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简介

张仪简介

历史大观园 人物简介 2020-06-16 22:46:56 0

楚都郢城,令尹(相当于中原诸国的丞相)昭阳府第,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席终人散,昭阳发现自己的一块玉璧不见了。谁窃去了呢?赴宴的人不是达官贵人,便是公子王孙,有谁能干此种勾当?令尹的门客反复推敲,觉得那个姓张名仪者最为可疑。

这张仪乃魏国王室的远房子弟,然而到他这一代已经破落了。张仪伶牙俐齿,工于心计,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游说之术。据传鬼谷子姓平,楚国人,隐居于鬼谷,人称鬼谷子。此人多奇计异谋,能言善辩,乃战国纵横家之鼻祖。今传《鬼谷子》一书,系后人伪托。鬼谷子先生门徒颇众,张仪最得其真传。出师之后,张仪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谁知,他初出茅庐,没有什么名气,没有哪个国君能够看上他。此番来楚,是来碰碰运气的。

张仪穷困,穷困便会行窃,昭阳令尹的门客如此推理,把他列为嫌疑对象。

死里逃生

张仪很快被捉拿归案,接受审讯。他一口咬定决没拿过什么玉璧。门客们见他嘴硬,便动用刑罚,直打得他皮开肉绽,他还是不承认。门客们无计可施,只得把他放了。劫后余生,张仪急忙离开这是非之地,跌跌撞撞奔向魏国老家。

妻子见了遍体鳞伤的夫君,惊呆了,忙问何故,张仪如实相告。妻子悲叹道:“唉!你若不醉心于读书、游说,那会遭此污辱?”张仪倒不在乎,只是急切地问:“你瞧瞧我的舌头还在否?”说完,张开嘴让妻子瞧。妻子觉得好笑,瞧了一瞧,道:“还好端端地呢!”张仪这才放心,对妻子说:“舌在,足矣!”在他看来,舌头还在,便能继续游说,皮肉之苦,人格之辱,大可不必在意。

休养了一段时日,张仪又干起了老行当。这次,他没东去齐,也没北去燕,更没南至楚,而是一路向西,过了崤山上的函谷关,到了秦国。

他此番西行,据说是苏秦激将的。

苏秦,洛阳人,与张仪有同窗之谊,然才干不及张仪。出师后,苏秦北去燕国,受到燕王重用,又去韩、赵、魏、齐、楚诸国游说,谋划合纵抗秦。他担心秦国出兵东进,打乱合纵,想找一个人去秦国游说,迷惑秦王,使其暂缓出兵。谁去合适呢?在左思右想,惟张仪可担此重任。但他深知张仪的脾性,不受他人指使,遂使用激将法。苏秦让人告诉张仪:“你的好朋友苏秦,现在位高权重,你何不到他那里看看,或许能实现你的理想。”张仪欣然前往。苏秦在赵国,张仪风尘仆仆赶去,要求晋见苏秦。苏秦闻讯,吩咐门人挡驾,又不放他走,干耗他几天时间。数日后,苏秦接见张仪,命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吃的粗粝饭菜,还冷言冷语地说:“凭你的才能不该沦落到这般地步吧?我并非不想荐引你,而是你不堪重用!”说完傲慢地走了。张仪本想同窗能提携一下,谁知,非但毫无所得,反而空遭一番羞辱。他怒火中烧,发誓要报复。但苏秦受赵国庇护,他拿苏秦没办法,遂决定西去强大的秦国,游说秦王,以秦制赵,到时再找苏秦算账。

张仪愤愤然,离赵西去。苏秦对手下一个舍人(亲近的门客)说:“张仪,天下之英俊,我自愧不如。日后能握秦国权柄者,必此人。可是,张仪贫寒,到了秦国难以栖身,我担心他贪图小利而不能有大成就,故特意叫他来,羞辱他一番,以激励他的意志。你随他入秦,助他一臂之力。”苏秦又奏请赵王,赐给张仪一笔黄金及车马等物。舍人乔装改扮,与张仪套上近乎,然后慷慨地资助张仪,张仪的一切花费都由他开支。张仪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终于得见秦惠文王。惠文王十分赏识张仪,赐他卿位,因他是外国人而为卿,故曰“客卿”。

舍人向张仪辞行,张仪道:“我靠你才有今天,正要报答你的恩德,何故匆匆离去?”舍人亮出了底:“我并不了解先生,了解你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进攻赵国,破坏了他的合纵,他觉得只有你能驾驭秦国,故激你入秦,又让我暗中供给你费用,这都是苏先生的安排。现在你在秦国已经显贵,请让我回去向苏先生汇报吧。”张仪叹道:“唉!这些做法本来都是鄙人素所研习的计谋,怎么没觉察呢?我比不上苏先生高明,是明摆着的!我新掌权,怎能谋算赵国呢?况且只要苏先生在,我能跳出他的手心吗?请替我拜谢苏先生。”这则苏秦激将张仪入秦的故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苏秦张仪列传》。司马迁是位很严谨的史学大家,他的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遗憾的是司马迁在这里却出了差错。

张仪死后2283年,即公元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大批帛书,其中一部是关于战国纵横家的,整理者将其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帛书证明,苏秦的辈分要比张仪晚得多,张仪在秦国当权时,苏秦还是个年纪轻轻、没有名气的游说者。而司马迁笔下的苏秦却比张仪年岁大,且死在张仪之前,这显然是错了。

那么,苏秦激将张仪入秦是子虚乌有之事吗?有人认为事还是有的,只不过当事人不是苏秦,而是其兄苏代。苏代成名较早,在《史记》中也确有苏代、苏秦事迹混淆之处,但说苏代激将张仪西行,也只是推测,并无真凭实据。究竟谁人激将张仪入秦,或张仪是否为人激将而西行?现在都还是打不清的笔墨官司。

有一点是真实无疑的:张仪在受了挫折后看中了强大的秦国,毅然西行,于惠文王九年(前329)年抵达秦国。

相国金印

张仪取得了惠文王的信任,惠文王罢免了大良造公孙衍,代之以张仪。大良造是秦国最高的军政长官。公孙衍逃奔魏国。

魏国刚刚大败于秦,割让了除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以外的西河(今陕西东部、黄河以西一带)之地。张仪建议乘胜进击,再给魏国以致命打击,夺取河西之地。惠文王诏准。翌年,即惠文王十年(前328),公子华和张仪麾兵东向,直扑魏国,一举攻占蒲阳(今山西永济北)。魏军节节败退,为了求和,便将上郡(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15县之地,以及河西仅存的一个据点少梁,全部割让给秦国。

至此,黄河以西地区全部纳入秦国版图。囊括河西之地,使秦国在战略上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秦的西面、北面没有强敌,南有秦岭作为天然屏障,东依黄河、函谷关天险,进可攻,退可守。秦可以出击别国,而别国对秦却无可奈何。

河西归秦,是秦国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张仪入秦不到两年,便建此不朽功勋。为奖赏张仪,惠文王设立相国一职,以张仪任之。张仪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相国。

上任伊始,张仪致函楚国令尹昭阳:“当初在贵府吃酒,我不曾偷你的玉璧,你却拷打我现在你可要好好地守住你的国家,我可要偷你的城邑了!”直把昭阳令尹吓得魂不附体。

在军国大政上,张仪作相国后第一件大事,是进一步稳定、巩固内部。他暂时停止了对东方诸侯的军事行动,调转矛头对付秦国后方的义渠戎。义渠戎是个人数不多的部族,对秦时降时叛,秦国强大时就归顺,衰弱时便作乱,虽非秦的心腹之患,然颇让秦分散精力。为了稳定后方,张仪命秦军进击义渠戎,将其降服后,在义渠戎的地盘上置县管理。

经过整治内政,秦国国力更盛,君臣雄心勃勃,视天下为己物。

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在张仪等人的劝进下,惠文王正式称王,要做天下之主了。

内部稳定后,秦的对外扩张又开始了。

惠文王称王的第二年,秦便对魏宣战,相国张仪统兵攻魏,占领陕邑(今河南陕县)。

魏国在秦的进逼下,无力自保,不得不寻求外援。韩、赵两国也受到秦的威胁。位居东方的齐国,国力强盛,魏便求助于齐,想依靠齐国抗秦图存。

魏国的动向引起秦的注意,为了粉粹东方诸侯间的联合,秦国展开了外交攻势,张仪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会晤齐、楚两国代表,企图拉拢齐、楚两大国。

一旦齐、楚被秦国拉去,魏国后果不堪设想。魏国公孙衍发动韩、赵、燕、中山与魏五国共同称王,时称“五国相王”,试图联合起来,抗击秦、齐、楚的联合。

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合纵”与“连横”。

所谓合纵、连横,从地域上说,以韩、赵、魏为主,北连燕,南连楚,南北相连为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相连为横。从策略上讲,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即六国联合抗秦连横乃“事一强以攻众弱”,即六国中部分国家跟随秦国进攻其他国家。从事合纵、连横外交活动的政治家,被称为“纵横家”。

张仪为纵横家中的佼佼者,他不遗余力地破坏东方列国的合纵,构建对秦有利的连横体系。为了粉碎公孙衍的合纵,他让秦惠文王借故免去他的相职,装作愤愤不平的样子投奔魏国。魏惠王在张仪的游说下,起用他为相。张仪出任相国后,便放手实行他既定的连横策略,要魏国充当投靠秦国的领头羊。然而,魏惠王却不肯照他说的去做。为了向魏国施加压力,在张仪的指使下,秦国出兵伐魏,占领了魏国曲沃(今山西闻喜东)、东平(今山西介休西)两地。魏国在军事上的失利,却使魏惠王认清了张仪的真面目,遂下令驱逐张仪,重新起用公孙衍为相。张仪的连横未能实现,狼狈逃回秦国。这是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的事。

秦国的外交活动未能奏效,又转而诉诸武力,出兵东进,攻占了韩国的鄢(今河南鄢陵西北)。

秦的军事进攻,促成了东方五国的联合。惠文王更元七年,在魏相国公孙衍的奔走游说下,韩、赵、魏、燕、楚五国合纵缔盟,共推楚怀王为纵长,联兵攻秦,推进到函谷关,被嬴疾指挥的秦军击溃,秦军乘胜追击,在修鱼大败韩、赵、魏联军,斩首八万余。东方的齐国也趁火打劫,出兵攻魏。公孙衍苦心经营的合纵也以失败告终。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秦国重新任命张仪为相国。

在东方战线取得胜利后,秦国君主掉转矛头,对付南边的巴蜀。

巴、蜀是位于今四川盆地的两个小国,物产富饶,秦垂涎已久。碰巧,蜀王讨伐亲巴的苴侯,苴侯奔巴,巴、蜀交战,双方俱向秦告急。此乃吞并巴、蜀的大好时机,惠文王打算用兵。但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军巴、蜀颇为不易,一旦秦国陷在巴、蜀战场上,东方的韩国会乘机来攻。鉴于此,惠文王又想先彻底击垮韩国,解除后顾之忧,再挥师南下。然而,要解决韩国亦非易事。到底先打哪一个,惠文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找张仪和司马错来商议。

司马错乃秦国名将,他力主先打巴、蜀,张仪则说先打韩国为好,两人相持不下,在惠文王面前争辩起来。

从秦国的实际情况和天下的局势来看,用兵巴、蜀实为上策。在列国诸侯中,秦国力量最盛,但在惠文王时要吞灭韩国,尚无此实力。出兵巴、蜀,以秦国之兵力,则有如泰山压顶。惠文王从张仪与司马错的论辩中进一步认识到了这一点,遂决定兵进巴、蜀。

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军誓师出征。

张仪奉诏与司马错、都尉墨为统兵官,三人指挥秦军从石井道攻入蜀地。蜀王急忙调集军队把守葭萌关(今四川广元西南),据险抵抗。秦军破关而入,俘杀蜀王,蜀亡。秦军乘胜进击,吞灭巴、苴。巴、蜀之地归秦,秦国国力更为强盛。

玩于股掌

南方战事了结,秦又把注意力转到东方战线。

此时,天下大局是:秦国国力更加强大,足以对付任何一国南面的楚国地广人众,能够征集百万大军东海之滨的齐国兵强马壮,实力极强北方的燕国不比齐国逊色多少韩、赵、魏三国烽烟不断,元气大伤。相比之下,三晋势弱,地毗秦国,遂被秦国定为近期进攻的目标齐、楚凭各自的国力便可与秦周旋,现在两国是盟友,彼此倚重,对秦国形成巨大威胁。故此,对齐、楚施以离间之计,拆散两国联盟,是秦国下一步外交活动的中心。

对三晋的军事行动首先付诸实施。

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秦将嬴疾统兵攻魏,占领曲沃(今河南三门峡西南)。魏国损失惨重,不得不听从秦的摆布,连国君继承人都立了秦相中的公子政。

就在这年,秦军对韩的用兵也大获全胜,韩送太子仓去秦国做人质,向秦求和。

翌年,秦军攻赵,在蔺邑(今山西离石西)大败赵军,生俘赵将赵庄。

对三晋的军事行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离间齐、楚的外交活动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张仪担任了导演的角色。他故技重演,让惠文王免掉自己的相国一职,假装委曲地跑到楚国。楚怀王听说天下才士张仪来到楚国,诏令腾出最好的府第,亲自送他去下榻。“这里是偏僻鄙陋的国度,先生有什么指教?”怀王急切地问。张仪道:“大王若能听取臣的意见,废止与齐的盟约,断绝往来,臣便请求秦王割让商于一带六百里的土地,让秦国美女侍奉大王,秦、楚联姻,结为兄弟盟邦。如此,楚得到了实惠,削弱了齐国,也有益于秦国,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贪图小利的怀王高兴地应允。

群臣都为获地六百里向楚王庆贺,而陈轸却来吊唁。此人也是游说之士,与张仪共过事,皆被惠文王重用。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张、陈争宠,互相贬斥。结果,张仪占了上风,陈轸愤懑难抑,南走楚国。对张仪其人,陈轸是再了解不过的了,他看穿了张仪此番来楚的目的,正当怀王兴头上,当头浇了怀王一盆冷水。怀王火了,道:“寡人不兴师动众便能得到六百里土地。大臣都来庆贺,你却来吊唁,这是为什么?”陈轸说:“不是这样。据臣看,商于一带的土地是得不到的,且秦、齐会联合起来。一旦秦、齐携手,楚国就将大祸临头了。”怀王有点懵了,问:“能说说理由吗?”陈轸道:“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齐联盟。若大王与齐废约断交,楚国就孤立了。秦国会看重孤立无援的楚国,还给楚六百里的土地吗?张仪一回秦国,肯定背弃大王。楚北面与齐断交,西面便会从秦国招来横祸,两国军队一定会同时进攻楚国。为大王计,不如与齐国暗地合作而表面上断交,派人跟张仪到秦国去,如果秦割让土地,再跟齐国真的断交不迟若不给我们土地,正好中了我们的计谋。”昏庸的怀王听得不耐烦了,大声斥道:“希望陈先生闭上嘴,等着看朕接受土地吧!”当即把相印授给张仪,厚加馈赠,与齐断交,派一员将军随同张仪去秦接收商于之地。

张仪大功告成,返回秦国。到了国都,当着楚将的面,假装没拉住绳索,从车上摔了下来,伤了腿,闭门养伤,一呆便是三个月。

楚怀王闻讯,自忖:“大概张仪认为我与齐断交还不够坚决吧?”遂派勇士前往齐国,当廷辱骂齐宣王。宣王大怒,遣使去秦,联秦攻楚。

秦、齐建交,张仪出山了,他对等了三个月、心烦意乱的楚降说:“鄙人有六里封地,愿献楚王陛下。”楚将一听急了,道:“我奉国王之命,是来接受商于六百里土地的,而不是六里。”张仪顺嘴胡诌,称当初说的是六里,而非六百里。楚将悻悻地回国通报,怀王大怒,出兵攻秦,秦、齐联手进攻楚国,斩杀楚军八万余人,楚国大败,割让了两个城邑给秦国,秦才罢手。

秦国又得寸进尺要挟楚国,以秦国武关之外的土地换楚国黔中之地,楚怀王恨恨地说:“寡人不想做土地生意,只要得到张仪就献出黔中!”惠文王一听,一个人可换取大片土地,岂不是桩便宜买卖?他想交出张仪,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张仪瞧出了惠文王的心意,请求把他交给楚人。惠文王惊讶不已,道:“楚王恼恨你背弃诺言,定会拿你出气。”张仪毫不在乎地说:“秦强楚弱,臣与楚国大臣靳尚要好,靳尚侍奉楚怀王夫人郑袖,郑袖的话怀王奉若神明。况且臣乃奉大王之命出使楚国,谅楚国也不敢杀臣。即使楚王杀了臣,但此行能替秦国取得黔中,臣死也值得!”聪明的张仪明白,与其让秦王交出自己,还不如自己主动些,以显示自己对秦的一片赤诚之心。惠文王很受感动,但为了得到黔中之地,还是忍痛割爱,打发张仪上路了。

一到楚国,张仪就被囚禁了,怀王准备择日杀了这个欺骗自己的家伙,以泄心头之恨。正像张仪预料的那样,好友靳尚为他活动开了。靳尚故弄玄虚地对郑袖说:“您知道您也会被大王轻视吗?”一向颐指气使的郑袖大惑不解,问,“此话怎讲?”靳尚道:“秦王宠爱张仪,定会救他出去。听说秦王打算割让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等六县,再把秦国最漂亮的美女嫁给大王,还以王宫中能歌善舞的女子为陪嫁。大王看重土地,定会接受秦国的条件。以后秦国女子受宠,夫人的地位难保。为夫人计,不如替张仪说句话,无条件地释放了他吧。”郑袖被靳尚煞有介事的话蒙住了,遂央求怀王放了张仪。怀王不敢不从,放出张仪,以礼相待。

张仪化险为夷,乘机劝说怀王亲近秦国,他软硬兼施,夸说秦国地半天下,雄兵百万,战车万乘,粮积如山,君主英明,将帅勇智。搞合纵,与秦斗,无异于驱羊攻虎。另一方面,又极力描绘楚、秦合作,缔盟友好,互不攻伐,永为兄弟之邦的美好蓝图。张仪巧舌如簧,一席话把楚怀王说得神魂颠倒,欣然听从。

楚臣屈原闻讯,深为怀王的昏庸而痛愤。屈原闻听张仪又在欺弄怀王,遂进谒怀王,道:“上次大夫被张仪那小人欺骗了,这次张仪来,臣认为大王定会煮死他。大王既不忍心杀了他,也不应听他胡说八道!”怀王却以君子言而有信,既已答应,岂可反悔为由,拒绝屈原的忠告。

张仪因祸得福,大摇大摆地离楚而去。

征服四国

据宜阳,隔断韩国的土地,东进夺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的宫殿、桑林的苑囿都将不属大王所有了。秦军阻塞成皋,隔断上地,大王的国土就被分割。先归顺秦国就安全,不归顺秦国就危险。那种制造灾祸而求好报,计谋浅陋而结怨很深,违背秦国而去顺从楚国的做法,要想免于灭亡,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替大王策划,不如帮助秦国。秦国所希望的莫过于削弱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韩国。这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而是它的地势是这样。如果大王西归秦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高兴。攻打楚国,利用它的土地,转嫁祸害而使秦国高兴,没有比这更适宜的计策了。

韩襄王欣然应允。

张仪回到秦国,惠文王对他的游说十分赞赏,赏赐他城邑五座,号曰“武信君”。

接着张仪又奉命去齐,游说齐宣王。

宣王是个有作为的圣明君主,张仪面谒宣王,侃侃而谈。宣王高兴地说:“齐地偏远,僻处东海之滨,未曾听过关于国家长远利益的高见,多谢先生指点。”离开齐国,张仪去了赵国,谒见武灵王。

武灵王是位有进取精神的君主,非一般守成之君可比。张仪进言:“敝国派我向大王进谏不成熟的意见。大王领导各国抵制秦国已有十五年。大王的声威传遍山东各国,我国恐惧畏服,修造武器装备,整顿战车战马,练习骑马射箭,努力耕种,储积粮食,守卫四周疆界,小心谨慎,不敢轻举妄动,惟恐大王存心挑毛病,找茬子。现在凭借大王的力量,秦国攻占了巴蜀,并吞了汉中,取得了东周和西周,迁走了九鼎,守卫着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偏远,可心中积愤已久。现在秦国有披着破甲的疲惫之师驻扎在渑池,准备渡过黄河,跨过漳河,占领番吾,同贵国军队在邯郸城下相遇,希望在甲子日会战,仿效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故事。特派我事先传达给大王。”张仪软硬兼施,武灵王妥协了,道:“先王之时,奉阳君独揽权势,蒙蔽欺骗先王,处理政务,独断专行。寡人从师学习,不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先王离开人世时,寡人年纪轻,登位的时间不长,心里本来怀疑那种作法,认为合纵不归顺秦国,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于是准备改变主意,割让土地,承认以前的过错,以归顺秦国。正要收拾车马,迅速出发,正好您来了,听到了您高明的教诲。”出了赵都邯郸,张仪北上,来到了燕国。

燕昭王接见张仪,张仪游说道:

大王亲近的国家莫过于赵国,从前赵襄子曾经把他的姐姐作代王的妻子,后来想吞并代国,跟代王约定在句注要塞会晤。他命令工匠制造铜匙子,加长匙柄,使其可以击杀人。赵襄子跟代王喝酒时,暗中告诉厨工说:“趁喝酒喝得高兴时,你送上热汤,反手用匙柄击杀他。”当时喝得正高兴,厨工送上热汤,并送上汤匙,乘机反过匙柄去击代王,把他杀死了。代王的脑浆流了一地。赵襄子的姐姐听到这件事,随即磨快笄子,用来自杀了。所以到今天还有磨笄山的名称。代王之死,天下谁人不知,赵王的暴戾,凶狠,不认六亲,大王明明看到了,还认为赵王是可亲近的吗?赵国曾经发兵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都威逼大王,大王割让十个城邑去谢罪。现在赵王已经在渑池朝见秦王,献出河间而归顺秦国。如果大王不归顺秦国,秦国将出兵云中、九原,驱使赵国攻打燕国,那么易永、长城就不属于大王所有了。况且当时赵国对于秦国如同郡县一般,不敢发兵去攻伐别国。如果大王归顺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赵王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样,燕国就西面有强秦的援助,而没有齐、赵两国的侵犯。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

燕昭王说:“我处在偏远的地区,这里人们虽是大男子,才能却如同婴儿,他们的言论不能产生正确决策。今天幸蒙贵客指点,寡人愿意投向西方归顺秦国,献出恒山脚下的五个城邑。”张仪威逼利诱,成功地完成了游说使命,踏上归途。

他还没到京城,噩耗传来了:惠文王驾崩。

人生尽头

惠文王死后,太子嬴荡即位,是为武王。

武王一身蛮力,力能扛鼎,逞强好勇。他做太子时,便对以游说为事的张仪瞧不起。登基后,一些嫉恨张仪的大臣乘机诽谤张仪,说什么张仪这人不诚实,反覆无常,出卖国家以谋私利,秦国若继续任用他,势必被天下人笑话云云。那些听从了张仪游说而与秦交好的诸侯,闻知武王不喜欢张仪,遂纷纷违室背盟约。齐宣王更觉得自己受了张仪的愚弄,发誓要杀死他。张仪的连横宣告失败,这使得武王更瞧不起张仪。

张仪深知自己处境危难,有杀身之祸,便设计逃离秦国,他对武王说:“臣有一个愚蠢的计谋,愿献给大王。”武王一听,来了兴趣,忙问:“是什么?”张仪道:“为秦国计,东方诸侯动乱,大王才能夺取更多的土地。现在听说齐王很恨臣,臣到哪个国家,齐便会出兵攻打。故臣希望让臣这个不成器的人去魏国,引齐兵攻魏。当魏、齐两国鏖兵城下,打得难解解分之时,大王乘机出兵韩国,进逼周都,周天子定会献出祭器。如此,大王便能挟制天子,掌握地图和户籍,此乃帝王之业!”武王信以为真,遂派兵车三十乘,送张仪去了魏国。

齐国果真出兵攻魏,魏襄王惊恐。张仪道:“大王不必担心,臣让齐人停止进攻。”遂派他的家臣冯喜去楚,征得楚王同意,以楚使的身份前往齐国,谓齐宣王曰:“大王十分憎恨张仪,虽然如此,大王为了让张仪在秦国安身,做得够周到的了。”宣王道:“寡人憎恨张仪,张仪到哪里,寡人就打到哪里,怎能说让他有安身之地呢?”冯喜说:“这就是大王让张仪有安身之处呢!张仪从秦国出来时,本来就跟秦王相约说:‘为大王考虑,东方各国有大变乱,大王才可以多割得土地。现在齐王很恨我,我到哪个国家,他一定会出兵去攻打它。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去,齐国一定会发兵进攻它。当齐、魏两国的军队在城下交战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大王就乘胜进攻韩国,进入三川,出兵函谷而不进攻,以进逼周京,周朝的祭器一定会交出来。大王就能够挟持天子,掌握地图和户籍,这是帝王的事业啊!'秦王以为然,所以准备三十乘兵车送他到魏国。现在张仪到了魏国,大王果然进攻它,这是大王内耗国力,外攻盟邦,广树敌人包围自己,而使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让张仪安身’的道理。”宣王被说服了,撤回了军队。

张仪在魏国安身,且又做了魏的丞相。

任魏相一年,张仪罹病,不治而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wlz/8191.html

上一篇:吕不韦
下一篇:崔杼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