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作为悟道人,船子和尚因何覆舟而逝?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1-08-11 22:59:45 0 黄庭坚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船子和尚因何覆舟而逝?”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宋代黄庭坚曾有一首很有趣的词,词牌为“渔家傲”,题目是《题船子钓滩》,内容如下:

荡漾生涯身已老,短蓑箬笠扁舟小。

深入水云人不到,吟复笑。

一轮明月长相照,谁谓阿师来问道。

一桡直与传心要,船子踏翻才是了。

波渺渺,长鲸万古无人钓。

如果不了解船子和尚(德诚禅师)的故事,是读不懂这首诗的。

德诚禅师是唐末遂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遂宁市。出家之后他和道吾、云岩等都师从药山惟俨禅师。这几位都是悟性很好的弟子,学成后就离开师父去弘法。道吾和云岩都去找个寺院住寺开法,可是德成却不想这样,在分手的时候,他对二位师兄弟说:“你们二位应各据一方,弘扬师父的宗旨,我这个人性情疏野,就愿意在山水间逍遥自在。”“他日,二位如果知道我落脚的地方,遇到一个半个伶俐的后生,就推荐到我这里来,我也把学到的东西传给他,也算不辜负师父的教诲了。”

分手后,德诚来到了今天的上海松江一带,给人摇船摆渡,过着闲云野鹤似的泛舟生活,所以大家就称他为“船子和尚”。

道吾住寺之后,弟子众多,但是也没忘了德诚的嘱托。他有一次去京口(今镇江),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叫夹山的和尚,根基不浅,应该是德诚喜爱的那一类徒弟,就推荐他到德诚那里去。

夹山和尚求法心切,当即就奔赴松江,去找德诚和尚拜师。

一见面,德诚就问夹山:“住什么寺?”

“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夹山的话很有机锋,出家人空无四大,哪会“住”什么地方呢?

“噢,不似,那不似又似个什么呢?”既然你说“不似”,那就有个对象,德诚顺着夹山的“不似”问下去,要追出这个“不似”的对象来。

夹山倒也不上当,他说:“不是目前的东西。”意思是这个“不似”的东西不是眼前的东西,所以不能说出来。

“从什么地方学来的?”德诚问。

“非耳目所能获取得到。”既然那个不似的对象无物无形,自然不是耳目所能获得的。夹山的意思是说这是我自家就有的。

“一句合头语,了却系驴橛!”德诚认为夹山在这里是耍嘴皮子,看着你说得头头是道,但还是像驴一样被橛子拴着呢。

这句话让自负的夹山有点懵,一时愣在那里。

德诚开始拿话点他:“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可离钩三寸,就是到不了潭里,这一点你怎么不说?”这正是一直以来夹山难以破解的瓶颈,要追求的境界对象化了,结果总是和他有个不即不离的距离。他正想张嘴说些什么,突然被德诚禅师一桨打来,直接就把他给打落在水里了。

夹山落水,好不容易爬回到船上,德诚却对着他大喊:“说!说!”

夹山又正要开口说话,冷不防德诚禅师又是一桨打来,夹山又掉进了水里。

这一次掉进水里的夹山才算是真正恍然大悟。

这一次,当他冒出水面时,不再开口说话了,只是对着禅师点了三下头,老和尚这才伸出桨来,把他引渡上岸。

当你掉进了水里,所有的经义教条都救不了你,你只有用自己的本能去折腾,这是德诚想空掉夹山的所学,让他的本性在突发事件中显露出机用,那你的境界就不再是离潭三寸,而是已经深入潭中和水融为一体了。

夹山上了船,顾不得浑身湿透,说:“把丝线和钓钩都扔了,怎么样呢?”

“就随那丝线留在深潭中吧,是浮是定,是有是无,任他去。”既无一法可求,也无一法可舍,正是在这不求不舍中,道境影射着万象。德诚禅师告诉弟子,一味地住空也不对,空是为了更多地含容。

“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这是夹山的总结,德诚认为不错,也对夹山有一句评价:“钓尽江波,始见金鳞。”

但夹山却捂起耳朵不听。德诚又“如是如是”表示赞同。

既然弟子已经开悟,也就不需要再留在这里了,德诚告诉夹山可以走了。

夹山身上还滴着水,告辞之后一步一回头,舍不得师父。

忽然听得师父在背后喊了一声:“和尚!”

夹山猛然回头,看见师父竖起了船桨,说:“你还以为我有别的什么东西没教你吗?”

说罢一脚踢翻了渡船,沉到水底逝去了。德诚禅师以死来坚定弟子的信心和决心。

薪火相传,只要火传下去了,灯灭不灭都是次要的了。

唐咸通十一年,夹山和尚为纪念德诚禅师,在覆舟岸边建法忍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3140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