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王旦晚节不保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22:25:42 0

>>时间:957~1017

王旦在真宗朝长期担任宰执,他宽宏大度,能容人纳良,被真宗视为左右手。但在真宗大搞封禅和天书降临的闹剧中,他没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被迫同流合污,在人生的最后关头留下了污点。

大度宰相

王旦(957~1017)的父亲王祐,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王旦自幼家学渊源,显得沉稳静默,王祐很喜欢儿子,认为他可以位至公相。王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中进士,开始了仕途生涯。

真宗即位后,王且为中书舍人,后升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真宗平素知道王旦的贤德,一次王旦奏事退出后,真宗目送他,说道:“为朕致太平者,必是此人也。”

咸平四年(1001),王旦升任宰执。当时寇准也在真宗左右,寇准心高气傲,对王旦位居自己之上很不服气,因此有时在真宗面前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一次,王旦主持的中书省向寇准主持的枢密院送去一份文件,写作上违反了规格,寇准马上将此事汇报真宗,使王旦因此受到责备,连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人也受到处分。事隔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件送往中书省,没想到也违背了格式,收到公文的人想这下可以报复了,很高兴地把这份文件送交王旦,但王旦不仅未告发寇准,而且把文件退还给枢密院,请他们主动改正,寇准由此改变了对王旦的看法。

对于寇准的攻击,王旦也从不介怀,反而因为欣赏寇准的才干而一直在真宗面前维护他。真宗对王旦的大度很惊讶,在一次私下交谈时问道:“你经常说寇准的好话,寇准却一再说你的短处,你怎么能一直这样做呢?”

王旦笑答:“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臣为相多年,缺失一定很多,但因位高权重,普通大臣都不敢说出来。寇准能够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更可见他的忠贞率直,这也是臣看重他的原因。有这样的臣子,是国家的福气。”

真宗听了大笑道:“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说的就是你了。”

真宗曾语重心长地对寇准说:“你能有今天,都是王旦推荐你的缘故啊。”寇准因此而深感愧疚,对王旦更加欣服。

晚节不保

王旦气量恢弘,从容大度,为国家举荐贤才,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但他在真宗朝中后期的天书降临闹剧中却没有表现出一个宰执应有的气节,结果竟被人将其与五代冯道一类人相提并论,不能不说是王旦一生的污点。

真宗在澶渊之盟后,因为签了城下之盟而感到屈辱,王钦若趁机建议封祀,大搞所谓“神道之教”。真宗被说得心动,但他一向重视王旦的意见,担心王旦会反对,王钦若自告奋勇:“臣去和他说吧。”

我们无从得知王钦若对王旦说了些什么,但王旦并没有对封祀之事提出异议。即使有了王钦若的保证,真宗仍然觉得要对王旦表示一下。一次宫廷宴会后,真宗赐给王旦一坛封好的酒,特意嘱咐道:“拿回去和妻儿家人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到家打开一看,哪里是酒,里面都是一颗颗明珠。王旦心里明白这是真宗在堵自己的嘴,暗示在“东封西祀”的闹剧中,自己已经没有发言权了。

果然,在此后一直延续到真宗去世的天书降临闹剧中,王旦不但没有站出来反对;作为宰相,反而在真宗一手导演的闹剧中扮演了奉请、宫使等角色。王旦的所作所为很为时人所诟,当时很多人认为王旦深受皇帝信任,真宗对他几乎言听计从,但他却没能劝阻真宗停止闹剧,将他比做只善其身的冯道。王旦的内心也一直对自己没能坚持立场而感愧疚,在临终前,他对家人说:“我一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但没有劝谏天书一事,让我无法自赎。我死了之后,你们要把我头发削光,身披缁衣入殓。”一代名相就这样怀着愧疚而去。

王旦晚节不保

王旦晚节不保

集王圣教序拓本(局部)·北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734.html

下一篇:太后保命之道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