秦国的老大。他多谢了魏武侯的好意,说现在魏国也很困难,自己一个流浪汉,不能分散魏国的力量。自己的事还是自己解决吧。

如果是别的老大,看到公子连这个态度,肯定对他很警惕。可是魏武侯却很高兴——只要他答应回国,目的就达到了。

他当场送给公子连很多金银财宝以及马匹。

公子连知道,现在秦国那些大臣肯定恨太后恨得要死,于是,先派人潜回秦国,跟太后的反对党取得联系,结成反太后联盟。

那几个潜伏人员很有水平,到了秦国之后,不但跟那些反对派联系上,还到处派发现金,拉拢了一大批将军和大臣。然后为公子连制造舆论,说只有公子连才能救秦国,为公子连的最后出场打下舆论基础。

如此玩了一年。公子连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告诉魏武侯,自己要动身了。

魏武侯过来为他送别。

两人大吃大喝之后,按照惯例,他们得对天盟誓。以前晋文公就跟秦穆公玩过这一套。

公子连发誓说,如果回国当了老大,不管秦国如何发达,只要魏武侯还在位,秦国永远不与魏国为敌。

魏武侯一听,心里很不爽。可到了现在他也没有办法了。

公子连就这样带着自己的几个跟班,日夜赶路,当来到秦郑两国的边界时,守将硬是不让他们过关。他虽然很生气,但没有办法,只得又绕道戎族之地回国。

秦国的首席大臣菌改早已出来,在焉氏塞那里迎接他,然后在西河宣布:从此以后,公子连是秦国的最高领导人。

太后知道后,当然不愿意,便派部队过去抓他。哪知,那个带兵的将军早已经被公子连的手下收买,才到半路,就做全军的思想工作,说只有跟公子连才是最好的出路。大家一听,都表示同意。于是,大家集体宣布,一切行动听从公子连的指挥,公子连指向哪,他们冲向哪。

首都的群臣知道后,立马组织起来,向太后开展行动。太后平日里只有几个宦官。宦官扫地也许扫得很干净,可面对大规模的政变,哪有什么办法?

政变队伍毫无阻力地冲进宫殿里,把太后和秦出公一起杀掉,然后把他们尸体都丢到河里,当水族的快餐。

公子连在大家的热烈欢迎下,进入首都,当上了秦国的第一把手。他就是秦献公。

这一年是公元前384年。

如果当时他顺利继承老爸的位子,现在他在这个位子上已经坐了三十年,算起来也是个资深的老大了。可现在他的年纪虽然不小了,但仍然是个新嫩的国家元首。

他虽然曾经绝望过,但历史最终选择了他。如果他避难的不是魏国,而是别的地方,也许秦国的历史就会改写。秦国的历史一改写,中国的历史也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因为他避难的魏国,恰好是魏文侯当政。魏文侯当时为了富国强兵,让魏国在夹缝中生存、强大起来,引进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中最猛的就是李悝、吴起、西门豹。他在这些人的力挺之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迅速让弱小的魏国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最后把老牌大国秦国打得除了失败,仍然是失败,强行占领了秦国大量的国土面积,差点把这个西方霸主一口气打死。

秦献公在魏国这么久,对魏国的这些改革措施以及改革带来的成果,很熟悉,也很震惊。他深知,秦国要复兴,只有改革。

他的第一个改革措施就是,废除了秦国最流行的殉葬制度。这个改革,是真正让人民得到实惠的改革。要知道,当时秦国的贵族一死,就要把很多生猛的小屁民活埋下土,到阴间当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谁也不知道,死去的贵族是否真的因为有那么多人陪着,在阴间不寂寞,但因此造成大量青壮人员的死亡,不但使得秦国人口难以增长,更让广大小屁民对政府一点好感也没有。这个制度一革除,大家便觉得秦献公真是个好老大。

秦献公深知,要让国力强大起来,就得让人口数量猛增。于是他出台政策,让国民多生多育,还不断引进外来人口,到三秦大地定居生活,成为秦国的公民。

他做的第二个动作,就是迁都。此前,秦国的首都在雍。秦献公决定再向东移,到栎阳建立新的都城。

他迁都的目的,一来是脱离秦国老牌贵族的控制,二来向广大人民表示了他重新夺回被魏所占国土的决心。

他虽然很恨他的叔叔秦简公,但他仍然坚持由简公推行的初租禾。秦国原先制度十分落后,所有的田地全是贵族和政府所有。你种的田,都是租的,收成基本归政府。初租禾制度则规定,你第一次的种的收获要交给政府,后面就将士地交给你耕种。这是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占有者对所占土地拥有所有权,使大批占有私垦田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成为土地的合法主人。生产力迅速得到发展。

照顾完小屁民们,还得回过头来照顾一下那些既得利益集团。要是得不到他们支持,就会什么也做不成。

他从那些贵族当中,大力提拔了一批人,让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当了领导,总不能老跟人家作对吧?这还不算,他又把这些贵族美女的花名册找来,决定从中认购一个美女当他的老婆——当然,条件并不是让这些美女比拼脸蛋和身材,而是看谁家的势力最大。最后他娶了其中最有势力的一家的女儿为妻子。呵呵,现在咱是一家人了吧?我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理解万岁。

这哥们儿就这样,把小屁民和贵族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努力建设伟大的祖国。

秦献公终于把秦国从边缘拉了回来,没有让其再滑下去。

当时是什么时代?

战国时代,所以,当时很多大国奉行的都是先军政治,所有的内政都是为打仗服务的。古代的战争跟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差别。表面上是人在前线冲锋陷阵,其实拼的都是经济。

秦献公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他着手规范市场管理,出台政策,抽取营业税。他的这个政策叫初行为市。初行为市与初租禾的实施,给秦国的国库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

然后,进行军队改革。

秦国在跟吴起的大战中,曾经以五十万大败于五万。这充分说明了,军队的人口数量并不代表战斗力。更说明了,此前秦国军队的体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吴起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军事家,就在于他设计了一套更新更实用的军队体制。秦献公在他即位十年之时,开始着手军制的改革。

这个改革其实就是全民皆兵。规定所有秦国的公民,按户籍为单位,每五户为一伍,农忙时,大家是互助组;农闲时,大家就是一个军事小组,天天进行战斗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就实行连坐。这哥们儿在当时就已经看透了中国人的品格,出台了这个极其严厉又很实用的株连政策。让你的邻居死死地监督你,你要是敢偷一颗辣椒,你的邻居为了自己不被连坐,就可以把你的腿打断。

当时,秦国因为采取连坐法,社会治安确实大有好转。

当然,社会矛盾还是有的,而且越来越尖锐。这个矛盾主要是因为这些政策的实施,造就了一批新兴的暴发户,对传统的既得利益集团造成了伤害。新的暴发户,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开垦土地,获得大量的私有土地。而传统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前靠的都是君主划拨给的涂地。现在这个政策一出现,秦献公就再很少免费给他们划拨地皮了。

于是,他们就生气了。

于是,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但当这些矛盾出现之后,他已经为秦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他决定把这个矛盾转移,向哪个方向转移?

通过战争,向外转移。

于是,在他当上老大的十九年后,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这时,他发动战争,已经没有什么阻力。魏武侯已经死了,那个可怕的吴起老早就被魏国踢出国门。

吴起的离去,对秦国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利好。

秦国终于牛了一把

魏武侯算起来是个牛人,个人能力也十分强悍,是个很会打仗的人。如果他为一个南征北战的将军,他会十分合格,甚至会很优秀。可作为一名君主,他就算不得一名雄主了。

这个哥们儿觉得自己已经很牛了,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想摆平谁就摆平谁。如此一来,就给魏国造成一个四面树敌的局面。

如果跟别的国家树敌,那也还没有什么——反正以前打人的也不少了。

但赵国从三晋同盟中脱离出去,对魏国的打击是巨大的。

三晋同盟是经过魏文侯以及魏武侯多年努力才打造出的国际联合组织。魏国就靠这个组织,从一个新嫩诸侯突然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秦国、齐国、楚国都被魏国打得找不着北。你翻历史书看看,有哪个诸侯这么牛过?当年的春秋霸主虽然很牛,但没谁敢拿上述任何一个大国来玩过。现在魏国不但玩了,而且跟三国都敢玩。

还在同盟时期,他们鉴定的合同是,大战时,三国同时出兵,组织盟军;小战则由魏国自己单干。

同盟了几十年后,赵国突然发现,自同盟到现在,胜仗了N次,可是除了魏国在不断地强大外,自己什么实惠也没有得到。这么一总结,赵敬侯就觉得自己他妈的给魏国耍了几十年,白白当了人家几十年的跟班——说是跟班,其实跟长工没有差别——长工都还有口饭吃,可他们连点儿剩汤也喝不上。能得到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盟军胜利的结局,然后可以在媒体的头版头条上吹一把。

赵烈侯这么一想,就不爽了,于是,什么也不说,自己调整内外政策,单独向周边发展。赵烈侯这时也重用了个猛人叫公仲连,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力又慢慢担升,而且对魏国的不满也开始慢慢地表现出来。

赵敬侯时,干脆把首都迁到邯郸。这个做法跟秦献公的做法没一点儿区别。秦献公迁都,是因为把目光投向东方。赵敬侯迁都,说明他已经把目光转向中原。

于是,魏国不高兴了。他们一直以为,中原是自己经略的,你赵国不好好向北发展,硬是要到中原来,这不是跟自己作对争地盘是什么?

魏武侯想:既然你赵国不给老子脸面,老子为什么就不敢翻脸?现在这个世界谁怕谁?这个哥们儿长期处于嚣张状态,不管做什么事,都比谁来得快,就是做撕破脸面的事,也抢在人家的前面。于是,他决定插手赵国的内政。

赵国迁都面临一个问题,有人反对把首都迁走。这个反对党的带头大哥就是。这哥们儿居然想武力解决赵敬侯。而魏武侯觉得这是个历史性的机会,派出部队向邯郸进攻,想配合公子朝把赵敬侯搞定,最后被赵敬侯一把粉碎。

于是,魏赵关系破裂。

魏国,一个夹在赵、秦、楚、齐之间的诸侯,就这样又回到单干的局面。当你看到这四个国家的时候,你就知道,魏国之后的日子将是十分不好过了。

更要命的时候,现在周边的这几个国家,都在向魏国学习,纷纷进行改革开放。秦国自不必说,那个楚国因为得到被魏国踢出国门的吴起,直接就让他当上了令尹,也在大力进行改革,取得的成效一点儿不比秦国小。

而且这些国家都是大国,发展空间还很大,改革成果更加显著。

魏武侯终于觉得魏国真的压力太大了。

可当他有这个感觉的时候,他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这哥们儿的晚年肯定很郁闷,连个继承人都没有宣布,就挂掉了。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当老大,于是,搞了个动乱,两人各占魏国一半。

这两个儿了一个叫公子锜,一个叫公子缓。公子锜胆子大,立马任命自己为魏君,也就是后来的魏惠王。

两人相持不下。韩国看到机会来了,派人找到赵成侯,说:“咱们干一下魏国。”

赵成侯当然同意。

韩赵两国合兵,向魏国进军,把魏惠王打了个遍地找牙。按赵成侯的意思,顺便把魏惠王一把砍了,然后把魏国分了。但韩懿侯不同意。韩懿侯怕人家说他们残暴。要是把魏国分成两个国家,实力一分为二后,比宋国和卫国还弱,那时,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这对于周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乐观其成的。

赵成侯不听。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怕人家说残暴?

韩懿侯不说话,带着自己的部队辙了,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赵成侯一个人搞不定,也只得放过魏惠王。

魏惠王也是个呆鸟,逃过一劫之后,并没有办法修复跟韩赵的关系,硬是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又分别跟韩国和赵国打了一仗。虽然都胜了,但你稍用脑子想一下就知道,这个胜利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现在,摆在秦献公面前的国际形势,就如此:原先铁板一块、牛人济济的三晋联盟,不但人才紧缺,而且相互打得都找不可开交。

如果这时都不出手,就真的没有出手的机会了。

恰好魏国和韩国又在宅阳开了个会议,会议的议题是谈论关于周王室的事。

于是,秦献公大声宣布:魏国野蛮干涉中央王室大政,必须制裁。

就这样,他出动大军向魏军开展军事行动。魏军做梦也想不到秦国会出兵猛打自己一拳,一时给打得大败。魏国急忙跟韩联手,共同对抗秦国。

哪知,现在的秦国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弱秦了。秦献公的部队横扫过去,把韩魏两国部队再次杀得遍地找牙。

这一战,秦献公不但让国际社会再一次感受到秦国的存在,更是让秦国广大人民群众大大出了一口恶气,大家觉得秦穆公时代又要来临了。

更让秦献公心情超爽的是,周显王对他大大地表扬。虽然周王朝这块牌子早已经归入鸡肋行列,但你要是用他的时候,有时仍然很有用——尤其当招牌用——它让秦国从此以后理直气壮地参与中原的事务了。

又过两年,秦献公再次出手,率大军向魏国全面宣战。此战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夺回吴起时期,魏国抢走那片秦国的土地。

秦魏两国大战暴发。

秦军一口气夺取了河西之地,然后打过黄河,在石门那里,大败魏军。成绩是:斩首六万,取得了秦国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

秦献公拿到这块地皮后,迅速做好方案,把这块肥美的土地分给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有效地缓解了国内的重重矛盾。

周显王也高兴得要命,他派中央代表团来面见秦献公,隆重祝贺秦国取得的伟大胜利,并“赐以黼黻之服”。

黼黻之服是什么东西?

告诉你,这东西的字面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一套绣有黑、白、青花纹的服装。当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意义却十分重大。这是周王授予霸主的标志。春秋诸霸中,虽然大家拿到霸主称号之后,可以无法无天,打谁都打得理直气壮,其实真正拿到霸主牌照的只有秦国。一共拿了两次,上一次是秦穆公。

那次是让他当西部的霸主。

这次是没有限制的。

穆公事业终于全面恢复,实现了秦国全面复兴的伟大梦想。

秦国很兴奋,秦献公更兴奋。

他再一次向魏国发动进攻。因为,上一次,他没有拿下少梁。他很渴望拿下少梁。

决战就在少梁附近。

当年也是在此地,秦国大军被吴起打得连逃跑的路都差点儿没有了。

现在又在此地。

少梁的战略地位仍然跟当年一样,拿下了少梁,秦国就打通了东进的大道。这一战,魏国败得更惨,庞城被拿下连那个把吴起排挤出去的相国公叔痤也被一举抓获。

魏国很悲催,但公叔痤很幸运。

当年秦献公还是公子连在魏国夹着尾巴做专业避难人员时,得到他不少照顾。所以,秦献公一点儿也没有为难他,设了个满汉全席,热情款待他一餐之后,欢送回去。

魏国的势力被秦献公彻底赶出函谷关。

秦国已经显露出其强悍的面目。

但秦献公这时却已经老了,在带着秦国取得重大成就之后,就逝世了。这一年是公元前362年,也是秦献公二十三年。

秦献公谥号献。

聪明锜哲曰献。其实在秦献公身上,如果把这个“献”解释为“贡献”更加贴切。

秦献公死后,他儿子秦孝公继位。

当你看到这个谥号时,你就会知道,秦献公选定的接班人也是很正确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2701.html

下一篇:商鞅变法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