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李世民传奇——李建成擒刘黑闼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7-20 23:28:01 0 李世民


(11)

刘黑闼虽然兵败李唐,狼狈逃往东突厥,可东突厥颉利可汗依然很欣赏刘黑闼,答应替他报仇,还派了数万骑兵和刘黑闼一起去伐唐。

刘黑闼和东突厥兵首先包围了由李唐大将李大恩镇守的新城(山西朔县)。李大恩不会想到刘黑闼不仅会反扑,还和东突厥联合起来,将他当成靶子。

李大恩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败涂地。新城的唐军死者上千,而李大恩也在拼尽全力后,无奈丧命。

击败了李大恩,刘黑闼又重新招兵买马,凭借他的影响力,以及窦建德的好名声,很快又聚集起了一股势力。

公元622年8月,东突厥颉利可汗又亲率精兵十五万入侵并州(山西太原西南)、原州(今宁夏固原),一时之间,从介休至晋州,到处能看到东突厥兵。

长安的唐朝廷再次震惊,愕然,抛开死灰复燃的刘黑闼不说,唐朝廷并不想与突厥为敌,不管是东突厥,还是西突厥,他们都想以和为贵。不过,“能打才能和”的道理,唐朝廷非常清楚,因此,他们一边派太常卿郑元前去求和,一边又将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燕郡王李艺一股脑地派了出去,意思是给东突厥看,想打是吗?那咱们就打好了。

李唐拿出这么大的阵仗对付东突厥,东突厥万万没有想到,再加上他们在入侵并州时,因并州总管襄邑王李神符(李神通的弟弟)、汾州刺史萧顗等的奋力反抗,使东突厥的入侵并不顺利。

也就在此时,西突厥趁东突厥入侵李唐时,进攻东突厥。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心想坏了,自己光顾帮着刘黑闼伐唐了,倒让西突厥钻了空子。相比李唐,西突厥才是他们最危险的敌人。

还是先维护自己的家园吧!有了这种想法后,再加上唐朝廷派出的求和使者郑元也到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的营地,双方没用多久,便达成了和解。

刘黑闼正想借助东突厥的帮助,把丢失的属地重新拿回来,没想到东突厥却和李唐议和了,刘黑闼失望又气愤。

“这蛮夷之人就是不守信!”

刘黑闼在骂骂咧咧之时,又得知为了防突厥出尔反尔,李唐派出了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燕郡王李艺等后,刘黑闼重新看到了希望。见河北防守空虚,他再次率兵,先后攻陷了瀛洲(今河北)和东盐州(今天河北沧县)两地。

刘黑闼的一次次抬头让长安的李渊头痛不已,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都被他派出去了,还有谁能率军对付刘黑闼呢?他犯愁了,派出外臣去吧,又怕外臣手握兵权谋反,思来想去,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齐王李元吉身上。

李元吉虽然能力欠缺,至少不会背叛李唐,且也参加过一些大仗。

于是,公元622年10月,以齐王李元吉为领军大将军、并州大总管——襄邑王李道符为副将军的唐军再次出征,讨伐刘黑闼。与他们同去的还有淮阳王李道玄(李元吉的堂叔)。

可以说,此次讨伐刘黑闼,从元帅到副将,都是李元吉叔侄几人。

李元吉那时候根本不想出征,刘黑闼不是那种软弱可欺的人,几次被打倒,几次又爬了起来,就连李世民都没有把他彻底解决,更不要说自己了。可没办法,该出征的都出征了,也只有派自己了。

“都是二郎不好!当初在洺州,怎么能放他逃跑呢?惹下祸端了吧!”一路上,李元吉都在向李道符和李道玄发牢骚。李道符倒好,老好人一个,随李元吉去发牢骚,自己只是哼哈地应付。李道玄就不一样了,见李元吉唠叨,心烦意乱,便说不如兵分三路,三个人各领一队人马,从三个方向去瀛洲。

可李元吉不答应。他怎么能答应呢?如果他走的那个方向,偏偏遇到了刘黑闼可怎么办?

“父皇是让我们共同对付刘黑闼,不是让我们各自为政!”李元吉大声说。

“那齐王和襄邑王同方向,我带一队人马,从另一方向去可好?”李道玄耐着性子说。他实在不愿意与李元吉同行。

“那……那你就去吧!”李元吉想了想说。有李道符合他同行,也就有了一个犯错时垫背,危险时替自己挡刀箭了。何况,一看情况不对,自己可以躲起来或逃跑,到时候还可以把责任推到李道玄身上,谁让他执意要兵分几路呢?

于是,李道玄率领三万唐军,与李元吉和李道符分开前行,也就是那么巧,分开不过一天多时间,在下博时,李道玄和他的三万唐军,与刘黑闼的人马相遇了。

双方发现对方时,都停了下来,显然都没想到会在这里与对方相遇。看对方没有后退之意,李道玄想:“看来,这一仗免不了了!”

果不其然,刘黑闼的人马开始在对面布起阵来。对于这一仗要不要打,刘黑闼也是做了一番思想斗争的。唐朝廷又派兵马清剿他,据说有近十万人。可对面唐军不过两三万,想必不是唐军主力,和这两三万唐军打,怎么都好过与唐军主力打吧。

刘黑闼摆起了阵。李道玄也没有退缩的理由,于是也摆起了阵,

战事一触即发之际,李道玄对副将史万宝说:“这刘黑闼不好对付,我们商量个计策来,不能硬打,要智取!”

史万宝曾因资助过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坐到了国公的位置,仗着自己后台硬,虽然是副将,却并不把主将李道玄放在眼里,他说:“淮阳王,别长别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这刘黑闼也就是传得神乎奇乎的,哪儿有那么厉害?”

李道玄知道史万宝不好惹,故意问:“国公觉得应该怎么对付刘黑闼呢?”

史万宝耍嘴皮子、耍流氓可以,真要来真格的就不行了。见李道玄这么激他,又没有好主意,气势也就下来了:“还是淮阳王说怎么办吧!一切都听淮阳王的!”

李道玄原本只是为了将史万宝一军,见史万宝这么说,便说:“本王亲率骑兵在前突击,国公领步兵跟进可好?”

自己都说一切都听淮阳王的了,还能说不好吗?史万宝只能答应了。

李道玄的这个策略,也是受了秦王李世民的启发。李世民每遇强兵,都会让骑兵做先锋,在把对方布好的阵冲出一道口子后,再让步兵跟进。这样既可以使对方布好的阵彻底没了阵形,也可趁对方乱的时候,找到进攻机会。

可惜,史万宝嘴里答应着,心里并不服气。

“你算什么?为什么要听你的?”史万宝想。

在李道玄率骑兵做先锋,冲破刘黑闼布下的阵,等着史万宝率步兵继续撕裂刘黑闼的兵马时,史万宝却没有行动。在其他将士问他什么时候冲时,他竟然说,他有皇上手谕,一切都听他的。还说李道玄不可靠,自己就是皇上派来监视李道玄的。

“淮阳王这是擅自做主,贸然进攻,我们决不能跟李道玄一起去冒险,不然就会全军覆没。”史万宝理直气壮道。

“那……那淮阳王……”

身边的将士还没说完,史万宝便说:“没事,他愿意去,就让他去吧,让他给我们做诱饵也好。我们严阵以待,等那刘黑闼向我们出击时,我们再一举将他们击破!”

就这样,倒霉的淮阳王李道玄带着骑兵,孤军与刘黑闼作战,而那史万宝则窝在营地不动。最终,李道玄殁于阵中,死时还不到20岁。

史万宝的如意算盘当然不可能打响。李道玄率领的前锋被全部歼灭后,刘黑闼的夏军士气高涨,高喊着活捉齐王,向唐军营地冲来。

“活捉齐王?齐王又不在这里,你们来干什么?”

史万宝吓得屁滚尿流。而那唐军在得知他们的淮阳王已死,先锋骑兵也都被刘黑闼的人杀了后,根本没有心情和对方拼。于是乎,刘黑闼面对唐军,大开杀戒。史万宝呢?见刘黑闼的人杀人如麻,便仗着自己有几份武功,溜出包围圈,独自逃回了长安。

李道玄的死,以及唐军大败的消息传到洺州,洺州总管、庐江王李瑗慌了神。这还得了?赶快跑吧!不跑就没命了。于是,弃城而逃。

齐王李元吉还没与刘黑闼交战,甚至见都没见到,便被李道玄全军覆没,李瑗弃城而逃的消息吓到了,竟然不敢再前进了,生怕遇上刘黑闼。

“不行!如今我们这点人马,根本不是刘黑闼的对手,先回京再说吧!”李元吉对李道符撂下这句话,不等李道符说什么,下令折转回京。

于是,河北诸州重又归刘黑闼。那曾经被唐军经过千辛万苦,用鲜血换回来的洺州城,再次回到了刘黑闼的手里。

重新收复旧地的刘黑闼,名声更响了……

(12)

李元吉不战而归。李渊恨铁不成钢,骂都不知怎么骂他。当然,还有一丝庆幸,庆幸这个儿子没有和刘黑闼相遇,刘黑闼如此强大,真碰上了,丢了命,自己岂不更难过?这个儿子再无能,也是自己的儿子啊。

可这次又要派谁去呢?难道还要让二郎,李世民去吗?

“父皇!儿臣愿率军拿下刘黑闼!”

太子李建成再次主动请缨。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主动请战了,前两次都没答应,此次要不要答应呢?李渊知道这个儿子急着建功,急着积累政治资本,他愿意成全他,可他啃得动刘黑闼这个硬骨头吗?

李渊沉默着,习惯性地又看了看裴寂。

“秦王接连出征,兵困人乏,倒不如让太子领兵出征。太子骁勇善战,临机善断与秦王不相上下!”裴寂说。

李渊还是不说话,他在想裴寂私底下曾和他很多次说过的话:“秦王立功不少了!若战功太过显赫,很可能让太子不安!”

李渊不愿意让太子不安,也有心打击一下秦王李世民的“嚣张”气焰,他已经从齐王李元吉那里听到很多“二郎太嚣张,不把任何兄弟姐妹看在眼里”的话了。虽然李渊当时训斥了李元吉,可这些话他还是听进去了。

也罢,既然上次二郎率兵夺回了被刘黑闼占据的河北,这次就让大郎去吧!于是,李渊令李建成率关中军讨伐刘黑闼。为了彻底解决掉这个麻烦。李渊还令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各州,均受太子李建成指挥。

此时的刘黑闼,虽然每仗必胜,但风头却大不如以前。之前曾经因为窦建德而拥护他的百姓,也有了变化。原因就是,他所占据的地方,因连年战事,又因为天灾,导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百姓是很现实的,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拥护谁。刘黑闼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好日子,而是贫穷和死亡,他们为什么还要拥护他?

太子李建成感觉到了这点,在去往河北的路上,一路观察,每到一处便要问当地人的生活情况。

李建成在军事谋略上,丝毫不比李世民逊色。打蛇要打七寸,李建成看到了刘黑闼的软肋,也决定和刘黑闼打场消耗战,持久战,直打得跟着他的夏军不耐烦,百姓不耐烦。

打持久战似乎对刘黑闼永远有用,且刚刚和李世民交完战,百姓又无粮食支援,还没开战,粮食已经成了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大王!没收来粮食!”当这种汇报再一次不断在他耳边重复时,刘黑闼有种说不出的悲凉。

“再等等!再等等!”刘黑闼不停说。

如果说以前他说“再等等”时,还有等到的可能,毕竟有粮食在路上,可此次没有,即便是粮道通顺,也没有粮食会送来。刘黑闼在等待一个奇迹的出现。这个奇迹是什么,他自己都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士兵们连走路都打不起精神了,更不要说打仗了。”副将说。毫不忌讳。

“传令下去,都打起精神来!”刘黑闼说,“如果这次能活捉李唐太子,那我们就能直驱长安了!”

刘黑闼说此话,既是在给士兵鼓劲,也是在给自己鼓劲。都说秦王厉害,不也有次差点被他活捉吗?太子久未出征,说不定更容易对付。可刘黑闼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在他正在缺粮中苦捱时,太子身边的魏征给太子李建成出主意了。他说,据他观察,刘黑闼的一些将领之所以这么顽强,均是怕被俘后,唐朝廷算总账,毕竟他们是归顺后又谋反的。

“魏大人言之有理!本王也想到这点了。”李建成点头道,“这件事很简单,让各地把在押的叛军家眷都放掉吧!”

“太子殿下英明!”魏征说。他正是这个意思。

不仅放掉了在押的叛军家眷,李建成还让叛军家眷告诉他们的亲人,只要他们投降,唐朝廷不仅会宽大处理,还能既往不咎。但若执迷不悟,再被抓住,等待他们的将是严惩。

这么一来,摆在刘黑闼将士们面前的就有了两条路:第一条,和唐军决战到底,面临战死或饿死;第二条,降唐,不仅能活命,很可能还有美好前程等着他们,最主要的是家眷安全了。

在这样的两条路面前,很多人都选择了第二条路。刘黑闼的部属,接二连三有人逃亡。有人为了立功,甚至还联合起来,将他们的首领绑了献给李唐来“邀功”。

刘黑闼的军队,被太子李建成只用了一招就瓦解了。

刘黑闼没想到,靠收买人心拉队伍的他,如今却被别人用同样的方法,收买了他的人心。

“唉!玩鹰者被鹰啄!这都是命啊!”刘黑闼在哀叹一声后,与弟弟刘十善率上百名亲信逃了。

此时的刘黑闼,还是怀抱希望的,希望能再次咸鱼翻身。带着仅剩的上百人,刘黑闼逃向了饶阳(今河北饶阳)方向。饶阳虽是他的领地,但当他逃到那里后,却并不敢轻易进城,即便是饶阳刺史诸葛德威亲自出城迎接他们,他也拒绝进去。

狡猾的他怕被属下出卖。

“夏王曾对臣有恩,臣无以为报,大王又是夏王最信任的兄弟,臣愿付出一切,报答这份恩情!”诸葛德威流着泪,动情地说。

刘黑闼又饿又困,见他说得真诚,也便答应了,带着上百人跟着诸葛德威进城吃饭休息。诸葛德威确实拿出了酒肉热情招待他们。不过,就在他们酒足饭饱,想要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时,诸葛德威却带着兵进来了。

“刘黑闼!你的末日来了!”诸葛德威冷着脸说。

刘黑闼看着诸葛德威,也冷笑一声道:“像你这种不忠不义之人,末日也不会远!”

“让你们吃饱喝足已经很对得起你们了!抓起来!”诸葛德威不想和他多说什么,他要把刘黑闼和刘十善及部下全都抓起来,然后交给太子李建成,他还等着升官发财呢。

刘黑闼这咸鱼再也翻不了身了。太子李建成将刘黑闼和刘十善等人斩首了。

刘黑闼之乱,最终终结在了太子李建成手里。

自此,李唐统一大业一见雏形……

<meta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000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第十四章 天策上将

 

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大胜,一战擒二王:既打败了占据河北的夏王窦建德,又消灭了占据河南的王世充,并在随后的洺水大战中,打败了窦建德的部下——归顺李唐又谋反的刘黑闼(虽然那次还是让刘黑闼逃跑了,但却为之后的太子李建成彻底消灭刘黑闼打下了基础)。

至此,夏、郑以及汉东全都在有李世民参与的战役中灰飞烟灭。而李唐王朝统一中国,成就千秋霸业也指日可待。

长安的唐高祖李渊长舒一口气。

为李唐统一立下了盖世奇功,最大功臣,无疑就是秦王李世民了。在那几场他指挥的重大战役中,尤其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虎牢关之战,将李世民推上了荣誉巅峰,朝野上下好声如潮。

之后,虽然刘黑闼是被太子李建成擒拿,并彻底消灭,但在长安百姓的心里,太子李建成只是捡了个便宜,而且还是捡了秦王李世民的便宜。

民心,似乎越来越倾向于秦王李世民。即便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同时出现,百姓们也会将焦点和掌声送给秦王而忽略太子。

这,从公元622年,太子李建成剿灭刘黑闼胜利回京,没有得到预想中的万民欢呼就能看出。

那年,觉得已经高枕无忧的唐高祖李渊,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特令太子李建成率众皇子去体察民情。在剿灭刘黑闼上立了功,太子李建成自觉在统一大业上,他和秦王李世民有着同样的功劳。

然而,百姓的表现似乎不是这样。

当时,体察民情时,按照身份地位,太子李建成走在最前面,依次是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等其他十多位皇子。可令太子李建成尴尬的是,当他走过行注目礼的民众面前时,民众并没表现出特别的兴奋,只是默默地看着他,有些甚至还早早将目光从他身上转移到了他的身后。

当秦王李世民经过时,民众骚动起来。

“秦王!秦王!”民众欢呼,声音此起彼伏。

面对民众的欢呼雀跃,李世民表现得理所当然,他微笑着挥手示意,像个真正的王者,丝毫不顾忌前面的哥哥以及后面的弟弟。

再有涵养的人,也无法忍受这种场景。太子李建成既尴尬又愤怒,他沉着脸,朝同样被“无视”的皇子们一挥手,率先离开,只留李世民被人群簇拥,欢呼。

那时的李世民二十四岁,英气勃发。

从那时起,太子李建成意识到这个弟弟对他地位的威胁;从那刻起,他们从兄弟变成了对手。

可惜,那时的唐高祖李渊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不然,他不会给秦王李世民至高的荣誉,无上的地位。

当时的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诸王中排第一),还被封为太尉(三公之首、武官之最)、尚书令(文官之首)、陕东道大行台。拥有如此多的官位、爵位,本已封无可封,无需再封,可架不住李渊对李世民收复河南、河北后的激动之情。为了激励士气,也为了体现秦王李世民对李唐的贡献,他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这个封号,表面意思是:你是众多星辰中最亮的那一颗。实际意义则是:你是百官之首。

如果这只是名义,名声上的“利”,那么,李世民的秦王府一定不会强大到连太子和齐王联合起来都比不上的地步。

“天策上将”拥有“自置官属”权。

什么意思?就是李世民可自行为天策府招募、选拔人才,让这些人才成为天策府中的官员。

可唐高祖李渊还是觉得,如此职位、头衔、爵位,仍无法与秦王李世民为李唐所做出的贡献匹配。于是,他又加授李世民为司徒。

这样,在三公里,李世民就拥有二公位:太尉、司徒。

擅长在皇子中搞平衡的李渊,亲自打碎了这种平衡。

李世民在唐朝廷的身份,仅次于皇帝李渊、皇太子李建成。可若从实权上来看,他甚至已经超过了太子李建成。他的天策府,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里面汇集着文功武略均非比寻常的一群人……

外患已除,李唐内部却自此暗潮涌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2690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