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国史

查理一世为什么要讨伐议会军?结果如何?

历史大观园 英国史 2021-09-09 06:43:31 0 查理一世

25岁的查理一世登基,英格兰议会发现,这家伙比他爹更不讲理。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查理一世跟他父王一样对白金汉公爵怀有特殊感情,但是他的确像他父王一样相信白金汉公爵,而白金汉公爵完全辜负了两代英王的信任,出的主意,一个比一个臭。

向西班牙公主求婚失利,白金汉知道对西班牙一战不可避免,所以要物色欧洲盟友啊,还是靠联姻,况且查理一世年纪不小了,不能总耍单身。环顾欧洲,最佳选择应该是法国公主,当时法王路易十三有个妹子,正当年,白金汉公爵赶紧去求亲。有了西班牙的教训,这次求婚不能再丢脸了,为了保证求婚成功,白金汉不惜承诺出兵帮助法王镇压法国国内的新教徒,而后又不顾朝廷拮据,大操大办,非常奢侈地举办大型婚礼,将法国王妹迎进英国王宫。这位王妹是天主教徒,带着大量的天主教随从,一过门,就在王宫里捣鼓一些天主教仪式,让英国朝野上下侧目。

查理一世一上台,白金汉就开始对西班牙干仗。第一次,预备在欧洲大陆上帮助詹姆士一世的女婿拿回失地,深入内地作战,远征荷兰一带,长途行军,战斗补给跟不上,英军最后因为饥饿和疫病兵败而归。第二次,白金汉想仿效伊丽莎白,占领西班牙的加德斯港,以达到抢截西班牙各类运输船只的目的,谁知西班牙早就得知这个消息,绕道进入港口,让英军在海边望穿了双眼也没找到任何西班牙船只,避免了失足成为海盗劫匪。

这边跟西班牙的事还没有了结,白金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又去掺和法国人对新教徒的镇压,出兵想解救法国被围困的新教徒,结果再次损兵折将,铩羽而归。英国国会看着白金汉公爵上蹿下跳地折腾,像个小丑,查理一世看他可像个大英雄,为了配合白金汉这些无聊战事,查理一世不断向议会要钱。议会很不痛快地批了14万的战争补助,但为了防止这个糊涂国王拿更多的钱供白金汉玩战争游戏打水漂,又规定国王,以前可以终身享受的关税不准收了,最多收一年,小小地补贴一下。

此时的查理和白金汉君臣二人已经是穷凶极恶了,不管什么办法,一定要搞到钱。怎么办?利用国王的地位强行借钱,把那些不肯借钱给国王的贵族骑士等通通抓起来。从这时起,查理一世与议会的战斗就已经开始,而议会刚开始对查理还算客气,一般都是针对白金汉公爵,查理一世上台的头几年,议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弹劾他。好在1628年,一个不得志的英军中尉在大街上刺杀了白金汉公爵,终于让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失去了缓冲地带。

眼看着查理一世要钱的手段越来越不受控制,英国议会发扬“大宪章”时期的优良传统,预备长篇大论地给国王上课,教教规矩。上下两院很快提出了一个“权利请愿书”,说是“请愿书”,其实还是国王专用的纪律手册,重申了:不经议会同意不许征收新的税种;没审判不准随意逮捕臣民;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因为之前预备起航去欧洲作战的英国士兵借住在老百姓家里,英国议会显然认为这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对当时的查理来说,这些规矩必须先收下,他需要议会通过他收税并给他拨款,因为打仗,他真的已经是债台高筑。谁知钱到手,税收了一年后,查理一世就反悔了,拒绝接受这些条款。议会也气疯了,公然宣布,如果不遵守这些守则,将是国家的敌人,必定要被全国人民打倒!而查理一世更加发飙:“朕……朕……受命于天,岂……岂容尔等放……放肆!”(查理一世是个结巴,气急了更是严重。)他即刻解散了议会,而且在后来整整11年里,英国议会销声匿迹,查理一世实现了独裁统治。

独裁的经济效益立竿见影,只要能弄到钱,查理一世什么都干,卖官鬻爵,明码标价。最好笑的是强行封爵,随便找几个乡绅出来,不管他们要不要,封个爵位给他们,他们要向国王缴纳各种费用表示感谢。出售所有商品的专卖权,要知道,17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高速发展,除了传统最发达的毛纺织业外,采煤、冶铁以及锡、铜等冶炼方面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手工工场,诸如肥皂、火药、玻璃等高级东西也都有专业制造,海外殖民地以及外贸业务也蒸蒸日上。把上述商品划为王家专利,实行专卖,极大地损害了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让新兴的资产阶级非常怨恨。征收砍树的罚款,还在全国范围内征船税(以前只是在沿海地区偶尔收取),总之是名目众多,帝国万税。没几年,查理一世就成功地脱贫致富了。

暴君一般都伴随奸臣,查理一世为了通过宗教敛取更多的财富,任命了一个新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劳德。这位劳德主教果然好身手,他一上位,就在英国教会内恢复了一些传统天主教的繁文缛节,这让新教的英国人很厌恶,大家都不愿意去教堂做礼拜,不去不行啊,不去立即罚款,查理一世不明不白又搞来一笔钱。他甚至还幻想着能够恢复到宗教改革前教会的状态,占用很多土地,修道院里有大把的金银财宝,这些动作让英国人隐约感觉到,是不是天主教要卷土重来了!

在英格兰搞钱的办法奏效,劳德主教受到表彰,更是热情高涨。他突发奇想,要对苏格兰推广英国的国教!此时的苏格兰和英格兰虽然共戴一王同是新教国家,但宗教信仰还是略有不同。苏格兰是加尔文派的国家,他们的国教是新教加尔文派的长老宗(晕吧)。简单地说,苏格兰现在的国教是宗教改革后的成品,而英国的国教则是个两头不到岸的改革半成品,如果在苏格兰推广英国国教,那就等于倒退,苏格兰这么多年的改革成果就彻底被糟蹋了,非常荒唐离谱,苏格兰人民绝对不能答应。

1639年,苏格兰军队进攻英格兰,很快就攻入北部地区,战争爆发。这下查理一世苦恼了,虽说他这几年捞了不少钱,可那都是顶风作案。在所有臣民愤怒的目光中,挣点小钱心理压力极大,而且因为他这样做违反英国法律,所以有些人公然抵触他,拒绝他勒索的,也最多只能关起来,因为没有法律可以治人家的罪啊。他厚着脸皮强行搞钱,应付自己的收支还是没问题的,可现在要打仗哦,打仗就需要源源不断的钱,凭自己这样的强取豪夺肯定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怎么办?还是要找议会啊。

万般无奈之下,查理一世咬着牙重开了议会,议员们休息11年了,现在精力旺盛着呢。本来查理一世开会是希望议会拨款给他镇压苏格兰起义,可会议一开,就由不得他了。这些议员们憋着一肚子火,就是过来清算这11年的辛酸的,七嘴八舌,跳到桌子上,控诉查理一世对议会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声讨他解散议会的种种罪行,还要他保证,这种错误下次绝对不能再犯了。查理一世越听越不对劲,这帮人就是来出气的,压根也不想给我钱啊。哼,议会这东西绝对不能让它存在,再次解散!这次议会开了20多天,历史上有个好名字叫“短期议会”。

议会解散了,苏格兰的军队可没解散,人家在英格兰北部攻陷好几个城池,查理一世硬着头皮带着些老兵残将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根本不是高地人的对手,算了,求和吧。苏格兰人厚道啊,你既然求饶我就不打你了,可我打这一架可是又花精力又花钱的,你总要赔偿我损失吧,苏格兰占据的城池,查理一世必须花钱赎回去,现在没钱赎啊,那行,那我就在这儿住下,你什么时候有钱我什么时候走人,当然,我大军驻扎在这里,吃喝拉撒所有的费用英格兰还是要给补贴的啊!

查理一世真是被逼上绝路,他知道还是要找议会来救命,于是,当年年底,议会再次召开。这次议会坚持了十几年,所以叫“长期议会”。虽然议会对国王意见很大,但毕竟还有个尊卑意识,不能一味赤裸裸地指责国王大不敬。国王没有不好,主要是被佞臣所害,所以这次议会的中心议题是,将查理身边的劳德主教和另一位亲信斯特拉福伯爵拖出去砍头,所有的过错都算在他们身上。上下院都同意让这两人当国王的替罪羊,可死刑书还是要国王亲手批,面对自己的左膀右臂,下不了手啊。就在国王犹豫的时候,伦敦老百姓聚众请愿了,围住了国会,要求严惩奸臣。窗外的民众呐喊山呼海啸,查理一世知道,如果不签,自身也危险,只好忍痛将这两个爱卿送上了绞架,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也快将要追随他二人而去。

处死了奸臣,议员们再次给国王上规矩,以皮姆为首的议会反对派抛出了“大抗议书”,再次强调,以后国王要老实一点,谦卑一点,千万不要再惹是生非。查理一世被议会制住,没有自由,心里憋屈得快疯了,拿到“大抗议书”,盛怒之下,集合亲兵,要到议会去把那几个激进的反对派分子全部抓起来。谁知走漏了消息,皮姆等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查理一世疯了一样地在伦敦搜捕这几个逆臣。结果发现,全伦敦人都在保护他们,不仅保护他们,还组织起来抗议和阻挠国王的追捕,市民们在街上高喊“反独裁”“反特权”这些口号。查理一世当然知道,这些指责都是针对他的,现在整个伦敦都是自己的敌人,这个地方太不安全了,不是久留之地。

1642年,不愿意向议会低头的查理一世带着自己的亲信北上,到了传统贵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在诺丁汉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开始招募军队,预备用武力让议员们学习君臣礼仪。如此一来,英国的内战拉开了大幕。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这一场英国内战被称为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它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而查理一世和议会拍桌子吵架预备翻脸的那一年,1640年,也被历史学家定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王的抗争

查理一世终于决定跟议会撕破脸。1642年1月,他来到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驻下,竖起王旗,正式宣布跟议会开战,启动了英格兰的传统恩怨,国王和议会反目成仇横刀相向的戏码再次上演。

虽然大部分的议会议员都认为国王不能无法无天,一定要遵守有关纪律,但真正要决裂,跟国王干仗,有些议员却是不愿意的,在与国王长期拉锯扯皮的过程中,议会也在分化。历史书上,这一次英国内战被称为资本主义革命,大概是因为议会军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主力的,其实这个分法也不科学,因为王军里也有不少属于这个阶层。如果一定要分析议会是因什么分歧分化的,应该还是宗教。

议会最后分成两派。一派是支持现有国教的,他们也反对增加那些烦琐的天主教仪式,但坚持保留英国教会,不赞成议会一定要强压国王一头,这一派议员坚持保持旧骑士的做派,戴个卷毛的假发,举手投足颇有派头,被称为骑士党;而另一派则几乎都是清教徒,他们要深化宗教改革,清洗天主教残余,提倡简洁地生活,简洁地信仰上帝,众生平等,社会需要更多的自由和公平(清教徒的主要思想可参看《五月花号公约》),认为国王应该在议会的约束之下,这一派衣着朴素,完全放弃了英国的传统假发,剃小平头,大背头,反正是天然没有修饰的脑袋,被称为圆头党。

自从查理一世到了北方,英格兰各界已经感觉到内战将至,非常自动自觉地站队,找自己的组织加入,骑士党和一些老派贵族都筹集装备人马纷纷北上加入王军的阵营,圆头党只好也跟着准备战斗。

8月,王军正式南下讨伐议会军。查理一世的王旗下大约有兵马8000人,而南方预备迎战的圆头党有大军2万,背靠富裕繁盛的东南方,补给充沛,还有大量反对暴政的老百姓,为圆头党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在圆头党这边。可是一交火,圆头党就节节败退,王军步步向伦敦逼近,并将大本营推进到了牛津,议会军缩在东南方,非常迷茫。

为什么议会军这么大的优势却不是王军的对手呢?最大的原因是战斗目的,精神力量不一样。对查理一世来说,他要挽回自己的王权,要收复伦敦,憋了一肚子气,咬牙切齿;而圆头党呢,他们只是跟国王意见不合,没预备打架啊,现在不过是国王要收拾他们,他们仓促应战而已。当时的议会军首领说过一句特别泄气的话:“同志们,俺们跟老大干仗老不合算了,俺们打赢他99次,他还是俺们老大,俺们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可如果他灭俺们一次,那俺们绝对被株九族,死得老难看了!”就是这么个指导思想,议会军上了战场心里都发怯,只求国王能纳谏,改正错误抛弃前嫌,不要打架。心里没底气,打架也不太专业。议会军都是些专业政客,除了往国会大厅丢鞋子也没什么战斗经验,纵然口才好嗓门大,似乎也不太管用,那些经验丰富的带兵将领都在王军那边,圆头党投笔从戎后整得不伦不类的。眼看着王军的前锋已经逼近伦敦,近在咫尺。好在圆头党抓住时机跟苏格兰组成联军,两面夹攻之下,终于和王军勉强战成平手,进入胶着状态,但要取得胜利,还是要等待奇迹。

奇迹降临在1644年的马斯顿荒原。此时的议会军因为苏格兰盟军的帮助,已经不限于在英格兰东南部被动挨打,他们开始绕到敌后直捣王军大本营。直接向国王的战时陪都——约克郡进攻。查理一世赶紧派出自己的外甥鲁波特王子去支援解围。看到王军到来,议会军退却到郊外的马斯顿荒原,面对鲁波特王子的军队布下战阵。因为之前的战绩,王军对议会军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裁判一声令下,骑士们就扑向了对面的军队,根据经验,随便进攻两下,议会军就会溃败而去。谁知这次进攻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防守坚实,对面的骑兵浴血奋战,一步不退。王军再三再四不得手,随即气竭,这时议会军调整阵形开始反扑,却是锐不可当。苦战半日,王军丢下4000多具尸体溃逃而去,议会军还俘获了1500多人,这是内战开打以来议会军最大的一次胜利。这场战役也是议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这场著名战役的影响力跟春晚一样,小沈阳那样的人可以一夜成名,马斯顿荒原战役成就的大英雄、大明星就是奥立佛·克伦威尔

仔细算起来,这位克伦威尔的确是帮助亨利八世离婚的那位克伦威尔的后裔,家庭成分应该是乡绅。剑桥大学毕业,在校期间成为一个清教徒,因为和当时的议会首领有点亲戚关系,所以毕业后进入政界,平步青云,混得极顺溜。内战爆发,他回到家乡组建了自己的骑兵部队,然后带着这支武装征战东部。克伦威尔带兵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思想建设,他的兵都是虔诚的信徒,都知道是为了捍卫信仰而战,浑不畏死。所以才有后来马斯顿荒原一役,红遍英伦。据说这一战之后,他的对手鲁波特王子给克伦威尔起了个外号叫“铁人”,而他麾下的骑兵也就成为“铁骑兵”。

克伦威尔的胜利,让议会军重新思考了军队建设的问题。当时英国没有常备的正规军,每次打仗都是贵族们自己拉壮丁,请乡勇,乌合之众,一盘散沙。圆头党发现,既然自己是专业搞政治的,就不要带兵了,军队应该交给会带的去带。于是,圆头党发布了新规定,贵族和下院议员,如果还想掺和政治就必须放弃军权,军政必须分开。但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克伦威尔,可以允许他在议会和军队两头兼职。然后抽选24000人,组成一支正规的军队,按照克伦威尔的模式建设训练,克伦威尔做个副帅,这支真正属于议会的军队被称为“新模范军”。

共和祭品

1645年6月,纳斯比一战,“新模范军”让王军真正见识了军事改革的强大力量。这一战,查理一世的主力几乎全部被灭,彻底扭转了战争形势。查理一世东摇西摆地勉强支持了一年,牛津大本营被议会军攻破,内战的第一阶段算是结束了。

眼看大势已去,查理一世早就逃之夭夭,他逃去哪里了呢?化装逃到了苏格兰,他的老家。高地人厚道啊,看见国王返乡避难,赶紧以最快的速度把他扣起来,并跟英格兰叫卖,希望议会军最好是出钱把国王赎回去。大家别忘了,查理一世也是苏格兰的国王,苏格兰人出售自己的国王,充分证明高地人有大义灭亲的英雄气概。

有苏格兰人看着国王,议会军内部要解决一下派系问题了。仗打了四年,圆头党内部也开始结党,共分出三个帮派来。第一派是长老派,这一派认为,既然国王知道错了,就应该把他老人家接回来,以后将新教加尔文派的长老宗定为国教,国王议会维持以前的关系,君主亲亲热热化干戈为玉帛。这一派是这次内战收获最大的,财富和权势都被他们抢在手里了。自己鼓了腰包,却不管其他人的死活,他们认为,既然仗打完了,以后跟国王关系恢复了,“新模范军”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应该解散。这个要求直接侵害了另一派的利益,那就是“独立派”,独立派是啥意思呢?长老派分化出来的,基本上全是军队的各级领导,内战期间出力最多,还没有获得他们期望中的利益。他们认为国王可以回来重新上班,他们也愿意效忠,但不同意长老宗作为国教,更不同意增加一个叫长老会的宗教领导机构,而对于长老派要解散军队,他们更是义愤填膺,“没有天理了!仗是我们打的,血是我们流的,这会子狡兔还没死,你们就要烹走狗。况且,你们还欠我们钱呢!”于是,军队以欠饷为名拒绝解散。并开进伦敦驻下,国王也接回来扣在自己手里,把议会那几个嗓门太大的长老赶出国会去。军队和独立派成为英格兰最强的帮派。

除了上面两帮,战斗中还诞生了一派,叫平等派,来自军队的中下层。这一派的思想那在当时就相当“潮”了,他们的观点是“一切人生而平等”。既然一切人生而平等,那么教会中便不该有主教、长老,国家中也不该有国王、贵族,所以应当直接推翻君主制与上院,下院全民普选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这些观点我们现在听起来都使劲点头,可是在17世纪,这个提议还是会让人发蒙的,相当惊世骇俗,让人怀疑平等派想玩行为艺术。这种平等的思想肯定是受到那些平民子弟的欢迎,所以一时间也发展得很快。

长老派当道的时候,平等派和独立派还是挺团结的,就是在平等派的激进思想鼓励下,独立派才敢杀进伦敦,扣押国王,并驱逐死硬长老派。等到独立派站稳脚跟,平等派就是敌人了,独立派都是上层军官,他们需要实际利益,民主和专制只限于在国王和上流社会之间调节,对于平等派废除特权之类的天真想法,独立派非常不以为然。我们独立派浴血奋战可不是为基层百姓谋福祉,打土豪分田地社会财富重新分配?你傻啊你!

独立派和平等派一开始只是口水战,都试图说服对方修改思想,达成共识团结一致。辩论赛没有结果,那就看哪边的老大做事果断了,独立派的大佬克伦威尔实在不想再啰唆了,亲手镇压了平等派,还当场枪毙了一个激进头领,终于把这场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的争论打住了。

就在独立派和平等派开辩论会的时候,英格兰的长老会和苏格兰的长老会结成一党,反正最终目的是在英伦大地确立长老宗,查理一世只要肯在这件事上低头,两边都愿意扶持他拿回王位。独立派光忙着跟平等派吵架,忘了国王是个活人,是会走的,他居然逃跑了,而且和苏格兰的长老宗达成协议,只要苏格兰帮忙拿回王位,他一定会将长老宗定为英格兰国教。于是,苏格兰大军挥师南下,帮助国王复位。独立派一看大敌来袭,没有平等派帮手无力应战啊,只好向平等派妥协,答应只要抓了国王,就审判这老家伙,不让他继续返岗上班;答应取消上院,让那些老贵族下岗等平等派的要求。面对共同的敌人,军队再次团结。这是英格兰内战的第二阶段。几个月后,苏格兰军队兵败而退,英军撤回伦敦,清理门户!

清理谁呢?当然是议会那些长老派,因为这一次苏格兰来袭,基本上就是这帮老家伙挑唆的。1648年12月,一支英军开进议会,将议会中的长老派赶出门。这样一来,国会就只剩下院90多名独立派议员,史书上叫做“残缺议会”,自然,独立派几乎已经大权独揽。

根据事先的承诺,独立派必须审判查理一世。在克伦威尔的主导下,查理一世被控59件各种罪名成立,其中有“暴君、杀人犯,还有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1649年1月30日,清寒的伦敦,热闹的广场,查理一世保持着他从审判以来都没有松懈的帝王派头,从容而镇定地走上了断头台,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好在也是最后一个被砍头的国君。

查理一世就这样走了,这一场乱糟糟的英国内战也告一段落,英格兰进入了共和国时代。这一段写得头晕,大家看得也晕,可是这一段却是英国历史的重点,如果参加历史考试,这些都是要背的呢。就算不参考历史考试,这一场内战不仅是宪政之争,还是很多思想体系的争夺和纠结,极大地影响到后来的欧洲历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gs/3188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