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国史

圣女贞德被俘之后,英国人怎么对待她?

历史大观园 英国史 2021-09-09 06:43:27 0 贞德

亨利四世通过议会篡得大位,兰开斯特王朝就算开始了。刚刚讲述了英格兰一堆“爱德华”的故事,现在又迎来了一撮“亨利”。整个兰开斯特王朝三个王全叫亨利,分别是四、五、六,西欧人一点不动脑筋,起名字毫无创意。

先整理一下英王室的亲戚关系啊,爱德华三世的长子是“黑太子”,二儿子是克拉伦斯公爵,三儿子是约克公爵,四儿子才是约翰·冈特。亨利四世登基,不光“黑太子”一系不爽,另外两个哥哥也不痛快啊,这事儿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各王子都有自己的“粉丝”“拥趸”,所以亨利改朝换代不久,他的堂哥堂弟伯父之类的就各发人马捣乱。亨利四世在位14年,大部分时间用来平乱,终于在临死前将一个还算平静和谐的不列颠交给了儿子亨利五世,成就了这位兰开斯特王朝历史乃至整个英国历史最战绩彪炳的君主。

当年亨利四世被理查二世流放的时候,亨利五世还小,理查二世对这个堂侄子还是关照的,将他接到身边教养,接受帝王熏陶。所以登基之后,做国王比他爹心里更有数。他一接班,就发现心头大患法兰西家出问题了。

话说法兰西家这阵子当家人是查理六世,根据中世纪西欧国王都有外号的传统,这位老兄也有个响亮的绰号,叫“疯子”!好好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神经病是不太会被叫疯子的,查理六世的确是精神病患者。当家的有病,负责任的贵族们都觉得应该出面替国王办事,当然也享受国王的权力。

动这个念头的法国贵族很多,最志在必得的是北部老大勃艮第公爵和南部老大奥尔良公爵。关于法国这南北双雄的恩怨,我们到法兰西家再仔细说,他们两虎相争的结果,先是勃艮第公爵派人暗杀了奥尔良公爵,随后为了铲除奥尔良派,勃艮第又撺掇了一场巴黎市民起义,操作失手,自己败走离开巴黎,使摄政权落在了奥尔良派手里。为了挽回自己的势力,勃艮第公爵开始卖国了,他跟亨利五世结盟,预备引狼入室,帮自己拿回失去的一切。

遇上法国人邀自己去法国打地盘这种事,每个英王都会狂笑。亨利五世赶紧派人到法国开条件,要求法王将凯瑟琳公主嫁给自己,并将原来英国在法国的两块领地当作嫁妆一起带回来。这个条件,法王即使是神经病也是不能答应的。亨利五世早就预料到对方拒绝自己了,所以速度极快地举6000骑兵、3万弓箭手,携带大量火炮,在勃艮第公爵这个卖国贼的支持下,悍然登陆塞纳河口,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正式开始。

1415年10月,长途奔袭、疲惫不堪的英军被法军堵在阿让库尔。这时的英军因为之前的攻城战伤亡甚大,加上行军劳累、粮草匮乏,已经有点强弩之末的感觉。所有的法国贵族认为可以在阿让库尔将英国侵略者一举荡平,是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机会,所以远近上下闲着没事的法国贵族都来了,顷刻间,集合在阿让库尔的法国大军超过5万,严阵以待,等着亨利五世那可怜兮兮不到一万的人马。纵然亨利五世一代悍将、天纵英才,可见到这个阵仗还是心中打鼓,传说他曾经提出和谈,可此时的法国人视英国人是到嘴的肥肉,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断不会答应亨利五世的和解要求,逼得亨利五世只好咬牙上阵,豁出去拼命!

法国人争功心切,也不顾阵形章法,一帮人在狭窄的甬道上你推我挤往前冲,英国的弓箭手从容不迫地一轮接一轮向法国的人山人海发射。这样一通混战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最后亨利五世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宣布停战,英军阵前,法国人集尸如山、血流成河,统计一下,法国损失了三个公爵、五个伯爵,骑兵及各种随从超过5000人,而英军的伤亡人数是300人。这就是百年战争史上又一场著名战役——“阿让库尔战役”,英军再次以少胜多,战胜法军。这一战让28岁的亨利五世轰动大陆,成为欧洲各大媒体最新出炉的战神!

战神亨利五世打出了手感,打出了节奏,在盟友勃艮第公爵的帮手下,摧枯拉朽,席卷法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随着亨利五世越来越流畅的攻势,法国盟友勃艮第公爵感到事情不对了,我只是找你帮忙对付奥尔良派,如今这个局势再发展下去,可能整个法国都被葬送了,勃艮第公爵微弱的爱国心总算被触动,赶紧找到奥尔良公爵,两个大佬宣布和解,携手反英反侵略。可是结怨太深,一时半会儿沟通不利,以至于勃艮第公爵在跟王太子谈判和解时,被奥尔良派的人刺杀。这一下,勃艮第派的人又不肯和解了,再次投靠英王,借着战事上的威风,亨利五世和新的勃艮第公爵压着法王签订异常屈辱的《特鲁瓦和约》。这个和约规定,剥夺法国太子的继位权;英法两国合并,以后只要一个国王就够了;查理六世死掉后,亨利五世接替王位;法国公主嫁给亨利五世,以法国的两块地区做嫁妆。这个和约,等于是英国兼并了法国,一统江山。大英从金雀花王朝就开始醉心的美梦,在亨利五世这里成真。

一代天骄亨利五世并没有等到正式成为法王的那一天。1422年,35岁正值盛年的亨利五世死于一场突来的伤寒。这位雄才大略的英王看着自己10个月大的独生子,知道自己努力一生的事业岌岌可危,只是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捍不过死神,亨利五世带着无限牵挂离去。可以想象,这位老哥如果稍微活久一点,将英法统一成一个国家,西欧的历史应该是被彻底改变。

莎士比亚写过很多国王的戏剧,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亨利五世》。在这部戏剧中,莎士比亚创造了一个完美君王的形象,智慧而神勇,德才兼备。尤其是他与法国公主凯瑟琳的爱情故事,因为掺杂着两国的恩怨,特别缠绵跌宕。

圣女

十个月大的小婴儿亨利六世成为新的英王,这孩子有做国王的运气,有人当一辈子太子都不知道戴上王冠是什么滋味,而这个小破孩还不知道太子为何物,就直接跳过这个过程被称为英王。他还没搞清楚英王是个什么东西,法国那个“疯子”国王也驾崩了,刚刚会走的亨利六世又成了法王。这个小婴儿一边吃奶,一边实现了不列颠朝的列祖列宗谁也没能成真的美梦,一统海峡两岸,成为英法王!

一岁的小婴儿实在没什么作为,好在亲戚多,各派一个叔叔到两边摄政就行了,个人承包,都给我把自留地看好了。英国还好说,毕竟是自己家,亨利六世登基也算名正言顺。法国那边就不消停了。亨利五世举着剑剥夺了法国太子的继位权,这位失势的太子流亡法国南部,感叹着命运。一听说亨利五世这只猛虎早逝,心中感谢了无数遍万能的上帝,这下没什么好怕的了。所以他的“疯子”父王一驾崩,查理七世就完全不顾《特鲁瓦和约》,在布尔热一带宣布成为法王。

在法国摄政的英国叔叔贝德福特公爵知道,战争不彻底,反动派就不会灭绝,现在虽然北部地区在手,但南部的叛逆余党甚多,必须予以剿灭。所以他接过亨利五世的战旗,继续在法国大地上征伐。到1429年,法国的整个北部地区,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英国的控制下。英格兰把持着巴黎,盟友勃艮第公爵则占据兰斯。兰斯对法国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城市,历朝历代的法国国王都在这里加冕,而那个自称为法王的查理七世只要不能进入兰斯举行仪式,他叫再大声,也没人承认他是法王。当然,如果此时亨利六世的小脑袋可以撑起法国王冠,他也应该到这里来加冕。这时的英军最重要的攻势就是清除查理七世的最后武装,所以开始对奥尔良发动攻势。

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上,是法国中部重镇,南北咽喉,战略要地。只要这里失守,剩下的法国土地几乎可以拱手让给英国。法兰西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历史学家说“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虽然都知道奥尔良是生死之地,可大多数法国人包括查理七世自己都是悲观的。1428年10月,英军将奥尔良重重围困,驰援而来的法军也被英军的长弓手毙在城下,奥尔良守军度日如年,知道城破国亡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这时,一个17岁的农家女子拜访奥尔良的指挥官,要求面见查理七世。说她自己是上帝的使者,带着神谕来解救法国。一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农家女子就是贞德。此时的法兰西也有点死马当活马医,指挥官将这个事情通报查理七世,查理七世也没别的选择,只好宣贞德来见。既然是神的使者,多少应该有些神通吧,法王给贞德的第一个考试就是,他自己混在许多法国士兵中间,看贞德能不能把自己认出来。贞德显然是从未见过查理七世的,但她一眼就将他找了出来。让查理七世和众贵族有点相信这个17岁的文盲农家妹就是上帝派来的救兵。经过对贞德背景和其他情况的详细调查,查理七世做了他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同意贞德前往奥尔良指挥法军对英作战。

贞德剪一头短发,穿着别人赞助的铠甲,成为奥尔良的新统帅。她放弃了之前那种死守的打法,对英军的工事主动出击,这个骁悍的小女孩认为进攻才是最有效的反抗。好在高卢人还是有血性的,不管这小姑娘是不是上帝的使者,她瘦瘦弱弱地冲在最前面,让所有的高卢男人都不敢也不能退缩。这个从天而降的小姑娘带给奥尔良奇迹般的胜利,英军终于开始退却了!

奥尔良胜利,按正常的思路,法军当然是打回巴黎。但贞德力主先收复兰斯,让法王登基,国不可一日无君,只有法王继位,这一场解放战争才有主心骨。所以,虽然攻打兰斯要比攻打巴黎更加艰难,法军还是向兰斯进发。三个月后,拿下了兰斯,查理七世在贞德英姿飒爽的护持下,正式戴上法王的王冠。战局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惊天逆转。

贞德带领的法军气势如虹杀向巴黎,因为法王身边一些糊涂幕僚的主张撤兵和谈,而且,偌大一群男人被一个农村姑娘指挥得很没有面子,所以不久,法王就撤掉了贞德的军内职务。贞德一离开军队,法军的颓势又起,之前攻克的城市又纷纷陷落。贞德姑娘不拿自己当外人,既然国家不承认自己,索性招募游击队北上继续战斗。1430年5月,巴黎东北80公里的城市康边被英军和勃艮第公爵的联队围困,贞德率领自己的小部队驰援来此。本来有机会战胜,没想到有一支勃艮第的军队在别处打完正好经过这里,马上投入战斗,贞德见敌军人多,只好下令向城内撤退。谁知康边的守军担心打开城门会放英军进来,所以任贞德在城下嘶声求救,他们就是死不开门。眼睁睁地看着贞德奋战力竭后被俘。

自从贞德上战场,已经让大量英军闻名丧胆,传说有些英国人听说战场上有这么个女子,不敢上船过海参战。现在这女人被生擒,证明了她不是万能的,不是不可战胜的,所有的英军欢呼雀跃,把她五花大绑押到了勃艮第公爵府邸。

女巫

贞德被俘,落在勃艮第公爵手里。根据中世纪的战争规则,这样的战利品通常是待价而沽,价高者得。贞德是法王的恩人、英国人的仇人,谁更愿意花钱把她赎走呢?答案是,对你最上心的往往是仇敌,恩可以忘记,仇却不泯。英国在法国的摄政王贝德福特公爵用与贞德体重相同的黄金将这个18岁的法国女孩弄到了自己手里。贞德被押解到鲁昂,这里是英国人在法国的一个重要基地。

英法都是讲究骑士精神的国家,兵戎相见之下,看到真英雄偶尔还会惺惺相惜,可面对贞德这个农家女子,英国贵族们就把骑士风度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英国人知道,如果不是这丫头横空出世成为绊脚石,征法的大业说不定已经成功,尤其是这小姑娘宣称自己是听到了主的召唤、天使们的命令来帮助法国的,这让英国人更加郁闷,凭什么上帝会派人帮助法国呢?难道英国人不是上帝的子民吗?为了消除这个影响,英国人决定由宗教法庭审判贞德,理由是这丫头是个女巫且散布异端邪说。

英国人最希望成立的罪名是女巫,如果这个罪名成立,英军则不是败在法军或是上帝手里,而是败给魔鬼,直接拖出去烧死就万事大吉了。但英国人还是比较尊重法律,觉得女巫这个罪名还是应该有真凭实据的。女巫是什么呢?就是被魔鬼控制的女人,而当时的人认为,魔鬼是不能控制处女的,所以如果贞德还是处女,她就不是女巫。负责为贞德检查身体的就是贝德福特公爵夫人。虽然老公一心想用女巫的罪名钉死贞德,老婆却不愿意胡说八道。经过检验后,她宣布,贞德的确还是处女。既然是自己老婆验证的,公爵就不好意思说人家是女巫了,现在只剩下“异端”这一个罪名了。

异端是宗教法律下的罪名,大约就是曲解基督教义,为达到自己的某些利益散布歪理邪说。这个罪名是很难界定的,基督教教义因为时间比较长,原始版本的遗失,本来就缺少权威解释,异端这个罪名一般都是建立在某种政治立场上,让一个18岁的农家文盲女子承担这样的罪名,非常牵强,所以,宗教裁判所的审判方向就是希望这小姑娘自己认罪。

想让别人认罪,方法不外乎就是酷刑和引诱。贞德从被捕就饱受折磨,她作为一个女囚,正确的做法是关在修道院,由修女负责看守,而贞德是被关在地牢,由五个英军老爷们轮流看守,吃喝拉撒都在这些英国大兵的眼皮底下。不论是躺是坐,都用铁链捆着。贞德身材健美,有非常美丽的胸部,让所有男人垂涎。传说她刚被关的时候,英军不愿她穿男人的衣服,曾找裁缝来给她做衣裳。那裁缝忍不住在贞德胸部摸了一把,贞德甩了他一个耳光。这裁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满世界绘声绘色描述这件事,带给英法两国的男人很多遐想。裁缝忍不住,看守他的大兵更忍不住了,不过因为这女人说不定真是上帝的使者,看上去圣洁不可侵犯,所以垂涎归垂涎,都不敢碰她。

贞德毕竟只是个小姑娘,宗教裁判所那些老奸巨猾的阴谋她是防不胜防的,终于有一天支持不住,在自己的认罪书上签了字。这一认罪,圣洁的光环立时熄灭,她很快遭到了英军的轮奸和更加残酷的对待。最后裁定她12项罪名成立,判她火刑处死!本来宗教裁判所骗她认罪的时候答应她,如果认罪,最多判无期。但因为贞德坚持说她一直跟天使保持沟通,让那些教士们认定既然异端罪名成立,她所说的天使定是魔鬼,这女子不知悔改,还继续沟通妖邪,所以在她认罪后又判她死刑。

中世纪为什么经常会判人火刑呢,因为当时的宗教常识认为,人会犯错就是因为身体里有魔鬼,只有用火烧,魔鬼才会从身体里出来,才能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像贞德这样的异端妖女更应该活活烧死了。处死贞德的过程非常惨烈,她被铁链五花大绑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大火中一直传来她凄厉地呼唤“耶稣”的声音。这个火刑的过程非常谨慎,执刑者在确信贞德已烧死后,特意把火熄灭,让所有人参观被烧焦的尸体后,再次点火将她化为灰烬。可怜这个女英雄被执行了两次火刑!

25年后,在贞德被烧死的地方,法国人终于良心发现为她平反,500年后,梵蒂冈的教皇奉她为圣女,让她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出名的女英雄。现在对她的研究还很多,比较传奇的说法是,她根本不是什么农家女,其实是查理六世的私生女,查理七世的妹妹。被逮住并烧死的是替身,真人活到50多岁等。还有更劲爆的说法是,贞德其实是个偏执型的精神病患者,她宁死都坚持她听到了上帝和天使的召唤,说得神乎其神,饱受酷刑都不改口,这看起来的确不是太正常。当然,这都是后人闲着没事的研究,历史这码事,最容易胡说八道,大家都当笑话听听好了。

归人

贞德死了,英法战争还在继续。法国军人再没出息,一个19岁女孩为国惨死,总该有些触动的。原来很多法国贵族是明哲保身的,历史上英王和法王就打断骨头连着筋,谁做国王都一样,只要自己的封地不受影响,没什么国家民族概念。贞德的死让他们萌芽了法国的民族意识和超出自己那点小利益之外的国家精神,所以纷纷整饬武装,驰援查理七世,团结在他周围,与英军战斗。

英法战争的转折来自于勃艮第公爵的改邪归正,查理七世这时非常清楚必须把这位大佬拉拢回来,所以他答应严惩杀害上一任公爵的凶手,并承诺分给他家大片土地。勃艮第公爵知道,总跟英国人伙同打自己人不是长久之计,既然法王这么客气,自己就顺势倒向法国一边,又捞到好处,又不用卖国了。勃艮第这一支人马几乎是英军的右手,如今右手变成敌人的了,当然就处处受制,加上长年的战争,英国国内也实在负担不起。于是,英军便开始节节败退,法军则越战越勇。1453年,除了加来港还在英军手里,法军将英国人彻底赶出了欧洲大陆。而法国的土地也终于实现统一。

从1337年爱德华三世纵马登陆法国大地,到1453年,英国人带着满腔的憋屈永远撤出欧洲大陆,这100多年的岁月起起伏伏、悲欢离合,对英国人影响太大了。历史上英国人都感觉自己在小岛上像个过客,早晚要回到大陆上去,法国的土地是他们世代的梦想,如今英属法国的领土丧失殆尽,梦想粉碎,才发现这个小岛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gs/318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