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重耳

重耳(晋文公)

流亡得位

重耳简介

重耳生平:晋文公(公元前697 ~ 前628),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因其父让骊姬之子奚齐继位,被迫常年流亡在外。19年后,借助秦国力量,回国夺取王位。在位时期,励精图治,重视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注重军事训练,使晋国迅速强大起来。后与楚国激战城濮,以少胜多,获得最终胜利,成为中原霸主。

历史评价: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归国却仅仅当政9年,但他的政绩非常突出。称霸中原,仅是他政绩的一部分。他在位时期,大力改革政治经济,为晋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制定了很多法令,使偏隅一方的晋国,一举成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天下时局,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控制在了最小范围。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对汉高祖刘邦的影响。有史料为证:“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重耳大事记

公元前397年 出生。

公元前656年 晋献公杀死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开始逃往生涯。

公元前650年 夷吾登上王位,是为晋惠公,惠公对重耳产生疑心,派刺客刺杀重耳,重耳再次开始逃亡。

公元前636年 借助秦国力量,回国登位,是为晋文公。

公元前635年 率兵打败狄人,帮助周襄王复位,名震天下。

公元前632年 晋楚城濮之战爆发,晋军获得重大胜利,在践土召开诸侯大会,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628年 去世。

人物关系

重耳传记

半生流亡 回国称王

▲骊姬与晋献公

重耳,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时,对妃子骊姬恩宠有加,爱屋及乌,想把骊姬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就于公元前656年杀死了原来的太子申生。太子死后,使重耳和夷吾两兄弟感到万分恐惧,不得已二人逃亡其他诸侯国避难。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晋国发生内乱,夷吾回国,公元前650年登上王位,是为晋惠公。惠公视重耳为隐患,想将其除掉。重耳只得再次开始逃亡。重耳在晋国时,很有声望,身边聚集了不少优秀人才,如狐偃、赵衰、狐毛、先轸等人,都被重耳独有的领袖气质折服,愿意陪他逃亡。

重耳前往狄国,在那避难12年,一次发现有人想行刺他,就逃到了卫国。卫国势小,不敢收留重耳。重耳带着随从们来到一个叫五鹿的地方,饥饿难耐,看到一些百姓正在田间吃饭,重耳口馋不已已,让随从去向百姓讨要些吃食。

▲晋献公(?~公元前651),春秋时期晋国君主

▲晋文公复国图(绢本)(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百姓们不屑于理睬他们,甚至还有人戏耍他们,随手拿了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非常生气,一些手下也摩拳擦掌,要教训那人。这时,随从狐偃接过泥巴,并向重耳说道:“泥巴虽然不是吃的,但寓意为土地,百姓将土地送给您,这真是一个好兆头啊。”重耳听了这话,气消了大半,招呼随从们继续向前赶路。

不久,重耳一行人赶到齐国。当时,正值齐桓公当政,国家势力十分强盛。齐桓公得知重耳前来,立即设宴款待,赠其财物,并选了一个美丽姑娘姜氏嫁给重耳为妻。重耳渐渐陷入安乐窝中,不再想回国,但他的随从却很想回到晋国。于是,随从们背着重耳,到桑树林中商议回国之事,却被一个采桑叶的女仆听到,偷偷告诉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就向重耳说:“听说夫君准备回到晋国去了,这实在是太好了。”

重耳很诧异,辩解道:“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我与娘子在此地相守到终老,岂不是更加快乐?”

姜氏听后,叹息说:“你贵为公子,身后有很多的人追随,你不能为了贪图享乐,而忘记身上肩负的责任。”可是重耳不听。当晚,姜氏找重耳的随从们商量了个办法,把重耳灌醉,把他偷偷送出齐国。

酒醒之后,重耳发现自己已不在齐国,了解了妻子的良苦用心,于是带着随从开始了新的流浪。一段时间后,重耳一行人来到宋国。当时,宋国君王宋襄公身得重病,无暇顾及其他,就命人告诉重耳:“我很敬重公子的为人,也想帮助公子回归祖国,可是我现在有病在身,真是没有办法。”

重耳明白了宋襄公的意思,遂离开宋国,半个月后,赶到了楚国。楚成王得知重耳前来,立即设宴款待,重耳很感激,后来两人关系日渐增进,无话不说。

一次宴会上,楚成王与重耳频频举杯畅饮,酒喝到醉意朦胧时,楚成王向重耳问道:“如果公子能回到晋国,你打算怎么感谢我们的收留之恩?”

重耳说:“我很想报答您,可是贵国物产丰富,富甲天下,什么也不缺,所以,我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报答您。”

楚成王笑说:“难道因为这样,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倘若我回国做了君主,我愿意与贵国结为友好,使两国的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万一两国开战,两军对垒时,我一定率军后退90里,以示感谢。”

▲湖北江陵楚故都纪南城内楚成王雕像

▲子玉(?~公元前632),楚国令尹成得臣,若敖氏后裔,春秋时期楚国将军

▲晋文公画像

楚成王听了并没有在意,他的手下子玉却记在心里。宴会结束后,重耳起身回去休息,子玉跑到楚成王面前说:“重耳说话爱夸海口,以后肯定是忘恩负义之人,大王怎能留此后患,应立即处死他。”

楚成王没有同意子玉的建议,但二人关系也不似从前般亲密,重耳心若明灯,遂决定离开楚国。恰此时秦穆公向重耳发出邀请,重耳就带着随从奔秦国而去。

秦国是晋国的盟友,曾经帮助夷吾登上王位,可夷吾登位后,却不知恩图报,屡次与秦国作对。夷吾死后,他的儿子圉也与秦国产生矛盾,这个时候,秦穆公就想到了重耳,他想帮助重耳复国,从而缓和两国关系。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大军护送重耳回到晋国,重耳不负众望,联合内外势力杀死圉,自立为王,是为晋文公。

南征北战 问鼎中原

晋文公是雄才之主,他励精图治,大力整顿内政,积极发展生产,使晋国一步步强大起来。随着国家势力的壮大,重耳也有了雄霸天下的野心,他期望自己能像齐桓公一样,在有生之年,称霸天下。

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的弟弟太叔带借来狄国军队,将周襄王赶出洛邑。周襄王狼狈逃往郑国。他向天下诸侯发布命令,要求诸侯帮他夺回王位。各国诸侯听闻,要么拿钱,要么拿物,却无人愿意出兵帮助襄王。

周襄王一筹莫展,有手下进谏:“当今天下诸侯中,只有秦国和晋国能帮助大王打败狄人,其他诸侯都没什么用。”襄公听后,将众诸侯打发走,并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觉得这是晋国扬威的好时机,立即率兵攻打狄人。狄人不敌,退走西北,太叔带等吓得慌忙逃跑,却死在了晋军的乱箭之中。

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陈、蔡、郑、许等诸侯国向宋国发动进攻,宋国力量薄弱,派使者到晋国求救。晋文公召集大臣商议此事,大臣们说:“楚国自诩兵强马壮,常欺负周边邻国,尽失人心。若此时大王出兵帮助宋国,定会赢得天下诸侯的支持,我国霸业也指日可待。”晋文公思量再三,认为想要称霸中原,必须要打败楚国。于是,他整顿军队,向楚国方向行进。

第二年,晋军攻下楚国的附属国曹国和卫国,并俘虏了两国国君。楚成王听说后,赶紧命子玉撤退。可子玉不听,他向楚成王送信:“臣认为攻克宋国在即,不易于撤军,请允许臣将战斗进行到底。”楚成王心有不悦,只给了他一小部分兵力。

子玉为争取战场主动,派使者到晋军大营,要求晋文公释放曹、卫两国君王。晋文公将计就计,告诉曹、卫两国君王,可以让他们回去继续做王,但必须与楚国断绝关系。这一提议得到了曹卫两国的同意。

子玉本来想争取盟友,没想到却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心里越想越气,最后率军向晋军攻去。

晋文公得知楚军来攻,命全军后退90里。军中将士很费解,就向晋文公进谏:“您是一国之君,对方只不过是一个将军,难道还怕他不成?”晋文公微微一笑,回答说:“我们打仗要打得理直气壮,想当年本王在楚国避难,曾答应楚成王,两军交战时,要主动后退90里,今天本王下令后撤,就是实现这个诺言。如果他们依然穷追不舍,我们再与其动手也不迟。”随后,晋军缓缓后退,撤至城濮,恰好为90里,便停下来,开始排兵布阵。

楚将子玉见晋军后撤,以为晋军不敢应战,喜出望外,即刻率军追赶。很快,楚军赶到城濮,与晋军形成对峙之势。子玉派人向晋军主帅先轸下战书,言辞傲慢无比。先轸便回信说:“我王率军退后90里,已经报答了楚王的恩德,如今将军还是穷追不舍,我们只有在战场上分出高下了。”

城濮大战就此揭开了序幕,晋军士气高涨,个个身先士卒,奋勇争先,楚军则萎靡不振,畏惧战斗,双方刚刚交战,楚军就呈现劣势。晋文公大喜,令人擂鼓助威,鼓声震天,扰乱了楚军心神,个个吓得魂飞魄散,晋军一鼓作气,杀得楚军溃不成军。

最后,楚将子玉率残部逃到西南连谷休养。楚成王得知后,大劫肝火,欲将子玉处死。子玉也深感羞愧,挥剑自杀。

晋国军队打败楚军后,凯旋回国,晋军大胜的消息随之传遍天下。周襄王认为晋文公有功于社稷,亲自到践土慰问晋文公。晋文公乘此机会,在践土为周襄王建立了一座行宫,约请天下诸侯到此地会盟。至此,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位霸主,扛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担负起维护东周秩序的重任。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联合秦国军队攻打郑国,遭到郑国大臣烛之武破坏,最终撤军。之后,拥护公子兰登上郑国王位,是为郑穆公。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危,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上大夫赵衰,后溘然离世。

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

——《史记·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