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意志史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1889年,鲁道夫太子带着情妇饮弹自尽。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只好将自己弟弟的儿子斐迪南立为太子。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奥地利王子和捷克灰姑娘

斐迪南王储是个妙人,颇有生活情趣。最出名的是喜欢打猎。这伙计对打猎的狂热如果放在现在,绝对会遭到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有人计算他猎取的大型动物超过30万只,而且说他差点造成欧洲野牛的灭绝。

喜欢打猎的人肯定也喜欢打仗,都是玩枪,都是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骨子里就崇尚武力,再到军队里浸泡几年,斐迪南不出意外地成长为一个军国主义分子。

在德意志帮助下,奥匈控制了波黑地区。塞尔维亚独立后,又打赢了两场巴尔干战争,让波黑的斯拉夫人很振奋。他们期望着能加入塞尔维亚的版图,成立一个强大的大塞尔维亚王国。而斐迪南王储认为,奥匈帝国不能仅仅是控制波黑地区,而应该是整个兼并,最好是连塞尔维亚一起吃掉。奥匈帝国可以由二元帝国升为三元帝国,也就是日耳曼人(奥地利) 马扎尔人(匈牙利) 斯拉夫人(波黑和塞尔维亚)的大家庭。

斐迪南王储1895年在捷克认识了一位姑娘,一个波希米亚的小贵族家庭小姐索菲亚。根据欧洲贵族的风俗,索菲亚被送到布拉迪斯拉法大公夫人那里做侍女,布拉迪斯拉法是现在斯洛伐克的首都,当时的大公应该是斐迪南王储的一个堂兄。

抬头不见低头见,索菲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入了斐迪南王储的青眼,走不出来了。王储跟皇帝提出,要娶索菲亚为妻。

哈布斯堡皇室虽然日渐没落,可曾经保持着欧洲唯一的皇帝位,再怎么 落魄,身段不能放下。皇室子弟,要么娶别国的皇室王室公主,要么也是根据政治需要联姻大贵族,索菲亚的家族门第太低了,怎么能让她嫁进来呢。

无论哈布斯堡家族怎么批评责骂做工作,斐迪南王储死活不松口,除了索菲亚,他谁也不要。弗兰茨皇帝也不敢做事太绝,因为亲生儿子的死状还在眼前呢,他不就是想离婚和玛丽结婚不遂才自尽的吗。难不成哈布斯堡家族再逼死一个?算了,认了,结婚去吧。

结婚归结婚,斐迪南需要立誓,也就是所谓的“贵贱通婚誓言”,王储要保证,将来登基,不能立索菲亚为后,索菲亚生的孩子,没有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权,在皇宫,索菲亚不能和太子并排就坐,看歌剧不能进入皇室包厢,不能跟太子同车出行等。

太子爷的婚礼冷清,哈布斯堡家族无人出席,婚后索菲亚为王储生了三个孩子,既然不能继位,皇室就直接无视了。太子妃在维也纳的地位,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公爵夫人。索菲亚是个捷克版的灰姑娘,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所谓“灰姑娘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句话,就是骗小孩的。

索菲亚有职称没待遇,斐迪南王储也是挺痛苦的,好在,他的誓言只是局限在奥地利,在奥地利之外的地区,索菲亚享受太子妃的礼遇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斐迪南出国喜欢带着老婆,让她享受一下维也纳享受不到的东西。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导火索和宣战

奥匈帝国迫切想要吃掉波黑和塞尔维亚,在欧洲两大派系分边站好后,最焦点的矛盾就是奥匈对塞尔维亚的眼露凶光。

1914年6月28日,奥军在波黑靠近塞尔维亚的边境上搞军事演习,假想敌就是塞尔维亚。斐迪南成为王储后,还被提升为奥军副总司令,所以派他到演习地点视察情况,并检阅军队。斐迪南喜欢干这事,因为可以带着老婆抛头露脸。

在人家边境演习就已经是挑衅了,还选了很缺德的日子。1398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军队在科索沃浴血奋战,终于不敌土耳其铁骑亡国,从此塞族沦陷在阿拉伯人手里500年。6月28日是人家的国耻日,选那天去挑衅,跟 某些导演翻拍经典名著的目的一样,纯粹找拍。

在萨拉热窝的大街上,王储夫妇遇袭,双双死去(详细过程参见《老大的英帝国》)。这个事究竟是谁策划谁实施谁是幕后黑手都不重要了,王储死了,一定要有人负责,一定会有人报仇,也一定会有人以此大做文章。

弗兰茨皇帝听到消息,当时就晕倒了,总算调整了心情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一张包括10个条件的最后通牒,10条的内容大概就是要求塞尔维亚查封反奥刊物、取缔反奥组织、革除反奥官员之类的。虽然这10条被英国人称为“有史以来一个国家对他国发出之最可怕的文件”,可是对塞尔维亚来说,奥匈帝国实在不能惹也不好惹,所以他家忍辱负重,答应了其中的8条。奥匈帝国根本就没指望对方能全答应,7月28日,就以对方不配合为名宣战。

德皇威廉二世早在几年前就说了:“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是明确的!”意思是,德意志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听说斐迪南王储遇刺,威廉二世毫不掩饰地表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奥匈方面发来的关于战争要不要开打的信件上,德皇批复:“要么现在就干,要么永远不干!”

从威廉二世这个急不可耐兴奋莫名的态度,再加上之前介绍的他办的那些事,要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挑起的,这两家是不是有点冤啊?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施里芬计划

1914年的夏天真是忙碌啊,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全国动员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看到没有,骁悍的德意志军队在三天内同时向自家的东西两线宣战,难道他家忘了,历史上,他们最怕的就是被仇家东西夹击吗?

请个高人出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啊,有请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后来的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伯爵专门为今天这个展示做了个PPT的文件。

走上讲台,清清喉咙,施里芬说道:“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战友们,大家好。受德意志皇帝陛下和德意志参谋部的委托,综合分析现在欧洲及世界局势,考虑到本国的具体情况,结合鄙人多年的研究思考计算的结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与德意志参谋总部的同志们,奋战数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共同制定了未来德意志军队的作战计划,现在向皇帝陛下及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斧正……”(德国人要是开会也用这么长的开场白,估计世界上就不存在闪电战这东西了。)

话说普鲁士击败法国统一德意志,法国想报仇,德国怕报复,都将对方看成了死敌。法国人更是沿着法德边境筑起工事无数。估计威廉二世既然预备一次将邻居全得罪,他一定会下令,逼着德意志这些军事天才想出一个同时跟左邻右舍较劲的办法。

施里芬接了毛奇的班成为德意志军队的大脑,所以这个计划他责无旁贷。施里芬是上古名将汉尼拔的头号粉丝,对坎尼会战无限敬仰,一直视为重要教程。

1905年,施里芬计划基本成型。说是两线作战,并不是同时在两边开打,这个计划的关键词就是时间差。按施里芬的分析,沙俄装备落后、老旧,行军路线很长,而且他家的铁路建设落后,将军队送到东线德军面前时,最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而那些大型辎重,更不知道要走多久。1904~1905年,俄国和日本为争夺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干了一仗,俄国人居然输了,在施里芬看来,这个北极熊真的很熊。所以先派少部分兵力牵制东线。而西线的法国,如果闪电战作战顺利,4~6周就能解决。法德边境防备森严,攻不破,闪电战的要点就是不能被拖住,德意志军队绕道比利时,而比利时和法国的边境几乎不设防,从比利时进入法国,入侵巴黎,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西线,而后大军东进,应战沙俄。

施里芬在1913年去世,接替施里芬成为新参谋总长的,是他的前任,毛奇的侄子小毛奇。小毛奇跟威廉二世私交甚笃,又加上家族背景,在德意志军界上升极快。

小毛奇绝对不是个纸上谈兵的人,拿到施里芬计划,他也不会生搬硬套,他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天才的修改。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1914年的战斗

既然是闪电战,就由不得喊预备开始了,德意志一边对法国宣战,一边就发兵比利时,执行施里芬计划了。

1914年,小毛奇68岁,病秧子,整天愁眉苦脸的,怎么看都不像个能指挥百万雄师的。不过这伙计说了,他一辈子都在等一场世界大战。这是个“官二代”,虽然在军界走势亨通,可他既没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也没参加过正式的战斗,他就这么自信地当上了德意志军队统帅。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官二代”小毛奇施行施里芬计划  (资料图)

德意志憋着打这一仗,他家的战前准备是很充分的。小毛奇是技术派,也深知速度是德意志战车取胜的关键,所以他把最大的心血用于铁路建设。 根据施里芬的计划,西线战斗一结束,德意志军团就要火速调往东线,这个火速不是吹牛的,“一战”开打前,德意志就可以做到,由西线向东线调兵,只需要24个小时。

为了配合进入比利时的计划,德意志在8月2日就占领了卢森堡,随后对比利时要求借道,8月4日,德意志不管人家答不答应,强行开进了当时是中立国的比利时。

比利时和法国的边境不设防,对德意志方向也是陈以重兵的,早年施里芬还非常委屈地质疑:比利时这帮龟儿子对法国人那么客气,咋个对老子德国人这么凶哦。这事德意志人自己怎么想也不明白。

德国战车遭遇的第一个阻滞就是比利时的列日要塞。谁能想到这么一个一直中立的小国给自己装备了这么隆重的防御呢,三天三夜的攻城,德意志军团死伤无数,列日要塞纹丝不动。

在比利时被拖了三天,这还是闪电战吗?小毛奇感觉事情不妙,赶紧找了个高手过去增援。德意志一战时的头牌名将鲁登道夫登场了,他接班主持对列日的进攻。

列日要塞最难对付的,就是周围的12座炮台,鲁登道夫使用飞艇造成列日平民的伤亡,使列日城不得不投降,可是这12座炮台还是不屈不挠地攻击着德国人。听着这12门大炮的轰鸣,鲁登道夫给小毛奇发了短信:老大,把咱家的法宝开出来吧!

又有明星上场,镜头闪回一下。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那三场大战中,除了精锐善战的普鲁士军队,运筹帷幄的俾斯麦首相,果决清醒的毛奇将军,德意志还有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大炮,来自克虏伯家族的大炮。

克虏伯家族起源于德国埃森,最早是个打铁铺子,因为创造出好钢,进而开发出性能优越的钢炮,这个军火家族因而发家致富,甚至名扬四海。克虏伯大炮跟咱家颇有渊源,李鸿章大人对这个东西非常有兴趣,后来成为大清重要进口商品之一,此后中国半个世纪的各种战争,几乎都能看到克虏伯大炮的身影。

克虏伯家族在德意志地位尊崇,饱受皇恩,德意志帝国乃至以后的德国最高当局都将其视为国家柱石。

德意志计划打群架,兵器准备肯定是第一重要的。20世纪初,德军总参谋部就要求设计一种用于攻克堡垒的能在陆上运输的重型大炮。这种重型火炮能以高角度发射,使炮弹落在堡垒的顶部,准确地击中特定目标。

这种重型火炮就是著名的“大贝尔塔炮”。这可真是个大家伙,炮身连炮车重120吨,运输时分解,需要一个火车头才能拉动,还要铺设专门的轨道。因为发射后座力太强,安放炮位时,需要先用混凝土浇灌一个几米深的底座,把这门炮安好就需要几个小时。

费这么大劲是值得的,这门炮可以发射一吨重的炮弹,千米外穿透钢筋混凝土建筑,威力惊人。

克虏伯公司到1914年初才研制出来,到开战时的8月才生产了5门。列日要塞受挫,小毛奇大笔一挥就将其中的4门批给了鲁登道夫。

当时世界上的炮,口径超过300毫米就已经是巨炮了,“大贝尔塔炮”口径是420毫米。这四个超级大怪兽一字排开,列日城的守军真有点目瞪口呆。

即使是面对这样的武力,英勇的比利时军队还是守了四天。攻克列日要塞,德国军队损失了4万人,至于给德军攻击了11天的列日城是个什么状况,大家可以大胆想象了。

小毛奇事先肯定没想过会在比利时受挫,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英国军队真的登陆参战了!

施里芬计划施行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不要刺激英国人,而如果已经刺激了,就要动作快,可以赶在英国人上岸之前先制服法国。可是,比利时的行动让最坏的状况发生了,在法国边界,德意志军团遭遇了英国军队。

此时可以说,施里芬计划失败了一半。不过德意志军队面对英法联军还是颇有优势,在法国境内步步推进,然而,这已经不是轻灵闪腾的闪电战了,德意志陷入了他们最不愿意发生的阵地战,而且非常胶着。

1914年9月初,德军挺进到巴黎城下,貌似德军还是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计划内。9月6日,巴黎东南面的马恩河,德意志与英法联军会聚于此,打响了“一战”中最重要的马恩河战役。

马恩河战役如果获胜,德军一口吃掉巴黎,西线基本可以宣布胜利。然而,德军没赢,因为兵力不够。这个事必须找小毛奇问责。这个伙计没吃透 施里芬计划的精神,他自作聪明了。

德意志的西线,分左右两翼,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的,是德军右翼,是一支奇兵。而德意志的左翼,在阿尔萨斯和洛琳一带牵制法军的主力。既然是牵制,就是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小毛奇胆子小,他害怕法军主力吃掉德意志好不容易搞到手的洛琳地区,所以他从右翼抽了两个军团补充左翼。军事史上,每说起这件事,很多人都想把小毛奇拖出来痛打一顿。要知道,施里芬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是:千万不要削弱右翼!

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小毛奇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而后劝皇帝此时停手,中止所有的战事。威廉二世显然没有小毛奇看得遥远,他将小毛奇撤职,继续打。不就是刚开场的战役失败吗,怎么就说整个战争失败了呢?对,几乎可以说,马恩河的失败直接导致德意志最后的惨败。因为马恩河不胜,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此后的几年,德意志的西线陷入了与英法联军的堑壕战,胶着了四年直到战争结束,而东线战事按时开球,还要应付骁悍的俄国人,两线同时开打,这不就是德国必死无疑的状态吗?

马恩河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改变了历史的战役之一,如果德意志取胜,整个世界的历史将不知道怎样发展。

德意志进入比利时,东线的战斗就已经开始了。列日要塞一战成名的鲁登道夫被派往东线,应该说这里的战事非常顺利,俄军败退,德意志一直开进了俄属波兰。鉴于历史上对俄国作战的教训,鲁登道夫也不敢深入,这样一来,东线的战斗也不能彻底了结,德意志在战争开打的头一年就沦为被两头拉扯的态势,糟糕的开局预示着悲惨的结局。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1915年

这一年,德意志继续两头不到岸,独立战役似乎都打得不错,可是战略意图总不能实现。

西线,德意志气急败坏,不注意吃相,开始动用毒气。

1918年,“一战”结束那一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颁发给了德国的化学家弗里茨·哈伯,以表彰他发明了工业合成氨,此后人类种地就不用单纯依赖天 然氮肥了,极大提高了种粮食的效率和产量,应该说对人类吃饱肚子居功至伟。哈伯一获奖,英法等国就表示了强烈抗议,都质疑瑞典皇家科学院脑子坏了。这帮人脑子没坏,他们又没有呼吸过氯气,脑子怎么会坏掉呢?

哈伯是个激进的爱国者,战争一开打,他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了。他最早提出对敌军使用氯气进攻,即使是好战的德国人,大多数也不同意这种玩法,认为太不人道了。最后哈伯还是找到了知音,1915年4月,在比利时西南部的伊普雷小镇,某个德意志公爵大胆启用了这种武器,黄绿色云团飘向英法联军的阵地,带着刺鼻的气味。英法联军很多人口腔、鼻腔、咽喉都被灼伤,随后窒息,然后死去。这一轮氯气进攻,举手之间就让英法联军5000多人没了性命,就算活着的,也颇感不适,不能再战。

使用毒气,德国人占了些小便宜,对战争的胜负影响不大,不过,这些氯气一用上,德意志军人的形象就彻底完犊子了。日耳曼千百年来一手打造的铁血勇士形象长出了角和獠牙,变成魔鬼了。

哈伯的妻子曾力劝他放弃这种阴损的杀人办法,无效,后来用哈伯的手枪自尽了。然而这也没有停止哈伯的工作热情,他继续研究快速杀人的办法。不管哈伯出手多么阴损,他的爱国心是不假的,战后,他顶着战犯的帽子,怀着随时被审判的忐忑心情,还致力于研究如何从海水中分离出黄金,用于帮助他的祖国偿还战争赔款。

东线的战斗貌似顺利得多,可是,不管将俄国人打得多么鬼哭神嚎,既然不敢开进莫斯科,逼老毛子投降,终结东线的战斗,再多的胜仗,意义也不是很大。

这一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意大利终于买定离手了,之前他家握着一把小钱,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徘徊,不知道如何下注。意大利投向了协约国,对奥地利宣战。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1916年

这是“一战”最关键的一年,也是“一战”最惨烈最精彩的一年。

鉴于东线的德意志军队不敢深入俄国广袤的国土作战,则必须倾尽全力 取得西线,要不然这样没完没了地胶着,德意志人力物力财力都吃不消了。

巴黎以东200公里,现在的法国墨兹省内,有个叫凡尔登的小城市。从查理曼大帝被分割时开始,这个小城就归属不明,只要是德法打仗,就要对该地争个你死我活。凡尔登几乎可以说是进入巴黎的便道,所以号称“巴黎的钥匙”。

接替小毛奇的德意志参谋总长提出一个新思路,选一个法国人坚决不肯放弃的地方,德国发重兵猛打,让法国人为了死守这一地而流尽鲜血。而这个地方,被德意志参谋总部称为对法国的“处决地”。在地图上看了一圈,德国人确信,凡尔登这个要塞,法国人死都不会放弃,于是,德意志选择这个位置给法国放血。

这一战役从1916年2月打到1916年12月,12公里长的战线上,德国人布置了千门大炮,狂轰乱炸。正如德国人预料的,法军死守不退,不断增援。估计是德意志低估了高卢人的骁勇,他们在给法国放血的同时,自己也鲜血淋漓。最后凡尔登战役以德国失败告终。双方投入100万兵力作战,70多万人伤亡,历史上,这一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绞肉机虽然惨,却不是“一战”最惨烈的战斗。为了缓和凡尔登的压力,英军主导在索姆河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大战德军。

我们在《老大的英帝国》里介绍过这场战争,英国人首次使用了坦克。德意志第一次碰上坦克时被吓了一跳,后来发现这大家伙也不过如此。不久后,他家就使用了雏形的反坦克炮。战后,正式的反坦克炮被瑞士人发明出来。

索姆河战役是一战投入人力和军械规模最大的战役,打了5个月,就为争夺中间几公里的阵地。这一仗,伤亡人数超过100万,虽然英法联军先停手了,可是德国人也接近极限了。

凡尔登 索姆河两场屠杀,西线的拉锯战又回到了起点。对德意志来说,没有进展就是失败。参谋总长又被威廉二世免了。

本来德国人以为,1914年8月开打,当年的圣诞节就会结束,他们压根不敢想要打持久战。可现在,两年过去了,还在打,而仗打到这个程度,谁能最后取胜,就看谁财雄势大了。协约国资源丰富,财力雄厚,尤其是大英 帝国掌握大洋,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不管陆上战役,德意志如何骁勇善战,之前花巨资建设的海军一直没用,被英国的舰队堵在港湾,不能出海。

所以这一年,德意志是硬着头皮,挑战了海上霸主。《老大的英帝国》里也介绍过这场日德兰海战,结果是“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监狱看守,但是仍然被关在牢里”。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1917年

“一战”的玩具很多,以前说过坦克、飞艇、超级大炮,还有一个挺好玩的,那就是潜艇。

世界上最早提出潜入水底航行的船只这个概念的,可能是达·芬奇,这伙计什么都敢想。最后让水下船只真正成型,有文字记录的也是个意大利人。有个荷兰人在英国设计建造了第一艘潜艇,在泰晤士河水下4米处航行了很长一段路。

潜艇第一次用于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时发明的“海龟”。美国人想用这东西袭击英国军舰,不过当时的技术达不到,不了了之。19世纪晚期,美国发明家约翰·霍兰经过多次试验、改造,最终发明了现代潜艇的老祖宗——霍兰6号。它能迅速下潜,展开攻击,水面上用汽油动力,水下使用电动机动力,基本可以用于战争了。约翰·霍兰被称为“现代潜艇之父”。

水面上打不过英国舰队,德意志只好在水底下下黑手。战争一开始,德意志就宣布,将会袭击所有进入英国海域的商船。这个战法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英国的商队遭受重创。不过,英国的海域不光只有英国的船啊。

话说“一战”开打,最忙的就是美国人了。一会要卖军火,一会要发放贷款,跟协约国打得火热。要说美国人跟协约国套近乎,也不完全出于跟不列颠的亲戚关系。大家看地图啊,整个欧洲战场,同盟国在中间,协约国围在外圈,美国人没机会跟同盟国联系上,业务不好开展啊,所以协约国就成了主要贸易伙伴。

美国人很早就说了:“日老曼,麻烦你发鱼雷的时候看清楚,别打坏了俺 家的东西,小心俺家入伙一块收拾你们。”

德意志再悍,他也知道不能再招惹新的敌人了,大战开始那段时间,德意志的潜艇战基本还是保持风度。进入1917年,德意志有点急眼了,管不了那么多了,爱谁谁,英国海域所有的船只,只要给看见,痛打不饶。

这个“无限制潜艇战”的计划目标是,在6个月内,逼英国人投降。英国有办法,商船编成船队,由驱逐舰或巡洋舰护送,护航舰艇安装有声呐和深水炸弹,可以反击德国舰艇,大大减少了商船的损失。

“无限制潜艇战”没有达到目标,却找来了麻烦,因为德国潜艇打掉了美国的商船,给了美国很好的借口,老山姆参战了!

美国人来的时间刚刚好,因为俄国人不行了。1917年初,俄国人发动二月革命,终结了他家延绵300年的罗曼洛夫王朝,俄国沙皇这个东东彻底消失在地球上。11月,伟大的列宁同志领导了布尔什维克起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俄国沙皇跟着搅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打得不好,是被赶下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苏共一上台,果断退出了战争。

在德意志人眼中,美国人不远千里派兵到欧洲打仗,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犯傻的精神。虽然美国人就德意志的潜艇乱打抗议过很多次,德国人真没想过这家人会发兵,而且一发就是200万,带着精良的装备和源源不绝的补给。

足球比赛踢到第80分钟,双方都筋疲力尽,突然有一方换上了从没上场体力充沛的主力!

德意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1918年

所有人都打累了,即使是经常打群架的欧洲人。进入这个年份,谁都看得出,不论德意志还在做怎样看似生猛的进攻,他真的是强弩之末了。

在德意志国内,整个国家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应付战争,而德意志军队的最高统帅部就成了德国的实际领导者和独裁者。取代皇帝安排帝国大事小情的人物,就是鲁登道夫。

军国分子当道,别指望他善待百姓。对德意志人来说,记忆中他家参加过的战争,都是速战速决的,从来没有这么多年陷在一个战争泥潭,又不能胜,又不能撤。越打不赢越气急败坏,越是把所有的家产赌上战场,战前,因为德意志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生活优裕,福利不错,过了几年好日子,战中这几年,德国人的生活水平跌进了地狱。除了战场上那些伤亡的子弟,家里因为粮食匮乏饿死的人也不在少数。国内厌战反战的情绪越来越激烈。

自从政府由军队首脑说了算,威廉二世就越来越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国内大乱,鲁登道夫对德皇说,不行啊,要改革啊。威廉二世就说,好吧,那改吧。鲁登道夫就选了巴登亲王做首相,让他团结各主要政党,组建一个能平息民怨的新政府。

巴登亲王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早先德意志宣布无限制潜艇战,巴登亲王极力反对,在美国人心目中,巴登亲王是个好人,可以商量。鲁登道夫这个时候把这尊大神请出来,显然是为了跟参战的美国人说好话。

自从美国参战,在协约国那边俨然就是带头大哥了,知道德意志坚持不住了,他家的威尔逊总统抛出“十四点和平纲领”,给日耳曼人一个下场的台阶。

新政府真代表民意,说不打就不打了,给美国人一个面子吧。不过,我们可不敢想象德意志的军国主义分子会给美国人面子。

1918年10月下旬,那边新政府已经跟美国人套近乎了,这边德意志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内的德国远洋舰队全数出海,跟英国舰队决一死战,如果不胜,则8万水兵和所有舰只“光荣地沉没”。

海军司令部是丧心病狂了,8万水兵还清醒啊,疯子自杀还拉这么多陪葬的?水兵们拒绝起锚,军舰都熄了火。司令部当时就逮捕了100多人。几天后,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随后示威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本来德意志的工人同志们这一年也是起义不断的,一听说大兵们得手了,马上响应,很快,基尔及附近郊区均被起义者占领。

基尔胜利的消息成为德意志起义的发令枪,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工人起义爆发了。

首相巴登亲王看着工人士兵来势汹汹,知道这次不表示态度是不能平息了,于是找到表哥,也就是威廉二世,让他主动退位,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威廉二世坚决不干,预备跟皇位共存亡。

皇帝的死硬态度导致11月9日柏林的士兵和工人发动更大规模起义,几乎没有遭遇反抗,起义军一天不到就控制了整个柏林。巴登亲王由不得威廉二世恋恋不舍了,帮着皇帝写了个退位诏书,把他从王座上一把扯下来,威廉二世连夜逃亡荷兰,后来的岁月里,流亡德皇满腹惆怅无处发泄,疯狂地砍树,据说23年砍了6000多棵树,不知道是烧掉了还是打家具了。荷兰那阵子应该贴个标语:“以保护树木为荣,以乱砍乱伐为耻!”

11月11日,德意志投降,签订停战协议。而他的那几个盟友早就投降歇菜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落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dyz/3179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