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元末群雄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09:29:53 0

>>时间:元朝末年

元朝末年,政局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韩山童与刘福通首举义旗,随后、徐寿辉、郭子兴、张士诚等人纷纷起义,这些草莽英雄不等天下太平,纷纷称王称帝,一时间群雄并起,战乱不休。

韩林儿刘福通

韩林儿(?~1367),栾城(今属河北)人,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童之子。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人。元朝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特别是元朝统治者的变钞、开河等决策更是耗尽了国力、民力。白莲教教主韩山童趁机以独眼石人的歌谣鼓动群众造反,并且于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与其信徒刘福通等聚众数千人,准备起义。

元末群雄

可惜这次起义还没开始,元朝廷就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被捕遇害,年幼的韩林儿则和母亲杨氏逃出了包围躲藏起来。不久后,同样逃出包围的刘福通聚集起义军攻占颍州,接着又先后占据了河南、安徽两省的许多城镇,义军一度反达10万余人,声势浩大。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将韩林儿迎接至亳州(今安徽),号为小明王,建国大宋,改元龙凤。此时的韩林儿非常年轻,缺乏政治经验和军事指挥能力,更多的起到的是其作为白莲教主嫡子的象征作用。三年后,起义军攻克北宋旧都汴梁,宋政权正式迁都汴梁。迅速发展的北方红巾军成为了元王朝眼中的心腹大患,元廷名将察罕帖木儿等人先后率领大军围攻汴梁。不久,汴梁失陷,韩林儿和刘福通逃往安丰(今安徽寿县)。这时被元廷收买的红巾军张士诚部又进攻安丰,形势万分危急。幸亏宋政权名义上的部属朱元璋率兵来救,韩林儿和刘福通才得以幸免。龙凤十年(1366),朱元璋在取得都阳湖大捷后,命部将廖永忠自滁州迎韩林儿和刘福通到应天(今江苏南京),途中将二人溺死。尽管韩林儿在元末群雄中并不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但其父韩山童的首倡之功和韩林儿作为宋政权名义领袖的种种作为还是为史学家所称道,《明史·韩林儿》传中就曾写道“……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遮蔽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也。帝王之兴,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夫岂偶然哉!”究其深意,这完全是把韩林儿、刘福通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先驱陈胜、吴广相比,算得上相当高的评价了。

元末群雄

花瓣式鎏金耳杯·元


延伸阅读

方国珍反元

方国珍盐贩出身。元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聚众数千人,在海上和元廷对抗。方国珍劫夺运粮船队,严重威胁了元朝的统治。元朝廷多次招降方国珍,方国珍也多次降元,在降元以后,方国珍曾担任浙东行省参知政事、海道运粮万户等职。但他屡降屡反,在海上一直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长期割据在浙东地区。至正二十七年(1367),方国珍投降朱元璋。


徐寿辉

徐寿辉(?~1360),蕲州罗田(今属湖北)人,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材魁伟,为人正直,在当地群众中有很高威望。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发动几万黄河民工起义,直打到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到一起,在天堂寨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

元末群雄

秋舸清啸图·元·盛懋

徐寿辉率领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九月,起义军占领了蕲水。十月,徐寿辉定都蕲水,立国号为“天元”(“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天元”),定年号为“治平”,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军政机构。徐寿辉创建政权后,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红巾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天完政权派出两路大军向江西、湖南挺进,很快就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等广大地区。正当红巾军迅速壮大,士气日盛的时候,天完政权内部却发生了分裂,徐寿辉的部将陈友谅已掌管着军政大权,自称汉王,将徐的心腹部将逐一杀害。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暗置伏兵,将徐寿辉诱骗至太平(今安徽当涂)附近的采石镇,将其杀害。陈友谅在采石五通庙即皇帝位,国号大汉,天完政权灭亡。徐寿辉和他建立的天完政权为推翻元朝残暴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友谅

陈友谅(1320~1363),沔阳玉沙县人。荆州洪湖人。陈友谅祖上皆为渔民,他自幼习武。至元六年(1340)五月,他到玉沙县城考试武科,名落孙山,只被任为录事。至正十年(1350)八月,陈友谅在洪湖率渔民千余人起义,到至正十三年(1353)年已有两万余人。不久,陈友谅投靠了天完政权建立者徐寿辉,被封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帅。至正二十年(1360),自行称帝,立国号为大汉,年号大义。随后,陈友谅率军东下,攻打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今江苏南京),但被朱元璋击败,悻悻而退。后经两年的准备,陈友谅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五月,再次率领25万大军、战舰500余艘进攻洪都(江西南昌)。朱元璋起全军来救,以火攻之策大败陈友谅的舰队,战斗中陈友谅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次年,朱元璋率大军进攻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大汉政权亡。

明玉珍

明玉珍(1329~1366)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末大夏政权的创建者。明玉珍22岁时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任统军元帅。明玉珍作战勇猛,右眼因负伤失明。后奉命领兵西征,由巫峡入蜀,占领重庆,摧毁了元朝在四川及周边地区的残暴统治。陈友谅杀害徐寿辉后,明玉珍毅然斩杀陈友谅来使,三军编素,为徐寿辉发丧,并积极准备讨伐陈友谅。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在部下的劝说下于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随后,明玉珍建立统治机构,赋税以十分取一,并开科取士,在其管辖范围内较早的实现了社会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天统四年(1366),明玉珍病逝于重庆,其子明嗣位。五年后,大夏被明军所灭。

方国珍

方国珍(1319~1374),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至正八年(1348),一向以相貌奇特、身体魁梧而闻名当地的方国珍,与其兄方国璋,其弟方国瑛、方国珉,聚集数千人造反,劫夺元廷漕粮,攻打骚扰浙东沿海州县。不久,方国珍兄弟接受招安,元廷授方国珍庆元定海尉。至正十年(1350),势力膨胀的方国珍不愿受元廷所制,四处劫夺财物,元廷被迫出兵镇压。此后,方国珍为了官职财物,屡降屡叛,成为了明末群雄中最反复无常的割据势力。随着势力的不断发展,方国珍占据了庆元(今浙江宁波)、温、台三路六州十一县,在浙东沿海站住了脚跟。至正十九年(1359),方国珍看到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就遣使奉表于朱元璋,表示了投降之意,被授福建行省平章。在此同时,首鼠两端的方国珍还接受了元廷的官职,不断以粮食由海路接济大都。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派大军攻入浙东,方国珍只好投降,朱元璋授其以广西行省左丞之职。明洪武七年(1374),方国珍病死,享年56岁。

元末群雄

帝师胆巴碑碑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848.html

上一篇:元朝覆亡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