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简介

王戎简介

历史大观园 人物简介 2020-06-16 22:49:39 0

王戎(234~305),字浚冲,琅邪郡临沂县人。其祖父王雄、父亲王浑,有一次,他和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耍,见旁边的李树上果实累累,大都争着去摘,他却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你怎么不去摘?”他笑着说:“树长在路边,树上却有这么多果实,一定是苦李。”那人摘下来一尝,果然苦涩难咽。

还有一次,他独自到宣武场去看表演。猛兽在槛内吼声震地,很多人都吓得四散奔逃,而他却一点也不怕。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些野兽都被关在铁栅栏里,出不来,怕什么!”类似事例不胫而走,小小的王戎也便出了名。

弃贤趋势

王戎年轻的时候,正值司马集团打败曹氏集团不久。司马氏为了稳定局面,对文人采用了又拉又打的两面手法:依附曹氏集团的人大都被屠杀或排挤拥护和投靠司马集团的人则受到提拔和重用。当时,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和王戎都属于颇负盛名的文人,又都不愿投靠司马集团,也不敢与之公开斗争,便常常聚在竹林里,弹琴赋诗,饮酒清谈。他们还故意不拘形迹,一个个披头散发,衣冠不整,以表示蔑视权贵,反对司马氏极力提倡的封建礼教。因此,被时人誉为“竹林七贤”。

当时,司马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对“竹林七贤”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首先,他们劝说阮籍去做官,结果遭到阮籍的拒绝。但他们并不甘心,仍千方百计地拉拢他。司马昭甚至提出与阮籍做亲家,让阮籍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并专程前去阮家多次拜访。阮籍为了躲避他,故意喝得不省人事,装聋作哑,一直醉了60多天,致使司马昭没有机会与他商谈此事。接着,司马昭又派钟会前去拉拢嵇康。嵇康却对钟会不屑一顾,并有意奚落他,致使他自觉没趣,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而王戎却不然:他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惟恐自己将来会吃亏,更希望今后能发财,竟乖乖地被司马集团所收买。此后,他先是担任相国椽,继而担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到西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又先后当上了河南郡太守、荆州刺史、豫州刺史、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成了当朝宰相。

贪财好利

王戎得势后,既不清,又不贤,而是能贪就贪,能占就占。早在他担任荆州刺史时,他便用自己的权力,廉价收购大量木料、石料和奇花异草之类,并派属吏当监工,动用公差衙役,为自己大修园林宅邸。正修得起劲,不料被人告发。按照当时的法律,论罪应被免官。但是,皇帝却对他网开一面:让他出钱赎罪,随后又将他调任豫州刺史。

在王戎担任侍中时,不少人为了讨好他,也纷纷向他送礼。对此,他总是无不“笑纳”。只是南郡太守刘肇向他行贿筒中细布50湍,约合100丈,他鉴于刘肇名声太臭,树敌太多,犹豫再三,没敢当即收下。正巧,此事被司隶校尉发觉,并上奏朝廷。朝廷经过反复审查,终因王戎尚未接受而未对他判罪。

王戎任尚书左仆射兼领吏部时,创建了一种“甲午”制度,即选拔官吏时,先让官吏去做一段地方官,然后再拔任。那些地方官为了快些晋升,也竞相向王戎送礼。王戎收到谁的贿赂,便破格地将谁提拔到重要岗位。为此,司隶傅咸奏劾王戎道:“《尚书》中称“三年进行考绩。经过三次考绩,然后提升或降职”。如今内外各官,任职还不满一年,王戎就奏闻让他回来。这样,既无法考察他任职中的优劣,又频繁地送故迎新,被调迁的官员往来于道路,各种投机取巧的弊端也就乘机发生。如此以来,既损害了农业生产,又损害了政风,败坏了风俗。”因此,他主张“免去王戎的官职,以端正风气”。王戎闻言十分害怕,连忙请他的亲戚贾允设法到皇上那儿去求情。由于贾允系惠帝贾皇后的父亲,结果此事不了了之。

此外,王戎还利用职权在全国各地广置田园、水碓,从四面八方盘剥的钱财多得没数。但他仍不满足,每天晚上还亲自和夫人一起在灯下拿着筹码算账,挖空心思地盘算着如何才能聚敛更多的钱。

吝啬刻薄

据史载,王戎极其吝啬,不亚于戏剧舞台上的那个葛朗台。

王戎的女儿出嫁后,曾向他借过几万钱,在女儿没有还清之前,每次回娘家,他都显现出满脸的不高兴直到女儿还清债,才看到了他的笑脸。

王戎的侄子结婚时,曾向他借了一件单衣。婚后没几天,王戎就硬催着让他还回来。

王戎有一个独生子,名叫王万,小时候过于肥胖。王戎不给他请医治病,而命他吃糠。结果越吃越胖,19岁那年便一命归西。

即便对自己,王戎也不舍得多花钱。由于他长期营养不良,致使容貌憔悴,未待年老便用起了拄杖。为此,众人都说他患有膏肓之疾。

在当时,经商是件被人瞧不起的事。有关法令还专门规定:商人必须戴头巾,头巾上写明自己的姓名和所卖商品的名称还要一只脚穿白鞋,一只脚穿黑鞋。爱钱如命的王戎却不顾这一切:他家种有一大片李树,品种很好,常常让家人拿到市上去卖钱。最为离奇的是:他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上市前总是先将李核统统钻破!这一损招,受到了世人的普遍讥笑。

王戎生前,由于皇帝的偏爱和贾皇后的庇护,其贪赃枉法之事并未使他遭到应有的下场但贪财好利的名声却广为流传,并一直传到而今。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wlz/8235.html

上一篇:石崇
下一篇:张让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