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简介

文成公主简介

历史大观园 人物简介 2020-06-17 21:00:00 0


唐朝时期的中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上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政策,与武力征伐、德化政策、羁縻府州一样,“和亲”也成为其中重要的部分。这一时期,唐王朝的统治者比以前的中原王朝、政权更认识到了“和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运用“和亲”这一法宝调整与边疆民族的关系,并且不断提升远嫁公主的规格,使“和亲”成为了重要的安边之计。

文成公主和她的侍女第一,在“和亲”的对象上,汉朝时只有匈奴、乌孙、龟兹和鄯善,唐王朝则与吐蕃、吐谷浑、奚、突厥、契丹、回鹘等民族的首领进行过“和亲”。唐朝与边疆民族首领“和亲”的次数明显增多,根据张正明教授的统计,《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中所记载的“和亲”有27起,从唐朝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的289年间,平均10年就有一次。

在“和亲”过程中,唐朝的许多公主远嫁边疆,如嫁与吐谷浑可汗的弘化公主,嫁给吐蕃赞普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永乐、燕郡、东华三位公主嫁给契丹首领,固安、东光、宜芳三位公主嫁给奚族首领,金河公主嫁给突骑施首领苏禄,嫁给吐谷浑王子的金城和金明两位县主,宁国、小宁国、崇徽、咸安、太和五位公主嫁与回鹘可汗。当然,边疆民族的首领也曾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唐朝王族,如肃宗时派敦煌王李承出使回鹘,表示友好并借兵镇压安史叛军,怀仁可汗(骨咄禄毗伽阙可汗)把自己可敦的妹妹嫁给承。唐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封这位回鹘公主为毗伽公主,加封承开府仪同三司拜为宗正卿,命他以毗伽公主为妃子。

第二,唐朝选派“和亲”的女子的规格比较高。如果与汉朝相比的话,汉朝出嫁的都是宗室之女,后来甚至把宫女都作为“和亲”的选派对象。唐朝所出嫁的多为宗室之女,如小宁国公主为荣王之女,金城公主是雍王之女、中宗的养女。还有少数几位是少数民族将领、首领的女儿,由唐王朝加封为公主之后出嫁的,如玄宗时加封西突厥阿史那怀道之女为金河公主,嫁给突骑施的苏禄可汗;又如仆固怀恩的女儿、孙女先后也曾嫁到回鹘,都与唐王朝对回鹘的笼络政策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大唐天子还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回鹘首领,即肃宗之女宁国公主,德宗之女咸安公主,宪宗之女太和公主。当时,安史之乱硝烟未定,衰落的唐王朝尚未得到喘息之机,吐蕃已经大举进犯。为了借回鹘之力抗击安史乱军和吐蕃,唐朝天子把亲生女儿嫁过去,的确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与汉初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刘邦面临着匈奴南侵的巨大压力,但对于嫁长公主一事仍犹豫不决,特别吕后一哭就改变了主意,两相比较更可见唐朝皇帝的远见和魄力。

第三,唐朝的“和亲”政策不仅是唐王朝各个时期治边战略的一部分,在安定边疆、开疆拓土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当时国内各民族的关系。

“和亲”的政治、军事作用

唐朝的“和亲”多以怀柔、羁縻为宗旨,服务于整个治边战略,又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确定“和亲”的对象与规格,已经成为了与边疆民族调整关系的布达拉宫殿重要手段。唐朝初年,东突厥势力强大,多次派军南下,对新生的唐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620年(唐武德三年),东突厥的处罗可汗还扶植隋朝齐王之子杨政道为隋王,这自然让唐朝如芒在背。因国内尚未安定,唐高祖时期对它采取了有限退让、积极防御的政策,同时利用西突厥加以牵制。在统叶护可汗时期,西突厥遣使唐朝要求“和亲”,高祖向大臣问计,封德彝认为可以通过“和亲”实施远交近攻之计,以威慑东突厥。高祖采纳这一建议,答应了这一请求。统叶护极为高兴,627年(唐贞观元年)派人进献万钉宝钿金带和5000匹马,准备迎亲。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对此很是愤怒,加以阻挠,还派人告诉统叶护:“你要娶唐家公主,必须从我的地盘通过。”统叶护便迟迟无法迎亲,不久被部属杀死。这次“和亲”最终未能实现,但对唐王朝来说达到了“远交近攻”的目的,太宗时期又通过政治分化和武力征讨,平定了东突厥,将其一部分南迁到内地,把西起阴山、东至大漠的广大地区收入版图。

与薛延陀、吐谷浑、吐蕃、突骑施、奚等的“和亲”,也是唐前期治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唐朝极其强大,太宗皇帝更被边疆民族尊为“天可汗”。对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唐王朝往往是叛者伐之,顺者抚之,强者抑之,弱者扶之,并且更加主动、积极运用“和亲”手段调整与各民族的关系,培育各边疆民族政权及其首领对中原王朝的“内向之心”,使他们确立和保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于是,边疆各民族的首领都以与唐王朝“和亲”为荣,以唐朝不答应和亲为耻。“和亲”对象的选择就反映了唐王朝治边战略的这一特点。唐朝一方面与吐谷浑、吐蕃、奚、契丹、突骑施实行了“和亲”,还改封隋朝时嫁到高昌的华容公主为“常乐公主”,赐姓为李,等同于本朝的“和亲”公主;另一方面,对薛延陀则是先答应后又废除,而且长期拒绝突厥的“和亲”请求。

薛延陀是铁勒的一支,原来曾依附于东突厥,628年其首领夷男在唐朝支持下建立汗国,第二年又被唐太宗册封为真珠毗伽可汗,势力大增。它与唐朝维持着友好关系,但太宗怕它强盛起来,成为以后的威胁,便让内迁的一部分突厥部族向北迁移,与薛延陀相邻作为防备。夷男由此心生不满,双方关系开始恶化。642年(贞观十六年),夷男遣使求婚,太宗对大臣讲:“北方民族世代为患,现在薛延陀又强大起来了,我觉得有两个办法:一是派军消灭它,可保百年无事;二是答应‘和亲’,暂时羁縻,也可以在30年内无事。”房玄龄建议:“国家初建,大乱之后满目疮痍,且战事凶险,应慎重行事,所以‘和亲’是天下大幸。”太宗也表示同意“和亲”,便答应把新兴公主嫁给夷男,要求他准备厚礼迎亲,还准备到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会见他。夷男极为高兴,向部下宣布:“我本来是铁勒的小首领,天子册封为可汗,现在又把公主嫁给我,我一定要到灵州去迎接。”而且,他不顾部下阻拦,征集国内的大量牛、羊,亲自督率着前往灵州。由于长途跋涉,牛、羊死了许多,也未按期到灵州,让太宗等了好长时间。于是,唐朝不少大臣认为夷男不懂礼仪,聘礼也不够多,有轻视唐天子之心,太宗便废除了婚约,双方关系完全恶化,接着爆发了战争。646年,唐朝消灭了薛延陀,并在这一地区设立府、州。

对于突厥,唐王朝一直怀有戒心,不希望它过分强大,在“和亲”方面也采取冷处理的态度,避免让它因此扩大影响、过分壮大。西突厥在统叶护可汗之后陷于内争,可汗更替频繁,各首领都向唐朝请求“和亲”,太宗一概拒绝,还告诉他们:“你们国家战乱不止,君臣的名分都定不下来,还来求婚?”后来,沙钵罗陉利失可汗献上500匹马,又来求婚,虽然他的父亲莫贺设曾同太宗结为兄弟,他又对唐朝表示臣服,太宗仍拒绝了“和亲”要求,但同时对他多加抚慰。乙毗射匮可汗当政时又向唐朝请求“和亲”,太宗这次表示答应,但要求他割让他的五个属国——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和葱岭作为聘礼。这种要价无异于要他完全归顺唐朝,婚事也未谈成,太宗以后再未见西突厥提出“和亲”要求。

高宗、武则天时期,东突厥的旧部在默啜可汗统率下逐渐复兴,他与后继者毗伽可汗都注意与唐朝发展关系,他们执政的四十多年间(691~734年)双方冲突较少,突厥还曾帮助唐朝平定契丹等的叛乱,总体上较为和好。默啜时期曾要求“和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武则天之子,武则天却让魏王武承嗣的儿子武延秀娶他女儿为妃子。默啜很不高兴,认为这有违他嫁女给李家儿子的初衷,拘留了前去迎亲的武延秀,还出兵边境,双方关系一度恶化。后来,他又要求把女儿嫁给皇太子的儿子,中宗即位后下诏拒绝,甚至表示能杀死默啜的就可以封为国王。睿宗时期,双方恢复和好,默啜又请求“和亲”,唐朝曾答应把宋王之女金山公主嫁给他,但不久突厥发生内乱,默啜被部下杀死,这次和亲也未能实现。毗伽可汗继默啜而立,他曾遣使表示自己愿做唐玄宗之子,玄宗表示答应,但又请求“和亲”时被拒绝,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唐朝派袁振出使突厥,他与众大臣一起宴请袁振,席间他极其不解地问:“唐朝与吐蕃、奚、契丹等都先后‘和亲’,突厥前后多次求婚,为什么竟然不答应?”袁振回答:“可汗您既然以唐天子为父,父子之间怎能再‘和亲’?”他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表示:“‘和亲’的公主都不是天子的亲生女儿,我们也不会问真假,要求的也并非一定是天子之女,可我们多次请求都没答应,实在是羞见邻近的各民族了!”

如果说唐前期国力强盛,“和亲”以怀柔为主,志在开疆拓土,那么安史之乱后的“和亲”则明显地带有自保的性质,而且所有的七起“和亲”都是与回鹘进行的,目的是借助回鹘之力平定内乱、防范吐蕃。“和亲”的规格也随之提高,有三位“天子真女”远嫁回鹘。755年(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南下,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756年(唐至德元年),肃宗派遣李承、大将仆固怀恩到回鹘,请求援助。第二年,在回鹘军队的帮助下,唐朝收复了长安和洛阳。758年(唐乾元元年),肃宗册封回鹘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并把女儿宁国公主下嫁给他,以荣王之女(回鹘称为小宁步辇图(图右坐者为唐太宗,左第二人为吐蕃使者禄东赞)国公主)为陪嫁之女。回鹘可汗又为儿子移地健请婚,肃宗又把仆固怀恩之女嫁过去,759年移地健即位,为牟羽可汗(又称为登里可汗),唐朝册割仆固氏为婆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因为“天子真女”下嫁和多次“和亲”,回鹘与唐朝关系极其密切,其军队与唐军多年并肩作战,在肃宗、代宗时为平定叛乱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成为唐朝的严重威胁,为防止回鹘被吐蕃拉过去,唐王朝又一再与回鹘“和亲”。769年(唐大历四年),唐朝又把仆固怀恩的另一个女儿册封为崇徽公主,再嫁给牟羽可汗。787年(唐贞元三年),移地健的从兄顿莫贺取代他成为新的可汗,派遣使者与唐朝通好,请求“和亲”。德宗把第八女咸安公主嫁给他,他则表示愿意向唐朝称臣。第二年,他派人迎娶公主,并向唐朝表示:“过去回鹘可汗与唐朝皇帝是兄弟关系,现在我已经是唐朝天子的女婿,是半个儿子了。”咸安公主在回鹘生活了21年,先后嫁给了四个可汗。咸安公主死后,回鹘又多次请求“和亲”,到822年(唐长庆二年)穆宗封第十七妹为太和公主,远嫁回鹘。

“和亲”与经济文化交流

唐朝与边疆民族“和亲”是其治边政策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政治、军事目的,在这方面也发挥出积极作用。正如唐朝时就有人指出的:公主“和亲”实际是发挥了“辅佐政事”的作用,拓宽、实现了大唐王朝“怀柔远人”的政策。其实,“和亲”公主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政治使命,如758年宁国公主出京时,肃宗送出很远,公主泪下如雨,对父皇表示:“愿以国家大事为重,即使身死异域也无遗恨!”肃宗也为之心酸落泪。父女两人一送一位之中,既有女儿远嫁时的父女离别之情,更有对江山社稷的无限担忧,又反映出“和亲”公主对自己使命的深刻认识。不仅如此,远嫁的公主及其随从们还在边疆地区传播了中原的文化,推动了中原与边疆的经济文化文流,促进了当时国内各民族的融合。下面我们就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为例来看一下。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初年逐渐强大起来,赞普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吐谷浑先后与唐朝“和亲”,634年(唐贞观八年)就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太宗没有答应,使者怕回去不好交代,就说是唐朝因吐谷浑挑拨才不答应的。松赞干布便派兵进攻吐谷浑,还讲“如果大国不嫁给我公主,我就会继续进攻”,接着又攻打唐朝的松州(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被唐军击败。松赞干布很快就派使者到唐朝谢罪,并再次求婚。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他又派禄东赞带来大量的聘礼,前来迎亲。641年,唐朝派送亲专使、江夏王李道宗与禄东赞一起,伴送公主出长安,由西而南,前往吐蕃。松赞干布亲自到黄河之源迎接,见到李道宗便行子婿之礼,非常恭敬。公主到吐蕃后,松赞干布对亲信大臣讲:“我的父辈都没有与中原上国通婚的,现在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是国家的大事。”还派人在玛布日(布达拉山)建造了宫室,让公主居住。

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关系非常密切,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得到加强。他在迎接公主时就赞叹唐朝的服饰之美和礼仪之周,公主入吐蕃之后不仅带来了文成公主像华贵、丰厚的嫁妆,而且带去为数不少的工匠,携带了经史、佛经、佛像和工艺、医药、历法等方面的书籍,把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播到吐蕃。公主还建议他废止一些原有的风俗,他不但接受了建议,还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诵读诗、书。松赞干布去世于650年,此后禄东赞家族专权,唐蕃关系出现了曲折,双方战争不断。此间,文成公主虽然无法干预吐蕃政局,但在吐蕃仍受到爱戴和优待。680年(唐永隆元年),文成公主病故,吐蕃在以后又多次要求“和亲”,均未实现。

707年(唐景龙元年),中宗把金城公主又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709年公主被迎到吐蕃,唐蕃实现了第二次“和亲”。金城公主入吐蕃后,中原与吐蕃的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加强,不仅中原的丝织品和生产技术更为广泛地传入吐蕃,金胡瓶、羚羊衫缎、金鹅盘等吐蕃土特产传入中原,而且还应金城公主的请求,唐朝在731年(唐开元十九年)赐予《毛诗》、《礼记》、《左传》等典籍。金城公主在740年去世,在吐蕃生活的三十多年间,还在缓解唐蕃冲突、促成双方划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藏族的传说、壁画和史籍中仍有许多文成、金城公主的故事,作为历史的见证,这些又都是对唐蕃“和亲”及当时内地与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国内各民族友好往来的赞美之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wlz/8987.html

上一篇:兴平公主
下一篇:光化公主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