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一个消灭了十个(二) ——淝水之战(二)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6-23 23:37:22 0

谢石得到了朱序传递的苻坚大营的军事情报,算是迈出了战胜前秦的第一步。他又根据所获得的情报,加以分析,然后制订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从而迈出了战胜前秦的第二步。

自从苻坚派出朱序去劝降,他一直在等回信。第二天,东晋军队里边没什么动静。第三天,也没见到要投降的意思。苻坚不敢轻举妄动,只是静静地等待自己后续的六十万大军到来。他心里说:“不管你降还是不降,等我六十万大军到来,足足八十万大军往前一扑,定能让晋国灭亡!”

第三天白天,淝水两岸和往常没什么不同,两军依然处于对峙状态。这天深夜,苻坚正在帐中和几名将领喝着酒,突然闯进一名传令兵:“报——晋军铁骑发动突然袭击,重创了我军先锋部队!”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冰水,把微醺的苻坚彻底泼醒:“晋军来了多少人马?我军先锋部队现在如何?”

“晋军……晋军大约有五千人。他们作战非常勇猛,我军先锋部队打不过,已经被人家打散了。此刻,晋军部队离我军大营约有二十里。”

苻坚心中顿时方寸大乱,暗自想道:“我先锋部队有两万余人,现在竟然被他区区五千人马打散了,这等战斗力,实在惊人……”

他赶忙问身边的将领:“我后备大军何时可到?”

“禀圣上,后备大军离寿阳尚且有些距离,就算日夜兼程也得几天工夫。恐怕等不及大军到来,我们就要做好迎战准备,或许……或许圣上可以先避一避?”

这位将领的话点醒了苻坚,他急忙下令:“对,立刻暂避其锋芒。快,传令下去,调两万精兵来中军护卫,天一亮,尔等即刻与我登上城楼,观察敌情,以准备应战策略。”

命令传下去了,保卫中军营帐的兵力也很快调过来了,可是苻坚却没办法安心睡觉,心里一直打鼓:“原本我以为晋军最多有五十万兵力。现在看来,他们敢主动进攻,恐怕兵力远超我的预估。而且他们一晚上就打散了我的先锋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觑。而我大军未到,若是真打,恐怕胜算不大。”

苻坚越想越害怕,在营帐中和衣而坐,坐了一宿。这说明,谢石又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谢石派出五千精兵,让他们像敢死队一样突袭苻坚的先锋部队,只许赢,不许败。

一个消灭了十个(二) ——淝水之战(二)

如果这一仗打赢了,苻坚就必须做一道算术题:“他五千人马能打赢我两万人马;如果他有五万人马,也相当于能和我二十万大军对抗;如果他有五十万大军,那我秦国就得有两百万大军才能与之抗衡。我哪里有两百万人马呢?”苻坚作为一国之主和三军统帅,心理已经接近崩溃。于是,谢石又迈出了战胜苻坚的第三步。

第二天天色才蒙蒙亮,苻坚就带上将领,登上了寿阳城的角楼,向晋军大营方向查看。

一阵凛冽的秋风吹过,打在人身上,凉意刺骨。苻坚远远望去,只见晋营旁边的八公山上,野草正被秋风拉扯着不停地抖动,枯树丛也在秋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

忽然间,苻坚好像看到了什么,他定睛细看,树林里似乎有寒光一闪而过。

“不好,有伏兵!”可一瞬间,那抹寒光又不见了。再左右看看,对面林间山头,若隐若现的有盔甲帽子在移动,细听,似乎还有马嘶声。

“伏兵……肯定是伏兵!”苻坚更肯定了心中的猜测,只觉得自己的脊梁上一股凉气蹿上来:“这八公山离寿阳城不远,山里面都有伏兵,莫不是……我已经陷入了晋军的包围圈?!”他又联想到昨夜晋军的偷袭,觉得大事不妙。

他把几位大将拉到自己近前,指着八公山说:“你们仔细看看,那里分明埋伏着晋军。那青石后面是不是有个黑影在动?你们再看看那树丛里伸出来的东西,是不是一柄柄长矛?”

身后的将领见苻坚说得头头是道,也努力地睁大眼睛去查看。可是光线昏暗,众人看不清楚,再加上苻坚煞有介事的说辞,众人心里更是惊疑不定。第一眼看去,山上只是普通的草木,可再仔细一看,似乎影影绰绰,埋伏着军队。

所有的文臣武将都不说话了,一个个攥紧了拳头,额头淌着汗珠,万分紧张。

看着将领们犹疑不定,苻坚更觉得自己看到的是真的:“你们为何不说话?你们说说,这八公山上约有多少伏兵?

“依臣之见,恐怕不少……”

此时,风势越来越急,苻坚再看八公山,发现不只枯树丛旁,整座山的野草都在簌簌抖动。那晃动的草木影子里好像藏了无数弓弩手,他们弯弓搭箭,认扣填弦,每一支狼牙箭都稳稳地直指他的心头。这一情景就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

苻坚以为在晋军渡河时发动突然袭击,一定能一举获胜。随即命令军队后撤。“撤兵!快!撤兵!”

不料,一声令下,秦军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掉头就跑。可这跑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二十万大军。兵退如山倒,大军往下一撤,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晋军乘机发动猛烈进攻,打败前秦军。苻坚负伤,带领残兵北逃。

其实八公山上根本没有埋伏,那不过是风吹草动的影子,是苻坚的心理崩溃了,所以才看什么都是伏兵。

最后晋军大败秦军,取得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苻坚倾全国之兵力,想一举吞灭东晋,但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和双方兵力,最终仓皇北逃。这一战,进一步确定了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东晋稳居南方,而北方则陷入十六个政权犬牙交错 ,频繁更迭的局面。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1159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