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1:49:52 0

时间:1647


夏 完淳,一个为国赴死的少年诗人。他的一生如此短暂,却又如此不凡。他的豪气与傲骨,他的悲壮与轩昂,足以震撼人心,振奋整个民族的精神。

清朝入关后,狼烟四起,腥风血雨席卷天下。江南的文人士人,不甘受异族的统治,奋然而起,弃笔从戎,用自己的血肉举起抗清的旌旗,展现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英雄画卷。在历时40多年的南明抗清斗争中,先后有3600余人殉国。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就是其中的两位。

少年英才,继承父志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夏完淳的授业恩师陈子龙都是明末著名士大夫,几社、复社的领袖,文才卓著、名重一时。

夏完淳先后师从于张溥、沈楫、周茂源、计东、陈子龙等文学大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他能诗善文,展现了卓越的才华,5岁知五经,7岁能诗文,12岁时可以阅读公报,畅谈国事。在夏完淳幼小的心灵中,很早就萌发了爱国的情怀。

夏允彝是江南抗清的领袖之一,夏家本为江南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为救国复明,夏允彝倾尽财富,毁家抗清。

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亡,使夏完淳迅速成熟起来。顺治二年(1645)起,年仅14岁的夏完淳就追随他的父亲和老师,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参与并组织抵抗清兵的活动。然而,义军终究力量太弱,孤军奋战而没有后援,起义最终失败了。苏州之役后,夏允彝决心以死鼓励后人。九月十五日,夏允彝自沉松塘,以身殉国,享年50岁。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端石刻云龙方砚•清

夏允彝的死带给夏完淳强烈的震撼,国恨家仇使夏完淳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清复明的斗争中。夏完淳继承乃父遗志与老师陈子龙一起再谋起兵。

怒斥叛将,慷慨赴死

顺治四年(1647),夏完淳在家乡秘密策划松江政变,可惜因为叛徒的告密,政变的事情被泄露,夏完淳不幸被捕。

清军把夏完淳押到南京审讯,主审官就是已经投降清廷的明朝旧臣洪承畴。

洪承畴早就听说过夏完淳的大名,对他的文学才华十分佩服,非常想招抚他。在公堂上,洪承畴为夏完淳开脱道:“看你小小年纪,不知世事,必然是受人蛊惑、指使才参与其中的,如果你肯归顺,肯定可以做官。”

可是,夏完淳非但不领情,还把洪承畴奚落一番,他假装不知道堂上就是洪承畴,说:“当年松山兵败,洪承畴将军被捕,英勇不屈,以身殉节。消息传来,举国悲恸,崇祯皇帝亲率百官御祭。这是何等的荣耀,我自当如此为国赴死……”

一番话说得洪承畴坐立不安,汗如雨下。旁边的衙役赶紧打断了夏完淳的话,告诉他“堂上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又大义凛然地说:“你们不要玷污了洪先生的英名,如果洪先生叛国,他今天还有何面目活在人世。”

在监狱里度过了最后的80天后,十月十六日,夏完淳在南京从容就义,年仅16岁。

在最后的岁月里,夏完淳的心中充满了国破家亡,山河变色,壮志未酬的愤恨和悲凉。他再也无法收复国土,保卫民族了,唯有纵情纸笔,才能道出他为民族大义,毅然决然、慷慨赴死的豪情。

这就是他留下的最后一笔绝唱: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犀角雕布袋和尚•明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918.html

上一篇:郑成功围南京
下一篇:秦淮侠女柳是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