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东晋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简介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历史词解——

五胡十六国之缘起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战争,都属于分裂战争。这种分裂战争是从三国战争开始的,三国时代是小分裂,两晋十六国时期是大分裂,越打越分裂。东晋十六国时期,真正达到了“四分五裂”的程度。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住在北方和西北、东北的各游牧民族,由于游牧生活逐水草而生的流动性特点,以及中原汉族文化对他们的吸引,从秦汉时代开始,就不断内迁。魏晋以后,中原王朝控制边境的能力减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活动达到高潮。

五胡:

指陆续内迁的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

十六国:

指从西晋末年至东晋期间,以五胡为主在北方地区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其实,这一时期在北方建立割据政权的民族不只是五胡,其中也有个别是由汉族人或其他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这一时期的割据政权也不止十六个,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包括北魏在内多达二十五个。由于其中十六国都有“国史”传世,北魏崔鸿将它们合撰为《十六国春秋》,十六国由此得名。另外八个割据政权没有“国史”传世,故没有被列入十六国之内。

东晋灭亡时,北魏已经存在了三十五年,是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南北朝时期由它统一了北方。但因崔浩(公元381—450年)所撰《魏史》“尽述国事,备而不典”,把北魏祖先的丑事都写入《魏史》,并刻史于石,公之于世,被告受诛。北魏孝明帝(肃宗)元诩又命崔鸿“修缉国史”,未成而卒。故北魏也没有列入十六国。北魏的历史只能并入南北朝去讲了。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内,北方出现这么多割据政权,每一个割据政权的建立、易主、迁都、灭亡,都意味着一场又一场战争。据有的史学家统计,两晋十六国时期,共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五百多次。这真正是一个狼烟四起、白骨荒野的时代。

为了便于记忆,五胡十六国可以编个口诀。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二赵、三秦、四燕、五凉、成汉、夏。

二赵

刘汉:

二赵是从刘汉政权中演化出来的。讲二赵的历史,要从刘汉政权创立者刘渊的历史背景说起。

刘汉是十六国中第一个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割据政权,是五胡十六国历史的开端。刘汉政权的建立者刘渊,是匈奴贵族后裔。西汉末年,南匈奴归附汉廷称臣。王莽掌控西汉末年朝政时,对归汉称臣的南匈奴采取了一系列歧视性政策,其中包括强迫南匈奴改用汉族姓氏。南匈奴与西汉皇家世代通婚,他们自认为是汉朝的外孙,所以改姓刘。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开始陆续内迁,主要安置地在今山西境内,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也有散居种落。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曹操掌控朝政,将内迁的南匈奴分置为左、右、南、北、中五部,以匈奴贵族为五部帅。

西晋初年,晋武帝司马炎将匈奴五部帅改为五部都尉。当时匈奴约三万户。左部最大,有一万多户,左部都尉是刘豹(驻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这时内迁的匈奴人汉化程度已经很深。刘渊是匈奴左部都尉刘豹的儿子,他以“任子”(人质)的身份长期居住在洛阳,博览经史。刘渊和朱纪、范隆都是上党人崔游的学生。崔游是西晋相国司马昭的相府舍人,很有学问。刘渊曾对同学朱纪、范隆说,他每读《汉书》,都觉得随何、陆贾这两位名士没有打天下的武略,而周勃、灌婴这两位武将又没有治国的文才。他决心把自己锻炼成文武兼才,因而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同时,他广交汉族官僚朋友。刘豹死后,晋武帝司马炎让刘渊回左国城继承左部都尉,不久又封他为北部都尉(驻邺城)。由于刘渊从小志向远大,轻财好施,待人诚恳,又有文化,南匈奴左、右、南、北、中五部的豪杰之士都来投奔他。

西晋八王之乱越闹越大时,刘渊的堂祖父刘宣(年轻时当过南匈奴左贤王),在匈奴五部首领中散布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他说,匈奴过去与汉朝世代通婚,约为兄弟,患难与共,但从汉亡以后,魏晋以来,匈奴单于只有虚号,没有一尺封土,匈奴的王侯同汉族的普通编户一样,没有地位。他认为眼下司马氏政权连年内乱,兄弟相杀,正是匈奴重新兴邦复国的大好时机,提议共推刘渊为主举兵起义。刘宣的提议得到五部首领的一致赞成。他们派人去邺城,把这一密谋告诉了刘渊,刘渊完全同意,跃跃欲试。

这时,西晋八王之乱闹得不可开交,成都王司马颖挟持晋惠帝司马衷驻邺城。刘渊向司马颖请假要回左国城去,司马颖不准。不久,幽州刺史王浚前来进攻司马颖,刘渊谎称回去动员匈奴五部将士前来攻打王浚,司马颖这才同意他回去。刘渊于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回到山西左国城,如同出笼之虎,在山林中欢奔呼啸,谁也降伏不了他了。刘渊以左贤王的名义在左国城举兵起义。北方人民对西晋朝廷的压迫搜刮深恶痛绝,又饱经兵荒马乱之灾,四方闻风响应,不到一个月就聚集了五万多人。西晋朝廷内有些激愤之士对八王之乱极为不满,也都投奔刘渊而来。

成都王司马颖被幽州刺史王浚打败,又挟持晋惠帝逃离邺城,逃回洛阳。刘渊本想兑现诺言,领兵去增援司马颖,救援晋惠帝,但遭到堂祖父刘宣坚决反对。他说:“西晋已近末日,晋惠帝不值得再救,赶快建立我们自己的国家!”刘渊采纳这一建议,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宣布立国。刘渊认为南匈奴与汉朝世代通婚,血脉相连,有权继承汉统。故刘渊称帝后,建国号为汉(史称刘汉),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刘渊病亡。本应由太子刘和继位,但刘渊四子刘聪杀掉哥哥刘和,篡夺了帝位。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聪派大将石勒(羯族人)在宁平城歼灭晋军十多万人,使西晋政权遭到重创。同年,又派另一位大将刘曜(刘聪堂弟)攻克西晋东都洛阳,抢劫宫女宝物,盗掘晋陵,屠杀六万余人,并把晋怀帝司马炽俘至平阳。刘曜又领兵攻入西都长安,因军粮断绝,掳走几万户市民迁往平阳,史称永嘉之乱。

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刘曜第二次攻入长安,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司马邺“袒肉衔玺”向刘曜投降,西晋灭亡。

刘聪称帝后荒淫无道,民怨沸腾。刘聪死于东晋太兴元年(公元318年)七月,本应由第一继承人刘乂(刘聪之弟)继位,但刘聪儿子刘粲把叔叔刘乂杀掉,篡夺了帝位。大将军靳准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杀掉刘粲,掘开刘渊、刘聪的坟墓,焚尸毁骨,放火烧掉刘氏宗庙,把平阳搞得乌烟瘴气。

前赵:

前赵与刘汉实际上是同一个政权的前后两个阶段。靳准在平阳发动军事政变,手握重兵驻守长安的刘曜立即带兵进攻平阳,讨伐靳准。当年刘渊手下的另一员大将石勒(羯族人)也从襄国(今河北邢台)领兵五万共讨靳准。在两路大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靳准被部属杀掉。刘曜掌握了刘汉政权。

东晋太兴元年(公元318年)十月,刘曜称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迁都长安。

前赵的统治区域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各一部分。刘曜实行汉、匈分治。他自己以皇帝身份统治汉人,让儿子刘胤任大单于,统治匈奴人和其他胡人。刘曜统治下的前赵政权共存在了十一年,被后赵所灭。

后赵:

后赵是羯族人石勒创立的割据政权,定都襄国。刘曜和石勒,是当初刘渊起事打天下的左右手。在平定靳准军事政变时,石勒还和刘曜合作过。但刘曜在长安称帝后,石勒的内心就起了变化,在羯族部众的鼓动下,他与刘曜公开决裂,另立山头,创立了后赵政权。

石勒虽是羯族人的首领,却曾一度做过奴隶。石勒家住山西上党,年轻时就成为羯族人的一个小头目。由于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内地汉族官僚地主的残酷压迫,生活艰难。石勒年轻时打过工,做过小贩。西晋末年,并州发生严重灾荒,老百姓饥寒交迫,难以活命。并州刺史司马腾,是个出名的吝啬鬼,他乘机派兵到处抓胡人,贩卖到山东富人家去当家奴,以贩卖奴隶的收入充实军费、中饱私囊。石勒也被抓住,卖到山东茌平一位名叫师瓘的富人家当家奴。师瓘看出石勒不是安分守己的人,担心他鼓动家中的其他奴隶一起造反,便把他放了。

西晋八王之乱期间,石勒参加了汲桑领导的起义,他充当前锋,一举攻克了邺城,杀掉逃到邺城避乱的所有世家大族。起义被西晋军队镇压,汲桑牺牲,石勒逃脱,收集残部,投奔了刘渊,成为刘渊打天下的得力大将。不久,石勒以羯族人首领的身份拉起自己的山头,队伍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率领二十多万晋军前来攻打石勒,反被石勒打败。石勒手下有位汉族谋士张宾,向石勒提出了三条重要建议:第一,不能再当“流寇”,应当占领邺城或襄国为根据地,屯垦积粮。第二,匈奴人刘渊创立的刘汉政权是胡人的代表,应当遵从刘汉皇帝刘聪(刘渊已去世)为盟主,羯族人与匈奴人联合起来才能打败西晋军队的进攻。第三,应把主要打击目标锁定在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刘琨身上,首先吃掉这两股势力,平定关东,然后再图王霸之业。石勒采纳张宾的建议,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攻占了襄国,并以此为立足点,四处征讨,冀州坞壁主纷纷归附于他。不久,石勒先用欺骗手段取得了幽州刺史王浚的信任,然后发动千里奇袭,把大群牛羊赶入幽州治所蓟城(今北京大兴),名曰“进礼”,实则堵塞街巷,使王浚的军队无法出城。石勒直奔王浚府所将其擒获,押回襄国杀掉。随后,石勒又打败了并州(今山西太原)刺史刘琨,降伏了占据幽州的鲜卑族段匹磾,攻灭了青州(今山东广古城)刺史曹嶷,势力大盛。

从此,石勒与前赵皇帝刘曜公开决裂。这样,北方就出现了“二赵”对峙相争的局面。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两军决战于洛阳,刘曜战败,当了石勒的俘虏,被押往襄国,不久被杀,前赵灭亡。东晋咸和五年(公元330年)二月,石勒在襄国建都,自称大赵天王;九月,石勒正式称帝(史称后赵)。后来迁都邺城。

石勒这位奴隶出身的后赵皇帝,通过十多年奋斗,曾统一北方达二十二年(公元328—350年),但统一地域较小。

三秦

前秦:

前秦是氐族人苻洪创立的割据政权,都长安。苻姓是氐族人的一支。苻洪开国后,三传至他的孙子苻生,苻生是个暴君,在朝堂上备有刀斧,动辄杀人,又荒淫无度,搞得众叛亲离。苻生的堂弟东海王苻坚,于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起兵杀掉苻生,取而代之,成为前秦最有作为的一代君主。

苻坚夺取前秦政权后,重用汉族人王猛做他的首席谋士。王猛出身贫寒,但胸有大志,很有才干。他出谋划策,帮助苻坚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使前秦政权迅速强大起来。在北方众多割据政权的君主中,苻坚是最具才略的一位。他为统一北方做出了极大努力,并取得过极大成功。

苻坚首先消灭了北方最为强劲的前燕政权。前燕是鲜卑族慕容皝创立的割据政权。鲜卑族起源于东北,多分支。其中,慕容氏一支于曹魏时入辽西,西晋时开始崛起,向关内步步推进。苻坚时代,石勒建立的后赵已经走向衰亡,鲜卑族慕容儁率领二十万精兵自辽东南下,向后赵军队发动连续进攻,占领了蓟城,随即将都城从龙城迁至蓟城。不久,后赵政权被汉族人冉闵攻灭。冉闵在邺城建立了大魏政权(史称冉魏)。南下的慕容儁又把冉魏政权攻灭,占领了邺城。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慕容儁在邺城称帝,国号燕(史称前燕)。前燕占有今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内蒙古等广大地区。从此,北方进入了前秦与前燕两大割据政权双雄对峙的时期。前秦建都长安,前燕建都邺城。苻坚以王猛为主帅,出关东下,讨伐前燕。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前秦军队攻克了被前燕占据的洛阳;太和五年又在山西境内连败燕军,并乘胜攻克前燕都城邺城。前燕末代君主慕容暐在逃亡中被抓回,苻坚命令他回到宫中,率领文武百官出来投降。慕容暐照办,前燕灭亡。

接着,苻坚又攻灭了仇池、代国、前凉等三个割据政权。其中氐族(杨氏)建立的仇池政权非常独特。北方出现的绝大多数胡人割据政权存在时间都不长,唯独仇池政权居然能在乱世中历经二十二主、存在二百八十余年,这真是一个“奇迹”。这同仇池政权控制的地区比较偏僻有关,它的辖境主要在甘、川、陕交界地区,东面避开了中原这个最大的战争旋涡,北面避开了河西走廊这条来回争夺的东西要冲,仇池政权的辖境就像一个“台风眼”,使它得以“闹中取静”。但是,东晋太和六年(公元371年)三月,仇池政权没有抵挡住苻坚军队的攻击,仇池末代君主杨篡自缚投降,仇池政权被前秦政权所兼并。东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苻坚降伏了建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以北)的代国(鲜卑族政权),将其分为东西两部,任命二主,分而治之,归属前秦。同年,苻坚派兵十三万攻打建都于姑臧(今甘肃武威)的汉族割据政权前凉。前凉末代君主张天锡多诈,此前曾明归前秦,暗通东晋,密谋“夹攻”前秦。东晋朝廷发生内乱,自顾不暇,“夹攻”之谋破灭。前秦军队前来进攻,他百般顽抗,最终兵败,自缚出降,被押往长安,前凉灭亡。

苻坚更大的成功是征服了西域三十余国。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派氐族人吕光率领大军出征西域,西域三十余国纷纷投降归附于前秦。这样,苻坚时期的前秦就成为统一北方地域最为广阔的胡人政权。

但是,就在苻坚降服西域三十余国的同一年,他却在淝水之战中被谢安主持下的东晋军队彻底打败,说败就败,败得干净利落,无可挽回。苻坚统一北方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他的彻底失败却来得如此之快,令人惋惜,也令人深思。

前秦传七主,历四十四年。

后秦:

后秦是羌族人姚苌创立的割据政权,都长安。前秦强盛时,姚苌和几位鲜卑族首领都依附在苻坚旗下。苻坚淝水兵败后,姚苌等原来依附于他的北方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纷纷另立山头。

鲜卑族人多势众,首先反叛。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鲜卑族首领之一慕容泓在陕西华阴起兵反叛前秦,苻坚命令他的儿子苻叡领兵前往讨伐。苻叡在华泽(今陕西华阴西)兵败,被慕容泓所杀。姚苌原是苻叡手下的司马,他觉得苻叡兵败被杀,自己罪责难逃,苻坚肯定不会放过他,于是躲到渭北的一个军马场中避难。这时,羌族的大小头领却聚集起五万之众,前来寻找姚苌,推举他为盟主,要他带领大家起兵。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公开举旗反叛前秦,与前秦苻坚决裂。

这样一来,苻坚陷入了同慕容泓、姚苌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开始,苻坚的计划是首先平定姚苌,然后再回攻慕容泓。他亲自领兵至赵氏坞(今甘肃泾川县境内)进剿姚苌叛军。姚苌占据的地域内缺少水源,无河川,无水井。苻坚命令秦军堵塞安公谷(今陕西铜川以北),想用阻断水源的办法来困死姚苌的叛军。姚苌的军队一度陷入极度困境,许多士兵渴死了。忽然来了一场暴雨,姚苌仰天长叹:“真乃天助我也!”一场暴雨解救了陷入绝境的姚苌军队,他很快重振旗鼓,向苻坚发动猛烈反攻。

这时,慕容泓已被部下所杀,慕容冲代立,率军进逼长安。苻坚只得放下姚苌,回军长安。姚苌部属中有人主张同鲜卑族军队一起进攻长安。姚苌却说,不,鲜卑人得胜后一定东归,不会留在西北苦旱之地。等鲜卑人走了以后,才是我们夺取前秦天下的最好时机。于是,姚苌转攻长安外围,先取实地,先得实利。

在姚苌和鲜卑族军队的两面夹攻下,苻坚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七月,放弃长安,逃入五将山(今陕西岐山县境内),姚苌命令他的部将吴忠领兵将苻坚包围,苻坚被吴忠俘获,押至新平,交给姚苌。姚苌先将苻坚关押起来,派人去请他交出传国玉玺,苻坚拒绝。姚苌又派右司马尹纬去劝说苻坚“禅让”大位。苻坚回答说:“禅代乃圣贤之事,姚苌叛贼何得为之?”说完又同尹纬攀谈起来,他问尹纬:“你在我朝廷内任何官职?”尹纬回答说:“尚书令事。”苻坚听后感叹道:“你为姚苌做谋国之事,堪当宰相之才,我却不认识你,我也该亡国了!”苻坚觉得自己对姚苌有恩,现在却被姚苌关押受辱,他大骂姚苌,“求速死”。七月底,姚苌派人将苻坚缢死在一座寺庙里。

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四月,姚苌进入长安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

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姚苌病卒,终年六十四岁,在位八年。

后秦走向鼎盛是在第二代君主姚兴统治时期。姚兴是姚苌太子,富有心计。姚苌病死时,姚兴鉴于周围割据政权林立,担心敌对势力利用其父病故乘机前来偷袭,故秘不发丧,自称大将军,把军权抓到手,先稳住内部,接着领兵击败了前来进攻的前秦末代君主苻登。第二年,姚兴即帝位于槐里(今陕西长安西),改元皇初。同年,领兵攻杀苻登于安定郡(今甘肃泾州境内),消灭了前秦。东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又打败了后凉。随后,仇池、西秦、北凉、南凉、西凉等割据政权都畏后秦强大,先后向后秦纳贡称臣。姚兴在位二十二年,清吏治,尊儒学,兴学校,内修政事,劝课农桑,下令释放卖身为奴者为平民等等,使后秦达到鼎盛,与北魏、夏、东晋相抗衡。姚兴死时五十一岁,其子姚泓继立,在位仅两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刘裕率领北府兵团第二次北伐,攻克长安,后秦被灭。

后秦传三帝,历三十三年。

西秦:

西秦是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创立的割据政权,先后都于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县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西固城)、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

乞伏氏是鲜卑族的一支,来自东北,进入陇西地区。乞伏国仁原先也归附于前秦苻坚政权。淝水之战苻坚兵败后,乞伏国仁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在陇西自称大单于,建都勇士城。乞伏国仁在位三年,他死后,其弟乞伏乾归继位,迁都金城,后来又迁都苑川。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西秦一度被后秦攻灭,乞伏乾归投降后秦第二代君主姚兴。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姚兴主持下的后秦政权衰落,乞伏乾归复国,仍然定都苑川。他的儿子乞伏炽磐在位时,大败吐谷浑、乙弗部,攻灭南凉,使西秦政权达到鼎盛。但西秦辖境不大,仅止于甘肃西南部。乞伏炽磐的儿子乞伏慕末继位后,西秦走向衰落,被创立大夏政权的赫连勃勃消灭。

西秦政权传四主,历四十七年。

四燕

前燕: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皝创立的割据政权,先后都于龙城(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蓟、邺。

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前燕政权的创立,经历了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祖孙三代的努力,从慕容儁开始正式称帝,成为鲜卑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西晋元康四年(公元294年),慕容廆建都大棘(今辽宁义县西北),引导部众从单纯游牧转事农桑,并效法中原法制。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在位时,慕容廆被封为昌黎、辽东二国公。西晋永嘉之乱中,内地大量人口流入辽东,慕容廆势力迅速壮大。东晋建立后,为了笼络慕容廆,安定东北,曾多次为他加官晋爵,官至东晋车骑将军。正当东晋朝廷商议要封他为燕王时,他于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去世。由于他没有当成燕王,所以史家不把他视为前燕的开国君主。

慕容皝是慕容廆的第三子,慕容廆在世时他的地位就很高,被慕容廆立为世子,东晋朝廷先后封他为冠军将军、左贤王、平北将军、朝鲜公。慕容廆死后,慕容皝继位,东晋朝廷遣使封他为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此后,他南部打败了后赵(君主石虎)军队的进攻,东部打败了高句丽,在鲜卑族内部又打败了宇文、段辽两部,实力日益强大。随后,筑新都龙城。东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他废用东晋年号,仿照古代诸侯建元,自称燕王十二年,意味着脱离东晋,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政权。因此,史家一般都把慕容皝视为前燕的开国君主。

慕容儁是慕容皝的第二子。慕容皝死于东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慕容儁继燕王位。第二年,消灭建都于邺城的冉魏政权后,慕容儁正式称帝,并从龙城向南迁都至蓟。随后,逐渐占据河北。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又从蓟向南迁都至邺城。第二年曾大量征丁,准备向东晋和前秦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因身患重病,计划放弃。

前燕传三主,历三十三年,为前秦所灭。

后燕:

后燕是鲜卑族慕容垂创立的割据政权,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市)。慕容垂是前燕创立者慕容皝的第五子。英雄年少,十三岁就成为偏将,灭宇文部有功,封都乡侯。其兄慕容儁在前燕称帝时,封他为吴王。慕容儁死,其三子慕容暐继位,任他为河南大都督、征南将军。太宰慕容恪临终时,曾举荐他为大司马,但慕容暐对慕容垂这位少年成名的叔父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没有采纳慕容恪的建议。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慕容垂曾大败东晋大司马桓温军于枋头,使他的功名声威越来越高。前燕皇帝、慕容垂的侄儿慕容暐对他的疑忌也越来越重。太傅慕容评与太后可足浑氏密谋,准备除掉慕容垂。事泄,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苻坚封他为冠军将军、宾都侯。慕容垂协助苻坚攻灭了前燕,苻坚晋封他为泉州侯。

苻坚淝水兵败后,慕容垂起兵反秦,自称燕王,定都于中山,史称后燕。

后燕政权存在二十三年,传四主,为北燕所灭。

南燕:

南燕是鲜卑族慕容德创立的割据政权,先后都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广固(今山东青州)。慕容德是前燕创立者慕容皝最小的儿子,其兄慕容儁在前燕称帝时,封他为梁公,任他为幽州刺史、左卫将军。他的侄子慕容在前燕继位后,任他为安北将军,改封范阳王。前燕被前秦攻灭后,慕容德归附前秦苻坚,任张掖太守、奋威将军。苻坚淝水兵败后,他又跟随其兄慕容垂起兵反秦,任车骑大将军,复封范阳王。后燕创立者慕容垂死后,其四子慕容宝继位,慕容德都督冀兖等六州诸军事,领冀州牧,镇守邺城。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慕容德在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

南燕政权存在十二年,传二主,为东晋所灭。

北燕:

北燕为汉族人冯跋所建,但它实际上同样是鲜卑族慕容氏政权。冯跋的父亲冯安是西燕君主慕容永手下的将军。慕容永兵败,西燕灭亡后,冯安随众迁往龙城,“从夷俗”,融入了鲜卑族。冯跋本人曾任后燕中卫将军。后燕君主慕容熙暴虐不道,他伺机袭杀了慕容熙,扶立慕容云为后燕君主。慕容云任他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执掌国事。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后燕君主慕容云被冯跋亲信班离等人刺杀,冯跋被共推为北燕君主。他自称天王,定都龙城,史称北燕。北燕传二主,历二十七年。

北燕为北魏所灭,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十六国末期,鲜卑族的另一分支——创立北魏政权的拓跋氏正在迅速崛起。

五凉

五凉是先后建立在凉州地区(以河西走廊为主,也包括青海部分地区)的五个割据政权。凉州最早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州治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其辖区自东往西为: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河西走廊是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凡是中央政权实力强大、征服和统治西域的时期,这里都是一条重要的战略走廊,兵家必争,战争频仍。凡是中央政权衰弱、力量不能远达西域的时期,这里就成了一片战略空隙地带,为一些割据政权的立足提供了条件。中原战乱中的大量流民,也纷纷拥向河西凉州地区避难,有不少在这里落户生根,使凉州成为西北地区的汉文化中心。

前凉:

五凉中,建立最早的是前凉,都姑臧。前凉的创立者要追溯到西晋末年的凉州刺史、汉族人张轨。张轨的老家在雍州安定(今甘肃平泾川),祖上世代崇儒为官。张轨的父亲任太官令时,举家迁往中原洛阳附近。张轨深受儒学文化熏陶,忠于朝廷、建立功名的信念十分坚定。凉州属于干旱苦寒地区,少数民族聚集,氐、羌、鲜卑人经常造反,一般内地官员不愿到凉州去做官。但凉州是张轨的故乡,他起先做过西晋的征西军司,对凉州的情况比较熟悉,于是主动要求去当凉州刺史。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朝廷正式任命张轨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凉州首府姑臧原是一个南北七里、东西三里的小城,张轨到任后进行了扩建,构筑了坚固城防。张轨的用人策略十分精明,他重用当地的世家大族,以便在当地立住脚、扎下根;同时也重用中原来的官员,以便吸取中原文化。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成为他的执政基础。为了恢复和发展凉州的经济文化,张轨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由于凉州长期陷于战乱,经济凋敝,交易时把布匹撕成一截一截当货币用,十分不便。张轨接受一位名叫索辅的参军建议,在凉州恢复使用五铢钱,对促进凉州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张轨还在凉州兴学办校,专门设置了一名崇文祭酒官负责管理学校,把官员大户的五百名子弟都招收到学校学习。凉州在乱世中能成为西北地区汉文化的中心,与张轨的这些功绩分不开。

当时,西晋朝廷已经朝不保夕,但张轨并没有起背叛之心。西晋京师(洛阳、长安)危急时,他尽力向朝廷送兵、送马、送布匹进行效力。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在位时,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凉州张轨。朝廷任命张轨为太尉、凉州牧,封西平郡公。西晋灭亡前两年,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张轨病逝,其子张寔继凉州牧。张寔继续对灭亡在即的西晋朝廷提供各种支援。

张寔在凉州主政时间不长,死于东晋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其弟张茂继位。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前赵刘曜曾派遣二十万大军前来进攻凉州,张茂仅靠几万军队坚守住了姑臧,刘曜只得退兵东归。第二年,张茂去世,无子,由侄儿张寔之子张骏继位。

张骏很有作为,他向东扩张至狄道(今甘肃临洮),与后赵石勒对峙;西部擒获驻伊吾的戊己校尉赵贞,在其辖地设立高昌郡,仍置戊己校尉,与西域都护、玉门大护军并称三营。张骏进而发兵攻打龟兹、鄯善,威服了西域各国,控制了从陇西至西域的广大地区。从张骏开始,称假凉王,仿照朝廷设官。

张骏死后,其子张重华继位。张重华曾将后赵石虎前来进攻的十万大军打退。但此后就开始走向衰落。张重华死后,其庶兄张祚继位,称凉王(一说称帝),改元和平。张祚死后,又恢复用东晋年号。东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前秦苻坚派三十万大军攻破姑臧,前凉末代君主张天锡向苻坚投降,前凉灭亡。

由于前凉政权的各代君主都没有正式称帝,故史学家对前凉政权的起始时间意见不一。如果从张轨起算(他对前凉政权贡献最大),传九主,历七十六年。

后凉:

后凉政权的建立者是氐族人吕光,都姑臧。吕光的父亲吕婆楼是前秦苻坚手下一名战将,官至太尉。曾跟随苻坚参加过平定并州、消灭前燕、征服益州等战役。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吕光奉苻坚之命率军经略西域,他靠七万军队降服了西域三十余国。苻坚任命他为西域校尉,驻龟兹。苻坚淝水兵败后,吕光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率兵东归,占据凉州,自称凉州刺史、护羌校尉。第二年,自称酒泉公,建都姑臧,国号凉,史称后凉。

后凉传三主,历十八年,为后秦所灭。

南凉:

南凉是鲜卑族秃发乌孤创立的割据政权,先后都于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秃发乌孤是河西鲜卑族秃发部落首领,原先臣属于后凉,任河西大都统,封广武县侯、广武郡公。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秃发乌孤背叛后凉,自称大单于、西平王(后来改称武威王),占据河湟地区,建都乐都,史称南凉。秃发乌孤在位三年,因醉酒坠马受伤而死。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迁都西平,称河西王。秃发利鹿孤死后,二弟秃发傉檀继位,将都城迁回乐都,称凉王。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秃发傉檀迫于后秦的军事压力,向后秦投降。后秦第二代君主姚兴任命他为凉州刺史,使他得以占据姑臧。东晋义熙四年(公元408年),秃发傉檀突然反叛后秦,打退后秦军队,在姑臧复称凉王。后来由于陷入同夏、北凉的混战,力量很快消耗殆尽。东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北凉军队前来围攻姑臧,秃发傉檀抵挡不住,只得南走,返还乐都。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秃发傉檀领兵前去征讨鲜卑族乙弗部,反被西秦乞伏炽磐(也是鲜卑族)击败。秃发傉檀向西秦投降,第二年被毒死,南凉灭亡。

南凉传三主,历十七年。

北凉:

北凉是卢水胡族沮渠蒙逊创立的割据政权,先后都于张掖、姑臧。北凉是从后凉分化出来的。卢水胡是一个古族,聚居于今青海西宁以西地区,沮渠氏是其中的一支。沮渠蒙逊的祖先曾当过匈奴左沮渠,后辈以沮渠为姓。有人据此认为卢水胡是匈奴人的后裔,但有人认为沮渠氏源于月氏。后来卢水胡形成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与河西各族杂处。沮渠蒙逊开始归附于后凉。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后凉在一次与西秦的交战中失利。后凉君主吕光听信谗言,以败军之罪杀掉了领兵作战的沮渠部落罗仇(后凉尚书)、面粥(后凉三河太守)兄弟两人,激起沮渠部落众怒。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从军中回去安葬两位父辈,哭着对众人说:“吕王(吕光)昏庸残忍,枉杀无辜。我们沮渠氏世代虎视河西,怎能忍受这等侮辱!”他振臂一呼,起兵反叛后凉,攻占了临松郡(治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蒙逊的堂兄男成也是后凉的一名将军,得到堂弟蒙逊起兵反叛后凉的消息,立刻举兵响应,攻克酒泉,又攻建康(今甘肃高台县西骆驼城)。男成派人去劝建康太守段业,要求他接纳蒙逊军,段业不从。但救兵又不到,相峙半月,段业“惧不自安,乃许之”(《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一》)。男成推举段业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都于张掖。段业任命男成为辅国将军,委以军国大任。蒙逊率众来归,段业任命蒙逊为镇西将军。吕光派兵前来镇压,被打退。

四年后,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沮渠蒙逊杀掉段业自立,称张掖公。东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迁都姑臧,称河西王。

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东晋灭亡,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灭亡的第二年,沮渠蒙逊攻灭西凉,占据敦煌,西域各国都向沮渠蒙逊称臣纳贡,北凉政权达到鼎盛。北凉鼎盛时疆域西起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东至金城,南达西海(今青海),北抵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凉为北魏所灭。后来,沮渠蒙逊的儿子沮渠无讳、沮渠安周率领残部越过沙漠西去,占据高昌,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重建北凉,又存在了十八年,南朝刘宋大明四年(公元460年)被柔然所灭。

北凉传三主,前后两段相加,共历六十年。

西凉:

后凉分化出北凉,北凉又分化出西凉。西凉是汉族人李暠创立的割据政权,先后都于敦煌、酒泉。李暠是河西大族出身。后凉时任效谷(今甘肃安西县西南)县令、宁朔将军。后来从后凉分化出北凉,李暠任北凉敦煌太守。不久与敦煌人北凉右卫将军索嗣发生矛盾,北凉朝廷任命索嗣为敦煌太守,代替李暠。众人不服索嗣,李暠被部下拥戴为首领,举兵打败索嗣。北凉所属各郡纷纷叛乱,共推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建都敦煌,史称西凉。

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李暠迁都酒泉,注重修文振武,劝农保境,立侨郡以安置来自中原的流民,使河西一时繁荣。但毕竟国小力弱,不断遭到北凉沮渠蒙逊的侵袭,被迫称臣于东晋,并向后秦纳贡,最后被北凉消灭。

西凉传三主,历二十二年。

成汉

成汉是巴賨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一说是氐族),都于成都。成汉是十六国中唯一建立在南方的割据政权,但它的政权基础同样来自北方甘肃陇西地区遭灾后入蜀觅食的流民。成汉政权的创立者李特,是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祖上是部落首领,曹魏时归降曹操。西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甘肃陇西地区发生严重饥荒,李特、李流兄弟率领族人与天水等六郡流民前往蜀地觅食。益州刺史赵廞将李特、李流兄弟收纳利用。赵廞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背叛西晋自立,准备袭杀李特、李流兄弟,后被李特、李流兄弟攻杀。西晋朝廷派梁州刺史罗尚入蜀处置此事。罗尚表彰李特平定赵廞反叛朝廷有功,封他为宣威将军、长乐乡侯。但广汉太守辛冉认为,李特之流是“反贼”,拒旨不封。梁州刺史罗尚也转变态度,下令流民限期返乡,地方官僚乘机抢掠流民财物。李特、李流兄弟率领的流民被激怒,公开举旗反晋,打败罗尚统领的西晋官军,李特自称镇北大将军、益州牧,施舍赈灾,蜀民大悦。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特占据成都少城(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城,又名小城),建立政权,年号建初。李特在胜利面前产生了骄纵情绪,放松警惕,被罗尚统领的官军和地方坞堡兵联合袭杀。李特死后,其弟李流继位。

李流死,传位于李特三子李雄。李雄开始称成都王,西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李雄执法宽容,对降附者都予优待,治蜀“简刑约法,事少役稀”,使“民定国安”,成一方之盛。

李雄病逝后,其侄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成汉统治区域为今四川东部、重庆和云南、贵州一部分。传至李势后走向衰落,为东晋所灭。

成汉政权传六主,历四十四年。

夏,也称大夏,匈奴族铁弗部赫连勃勃创立的割据政权,都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

夏是从后秦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贵族刘勃勃袭杀其岳父、后秦高平公没弈于(又作没奕干,鲜卑族多兰部酋长),自称天王、大单于,年号龙昇,国号大夏。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筑统万城为都,并弃刘姓,改姓赫连。统万城的名字是赫连勃勃自己取的,《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赫连勃勃夺取关中,在长安称帝,以长安为南都,统万城为北都。最盛时据有今陕北、关中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部分地区。赫连勃勃死后,三子赫连昌继位。

南北朝初,南朝刘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攻破统万城,俘获夏王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勃勃第五子赫连定西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即夏王位。后来赫连定被北魏打败,他又西走上邽(今甘肃天水),围攻南安(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三台乡),消灭西秦。但赫连定当年就被吐谷浑打败,吐谷浑把他献俘给北魏,夏灭亡。

夏政权传三主,历二十五年。

五胡十六国之外九个割据政权

十六国时期,还有九个割据政权没有“入册”。

一、冉魏(大魏)。汉族所建,创立者冉闵。都于邺城。起讫东晋永和六年至八年(公元350—352年),历一主。为前燕所灭。

二、代国。鲜卑族所建,创立者拓跋猗户。都于盛乐。起讫西晋建业三年至东晋太元元年(公元315—376年),历六主。为前秦所灭。

三、段国。又称徒何段部、段辽。鲜卑族所建,创立者段日陆眷。都于令支(今河北迁西)。起讫约西晋初至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历九主。为后赵、前燕所灭。

四、西燕。鲜卑族所建,创立者慕容泓。先后都于长安、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起讫东晋太元九年至十九年(公元384—394年),历七主。为后燕所灭。

五、翟魏。丁零族所建,创立者翟辽。都于滑台。起讫东晋太元十三年至十七年(公元388—392年),历二主。为后燕所灭。

六、仇池。氐族所建,创立者杨茂搜。先后都于仇池(今甘肃成县西)、武兴(今陕西略阳县)。起讫西晋元康六年至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公元296—580年),历二十二主。为北魏所灭。

七、蜀。汉族所建,创立者谯纵。都于成都。起讫东晋义熙元年至九年(公元405—413年),历一主。为东晋所灭。

八、宇文部。鲜卑族所建,创立者宇文莫廆。都于紫蒙川(今辽宁老哈河上游支流)。起讫西晋太安元年至东晋建元二年(公元302—344年),历四主。为前燕所灭。

九、北魏。鲜卑族所建,创立者拓跋珪。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珪立国称帝,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