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简介

韩信简介

历史大观园 人物简介 2020-06-17 11:18:21 0


韩信是秦末淮阳(今江苏淮阴西南)人,父母早亡,家境贫寒。他既不会经商,又不会务农,少年时常靠乞食度日。不久,陈胜、吴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秦末农民大起义。韩信也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项羽的队伍,但一直没被重用。两年后,他又改投刘邦。经过多次自荐,韩信好不容易才占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有一次还差点因发牢骚被处死。韩信感到很失望,很苦恼。一天夜里,他溜出军营,不辞而别。刘邦的丞相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打招呼,就追了出去。一直追了两天,终于追上了韩信,并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萧何身为刘邦的大丞相,为什么跑了那么多将士不追,偏偏要月下追回管粮草小官韩信?韩信有何德何能呢?

萧何追回韩信后,向刘邦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意思是,韩信是个十分难得的军事奇才,要争天下,必须拜韩信为大将。刘邦听后,采纳了萧何的意见,亲自登坛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果然不负重望。登坛拜将之后,韩信不但为刘邦谋划和制定了夺取天下的军事战略,而且身率大军导演了许多精彩绝伦、名垂千古的战争“活剧”,为刘邦争夺天下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正如大史学家司马光所说:“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因篇幅所限,这里仅举四例。

例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被封为汉王,进驻关中时,曾烧毁了关中到汉中的栈道。这样的目的,一是表示不再东归,让项羽放心,麻痹项羽;二是杜绝关中与汉中的出入,防止雍王章邯等人袭击。这年八月,刘邦几项羽亲自领兵攻齐,楚都彭城空虚,决定乘隙东进,“争权天下”。韩信献上一计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首先派出部分兵卒,去佯修栈道,大军则悄悄从南郑出发,潜出故道,直指陈仓。章邯得知一些汉兵在修栈道,便大笑道:“既想出兵,何以又烧栈道?现在重修,栈道三百里,尽是悬崖峭壁,何年何月,方能修成?真笨贼也。”说完,又问韩信何人,左右忙把韩信的历史说明,他又大笑道:“胯下庸夫,有何将才。”于是毫无防备。八月中旬,有人报告,汉兵已到陈仓,章邯说,栈道并没修好,汉兵从哪里出来的?这根本不可能。不久,忽有陈仓败兵逃至废邱,章邯方知中了韩信的“奸计”,于是慌忙引军迎战。然而,这时战机已失。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一出陈仓,便兵分三路,迅速推进,势如破竹。雍王章邯很快被汉军打败,拔剑自刎。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本都是章邯手下的属将,闻知章邯兵败自杀,便先后向汉军投降。这样,三秦之地,不到一个月全归了汉王刘邦。

例二:临晋设疑,夏阳偷渡。三秦平定之后,汉王刘邦调集56万人马,浩浩荡荡直取楚鄱彭城。项羽闻讯,率3万精兵,在谷水、泗水、睢水大破汉军。汉军死伤20余万,刘邦只带领几十人逃出重围。这时,原先归顺汉王的翟王、塞王、齐王、魏王等人都相继“变节”,反对刘邦而与项羽合作,局势十分危急。公元205年8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攻打魏王,以首先解除汉军的侧翼威胁。为阻止汉军渡河攻魏,魏王豹将主力部署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坂在黄河东岸,同两岸的主要渡口临晋相对,是攻魏的必经之地。韩信见魏军正面有重兵防守,从临晋强渡黄河已不可能,于是采取了“临晋设疑,夏阳偷渡”,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把船只和兵力集中起来摆出要由临晋渡河的架势,而在暗中调集主力,出其不意地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用木罂(用木条缚扎陶瓮而成的临时渡河工具)偷渡过河,然后直奔魏军的后方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而魏王豹见韩信在临晋布下重兵,沿岸摆列无数战船,料定汉军必由此渡河,于是集中兵力,严加防守。就这样,汉军出其不意地渡过黄河,迅速占领了魏城安邑。魏王豹得报后,大吃一惊,方知中计,慌忙引兵赶到安邑,迎击韩信,结果被韩信杀得大败。不久,韩信又俘虏了魏王豹,并平定了魏地,在那里建立了河东郡。这一战,不仅解除了汉军的侧翼威胁,扩大了汉王的势力范围,而且为汉军主战场的作战建立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援基地。

例三:背水列阵,拔旗易帜。平定魏国之后,韩信又率领2万汉军东征赵国。赵王歇与将军陈余闻讯后立即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今河北获鹿西)据险设防,严阵以待。井陉口乃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地形险要,易守雅致,它既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东两必由之途。很明显,当时的形势对韩信非常不利。韩信率军在踞井陉口30里处安营扎寨,经过分析运筹,韩信作出如此部署:派轻骑2000人,每人带一面汉旗,于深夜绕至赵营附近山间埋伏待机,第二天,赵军倾巢出动时,乘机冲进赵营,拔赵旗树汉旗;再派1万兵力于凌晨进至绵蔓河东岸,背水列阵,伺机破敌;自己率部分兵力大张旗鼓,阵前向赵军挑战。第二天拂晓,韩信传令三军:今天破赵后会食(会餐)。将士们听后,都不敢相信,但又只得齐声应令。天明之后,韩信亲率部分汉军,击响战鼓,向井陉口发起攻击,赵军立即出兵迎战。打了一阵后,韩信佯装抵挡不住,命将士丢旗弃鼓,纷纷向绵蔓河退去。赵军哪肯轻易放过,一见韩信军队后撤,即刻倾巢出动,追杀过来。这时,绵蔓河岸的汉军,背靠河水,后退无路,只有拼死向前,因而个个以一当十,拼力死战;同时,深夜埋伏在赵营附近的2000名汉军见赵军倾巢出动,迅速冲进赵军营中,拔掉赵旗,换上汉旗。赵军久战不胜,正准备收兵回营,忽见营中插满汉旗,以为汉军已攻占赵营,顿时军心大乱。韩信乘势反击,全歼赵军,陈余被杀,赵王被擒。战后,有人问韩信为什么要背水列阵,韩信回答:兵法上说不能背水列阵,但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一战敌众我寡,只有背水列阵,自绝后路,才会人人奋战,死里求生。

例四:半渡诱敌,半渡歼敌。井陉口之战刚刚落下帷幕,韩信又奉命率兵进攻齐国。齐王田广闻知汉军来攻,一面领兵退守高密,一面派人向项羽求救。不久,项羽派大将龙且率20万大军前去救齐,楚、齐军合为一股,与汉军在潍水两岸列阵对峙。龙且在河东,韩信在河西。韩信仔细观察战场地形,决定再用水战破敌。他令士卒连夜秘密装满1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使下游河水变浅。拂晓时,韩信乘水势陡浅之际,率部分汉军涉过潍水前去挑战。没战几个回合,他便佯装战败,慌忙向河西逃去。龙且是员悍将,不知是计,抚掌大笑道:“我早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鬼。”于是,他下令全军过河追击。当龙且的先头部队渡河后,韩信即令在上游的汉军把堵截潍水的沙袋移去,河水顿时奔流直下,把齐楚联军截为两段。韩信立即率兵反击,迅速歼灭了已经过河的齐楚军队,龙且当场被杀。接着,韩信又挥军渡河,乘胜追击,“皆虏楚卒”,尽占齐地。“半渡而击”的战法,最早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子鱼,后来孙武又把半渡而击归纳为一个普遍的作战原则。但在韩信之前,还没有真正出现这种战法。韩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使用这种战法的第一人,而且还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既“半渡歼敌”,又“半渡诱敌”,因此被后人啧喷称道。就连王安石也写诗对潍水之战给予高度评价,称“搏兵击楚潍半涉,初从龙且闻信怯”。

韩信连克魏、代、赵、燕、齐五国后,还参加并筹划了垓下之战等一系列战役。千百年来,韩信作为一名智勇双全的杰出将领,受到后人的高度敬仰,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战绩广为流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wlz/8408.html

上一篇:嬴政
下一篇:项羽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