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铭军

铭军(淮军铭字营)

铭军简介

铭军:铭军的前身是1854年刘铭传在合肥西乡大潜山筑堡寨所办的团练,由六安绅士李元华统带。1862年2月在张树声的大力推荐下,被李鸿章招至安庆加入淮军,称铭字营,是为淮军最初的13营之一,也最受李鸿章倚重。是年4月,铭字营赴沪与太平军作战,与鼎字营协守浦东的周浦。8月北新泾之战时,铭、建4营回援。11月四江口之战中,铭字、树字、桂字及抚标亲兵各营,挡中路之敌。这已是除了驻守浦东的鼎、庆二营外,李鸿章最初自募六营之四。该年底,铭军又在合肥新募2营,扩编为3营。

铭军·历史词解——

在1863年5月攻占江阴县属的杨库之役中,铭军中由法兵教练的3门开花炮已初见功效。同月,在胁降南汇守将吴建瀛、刘玉林所部时,铭军已有5营,并节制得字、有字2营。又与鼎军、常胜军先后攻占奉贤、金山卫等处,尽取浦东,深得李鸿章赏识。8月,淮军进攻江阴时,铭军已有正、副、左、右、前、后共6营,另有水师2营。9月20日攻打无锡时,铭军已扩充至9营,由刘铭传、刘盛藻(刘铭传族侄)、唐殿魁分别统领,由赵宗道总理营务。12月15日,攻打常州时,铭军并统骆国忠部忠字2营、荣字2营、张桂芳的桂字1营。1864年5月16日,攻克常州后,铭军计有步队10营、水师2营(由冯席珍、靳春统率),计7000余人、4000支洋枪。刘铭传已从两年前的千总,积功升为记名提督。12月,铭军北上剿捻,李鸿章命唐殿魁新募6营,编为铭右军;刘盛藻统领原铭军步队5营,称铭左军;刘铭传统剩余5营,为铭中军,计16营,一举超越开字营,成为淮军中独一无二的大营头。其兵力、营数均相当于除鼎字外其他大枝营头的两倍。1865年,出于剿捻战争的需要,铭军新募5营马队,由陈振邦统领。

0035-01

铭军缔造者刘铭传

1867年2月19日,铭军20营万余人在湖北尹隆河大败,总兵唐殿魁、田履安、记名提督刘朝熙、中国籍法人教习毕乃尔、副将胡衡章、吴维章、刘朝珣等也力战阵亡,伤亡达2000余人。刘铭传本已坐以待毙,幸被鲍超大军救出,这是铭军失败得最为惨烈的一次。之后,铭字右军6营由唐殿魁五弟唐定奎接统。4月,淮系树军统领张树珊阵亡后,李鸿章分拆树军步队6营、马队1营归入铭军序列,编为铭字左军,由黄桂兰统领,并将河南调来的善庆马勇2营,及吉林、黑龙江马队3营拨归刘铭传统带。铭军马营增加尤为迅速,在淮军28个马营7000多匹战马中,约有13营3500多匹隶属铭军,可谓垂青之极。该年11月山东安丘、潍县交界之战爆发时,铭军已成为马队12营、步队20营、水师1营的特大枝营头。1868年初,刘铭传因平灭东捻军功大赏轻,仅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获赐白玉柄小刀等物品而大闹脾气,又因未能及时赴援京畿堵截西捻军回师直捣直隶,受清廷严厉苛责,遂借伤病为由,告假回籍。李鸿章只得将善庆、温德的马队5营调随鼎军北援,而将铭军剩余28营交铭军营务处道员丁寿昌代统,驻防江苏邳州,后调山东东昌。同时,李鸿章为刘铭传争取到一等男爵之封。

0036-01

自镇压太平天国以来百试不爽的清军圆阵型

1868年,铭军共有马队5营、步队24营,分为唐定奎右军6营、刘克仁中军5营、刘盛藻左军5营、亲兵2营,兼树军6营,另有水师2营。4月12日,马队统领陈振邦、副将刘正同在滑县阵亡,所部马队4营并入盛军。12月23日大裁军时,铭军另1营马队被象征性裁撤。步队24营由刘盛藻统领,铭军仍是淮军乃至全国兵力最为雄厚的营头。1870年11月12日,铭军西调赴陕,共有马步28营,李鸿章又调拨毅军步队10营、鄂军亲军马队徐邦道2营归刘铭传指挥,并入铭军序列,至此,铭军计40营,2万余众。1871年底,刘铭传请假离队,由湘军将领曹克忠接统铭军20营。1872年,唐定奎所部铭字武毅军(简称“铭武军”)马步16营与楚军马队2营回防徐州,分为铭军武毅左军和铭军武毅右军。1873年,刘盛藻接掌铭军,留置保定的亲兵枪炮2营归建。1874年6月,因日本入侵台湾,驻扎徐州的唐定奎部铭武军抽调13营步队6500人赴台湾作战,留陈凤楼马队3营1哨继续巡抚徐州、宿迁一带。7月22日,李鸿章调铭军刘盛藻部马步22营由陕西回防济宁、徐州一带。所余军队除由潘万才、徐邦道各统铭军马队2营外,另有1营亲兵马队。1875年,刘盛藻回籍守制,铭军由刘盛藻的同族刘盛休接统,拨吴宏洛部5营赴上海驻防吴淞口。8月,赴台的铭武军回归,驻扬州一带休整,后驻江阴,步、马队分离。1878年,清廷裁军,铭军裁正勇两成,计裁4营。至9月,裁刘盛休部1营、铭武军3营,剩余铭军16营、铭武军10营。1880年4月,铭军被调往直隶天津一带驻防,补足前裁两成正勇。1883年8月,淮系将领张树声出任两广总督,调驻防吴淞的吴宏洛5营赴两广,作为两广总督督标亲军。

1884年6月,中法关系紧张,刘铭传奉命督办台湾事务,7月调铭武军章高元、李世鸿2营赴台,时驻江阴的铭武军剩余8营。9月,铭军步队10营、亲兵马队1营调赴台湾永平驻防。所余徐邦道部铭军另招募步队2营,合原来的马队2营,共4营,单列为拱卫军,从铭军序列分出。1885年1月,李鸿章命令从铭、盛两军中各抽1营,由聂士成统领增援台湾。年底,调往两广的吴宏洛部5营被从铭军中撤编,编制归于两广总督督标亲军。1886年4月,吴宏洛新募4营,赴澎湖驻防。1887年2月,留在大陆的铭军马步11营由刘盛休统领,开赴大连湾炮台驻防,所承担的炮台、建港、水雷营工程建设,于1891年8月同期竣工。1891年11月23日,铭军潘万才部马队2营赴热河剿匪。

1894年9月12日,刘盛休率驻防大连湾的铭军10营2哨,共4150人赴大东沟,支援朝鲜平壤后路,以步队10营1哨、马队1营1哨计4400人参加鸭绿江防战。余部骑兵6哨400人由赵怀业统领,改称怀字军。11月6日,大连湾失守,赵怀业部铭军归徐邦道兼统。时铭军潘万才马队2营驻防秦皇岛,扩充至4营。驻防江阴的铭武军扩编为8营。旅顺失守后,徐邦道奉命改编赵怀业的怀字、卫汝成的成字两军,连同本部拱卫军步队4营、马队2营,合为拱卫军马步11营,计4000余人。11月27日,配合宋庆的毅军回援旅顺,得知金州、旅顺已失,发起反攻,损失惨重,退守盖平。至12月19日缸瓦寨之战后,铭军统领刘盛休借“脚伤复发”,并未随宋庆赴田庄台,而是向李鸿章请假,愤而去职。12月22日,李鸿章爽快准假,并撤其统领职务,另委临元镇总兵姜桂题接统铭军。是年,潘万才部4营和铭武军8营被全部裁撤。1895年初,姜桂题率部移驻辽河下游牛庄、高坎、营口、田庄台一带,先后参加进援盖平、大平山、田庄台诸役。甲午战后,随着袁世凯小站练兵缔造了新式陆军后,以铭军为代表的淮军失去了国防军的地位,变为次要的巡防队。光绪、宣统之交,革命军图谋在长江起义,清廷乃调淮军巡防队一部移防长江,后来张勋曾指挥这支部队在南京与革命军作战。淮军巡防队迄清亡而尚存。

除铭军本身外,曾受铭军指挥或被编入铭军的其他营头还有:

一、忠字营。原太平军骆国忠部,1863年1月17日投降淮军后,编为忠字2营,由骆国忠、骆国孝统带,后并入铭军。

二、荣字营。原太平军常熟降军,投降后编为2营,由骆国忠之子骆金荣统领,后并入铭军。

三、桂字营。它是李鸿章在安徽老家办理的团练,由张桂芳统领。1862年10月攻打嘉定时归李鹤章指挥,1863年攻打常州时,归刘铭传指挥。1865年10月27日,桂字营扩充为3营,随松字营北上剿捻,后改为李鸿章亲军。剿捻结束后裁撤。

四、建字营。1863年5月,与李秀成义子、主将李容发不合的南汇守将吴建瀛率部万余人投降,其中一部被编为建字营,共3000人。

五、玉字营。为太平军南汇守将刘玉林部降军,投降后编为2营1000人,刘玉林阵亡后编制取消,人员并入铭军。

六、升字营。鲍超霆军部将覃联升1862年6月在上海与太平军作战时成立的升字营,划归淮军系统,驻扎在奉贤。覃联升阵亡后编制取消,所部并入铭军。

七、拱卫军。1884年9月,李鸿章命令原铭军马队统领徐邦道在马队2营基础上扩编步队2营,单列为拱卫军,驻守天津军粮城。中法战争结束后,拱卫军步队被裁撤,仅剩马队2营、炮队2哨。1894年,徐邦道新募步队2营,炮队扩编为1营,连原有马队2营,驻防大连湾后路。此后经历大连湾、旅顺、辽东诸战。战后,逐渐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