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国史

伊丽莎白公主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可以当上女王?

二战这六年的煎熬,可以说在所有参战国中,伤得最重的是英格兰家,为什么呢,这家人从开头打到最后,一天也没休息,本土被炸得稀烂,而整个国家储备,黄金、英镑全送到美国去买军火,为了保护商队,大英帝国最骄傲的舰队几乎损失大半。为了换取美国的援助,英国将纽芬兰、百慕大、巴哈马、牙买加几个军事要地租借给美国,眼看着小弟“山姆大叔”又得了钱,又得了名声,还得到战略利益。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相继落入日本人手里,印度岌岌可危。最离谱的是新加坡,英格兰在新加坡南部沿海布下“比圣诞布丁里的葡萄还要多的大炮”,将新加坡打造为东方第一坚城,结果日本骑自行车从马来西亚丛林南下,由北部杀进新加坡,新加坡的10万守军向3万日军缴械,并列队欢迎日本人入城。新加坡的沦陷,英国人称为大英军事史上最大的耻辱。英军在东南亚和印度的抵抗无力,让这些殖民地国家看清了老大的懦弱本质,所以“二战”后,纷纷“劈腿”,脱离大英的门墙。与英国的无力保护相对应的,恰恰是美国人的孔武善战,太平洋上的几次胜利,奠定了东南亚各国解放的基础,也多亏美国的舰队,英国人总算保全了最心痛的印度,所以美国人的形象在战后的亚洲自然异常高大完美。而苏联呢,正面抗击纳粹最猛烈的袭击,骁勇顽强,铁血真汉子,从来人类崇拜英雄是跟主义无关的,苏联这一战,为自家打造了很好的形象,也为自己打出了意想不到的国际地位。

老大总是少数,新人蹿红,肯定旧人就哭泣了,美苏的大国崛起,英法显然就悄然没落,如果不是战后那个非常人道慈善的“马歇尔计划”,历史上的世界首富不列颠只怕就穷倒闭了。英国人委屈了,法国人活该啊,他们投降了,可不列颠仗没少打,人没少死,血没少流,钱没少花,怎么忙到最后成配角了?冤啊!冤吗?这是国运啊,我们陪伴不列颠走过了100多年的辉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再炙热的太阳也有下山的那一天。我们都还记得,日不落这枚艳阳冉冉上升时,不列颠家的当家是一位精彩的女王维多利亚。现在,不列颠走向垂暮时,大英的王权又落到一位女当家手里,现在看来,这也算是一位精彩的女王。

“二战”打了六年,盟军的三位老大自然要经常聚会增进感情,保障合作关系。英、美、苏三巨头在“二战”期间的碰头会共有三次。相比他们“二战”前后的关系,这三次碰头,基本还是气氛良好,但是别指望这三个老头态度好啊,且不说会议中经常吵红脸,单说开会前开会地点和开会时间都是他们要争执的内容。

第一次,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重点讨论第二战场的问题,为什么在伊朗德黑兰呢?因为斯大林说了,俺出来开会,家里的事不能不管吧,俺要电话遥控呢!是啊,他家是抗德主力,大胡子是总司令,不能让他借开会之名怠工吧。当时的科技,从莫斯科拉电话线或者是电报线,最远到德黑兰,所以就选择这里了。

第二次,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雅尔塔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上,显然又是斯大林选的地方。为啥又是他啊?他嗓门大啊,俺现在打德国佬忙死了,哪有工夫跟你们去旅游景点开会啊,就搁俺们家开了,别啰唆,忙着呢!这次会议当然是确定了德国人必须投降之类的事,最可怜的是罗斯福老爷子,此时的他比秋风中的树叶还要虚弱,从美洲山长水远来到雅尔塔,吃尽了苦头,这次会议开完不到两个月,老爷子就仙逝在第四任总统任内,搞不好就是这一路折腾的。

第三次,1945年年中,德国已经投降,小日本还在苟延残喘。又张罗开会的事了,丘吉尔怕了斯大林的大嗓门,杜鲁门刚上班,也觉得大胡子挺凶悍的,算了,你说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吧,于是斯大林很得意地选择了德国西南的波茨坦。这次开会地点不吵架,开会的时间又扯皮了。为啥呢?英国7月大选,老丘的意思是能不能6月把会开了,7月他好回去竞选连任,虽然对大选他没啥心理压力,而且信心满满自己会以抗战英雄的身份再次成为内阁首脑,但是大选这东西,还是适当重视比较好。

杜鲁门不干了,他要求7月中旬开会,他又有什么事呢?“山姆大叔”家的事比大选严重多了,他家计划在7月16日引炸原子弹!杜鲁门第一次见斯大林,心里没底气,自己如果成功引爆原子弹,谈判的时候腰杆自然硬气点。大胡子讲道理,既然开会地点是苏联定的,开会时间就杜鲁门说了算吧,后来的事我们也知道,杜鲁门以为放出原子弹的新闻会吓得斯大林跳起来,结果斯大林脸上什么反应也没有,整得美国人特别没劲,比讲了个冷笑话还尴尬,好在后来原子弹在日本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否则真没面子。

大家注意啊,回顾这三次会议,老丘能说了算的事几乎没有,最后连杜鲁门这种新丁的地位都赶不上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不列颠家真的颠不起来了,国家牛不起来了,个人再牛也白搭了。虽然名义上还号称三巨头,老丘怎么看,都像是列席会议的,最多是座位比较靠前而已,老爷子在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时候,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的:“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回到英国,虽然老丘很胖,在国际上保持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可其实英国真是赤贫了。穷到啥程度呢?据说王室一家每天就是吃点兔肉,国王嫁女儿,女婿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美国政要造访英王,最受欢迎的礼物就是食品!战争期间,英国君民上下一心,勒紧裤带,全力支持前线打德国,要不然会亡国啊。全世界的老百姓都有这个善良,国家存亡面前,个人的利益都可以放下,英国的百姓也一样,在抗击德军、保卫家园这个信念下,挨饿受冻毫无怨言,绝对不会找政府麻烦。随着战争结果越来越明朗,老百姓开始担忧了,仗打完了,生活会有所改善吗?能找到工作吗?多久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呢?英国人质疑这些事的焦点,当然就是质疑丘吉尔。他是战斗英雄没错,他带领英国顽强地战胜了敌人也没错,可他的“战争贩子”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这个老伙计在战时几乎是上帝,可进入和平时代,跟着他没啥好日子过。

1945年7月26日,英国战后第一次议会大选揭晓,老丘自己都目瞪口呆,他代表的保守党取得了议会213个席位,而工党却获得了393个席位,工党获得了组阁的权利,老丘作为保守党领袖自然要辞职给对方腾地方。新首相艾德礼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奔赴波茨坦,继续老丘没有完成的元首碰头会。斯大林笑眯眯地看着英美开个会轮番换人,心里为自己的统治万分得意,而作为三巨头中最老资格的巨头,他嗓门自然更大了!

说到“二战”后英国的国内状况,稍有同情心的人都要掬一捧热泪啊。为啥呢?又穷又乱,最糟的是,政府也彷徨,不知道何去何从。要说解决经济问题,不列颠家还真不缺人手,大家还记得吧,历史上最耀眼的那几个经济学家都出在他家。

第一位宗师级的,约翰·亚当·斯密,他提出了那个让英国快步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的自由理论。第二位教父级的应该是凯恩斯。这个伙计我们之前介绍过,当然是个牛人,牛到啥程度?传说他去阿尔及利亚旅游,当地小孩给他擦皮鞋,他同行的人看小孩子可怜,都不吝啬地多给些钱,只有凯恩斯出手极小气,到底给了多少钱不知道,反正后来擦皮鞋的小孩拿石头丢他。别人责怪他抠门儿,他说:“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他给全世界的同行带了个好头,后来华尔街的精英都以他为榜样,贪婪无爱心,还振振有词,满嘴歪理。

凯恩斯最牛的著作就是那本《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这本书提出的理论和亚当·斯密相反,他认为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刺激消费,增加就业。还有另一个故事解释他的观点。他去美国旅行,住酒店时,他发现朋友很谨慎地摆放毛巾,怕使用时弄混了,凯恩斯走过去,一把把所有的毛巾丢在地上,说:“毛巾乱了,自然需要人来收拾,这样可以增加就业!”他的想法就是,政府应该经常出来把毛巾搞乱。凯恩斯自然不是浪得虚名,“二战”中的英国,物品匮乏,于是实行了国家配给制,生产生活资料都由政府统一调度,凭票供应。在这个政策下,“二战”期间,虽然英国人生活得很不好,但是物价稳定,工资还略有增长,最要紧的是,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出现饥荒!于是,凯恩斯的这本巨著,自然成了英国人的《圣经》了。

保守党在“二战”中表现卓越,工党想从他们手中抢权,殊为不易,所以大选前,工党开始给老百姓开支票。大概内容就是承诺给英国人一个福利国家。什么福利?失业津贴,住房,医疗。对老百姓来说,有工作,有地方住,看病不花钱,这样的国度就已经完美了。就是这个福利承诺,让工党胜利站上权力的巅峰。

开了支票要兑现,先把医院收归国有,国家的医院看病不要钱;接着民航、铁路、煤炭、钢铁、电力等公司全部收归国有,国家好统一调配。同志们这时可能会大笑起来,工党玩社会主义啊!对,工党的确是玩社会主义。

从实行社会主义开始,工党内部也严重分化,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肯定会遭遇激进派和保守派两种势力,所以福利国家还没整出个态势,工党内讧。保守党趁着对方内乱,一举夺回失地,77岁的丘吉尔再次当选英国首相!1945年至1951年这六年,老丘虽然在家待岗,但我们知道老爷子没闲着,一直活跃在国际政坛上,1946年还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一手拉开了东西方“冷战”的大幕。

保守党再次上台完全是工党的内耗,政见上并没有什么新内容,工党的福利国家政策既然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保守党接着干呗。于是英国捧着凯恩斯的书,一步一步照着教父指点的路子,希望尽快走出战后的低迷。走着走着,越来越不对啊,越走越低迷了,低迷出毛病了,还是个没见过的奇怪的病,所以大家给起个名字叫“英国病”。

英国病啥症状?专业名词叫“滞涨”,听上去像消化不良,就是指祸不单行。一面物价飞涨;一面还发展停滞。这是个很古怪的现象,因为根据最基本的原理,经济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没钱买东西,物价应该下跌啊,怎么没人买还飞涨呢?凯恩斯的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后来人们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还就是凯恩斯那个扩大消费的概念。

国家要刺激消费,当然就要增加公共支出,公共厕所收费,首先要有公共厕所吧。加上现在是福利国家,老百姓吃喝拉撒都要钱,失业了还要给失业津贴,这笔钱哪里来呢?收税啊,提高税率,企业税交多了,成本自然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当然也就居高不下,就这样,终于衍生出“英国病”这个怪胎。

疑难杂症,谁知道怎么治啊,老百姓有病找医院,国家经济有病,只求上帝能安排个脑子清楚、手腕利落的当家人下来,改正所有的错,让英国人重新来过吧!上帝听见了英国人的祈祷,只是,这个当家这时候还年轻呢,英国人再遭几年罪吧,让这个救星长大点再天降大任给她。

战后的近40年,病中的英国在大海中飘摇,也不是一点高兴事没有,大家也要找乐子啊,让贫寒的日子增加点亮色,给阴冷的伦敦带来一道暖阳!这一道暖阳来自白金汉宫,公主大婚了!

战时英王乔治六世算不上一个很有魅力的英王,比起他接位的哥哥温莎公爵,还真不具备特别的个人魅力,还有点口吃。不过越是这样不花哨的人越适合共患难。白金汉宫遭到轰炸,第二天,他就站在废墟中向伦敦人民致意。白金汉宫在战时过着比老百姓强不了多少的日子,而当时很多英国贵族都将儿女送到加拿大躲避战祸,乔治六世一直将两个女儿留在伦敦,遇到轰炸一起钻防空洞,公主跟伦敦人民一起挨饿受冻。他的表现感动了英国上下,乔治六世也获得了巨大的民众支持和爱戴。83届美国奥斯卡奖将最佳影片奖颁给了英国老牌型男科林费斯主演的《国王的演讲》,这部大片讲述的就是英王乔治六世的故事。而那两个在战争中吃尽苦头的公主,也成为英国人最心痛的宝贝,其中最受人关注的,自然是长公主伊丽莎白。

女王也年轻过

读者中好多人从出生就知道英国有个超长待机的老太太女王,似乎伊丽莎白女王从来就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当然,再老的太太,也曾经有过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伊丽莎白生于1926年的4月21日,这个日子是实际生日,而英女王有个官方的生日,曾经是公共假期,则是在6月中旬,这样是因为伦敦的天气6月比4月温暖晴朗,利于庆典或者放假。虽然她父亲乔治六世当时不知道自己会接哥哥的位置成为英王,但因为温莎公爵走马灯似的风流韵事居然没有弄大别人肚子的记录,所以英国人已知他生不出后代了,伊丽莎白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当作假定王位继承人看待。“二战”开始后,公主那清秀的、苍白的小脸经常出现在伦敦的各种报刊上,被当作王室与百姓共进退的代言人,小公主几乎是在所有英国人的怜爱中长大的。不过,这可不是个娇滴滴的小丫头,还未成年,就参加了各种战争后勤工作。14岁那年,她用稚嫩的声音向全欧洲演讲,告诉大家,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她愿意跟所有人一样承担战争的残酷。说到做到,16岁的公主成为近卫军团一团的荣誉团长。1945年,19岁的公主更是参加了后勤保障车队,成为一名卡车司机,军衔为少尉。“二战”结束那天,伦敦狂欢,伊丽莎白带着妹妹混在人群中,欢呼跳跃,她就是个普通的小姑娘。

普通的小姑娘到时间会恋爱的,伊丽莎白初见当时的希腊王子菲利普只有13岁,一见钟情就这样开始了。虽然菲利普家世一般,四个姐姐有三个加入了纳粹,可不妨碍这对远房表兄妹之间的异地爱情,此时的王室对继承人的婚事已然比较开放,经过温莎公爵的事,英国人也知道,国王也是人,不能逼太狠,当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英王室的婚姻尺度一放开,就一泻千里,绯闻不断,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947年11月20日,公主大婚,虽然以当时英国的经济条件,王室不敢铺张浪费,甚至连新郎的礼服看上去都是旧的。相比后来查尔斯王子的世纪婚礼,伊丽莎白公主的婚姻显得颇为寒酸,而结婚前,为了公主的礼服要去法国订购丝绸的事,王室还遭受了一场舆论谴责。但是,无论如何,这是大战结束后英国人的第一次庆典,虽然天气不好,失业率还在不断增加,可狂欢的心是谁也挡不住的。整个英国为公主的婚事欢腾了整整一个星期,多少涤清了些战后的凄风惨雨。而这场婚礼首次被拍成纪录片全球转播,也开了让英王室家的红白喜事成为地球人饭后谈资的先河。

驸马爷是现役军人,当然还是要外派基地上班,婚后的伊丽莎白很快生下查尔斯王子和安妮公主,跟许多分居两地的夫妇一样,公主将孩子丢给公婆,自己没事就到基地去找老公。1951年,乔治六世被发现肺癌,伊丽莎白不得不接下了替父亲外访的任务。1952年2月6日,伊丽莎白公主和菲利普驸马造访非洲肯尼亚,他们选择住在“树顶饭店”,也就是住在一棵大树上。从树上看下去,非洲苍茫的原野上,大象、犀牛、羚羊快乐地奔跑,伊丽莎白和菲利普带着最轻松的心情坐在树上迎接这片神奇大地的日出。这恐怕是她人生中最后一个自由而惬意的夜晚,因为伴随太阳升起的,是她身份的变化,日出时,她不再是伊丽莎白公主,而是伊丽莎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登上王位了,我们终于说完了从诺曼底的威廉登陆不列颠岛后,英伦大地上起起落落的43任英王,而伊丽莎白是第7位女王。

帝国的瓦解

“二战”后英国虽然没落了,但是大户人家就是大户人家,虎死,架子不倒,英王最牛的就是加冕头衔特别长,要念半天: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这个职称要印名片是挺费事的,要知道,这时候,地球上至少还有1/4的人口是这个年轻女子的臣民。好在此时的英王是这个世界上头衔和实质最不相符的职位,基本不用太动脑子,只要保持一个亲善友好的笑容就行了,相当于形象代言人的角色。英国议会经过几百年的斗争,已经把国王训练得非常得体,一些缺德的历史学家说,就算议会通过了将英女王斩首的决议,女王也只能含着笑在这张决议上签字,啥意见也不能有。所以啊,这样的一个职务,年轻女孩子反而容易胜任,只要首相靠谱,基本能相安无事,还相得益彰。

前文说到,丘吉尔再次政坛崛起成为首相,与伊丽莎白女王组合成英国政坛经典君臣搭配。我们还可以回忆起,维多利亚女王刚上班时,她碰上的首相也是个老爷子,老爷子对小姑娘总是很耐心的,而且老人家的智慧和经验可以帮助一个年轻女王快速适应自己的新身份。不过,根据我们之前的介绍,此时的大英帝国,大势已去,神仙也救不了。除了内部经济的衰败和国家的贫穷,“二战”后英国遭遇的最伤心的问题,还是海外小弟们疯了一样闹分家,那些大英治下的殖民地,仿佛是开会商量好了一样,挨着个儿地组团造反,不跟大英混了!

下面,让我们陪着伊丽莎白老奶奶一起,含着热泪,历数这些不肖的家伙,如何挣扎出大英的版图。

最让英国人哭得伤心的,当然是印度。南亚大陆独立成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个国家。不过这三家人还是颇为厚道,觉得这样做让老领导太难堪,人家把自己当王冠上的明珠显摆了300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少还是留点面子好,于是,这三家愿意留在英联邦内与大英平起平坐。英联邦虽然人数不少,听起来也声势浩大,但基本不算街道上比较有势力或者破坏力的帮派,加入英联邦不过是告诉英格兰家,现在虽然我们分家单干了,也不会完全不理你,至少没什么大事不与你为敌,碰上街坊打群架骂街啥的,多少还能组个啦啦队帮着喊喊加油啥的。

这是很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给了好面子的英国人一个退步的地方,所以,好多小弟就先后都按这个模式独立。而英国人也给自己定了个模式,但凡殖民地想独立,就利用各种矛盾阻挠破坏。很多地方,不列颠发现局势已经不能控制,就撒丫子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谁爱接谁接,比如巴勒斯坦。历史走到今天,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巴勒斯坦地区毋庸置疑是地球上最脆弱、最危险的地方之一。而印巴地区也从不消停,这些个街坊不安定因素,几乎都可以将部分或者大部分责任推到不列颠身上,此时的他也只能耸耸肩表示遗憾,现在的他家更不可能对这些地球大事负责了。

不过,不列颠也不全是安静撤退。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还是摩拳擦掌预备对造反的小弟杀无赦的,只要有独立的苗头,他家就派兵血腥镇压,以彰显帝国天威。

在东南亚,“二战”期间,新加坡的英军创下了震惊全球的离奇的投降纪录,而日军纵横马来西亚,英军自然也没有还手之力。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几千人的游击队在丛林中跟日军死磕,留下了悲壮而伟大的战绩。可是日军投降后,英国人没有任何不好意思地跑回来,再次宣布马来西亚还是他家的小弟。有人欺负自己,老大不能帮自己出头,这样不讲义气的老大有个鬼用啊,所以马共当然是拒绝再跟英国人玩。打日本人不行,打马共那千几号人,英国人还是自信的。于是,25万英军进入马来西亚,跟马共不到一万人的游击队一口气打了7年。人家英军是有诚意的,因为这25万的军队,几乎是当时英国常备军队的1/3了,马共几千人的军队自然不是对手。7年的战斗,如果单从打架的角度看,不列颠肯定是赢了,不过赢家的奖品是让马来西亚独立了,很让人怀疑这7年战争的意义。

马来西亚开打不久,非洲的肯尼亚又闹起来了。肯尼亚位于东非,家里多半是沙漠,但是大约有1/6的部分却湿润多雨、土地肥沃,农业发达。19世纪后期,英国将肯尼亚收入囊中后,将这块肥沃的土地视为粮仓,鼓励大量的白人向此间移民。这些欧洲人肯定不跟当地人客气,迅速将最好的土地、最肥沃的区域都划到自己家院子里,而大量的肯尼亚人失去土地,流离失所。1952年,东非大地上出现了当时最火、最出名的农民武装,因为他们以“茅——茅——”的叫声互通消息,于是就得了个名字叫“茅茅”。这支起义军聚啸山林,杀富济贫,趁月黑风高之夜袭击白人的农场。为了镇压这帮土匪,英国人又是大手笔啊,四年的时间,花掉1.5亿英镑,几万军队和警察投入肯尼亚剿匪,飞机天天轰炸,只要看到非洲人,不论是不是“茅茅”,一律杀掉。这一轮屠杀,英国绅士一点没保留自己的形象,酷刑逼供的,集体屠杀的都有明确记录。据说当时英国人高额悬赏捉拿“茅茅”,胳膊腿各身体器官都有明码标价,肯尼亚大地死人无数,好在镇压起义成功,“茅茅”基本被打散,只是几年后肯尼亚还是独立了。诸如此类,非洲的尼日利亚、加纳,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也在英国大打出手、劳民伤财好几年后,宣布独立。

回顾20世纪50年代英国人出门镇压小弟的历史,我们不得不对英国抱以深切的同情。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要开始走背字,就会处处受制,丢掉土地还是小事,丢了老脸可是大事。这段时间,终于有一件事,让不列颠在全世界的目光中彻底丢了一次人,而这次也让他家深刻体会到夕阳西下的无奈与落寞。

话说“二战”后,英国迫于埃及国内的反英压力,不得不将势力撤出了埃及,而埃及也在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了共和国。国家独立了,有条国家命脉还在别人手里掌控着,那就是苏伊士运河。1956年,刚上班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大家都知道,苏伊士运河的股份几乎都在英法手里,这两家的意思是,埃及不要了,苏伊士运河自己还想留着。哪个埃及人会答应这种要求啊!眼看着好不容易抢来的宝贝要被主人家要回去,人类社会解决这个事的历史办法就是下狠手,最好是除掉原主人,永远霸占宝贝。这一段大家都熟悉,英法非常卑鄙地挑唆并伙同埃及的死敌以色列一起,对埃及下黑手,想三个打一个推翻当时的埃及政府。原来说过,第二次中东战争虽然只打了不到半个月,可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在“二战”后,首次在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中,确定了谁是真正的街坊老大。

英法让以色列先动手,等两边打得不可开交,这两家再以保护运河的名义进驻,力求将一件下作卑鄙的事做得道貌岸然。可惜,以色列一动手,全世界都知道这三家的目的了,全球正义的呼声都是谴责英法的行为,其中声音最大、最有效的,就是苏联和“山姆大叔”。苏联做事比较直接,他家公开宣布,英法不停手,苏联就对英伦三岛实施核打击,而“山姆大叔”则是宣布全球美军进入戒备,拿枪顶着以色列让其停火。以色列不打了,英法也只好停手,灰溜溜地回家,还让全世界的报纸用各种语言在头版头条谴责羞辱了一回,丢人丢到姥姥家。埃及顺利拿回了苏伊士运河,并发现了苏联这家真朋友,够义气,后来就跟着苏联混码头。

这个事件之后,英格兰家关上大门,在家里沉痛地宣布,这个地球已经不是不列颠的地球,日不落帝国已经是明日黄花。当时的首相,是丘吉尔最信任的左右手,著名的帅哥艾登,他在丘吉尔八十高龄辞去首相一职后接棒上任,因其英俊潇洒的外形成为街坊最受瞩目的政客之一。如果不出意外,漂亮的女王搭配英俊的首相,是一个对英国形象很有利的高端组合。可惜“苏伊士运河”事件闹得太难看了,根据历史经验,一个国家如果丢了人,肯定不能全民背黑锅,一定要把主要责任人揪出来处罚,而艾登作为一个小白脸,智商和美貌显然不匹配,是个不识时务看不清形势的蠢蛋,让他赶紧下台!接班上任的首相麦克米伦非常理性地开始逐步从各殖民地撤出,不再做无谓的坚持,这段时间,英国几乎所有的非洲殖民地获得了独立。

不列颠的殖民地太多了,从“二战”到20世纪末,还是不断地有国家独立出来,比如津巴布韦,还有加勒比海、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岛屿,陆续地独立成为一些小国。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最令英国人心痛的,大约就是无奈地交出了香港,跟苏伊士运河一样,还有什么比收在自己口袋里的东西被主人要回去更让人心痛的事呢。

英国的崛起与他家庞大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掠夺是分不开的,如今原料产地和市场都没了,战后的创伤更加深重,伊丽莎白二世顶着王冠,忧心忡忡地看着工党和保守党一轮轮地替换着首相,国家经济却没有起色。时间已经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女王已经走过自己最好的年华,年过半百、满头银发的女王发现,原来英国的转机在另一个女人手里,这个女人比她还年长一岁,这两个加起来100岁的女人组合,将为英国带来一轮复兴的希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gs/3190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