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一行与《大衍历》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1 16:59:37 0

>>时间:683~727

一行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他所编制的《大衍历》,在世界上最早测算出了子午线一度的准确长度,为此后几百年间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同时,他还是佛教密宗的始祖之一。

一行(683~727),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一行的先祖是名列凌烟阁的开国功臣——郯国公张公谨。少年时代的一行非常聪明,博览群书,由于撰写《大衍玄图》,他又得到了“后生颜子(回)”的美誉而名动长安。

当时的权臣武三思想和一行结交,但一行不攀附权贵,为避开武三思的纠缠拉拢,他在嵩山嵩阳寺剃度为僧,法名一行。

一行与《大衍历》

紫微垣恒星图残卷·唐

创制《大衍历》

开元九年(721),根据唐高宗麟德年间(664~665)李淳风所编制的《麟德历》,在几次预报日食过程中都非常不准,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麟德历》行用了五十多年,误差渐大,已需改革历法。为此,唐玄宗遍选天下善于天文学和算学的人才,想创制一部新的历法。这时,有人推荐了高僧一行。于是,唐玄宗诏令一行负责主持制订新历。

为了修订历法,一行首先对天文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和研究,他和任率府兵曹参军的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以及许多工匠一起共同创制了一架黄道游仪。黄道游仪的用处,是在观测天象时可以直接测量出日、月、星辰在轨道的坐标位置。一行用它更为准确地研究了日月的运动,并且重新测定了恒星的位置,首次发现恒星的位置和古代所测位置有显著变化,从而推动了人们对恒星的观测和研究。

开元十二年到十三年(724~725),在一行的倡导下,在唐朝全国北起北纬51度的铁勒(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南到北纬18度的林邑(今越南中南部)的13个观测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这几天中午的日影长度。在这次测算中,以太史监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所作的一组观测最有成就。根据这些观测,一行测算出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约合今166.14千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比阿拉伯人的相同成就早了90年,有着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

一行与《大衍历》

双鸾衔绶带纹银盒·唐

开元十五年(727),经过三年的实测工作,新历法《大衍历》终于编纂而成了。这部历书共52卷,因依《易象》大衍之数,所以取名《大衍历》。该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中国历法史的伟大里程碑。由《大衍历》而制作的通用历书,也随之颁行天下。从开元十七年到肃宗至德二年(757)止,共通行了29年。开元二十一年(733),《大衍历》东传日本,在日本通用了将近一个世纪。

密宗大德

一行除了在天文学和算学方面的造诣之外,在佛学上也颇有建树。

在一行离开嵩山外出游学的过程中,凡是当时的大德名僧的寺院,他都予以拜访,史传称他“三学(经、律、论)名师,罕不咨度”,由此奠定了他丰厚的佛学素养。

开元五年(717),一行撰写出《大日经疏》20卷,后成为佛教密宗的“宗经”。其后,一行又师从高僧金刚智学习密教大法,并受金刚智灌顶。一行先后受善无畏胎藏界密法和金刚智金刚界密法,成了密宗两部密法的传法师。此后,佛教的密宗就以一行为始祖。

一行与《大衍历》

伊斯兰圣墓

唐高祖武德年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徒三贤(沙渴储)和四贤(我高仕)二人曾来泉州传教,死后安葬在福建泉州城东门外灵山。至今灵山圣墓仍被人们视为伊斯兰教在东方的一大圣迹。图为伊斯兰圣墓外景。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676.html

上一篇:唐大和尚
下一篇:口蜜腹剑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