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俞伯牙与钟子期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5-31 22:26:38 0

>>时间:春秋中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正说明了很早人们就知道知音难觅。世世代代,很多的人们都在寻找着知音。

伯牙学艺

俞瑞,字伯牙,是春秋时的音乐家,善于弹琴,在当时极富盛名。他在晋国做上大夫,属于晋国的贵族。

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拜当时的著名音乐家成连为师。成连见伯牙音乐天赋很高,就悉心指导伯牙。成连还带伯牙到各地游历,让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从大自然中汲取精华,这些使伯牙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伯牙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知道这些人并没有听懂琴中的真谛。伯牙并不在意这些人的赞美与否,他需要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需要与人坐而论道,因此一直在寻觅着自己的知音。

俞伯牙与钟子期

伯牙鼓琴图

高山流水

有一年,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伯牙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当天,风大浪猛,伯牙便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云开月出,夜色朦胧。伯牙听着江水拍打着江岸,望着远处月光下幽幽的山影,心境无比纯净、清澈。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醉心地弹了起来。

一曲未终,琴弦猛然崩断。伯牙从未遇到此事,心中吃了一惊。伯牙知道琴遇知音才会断弦,难道此处会有知音?伯牙停手四望,果见不远处岸边有人伫立。伯牙借着月光仔细观看,见这个青年眉目清秀,举止不俗,却一身农人打扮。那个人见俞伯牙看他,就微微地笑着说:“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路过此地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美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听。”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可能听得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我刚刚弹的曲子吧。”打柴人笑着回答:“先生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

相见恨晚

伯牙大喜,他刚刚弹的正是此曲。于是忙请打柴人上船。打柴人上了船,俞伯牙换上琴弦重新弹奏,并请打柴人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婉转流畅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潺潺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从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能明白琴中之意。没想到,在这荒郊,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伯牙于是起身,请教打柴人的姓名。打柴人自言叫钟子期。两人坐下来,谈论对音乐的理解,谈论琴法与乐理,认识竟出奇的一致。两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于是结拜为兄弟。因有公务,伯牙不得不依依不舍地与子期告别,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摔琴谢知音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不见钟子期的身影。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无比伤感与失落。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对着钟子期的坟墓幽幽地说:“你是我唯一的知音,知音已逝,琴声谁知!”说完,将心爱的琴摔向一块大石。从此,伯牙再也不肯为任何人弹琴了。

延伸阅读

中国音乐十二律体系完成

周代乐律学有重大建树,开始创立了完整的音阶形态及其理论,从而奠定中国乐律学的基础。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理论都在此时期形成。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景王在前522年曾问乐于乐官伶州鸠。伶州鸠讲了许多乐律学的知识,他按六阳六阴的顺序列举了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12个律名。这是十二律见名于典籍的最早的完备记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460.html

上一篇:桑下饿人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