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白沟河之战

白沟河之战(燕王朱棣击败李景隆)

白沟河之战简介

白沟河之战:白沟河之战,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进行的作战,建文帝军队惨败,再也组织不起大规模的征讨活动。朱棣由此转守为攻,取得战事上的主动。

白沟河之战过程分析——

战争小档案

战役名称:白沟河之战

发生时间:明建文帝二年(1400)

交战双方:明政府军VS 燕军

交战地点: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一带)

实力对比:燕军10万VS 明军政府军60万

战争结果:明军政府军大败

战争性质:防御战

时代背景

朱元璋夺得天下后,为了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地长存下去,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护卫王室。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并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达1.9万人。九位边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构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其子朱允炆为太子,太孙朱允炆是诸王的后辈,自感难以制约诸王,加上诸王拥有军权,对他构成潜在威胁,便有削藩之意。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帝位,是为惠帝。惠帝发布太祖遗诏,令诸王留于封地,不要来京;甚至燕王朱棣已经前来奔丧,却被惠帝命令返回,导致诸王不满。惠帝于是与齐泰、黄子澄商量开始削藩。他先后废除五位亲王。建文元年(1399)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朱棣采取内线作战,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柔、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明中央政府中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13万伐燕。建文元年八月,政府军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其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政府军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人物评析

朱棣是一位开拓性的皇帝。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很有作为。在文化上也有突出表现。他下令开工建设的北京紫禁城、明十三陵、北京天坛和湖北武当山道教宫观,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南京),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于公元1402年称帝,改元永乐。迁都北京。随后,他以北京为根据地五次亲征蒙古,巩固了北部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他还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并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其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他一生文治武功,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死后葬于十三陵之长陵。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李景隆,字九江,明太祖朱元璋姐孙、曹国公李文忠子。建文帝即位,甚被重用。洪武十九年(1386)袭爵,曾掌管左军都督府事,累官至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甚被信任重用。燕王起兵反朝,长兴侯耿炳文与燕兵作战失利,他代为大将军,率兵五十万与燕兵交战,大败。燕兵进驻金川门,他开门迎降。成祖即位。封他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朝廷有大事,以他为首主议,诸功臣都愤愤不平。永乐二年(1404),周王及大臣一再弹劾他图谋不轨。被软禁家中,永乐末期死于家中。

交战过程

明建文帝二年(1400)四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进行的作战。同年四月,建文帝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人,号称百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今北京)。燕王闻讯,率马步军10余万人迎战。二十四日,燕师自苏家桥(今河北保定东北)循河而进,遭到建文帝将平安所部万余人伏击,平安及瞿能父子督师奋战,所向披靡。燕师死伤惨重,引军而退。次日,朱棣复率军渡河求战,平安所部击败燕后军将领房宽部,降将陈亨中伤而逃。朱棣率精锐数千人冒矢突入阵中,杀伤建文帝军队甚众。是时,李景隆突然挥师绕出燕师背后,实施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几被瞿能所获。傍晚,瞿能复率兵搏战,俞通渊、指挥滕聚也领兵赴战,燕师惊惧。时适旋风骤起,吹折李景隆将旗,军中为之相视而动。燕军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斩杀瞿能父子及俞通渊、滕聚等将领,平安为朱能所败,建文帝军队溃散,死伤10余万人。燕师追至月样桥,再败其军,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李景隆率余众逃往济南。

战争影响

白沟河之战是决定性的战役。此后,建文帝再也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军事征讨。朱棣由此转守为攻,取得战事上的主动,为永乐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

策略分析

在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举天下而制一隅,虽占有绝对优势,但经过真定和郑村坝之战后,其战略上的错误已暴露无遗。燕王势单力孤,利于战而不利于守,利于分而不利于合。而建文帝不但弃守为攻,而且孤注一掷,将兵力集中到一处,妄图毕其功于一役。真定之战,耿炳文集兵三十万;郑村坝一役,李景隆合兵五十万。这种避利趋害的策略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最终招致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