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传说 > 历史趣闻

清朝官员整治偷盗贼都有哪些高招?

历史大观园 历史趣闻 2021-08-19 06:55:52 0 陆陇其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清朝官员整治偷盗贼都有哪些高招?”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康熙年间的众多官员中,陆陇应是治贼的罕见高手了。清代吴炽昌所著的《客窗闲话》中记载,陆陇其曾在嘉定和灵寿任县令,每捉来一贼,就在衙门里逼着贼学纺纱。他说:“是不难,为利最厚者,莫如教其纺花之法,且人人能为之。”意思是纺纱是能安身立命的活计,又没多难,现在苦口婆心地传授方法,能学会偷盗就定能学会这个。

若有好吃懒做的贼就是不干呢?“能即释汝,不能,是惰也,罪加倍。”也好办,学会了纺纱就放你回家,不好好学,那就加一倍的刑期。这是多大的诱惑!群贼为了早点出去也得拼命学,一般三五天就学得有模有样了。

到放人的时候,陆县令告诫他们:“你们这几天纺的纱,扣除你的饭钱,还多几百文,你拿回去做纺纱资本。如果再犯,决不饶你!”这样仁慈的县令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凡是有点良心的贼,都是拿着钱哭着走的,大多数人从此就能改邪归正。

若有再犯者,被陆县令捉到后,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一顿大板子像雪片一样打下来,让人不仅要忍着屁股疼,还要被锁在衙门里纺纱一个月。

如果第三次再被捉进来,那就彻底当不成贼了。陆陇其的办法实在“损”到家。他让衙役赶着那个贼,让他快跑起来,跑到上千步,趁热摁住他,一大碗热醋给他灌下去,等贼喝到一半时,让人猛拍他的背,从此这贼就得上干咳症了,走到哪里都“咳!咳!咳!”这咳嗽终生不愈,让他当不了贼,死了这份贼心,只能老老实实地纺棉纱。

一则教之,授其生存之道;二则杖之,给其自悔之机;三者药之,使其终生不得为贼。这位不厌其烦、用心良苦的清官陆陇其县令被雍正乾隆两朝定为官员的学习榜样。嘉定孔庙里的当湖书院,即是乾隆年间为纪念陆陇其而建,这座古代书院建筑,至今保存完整。

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记载,清代的道光年间,还有一位知州大人铁腕治贼,竟能将通州(今南通市)的贼吓得纷纷逃亡。这位通州知州名叫周焘。

说铁腕,是因为他的严酷,每次捉到贼,只要证据确凿,他便“断其脚径”,就是把贼的脚筋挑了。这办法听着很解气,也应该很有效果,但是实在出手狠重,所以让人置疑:这符合司法程序吗?

有一次,捉到一个很有胆气的贼,他很不服,在受审的时候直接质问周焘大人:“小的做贼多年,亦颇知《大清律例》,割脚径在何条例?”

周焘想不到这贼还胆敢叫板,于是笑道:“你说的对,但是我也想问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你在哪一行?”

这贼一时哑口无言。周焘命人施刑,断其脚筋。这样的手段没有哪个贼不怕,行内人纷纷跑路,逃离通州。于是,通州境内肃清,老百姓甚至可以开门睡大觉了。

当然,周焘不仅是治贼有方,对于兴文教化也卓有贡献。道光八年,周焘将通州谯楼维修一新,更名为“星枢楼”,星枢之名,是依星相学说,期冀通州文化发达、人才兴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ysxl/lsqw/3157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