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杜牧

杜牧(唐代诗人)

杜牧简介

杜牧: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称“杜樊川”。杜牧“小杜”,杜甫“大杜”。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杜牧传记——

杜牧(803—852),京兆万年人(陕西西安),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时期文学家。他与同时的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至今留有《樊川文集》。

杜牧判案

传说有一段时期,杜牧在池州当刺史。他为官清正,又有才能,不久,就把池州治理得“树绿葱葱,花红艳艳”,一派繁荣景象。可是杜牧的对头,却跑到杜牧的上司秦御史那里告了杜牧一状,说:“杜牧在池州不理政事,只知喝酒游玩,害民误国。”

秦御史问到:“何以为证?”“有诗为证。杜牧在池州城南写诗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城北泾川镇水西寺题诗说:‘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秦御史说:“啊——,让我亲自去查查。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定惩杜牧不赦;属假,办你诬陷也不宽容。”

秦大人带了两个中军来到池州,刚好杜牧理案即将完毕,正要退堂。秦大人就此在公案一旁坐下查看,见无积案,所有案件“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可秦大人还是放心不下,心生一计,立即吩咐两个中军:“你俩到衙门口看着,有没有要申冤的人,有没有无理取闹的人;如果有,带上堂来,让杜大人审理。”

两个中军来到衙门口,但见来往行人,士农工商,面带喜色,各理其事。好大一会儿,并无怒骂打闹的人。中军甲对乙说:“看来秦大人是要看杜大人亲自理案。可是,又没有要打官司的,也无打骂的,这如何办呢?”

“这可苦了我哥俩,腿站得酸痛,眼望得麻胀,就是……就是没人来打官司。唉——”

正说着,过来一个人,这人有点特别:光着脚丫,卷着裤筒,一手拎着一双新鞋,一手拎着一包中药。

中军甲把嘴凑到中军乙耳边,嘀咕说:“这人,‘冬水田里栽麦——怪哉(栽)’,就抓他。”

“行!管他是个什么葫芦,且看杜大人如何开瓢。”

说完,两人走到那人身边,把木枷往那人头上一套,说:“走,上衙门去。”那人执拗不过,被推推搡搡地拽进公堂。他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跪在大堂下,说:“老爷,我是个老实人,我娘病在家中,我上城给她抓方子,未与人争,未与人吵,更未与人打,不知老爷抓我为啥?”

杜牧一听,是个良民。再看看秦大人,板着脸坐在一旁,心里便有了数,心想:秦大人要亲眼看看我如何审案。可是衙门抓人,是好抓不好放。清官不兴胡来;就是放掉,人家也要议论的。衙门名声要紧。好吧,你秦大人要亲眼看看,就审给你看看吧!

于是,杜牧对那人说:“抬起头来!”

那人把头抬起,杜牧把他上下打量一番,说:“大胆,自己的过处还不知道?看你这个样子,赤脚卷裤,手提鞋儿,只知爱惜你女人的针线却不顾惜父母给你的肤体,实属宠妇欺老。本应责打十板,姑念你无知初犯,恕你无罪,以后再不准这样了。回去吧!”

那人看看自己的一身打扮,默然无语,涨红了脸,爬起来,向杜牧作了一个揖,说:“谢大人!小人下次再也不敢了。”说完,便出了衙门。

放走“犯人”,杜牧向秦大人说:“秦大人,恕卑职无礼啦。”

“有话照说。”

杜牧转向两个中军,说:“你二人可知罪?”

两个中军望着秦大人,不敢吭声。秦大人说“这——”

杜牧说:“无辜抓人,一害百姓身心,二毁衙门声誉,应该治罪不饶。来人,给我每人责打二十大板。”

两个中军赶忙跪倒。秦大人赶忙挽起袍子,走到杜牧身边,说:“贤契,我佩服你的才智。只是他两人所为,是老夫指使的,看老夫薄面,饶了他们吧!”

杜牧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劳累了大人。好吧!免了吧!请大人到书房里叙话。”

杜牧与秦大人到书房刚坐定,有人来向秦大人报告:“那个告状的人跑了。”

秦大人说:“好啦,这种小人,不足道哉!哈哈。”杜牧也笑了。从此杜牧更加声名远扬。

历史笔记

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他不仅文才卓越,而且政务精明。在上述传说中,反映出了他干练精明、利索的断案能力。行的端。做的正。既有绩效的见证,更能以此给试图诬陷的小人以彻底地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