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国史

斯图亚特王朝是如何复辟的?

1658年秋天,一场恶性疟疾顷刻间夺去了克伦威尔的生命。再强悍的人也斗不过疾病。鉴于终身护国公这个头衔是可以世袭的,克伦威尔的儿子理查接了这个跟皇位无异的大位。

克伦威尔在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威震三方,定海神针,那是因为他麾下强大的军队和那些忠心为他死战的将士。理查接班的时候32岁,文不能安邦,武没有军功,尤其现在是军政府,“丘八”们谁也不服,只服跟自己共过战壕的兄弟,所以理查接班,遭遇的全是各种鄙视。

理查没什么本事,但基本还算有眼色识时务,他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第二年,乖乖地辞职,提前退休养老。

护国公一走,群龙无首,三个岛子都没人管了!不!也可以说,想管的人太多了。军队里面派系纵横,高级将领此时都开始发挥自己的政治天赋,各拉势力抢班夺权,一时间,英伦三岛又进入混乱状态。这时,稍微有点责任心的国民开始考虑国家的前途,总不能一直混乱下去吧,怎么办呢,收拾这一切,两个选择。一个办法是,让高级军官正式开打,最后打出另一个克伦威尔式的人物收拾山河;另一个办法就是,迎立一个新国王,恢复帝制。

很显然,后面这个选择是对国家最好的,最安全。大家刚刚开始这么想,就有人行动了。还记得克帅留在苏格兰的蒙克将军吗?这可是英伦版“无间道”了,这伙计居然是一个埋藏很深、潜伏很久的王党分子!蒙克忍辱负重,在克帅身边卧底并成为亲信,就是为了熬到克帅翘辫子了,他好恢复王政。

蒙克带几千精兵南下,虽然人不多,可都是能打的干将,火速控制局势,并组建新议会,这次议会中的主要成员都是被克帅赶走的那部分长老派和王党分子,所以,他们很快达成共识,迎立查理一世的儿子小查理成为查理二世。

大半辈子东躲西藏,生活颠沛的小查理正龟缩在荷兰等待自己的命运仲裁,发现自己复国有望,赶紧很配合地抛出三点宣言:第一,宗教自由不苛求;第二,当时反王党分子不追究;第三,战时分的土地不回收。大度而懂事,让英国人相当满意。于是,“新模范军”的重要将领居然亲自出面将查理二世接回来,忘记了当初如何追杀人家的。查理二世戴上王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革命终点又回到起点。

根据查理二世的遭遇,他如果真能按他说的做到,其胸怀堪比圣人。登基伊始,他知道自己脚下不稳,不敢造次,小心谨慎地做一个称职的好国王,算是给了英伦三岛一阵休养生息的机会。待他发现自己地位无虞,新仇旧恨开始浮上心头,那些流浪逃亡的回忆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开始报仇了,当年参与过对父王审判的人,参加过对王党作战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活着的,当场整死,死了的,挫骨扬灰。而最大的仇家克伦威尔,从棺材里掏出来,拖着尸体在整个伦敦游街,后来在查理一世被行刑的地方,砍下克伦威尔的脑袋,叉在一个长棍上,游街,游完了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墙上,一钉就是20多年。后来因为日晒雨淋掉下来,被有心人收藏,很多年后,当古董到处参观。不知道这个脑袋比咱家的圆明园兽首价值如何?

查理二世以帝王之尊报杀父之仇似乎也无可厚非。这口恶气出了,查理二世可能就平静了。其实不然,很快,英国人就发现,这个国王开始在最敏感的国家大事上闯祸了。

党同伐异

先是外交,查理二世在流亡期间深受法王路易十四稍稍关照(也没有关照得很多啊,没说让查理二世去法国政治避难),一朝翻身,滴水之恩不敢有忘,对路易十四大哥说的事,一般都是顺从的。路易十四介绍查理二世迎娶了葡萄牙公主,这公主陪嫁不少,但最重要的是,葡萄牙是天主教国家。查理二世的婚姻反映了他的宗教态度。为答谢路易十四的大媒,查理二世出手也大方,他将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收了20万(还有说是40万)英镑,揣进腰包。

敦刻尔克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二战”时的敦刻尔克撤退闻名天下。这里是法国的第三大港口,法国东北部的比利时边境上。西班牙称雄海上时,占领此地。克伦威尔做了英国老大,为了英国的海上利益,出兵从西班牙手中抢过这个重要据点,英军占据了敦刻尔克这个有利的位置,对后来英军战胜荷兰成为新的海洋霸主有巨大的意义。就是这样一个不管是经商还是打仗的各国必争之地,查理二世竟毫不吝惜地还给了法王,充分表明了查理二世对路易十四的亲近之意。

随后不久,江湖传闻,查理二世私下跟路易十四签了个秘密协定,这份协定的大意是:英王查理二世随时会宣布自己恢复天主教徒的身份,而法王应该在将来查理二世恢复天主教时帮着镇压国内反叛。

英国革命虽然是失败了,宗教改革却是成功的,现在活跃在主流社会的,都是些新教分子,新兴资本家很多都是在收拾天主教的过程中发家的,他们怎么也不敢想象,如果天主教卷土重来,他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其实对查理二世来说,他倒也不是特别虔诚的宗教分子,更没有滴水之恩报以涌泉的义气,对他来说,宗教问题是他的外交筹码,他可以用来跟法国交换利益,他需要的是,摆脱议会对他的种种限制,说到底,他也想扩大王权。

就在国内人心惶惶、猜测纷纭的时候,新教徒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查理二世突然宣布,英国国内所有的非国教教徒信仰自由,也就是说,之前被压制的天主教信仰也是可以接受的。好在议会反应快,而且查理二世当时想帮着路易十四打架,需要钱,于是议会许诺以大笔的军费按压了查理二世的天主教情结。

眼前的风波是过去了,长远的危机还在。那就是,查理二世的葡萄牙皇后没有子嗣。这不怪查理二世啊,他没问题,他有各类公开的私生子14个,可惜,私生子不能继位。于是,眼看查理二世进入退休的年龄,他的继承人成为很要紧的大事。没有儿子,兄死弟及,天经地义。查理二世真有个弟弟,约克公爵詹姆士。詹姆士要继位,举国上下如临大敌。为什么呢?小詹同志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第一个老婆是新教徒,死了以后,第二个老婆是意大利公主,更虔诚的天主教徒。稍微有脑子的可以认定,只要詹姆士成为英王,他绝对恢复天主教的地位。

议会未雨绸缪,觉得这个事要提前准备,没日没夜地工作了几天,捣鼓出一部《排斥法案》,听名字就知道,该法案的中心思想就是将詹姆士排斥在王位继承以外。法案是个大概意向,还需要议会投票通过,当时的议会因为这个法案分成了两派,当然是同意的一派、反对的一派。认为王室正统比较重要,宗教信仰可以暂不考虑,应该让詹姆士登基的成为所谓“托利党”;坚决反对詹姆士继位,反对所有天主教徒继位的这伙,组成了“辉格党”。当时可能是议会里互相打架扯皮的帮派,后来一直传承下来,就真有地位了,成为后来我们都知道的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而英国的政党政治,从这时起,就算起源了。

辉格党和托利党,哪帮比较厉害?不知道,所以《排斥法案》迟迟不能通过,下院通过了,上院也不答应,大家都知道,英国上院一般都是跟国王站在一起。既然纠结上了,下院有杀手锏啊,那就是,不给政府钱用。不过这一次,杀手锏对查理二世已经没用了,因为他从大哥法国手里搞钱,也能对付着让政府运转自如。不用看议会脸色,查理二世自然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量,扩大自己的权力,并欺负辉格党人毫不留手,一出世就在野的辉格党遭受巨大的打击。

1685年,查理二世突然就一病不起了,随后他很满意地死了,没有遗憾。死前,他公开正式皈依天主教。他将王位传给詹姆士的时候,整个英伦的大局,被牢牢控制在国王手里,议会多数也是国王的人,形势一派大好。

托利党支持的詹姆士上台,他是詹姆士二世。大家会问了,那辉格党人支持谁当国王呢?他们支持查理二世的一个私生子,叫蒙默思公爵。詹姆士二世上台不久,一小撮没被整死的辉格党人就簇拥着蒙默思打回来夺位。英国人分析事情还是很公道的,不论如何,蒙默思是私生子,要求王位名不正言不顺,全国不太会支持他,所以詹姆士二世没费什么力气就将这股叛乱平息。

詹姆士二世这个伙计吧,虽然是个虔诚的教徒,却没什么仁爱怜悯之心,他处理叛臣的手法过于偏激了,该杀的几乎都是酷刑处死,十大酷刑,花样百出,沾边的全部流放。这让英国人民对詹姆士二世很反感,都是自己的臣民,既然已经平乱了,不用把事情做这么绝嘛,能砍脑袋非要把别人按在水里淹死,就显得很不厚道。于是,辉格党人因为这次牺牲,赢得了不少英国百姓的同情,詹姆士二世也开始往暴君的形象上发展。

镇压过叛乱,詹姆士二世自信心大增,他开始想一个困扰所有英王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国王那样安逸,那样独裁,那样说了算,而英王总是要看议会的眼色行事?究竟是什么让英王如此无力、如此脆弱?根据克伦威尔的成功经验,詹姆士二世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那就是手里一定要有兵,一支完全听国王调遣的军队。不久,曾经帮着镇压蒙默思叛乱的军队就被派驻在伦敦周围,成为英王的常备部队。

手里有兵,詹姆士二世怕谁?他正式启动了天主教复兴的大业,包括将天主教徒安插到军队政府的重要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天主教各种仪式。为了强行推广他新的宗教政策,他甚至下令逮捕了英国国教的七位主教!

这是个昏招,犯了众怒,詹姆士二世上台,多亏托利党人的扶持,托利党人虽然支持国王,可毕竟还是国教徒,跟天主教也是不共戴天的。我们扶持詹姆士二世上台,可不是要把英国带回天主教去啊。于是,在反对天主教复辟这个问题上,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团结起来了,所有新教徒,不论是不是信国教的,也都团结起来了。

就在这时,55岁的詹姆士二世的意大利老婆生了个儿子。老年得子,詹姆士二世认为是上帝的恩典,英国百姓却感觉是灾星下降。因为如果没有这位王子,詹姆士二世前妻生的玛丽公主绝对是未来的英王,玛丽是清教徒,嫁的老公更是新教分子,不管现在詹姆士二世怎么闹腾,现在也是一把年纪,只要一蹬腿,玛丽女王会将所有的宗教错误修正。可詹姆士二世生出儿子了,这个事就变了,儿子肯定是第一继承人,而这位太子在詹姆士二世和他老婆的教育下,100%是个天主教徒。他一继位,天主教复活这件事就坐实,到那时,问题就严重了。这次,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同仇敌忾,意见一致,千万别再互相拆台了,大家联手,齐保玛丽长公主登基,这位长公主王室正统,符合托利党的要求,又是新教徒,符合辉格党的要求,只有她上台,英国宗教政治才能走上顺途。

玛丽的老公,是当时的荷兰执政官。选择这两口子,除了宗教事务方面的考虑,还可以跟荷兰联手对付法国。威廉夫妇听说,英国人哭着喊着请他们去做英王,两口子像中了彩票在家高兴了好几天,赶紧收拾细软,备好船只,计划着渡海上任的事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gs/3188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