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纳粹分子很嚣张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5-29 15:18:35 0

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一门心思摆脱经济危机的时候,欧洲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大萧条以前,墨索里尼就已经成为意大利的独裁者。在大萧条期间,希特勒正式坐上了德国独裁者的头一把交椅。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一建立,欧洲立刻笼罩在一片战争阴云之下。

墨索里尼曾经在美国废除禁酒法之前公开宣称:美国的事两句话就说完了,一个是酒禁问题,一个是“林白事件”(指美国著名飞行员林白的婴儿被绑票杀害的事件)。

极权主义者认为,美国是走私犯和绑匪横行的国家,没有什么文化,没有什么安全可言。有人问墨索里尼: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墨索里尼答:美国根本没有外交政策。

罗斯福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一门心思着力扭转经济的颓势,确实没有提到国外的事。而在他的第一个任期结束的时候,世界和平已经岌岌可危了。罗斯福在竞选第二届总统之前,墨索里尼已经占领了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已经点燃了战火,德国也重整军备占领了莱茵区。1935年逃到美国的犹太人就有8万人。在日本,好战的少壮派军官也促使昭和天皇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此时的美国惧怕战争,美国国务院虽然向日本提出过抗议,但并没有因此而采取任何具体行动。事实上,即便美国当时想干涉外国事务也力不从心。

罗斯福首届总统期间,美国的军备在继续削减,以至于全国的兵员还不如福特汽车厂的工人多。艾森豪威尔后来说:“美军当时真正的敌人是经费问题,或者说是经费不足问题。”

1934年,罗斯福总统出巡夏威夷的瓦胡岛,当地驻军司令搞了一场军事演习。本来想博总统一笑,最后却变成了大笑话:军用卡车半数抛锚,12辆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老坦克,有7辆在美国三军总司令(即总统)面前趴窝。

根据1935年杂志的报道,虽然美国步兵决定配备M-1半自动步枪,可M-1总数还不够装备一个团。该杂志估计,按照现在的采购速度,单单是把这种新式步枪装备美国常备军就要30年,而到那时候,这种枪早就过时了。文章还说,美军的现役军人中,竟有一个47岁的中尉,还有一个65岁的中士班长,上尉的平均年龄是43岁。

竞选对手帮了大忙

美国国内当时盛行孤立主义政策,人人反对干涉美洲以外的事务。

罗斯福继任总统的时候,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可是随后几年的繁荣程度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料。在他第一个任期结束的时候,失业工人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经济翻了一番,经济水平几乎恢复到了1929年的水平。

但由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损害了垄断集团、大资本家的利益,所以在1936年总统大选时,这些人纷纷支持罗斯福的竞争对手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

1936年1月25日,有两千多阔佬,男的穿着礼服,女的身着貂皮大衣,相约来到华盛顿的五月花饭店,举行自由联盟晚宴,反对罗斯福连任总统。在美国政党竞选史上,这是最豪华的盛会。《纽约时报》评价说,美国的豪门巨富,大部分不是亲自光临就是派出代表出席。

当时会议的主要发言人史密斯,发表了一篇歇斯底里的反新政演说。他说,罗斯福的新政充满了共产主义俄国的味道。但罗斯福的民主党副总统认为,这篇演说非常好,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篇反对党的演说,民主党再也不用为竞选花一分钱了。换句话说,民主党候选人再度当选已是稳操胜券,因为这些完全不了解美国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土豪,已经给民主党的竞选帮了大忙。

1936年10月31日晚上,在麦迪逊广场 花园,罗斯福发表了一篇的演说。他指出,他的敌人是那些垄断性企业、金融垄断组织、投机倒把的奸商、没良心的银行老板、有组织的大财团。大批听众一直站着听,并且不时大声叫好欢呼,表示坚决拥护罗斯福。

罗斯福总统突然厉声喝道:“在美国历史上,这几股势力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他们大家都恨我,我欢迎嘛!”据《纽约时报》说,当时演讲现场的群众发出阵阵欢呼,声如潮涌。

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任内,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接着,他提高嗓门说:“我还希望大家有这样的评价,在我连任总统时,这些势力遇到的是克敌制胜的强手。”

这时全场听众已经沸腾,欢呼声如狂风暴雨,直到他离开会场还久久不息。罗斯福的连任毫无悬念,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日本炸了美国舰

获得连任的罗斯福开始考虑法西斯势力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其实早在1935年的圣诞节,罗斯福就写信给朋友说:我为世界大事的忧虑,仍远过于国内的问题,包括大选的问题。甚至他的竞争政敌也认为,如果发生大战,对罗斯福的仇恨就会马上消失,正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威尔逊一样。

不久,对美国的考验到来了。

1937年12月12日,450吨的美国炮舰“帕奈”号在中国的长江上停泊。这艘军舰是奉命来接撤离南京的美侨的,因为南京马上就要沦陷于日军之手了。美国驻日大使已经将炮舰的停泊地点和大致的任务通知了日本政府。炮舰舰长休斯少校把舰上的星条旗高高挂起,让它更加显眼,让正在攻打南京的日军可以看清这是一艘美国军舰。

12月12日下午1点半,两批日本战斗机飞到长江上空,向炮舰和炮舰周围的美国船只俯冲投弹、扫射,直到它们一一沉没为止。甚至死里逃生的人划着救生艇往岸边逃生时,也遭到日军的机关枪扫射,导致2名水兵、1名侨民死亡,11人重伤。

美国驻日大使格鲁甚至联想到了当年的“缅因”号事件,他认为这次事件的发生必将导致美国向日本宣战。

没想到,事情峰回路转。东京迅速为“帕奈”号事件向美国做了解释和道歉,华盛顿方面居然欣然接受了道歉。美国国务院认为,“帕奈”号被攻击是一场误会。

事实上,击沉炮舰是日军指挥官下达的命令,用意是想试探美国的胆量到底如何。目前美国对事件的态度,足以使得他们认为美国只是一只纸老虎。

但罗斯福总统并没有遗忘“帕奈”号事件。他在主持一座大桥的落成典礼上发表了一篇演说,想试探试探民意。

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每当一场侵害人们健康的瘟疫初起,社会上都会赞成对病人实行隔离,借以保护本区居民的健康,防止瘟疫蔓延。他还说,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他希望以此引起美国人的注意,美国人果然注意了,但强烈反对,都说他是战争贩子,说他的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甚至有人给他拍电报,说,如果你痛恨战争,那你就不要发表这种言论来鼓动战争。

罗斯福明白,美国人现在是怕打仗的。他告诉自己的一个朋友,我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没有一个人跟着,真可怕啊!

1937年4月下旬,美国国会批准延长《中立法》期限。《纽约时报》评价:国会通过这个名为中立实不中立的法案,大概是国内孤立主义情绪达到了顶点的标志吧!

其实,这还不是顶点。九个月后,一位众议员提出了一个荒唐的法案,说即便国会要对外宣战,也要等待全国公民投票,多数赞成才能生效。

罗斯福为此给众议院议长写信,说如果通过这样一个修正案,政府就无法正常处理外交事务了。

可是根据民意测验的报告,全国竟有73%的人对这一荒唐提案表示赞成;再次测验之后,赞成人数仍然高达68%。众议院投票的结果,竟然有209票赞成,188票反对。

幸亏赞成的人数不足法定人数的三分之二,否则,正如罗斯福所说,外国就可以对美国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了。

墨索里尼在1937年说,民主国家是随风而逝的散沙。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确实如此。

想方设法扩军备

没有人能怀疑罗斯福具备坚忍的意志,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还是努力地在一点一点寻找突破,壮大美国的军备。

按照美国陆军的新军备预算,只能购买1870支步枪。但是总统十分清楚,如果总统提出以保卫美国为需要,即便是最顽固的孤立派,也会赞成美国拥有强大的海军。

1938年1月,罗斯福前往国会,要求拨款10亿美元建立两洋海军,最终如愿以偿。与此同时,他派手下到太平洋沿岸各州进行调查,了解普通飞机场改为军用机场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1938年,罗斯福总统公开说,美国需要8000架军用飞机。听到这个说法的人都大吃一惊,甚至包括陆海军的高级将领,唯一例外的是陆军航空兵的亨利·阿诺德将军,他是后来美国空军唯一的五星上将。阿诺德将军向总统报告说,德国大概有8000架轰炸机和战斗机,美国却只有1650名飞行员和几百架过时的飞机。罗斯福立刻叫他动手扩建空军。战后阿诺德将军表示,如果不是罗斯福当时批准他的请求,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就不可能一举击溃德国空军,盟军也不可能如期在6月6日登陆。

1938年9月12日,纳粹头子希特勒来到德国的纽伦堡,在纳粹党年会上发表了演讲。

纳粹党的这次演讲,美国的两大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都进行了现场实况转播。美国人第一次在收音机中听到了希特勒的声音,虽然他们不是每个人都懂德语,但他们都能听得出希特勒的话里中充满仇恨。

罗斯福总统精通德语,他当然能够直接听懂希特勒在说什么。那些听不懂德语的美国人只能靠翻译,尤其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时事评论家的翻译。

据美国报纸报道,在广播史上,除了英王爱德华八世的退位演说外,只有这位评论家的听众最多。为了翻译希特勒的演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广播大楼17层的第九演播室里待了18天。一时间,他声名鹊起。

沉睡的巨人终于醒了

1939年6月,世界博览会在纽约召开。英王乔治六世和王后作为嘉宾来到美国,这可能是英国国王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北美大陆。

罗斯福极尽地主之谊,亲自开车陪英国贵宾环游。当然,他开的是福特的特制汽车,刹车用手扳,不用脚踩,否则凭他那下半身瘫痪的身体,是不可能亲自驾车的。

华盛顿有60万人夹道欢迎英国国王的到来。这一举动的政治意义极其重大,因为三个月前,希特勒已经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想让全世界知道,他除了能给德国总理拍一些空谈原则的电报,还能做其他的事。他公开说,美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现在已经醒过来了,侵略者还是当心一点儿吧。

希特勒很看不起美国,他对美国总统的评价是“诡计百出的犹太人”,还大骂罗斯福夫人。

美国普通民众看问题喜欢简单化,对于外交政策和本国所受到的威胁,根本就没有运用理智想一想。如果这时候美国政府要采取类似对德宣战的行动,人们必将群起而反对。

身为总统,罗斯福不得不体察民意,谨慎行事。他知道,希特勒对灭掉波兰志在必得,所以他大力扩建美国陆军,因为当时美国陆军的人数还不如波兰。

1939年7月的最后一周,罗斯福请国会领导人来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让国务卿赫尔坐在自己身旁,摆出证据说希特勒如何野心勃勃,估计战事一起,反法西斯同盟国胜负未卜。他要求国会修改《中立法》。现行的《中立法》禁止出售军火,不论是卖给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都是禁止的。如果修改了《中立法》,希特勒也许会收敛一下,和平还可以得到保持。

罗斯福对国会领导人说,我连最后一发子弹都打出去了,现在得装一颗到弹夹里。

对于修改《中立法》起关键作用的是参议员博拉,只要博拉能够同意,整个参议院会一致赞成,但是博拉不同意。他说,今年不会有战争,眼前这种恐慌行为不过是人为有意制造出来的。

国务卿赫尔听了大失所望,只好说,我想请博拉参议员到我的办公室去看看电报,好不好?博拉丝毫不为所动,声称自己在欧洲有情报来源,甚至比国务院的情报还可靠。赫尔问,你的情报从何而来?博拉回答说,我的情报来源就是外国报刊,没别的。赫尔气得几乎当场飙泪。

副总统加纳点了点人数,问在座的人有多少人赞成修订《中立法》,随即对罗斯福说,我们还是承认事实吧,你的票数不够,就是这么一回事。

罗斯福只好冷静地对国会领袖们说,该说的我都说完了,以后有什么事,你们去负责,祝各位晚安!

果然,1939年9月,希特勒出兵进攻波兰。

罗斯福总统给希特勒拍了最后一份电报,劝他罢兵言和,但得到的答复是:元首睡着了。希特勒根本不屑于跟罗斯福讲话。

希特勒赶走了核专家

欧洲战争爆发后,美国在认真地为战争做准备,特别重视掌握战争的制高点——科学技术。

希特勒的排犹政策,致使很多杰出的犹太物理学家在德国无法立足,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叫迈特纳的犹太女物理学家。她曾经在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实验室里用中子轰击铀元素,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但她现在随时可能被关进集中营。她的那些名望很高的同事去见元首,为她求情。他们说,科学与人种无关,物理学只有真伪之别,并无种族之分。德国正是因为有真理指引,所以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数德国最多,是美国的三倍。

希特勒一听勃然大怒,骂这些说客是“白犹”,把他们全都撵了出去,然后下令逮捕迈特纳。迈特纳乔装改扮逃到荷兰,后来又逃到瑞典。她觉得自己的事业已付诸东流,个人生活也毁了。不但德国的很多核物理学家是这样,意大利的核物理学家也是这样。

直到有一天,一位核物理学家把自己的论文提供给美国的《自然科学》杂志。美国人立刻做出了反应。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希拉德清楚地认识到,一旦这个研究成果被利用,制造出原子弹,希特勒就能统治整个世界,或者毁灭整个世界!在他的建议下,美国政府出手把这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全部搜罗到美国,使得美国能在“二战”中最早生产出原子弹。

1940年1月,美国反对战争最激烈的博拉参议员终于撒手人寰。

德军这时已经侵入丹麦和挪威,并且在西线发动了大举进攻。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什么叫“闪电战”。

6月22日,欧洲头号陆军强国——法国也投降了。紧接着不列颠之战开始了,欧洲只剩下英国孤军奋战了。

“V”字手势很流行

美国人是在广播中了解到欧洲的战争进程的。美国人在情感上爱憎鲜明。在美国,支持纳粹党的没几个。德国人是不善于争取人心的,他们非但暴行累累,而且还公然吹嘘。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枪杀人质,美国国内各个种族集团几乎都不喜欢德国人。但这还不是极限。德国人征服了希腊之后,德国军官命令一名希腊士兵将蓝白两色的希腊国旗从城墙上降下来。这位英勇的士兵就在将旗降下来的一刻,果断地用降下的国旗裹住自己的身体,从城墙上纵身一跃,摔到地面上,壮烈殉国。

从广播里听到这么悲壮的事情,美国人也为之动容。一位美国诗人曾经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首诗:“啊,制造吧,装配吧,送去吧,这样英法才能跟我们一起活下来,否则我们将孤军奋战。”可见,美国人的情绪此时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有一个逃亡英国的比利时人德拉维利,就像戴高乐一样,天天从英国对本国同胞广播,鼓励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1940年年底的一个晚上,他在广播里建议:用粉笔在各种公共场所书写“V”字,用以表示坚信盟军最终会胜利,让那些纳粹匪徒心神不宁。

自从用十字架来纪念基督耶稣之后,好像没有什么符号比“V”字更家喻户晓了。在塞尔维亚语、捷克语、荷兰语中,“V”字都代表勇气、胜利和自由,在乌云笼罩的欧洲,朋友见面也伸出两根手指做“V”字互相打招呼。

餐馆里的刀叉也摆成了“V”字,不走的时钟上的11点5分也拨成“V”字形,甚至连德国军官的专用厕所也有“V”字。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为了掩人耳目,将计就计,说“V”字在德语中是“胜利”的意思,是“希特勒完全胜利”的意思,但没有人会信他,连德国人都不信。

后来“V”字在美国被视为时尚,百货店里出现了镶人造宝石的“V”字别针。美国著名的首饰品牌蒂芬尼(直到今天仍然是大牌),还特意设计制作出用真钻石镶嵌的“V”字别针,当然是天价——5000美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3004.html

上一篇:美国不能忍了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