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简介

李渊简介

历史大观园 人物简介 2020-06-17 11:16:21 0


李渊,生于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卒于唐贞观九年(635年),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隋朝末年,李渊率军起事,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为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曾任北周安州(今湖北安陆)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在隋朝先后做过谯州(今安徽亳州市)、陇州(今陕西陇县)、岐州(今陕西凤翔)等州刺史,大业初年,又先后为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的太守,大业十一年(615年),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义宁元年(617年)初,任太原留守。

隋炀帝在位时期,由于他倒行逆施,激起全国各地的反抗,瓦岗山的翟让、李密,江淮的杜伏威,河北的窦建德便是当时最大的三股反抗势力。见全国如此混乱,李渊亦想浑水摸鱼,逐鹿中原。他积极网罗对自己有用的人才,如隋的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他们为了逃避进攻高丽之役,都逃命在太原,依附于他;左亲卫窦琼也因犯法而逃到太原亦为李渊所收留。这些人才成为以后他起兵反隋的骨干。

为了稳定后方,建立起反隋根据地,李渊率军消灭了活动在河西郡一带的历山飞起义军,并收编了许多溃散义军,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同时,李渊对北方的突厥采取拉拢、利用的手段,以稳定太原的形势。在写给突厥始毕可汗的信里,李渊表示欲与其和亲的愿望,并说:“如果能听从我的意见,不侵扰百姓,我率领的反隋起义军,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归您所有。您不必出兵就坐收宝玩,岂不更好!”信写好之后,李渊力排众议,在信封上不用“书”而改用卑对尊所用之“启”,始毕可汗得信后,喜出望外,并建议李渊取隋炀帝而代之。李渊见后方已经稳定,便决定立即起兵。义宁元年(617年)七月,李渊以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负责太原的一切有关事宜,自己率军3万,向关中进发。

正当李渊进军关中之时,却收到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来信。李密在信中以天下盟主自居,目空一切,口气强硬,李渊在回信中卑辞推奖以骄其志,称赞李密必为天子,而自己不过愿意复封于唐而已。李密得信后,欣喜若狂,遂专心致力于中原。李渊利用瓦岗军和洛阳隋军相持不下的机会,乘虚入关,企图占领长安,坐收渔翁之利。

李渊率军从太原南下长安的途中,却遇到防守霍邑(今山西霍县)的隋朝虎牙郎将宋老生的阻挡,霍邑久攻不下,这时又传来刘武周联合突厥进攻太原的消息。究竟是继续攻取霍邑,还是后撤救应太原,李渊军中意见不一,最后,李渊采纳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的意见,施用调虎离山计,骗出宋老生,攻克霍邑。接着李渊经临汾,下绛郡(今山西新绛),到达龙门(今山西河津),兵临黄河东岸。派李建成率军数万人屯永丰仓,扼守潼关;派李世民率军数万人西进,迂回包围长安。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

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缢杀了隋炀帝,另立秦王浩为皇帝。消息传到长安以后,李渊对隋炀帝之死假惺惺地表示万分悲痛,同时却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强迫代王杨侑让位,自己做上了皇帝,改国号为唐,至此,唐朝代替了隋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以后,立即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行动。为巩固关中地区,李渊先后打败屈突通、薛举和李轨,从而彻底解除了他们对关中的威胁。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勾结突厥,攻下太原,并长趋南下直至河东。李渊派李世民率军反击,武德三年,消灭刘武周,恢复了唐朝在山西的统治。然后,李世民又率军出关,进攻王世充。武德四年,李世民击溃前来增援的窦建德部,王世充被迫举城投降。武德四年到武德六年,唐军又镇压了河北地区的刘黑闼起义军,以及割据在鲁南的徐园朗和割据在冀北的高开道。这样,李渊便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确立了他的统治。

南方的第一个大割据势力萧铣,于武德四年被唐将李孝恭、李靖率兵消灭后,其他割据势力,如林士弘等,也先后被平定。长江流域及岭南等地皆为唐军占领。这样,唐高祖便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唐高祖李渊统一全国以后,儿子们为争夺太子的地位而进行的争夺也达到了白热化。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战斗中功勋卓著,远远超过其兄李建成,李建成却因年长而被立为太子,是帝位的合法继承人。李建成在各方面自知不如李世民,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拉拢四弟李元吉来共同对付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在皇城的北门玄武门设下埋伏,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消灭了他们的势力,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变之后,唐高祖李渊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并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将皇帝的实际权力交给了李世民。不久,唐高祖李渊又自动将皇位让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去世。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wlz/8385.html

上一篇:宇文化及
下一篇:羊祜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