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江东之战

江东之战(孙策平江东)

孙吴帝国奠基战

江东之战简介

江东之战:孙策平江东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的一场战争,发生於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建安元年(196年)。发生原因为袁术多次失信於孙策,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方向,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藉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孙策最后把在江东的诸割据势力消灭,成功统一江东,为日后孙权建立东吴作了基础。

江东之战过程分析——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年底,徐州广陵郡(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张纮家中。

十九岁的孙策眼巴巴地盯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大二十岁的中年人,苦苦等着这位徐州名士——张纮给自己指一条明路。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已经前来拜访过张纮很多次了,但每次张纮都是笑而不答。这一次,孙策打定了主意:如果张纮不开口,自己就坚决不回去!

张纮慢慢吞吞喝下一口茶,轻轻地将茶杯放下,清了清嗓子,终于开口了,孙策的心中一阵狂喜。

张纮缓慢地说道:“春秋时期国运衰落,齐桓公和晋文公先后称霸一时,延续了周朝数百年的基业。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在这种局势下将军你打算秉承父亲的遗志,可谓正当其时。以将军的骁勇善战,如果前往丹杨投奔舅舅吴景并在那里招兵买马、积蓄和发展力量,然后向扬州和荆州方向发展,将这两个地区纳入控制范围。之后再凭借长江天险发展势力。到那时再平定各地的叛乱、匡扶汉室,其功绩等同于当年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如果将军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到那时我也一定会与好友一起渡江南下协助将军……”

还没等张纮把话讲完,孙策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愧是江淮名士呀,一番话真是振聋发聩,现在我终于明白该怎么做了!

想到这里,孙策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

孙家故事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出生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当时,东汉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全国各地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为了巩固统治,东汉朝廷不得不进行武装镇压,孙策的父亲孙坚就是在这场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以战功逐渐登上了东汉的政治舞台。就在孙策出生之时,孙坚就因战功被委任为县丞,并在数年之后由佐军司马、别部司马、议郎升任为长沙太守。由于常年征战在外行踪不定,孙坚很早就将自己一家安置在寿春。孙策的童年时期是和母亲吴氏一起度过的。

在母亲吴氏的细心照料下,孙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性格开朗随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以善于交朋结友而闻名于世。在他所结交的这帮朋友当中,孙策与一个叫作,周瑜的同龄人关系最好。这个名叫周瑜的孩子是汉末的一个世家大族子弟,少年时期已经闻名江、淮一带。之后,周瑜劝说孙策一家搬去自己的家乡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生活,同时还为孙策一家准备了一座上好的宅院居住。从此,孙策一家便离开寿春来到了舒县。移居舒县之后,孙策与周家的关系日益密切,两家结成了通家之好。在周瑜的积极协助下,孙策积累了广泛的人气和声望,并很快成为江、淮一带的知名人物。

不过,就在孙策闻名江、淮之时,其父孙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自从参加由关东诸侯所发起的讨伐董卓之战,孙坚就一直陷入是非的漩涡之中。 在北上途中他擅自杀害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引起袁术等世家大族的不满。讨董之战开始之后,袁术即以停止供应军粮要挟、控制孙坚。孙坚好不容易与袁术拉上关系,被袁术推荐为豫州刺史,没想到袁绍和曹操又趁派出周喁等人抢夺豫州,逼得孙坚与袁术一起开始了与袁绍、曹操之间的诸侯混战。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年底,孙坚奉袁术之命向刘表所占据的荆州发动大规模进攻,他意外死于刘表部将黄祖的手中。此时的孙策年仅十七岁。

孙坚之死,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孙策打击巨大,同时也激发了孙策为父报仇的雄心。在处理完父亲的丧事之后,孙策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举家离开舒县迁往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后迁往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同时将原本由自己继承的乌程侯的爵位让给了弟弟孙匡,自己则开始了复仇雪耻的大计。

为了明确发展方向,孙策专门请教江淮名士张统并得到了占据吴会壮大力量的策略。孙策表示:目前天下大乱,汉室倾覆,各路诸侯纷纷拥兵自重图谋一己之私,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扶危救困协助朝廷平息叛乱。父亲孙坚当年曾经与关东联军一起征讨董卓,并在夺取洛阳一役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打算利用夺取洛阳的有利时机一举消灭董卓这个祸乱朝廷的奸贼。但父亲的理想却因为关东联军的内讧而破灭,父亲也在征讨荆州刘表的战斗中意外被黄祖杀害。如今自己虽然年少愚昧,但却有着平定天下叛乱的远大志向,打算向袁术讨还父亲当年留下的兵马,再去投奔在丹阳担任太守的舅舅吴景,然后招兵买马,占据扬州东,部的吴郡、会稽一带并发展势力。之后向刘表盘踞的荆州发起进攻,为父亲报仇雪恨,并协助朝廷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

张统则认同了孙策的既定规划,认为孙策可以暂时投靠袁术以获得父亲孙坚的旧部作为日后发展的基础,然后摆脱袁术独立发展。在占据吴郡、会稽之后,立即向扬州和荆州地区发展。然后据守长江天险,建立一个割据性的地方政权,最后打着“匡辅汉室”的旗号,统一天下。这个建议对于年轻的孙策而言,不啻是振聋发聩。它不仅拓宽了孙策的思路,也改变了孙策一心复仇的狭隘想法,并为孙策集团日后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张纨提出的战略规划后来便成了孙策的发展蓝图。

江东乱局

汉末的江东地区,其实就是时人对扬州地区的俗称。扬州,是东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含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等六郡。除九江和庐江两郡地处长江以北之外,其他四郡都在长江以南。扬州地区毗邻荆州、徐州、交州、豫州等地,疆域辽阔,同时又有长江天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汉末政局日趋复杂之际,扬州的局势也混乱不堪,不但袁术、袁绍、刘表等政治势力在此进行多年的较量,远在长安的李催、郭汜集团也试图染指。因此,短短数年时间里,扬州刺史一职先后换了五个:陈温、袁遗、陈璃、袁术、刘繇。这五个刺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势力,他们在任期间与所属政治势力相互勾结,排斥异己,造成扬州境内冲突不断,战事连绵。同时,扬州境内有众多地方豪强势力,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整日钩心斗角,相互争夺,自行其是,丝毫不把当地官吏放在眼里。因此,地方官吏对当地局势难以掌控,社会环境日益恶化。除此之外,扬州境内亦有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居住,与当地官吏矛盾尖锐,经常爆发战争。整个扬州地区处于混乱而失控的边缘。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孙策投靠了袁术。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来到寿春找到了袁术,要求袁术归还父亲生前的旧部。尽管袁术也非常欣赏孙策,但唯恐孙策不受控制,就是拖着不给,同时还打发孙策到丹阳郡自行募兵。无奈之下,孙策只能来到丹阳。在丹阳太守、舅舅吴景的协助之下,好不容易招募到了数百人,随后便与吴景、孙贲等人一起征讨泾县(今安徽省泾县以西)渠帅祖郎。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兵力较少,孙策的第一次作战以惨败告终,不仅新招的数百名士兵损失殆尽,自己也深陷重围。如果不是孙坚的旧部程普掩护孙策突围,孙策很可能命丧祖郎之手。

就在孙策垂头丧气的时候,父亲孙坚的另外一名旧部一丹阳故鄣人朱治及时出现在孙策的面前。在朱治的建议下,孙策回到寿春并再次向袁术讨要父亲的旧部。看到孙策灰溜溜的样子,袁术的戒心稍有松懈,便将孙坚旧部一千多人交还给了孙策。从此,这一千多人便成了孙策集团最基础的一支武装力量。

在得到这支规模不大的武装力量之后,孙策在治军方面的天赋便立刻展现出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袁术集团内部不少将领的一致称赞。袁术手下的大将乔蕤、张勋等人对孙策钦佩不已,就连袁术也一度感叹道:“如果我袁术有个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是死了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了!”为了拉拢孙策,袁术甚至许诺让孙策担任九江太守一职。

不过,袁术对孙策的麻痹大意并没有持续多久。一个突发事件提醒了袁术:

孙策这位少年英雄终非池中之物,还是要小心提防。孙策军中有一名犯错的骑兵为了逃避处罚,偷偷地躲进了袁术的军营并藏在马厩里。孙策既不提前通知袁术,也没让袁术手下的将领协助抓捕,而是直接派人冲入马厩将此人抓走并当即处死,事后才向袁术请罪。袁术表面上表现得非常大度,公开赞同孙策治军严谨的做法,但内心却开始对孙策加以提防。原本提出的委任孙策为九江太守一事也不了了之,后来干脆提拔自己的亲信陈纪担任这个职务。孙策打算利用袁术扩充力量的幻想也破灭了。

孙策投靠袁术原本是权宜之计,所以平时积极寻找外放的机会,但袁术始终对孙策充满戒备,这让孙策失望之极。此时,他所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

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孙策始终没有忘记张绘所提出的战略规划,他的目光也一直死死地盯着混乱的江东地区。

同年年底,陶谦因病去世,在徐州豪强及袁绍的支持下,刘备登上了徐州牧的宝座。袁术自称徐州伯,集结军队,准备向立足未稳的刘备发动进攻。为此,袁术要求庐江太守、江东大族陆康提供三万斛军粮,遭到陆康的拒绝。袁术让之前与陆康有过一面之缘的孙策前往庐江交涉。陆康又借故不见孙策,只是派出一名主簿应付孙策。袁术闻讯之后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孙策进攻庐江,并许诺孙策一旦拿下庐江,就将太守之位授予孙策。不过,在孙策经过半年时间的进攻拿下庐江之后,袁术再次变卦,又将太守职务授予了另外一名亲信刘勋。

孙策正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借口摆脱袁术而苦恼之时,机会意外地出现了。

皇室宗亲刘繇被李催、郭汜控制的汉室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刘繇来到扬州后才发现当地情况恶劣,不仅内乱不止,周边各割据势力也对扬州虎视眈眈,就连扬州的州治历阳(今安徽省和县)也被淮南割据势力袁术所占据。无奈之下,刘繇只能以丹阳郡的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之后,刘繇下令将时任丹阳太守的吴景和丹阳都尉孙贲强行驱逐。李催、郭汜等人得知此事之后,加封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周尚为丹阳太守。刘繇军威大振,俨然有与袁术旗鼓相当之势。

刘繇的强硬行径立即招致了袁术的强烈反击。袁术以牙还牙,私自任命惠衢为扬州刺史,并命令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一起率部进攻张英等人。双方在横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南)地区展开激战,持续了一年有余仍难分胜负。直到孙策取得庐江之战胜利,横江津的战事仍然处于胶着之中。这让一心想在扬州地区扩充势力的袁术非常焦急。

孙策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此时孙策看准了袁术焦躁的心态,趁机向袁术要求,让自己前往横江地区助战。孙策告诉袁术,自己的家族在江东一带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能够前往横江协助舅舅吴景作战。一旦拿下横江之后可以就近招募三万人马,到时候这些兵马就会用来协助袁术。

袁术深知孙策对自己有着强烈的怨恨之心,如果真的可以招募到三万兵马,孙策肯定一去不复返。但是横江津战事吃紧,袁术又无法立即派出更加得力的战将增援,无奈之下袁术只好答应了孙策的请求。

至此,江东之战拉开了序幕。

战前布置及力量对比

为了抵御袁术即将发动的进攻,扬州牧刘繇在赶走吴景和孙贲之后,随即对扬州各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前部署。他派遣部将樊能、于麋驻扎在长江渡口横江津(今安徽省和县东南)、张英驻军横江津以北的当利口;在牛渚(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建立军需物资大营,派驻重兵把守:以彭城相薛礼镇守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区东南)、下邳相笮融屯兵秣陵县南。刘繇计划以此三道防线作为抵御进攻的主要战术手段,凭借地利与孙策展开较量。同时,刘繇任命部将朱皓为豫章(今江西省大部地区)太守,出兵豫章郡,将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玄赶走,重新控制了豫章郡。

除了刘繇采取的各项战前部署之外,江东地区的地方豪族对于袁术的敌对态度也是孙策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孙策在之前的庐江之战中击败守军,赶走了在江东地区极富名望的望族陆康等人,引起了江东大族对袁术及孙策的强烈反感。江东大族大都选择了站在刘繇的一方来抵御袁术派来的“外来者"。

除了地利、人和的因素之外,刘繇在兵力数量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此时,刘繇的兵力也达到了数万人之多。

那么,作为进攻一方的孙策的实力又是怎样的呢?

孙策此时的兵力少得可怜。尽管袁术答应孙策进攻江东,但没有给孙策一兵一卒。离开袁术之时,孙策的手中仅有一千多步兵和几十名骑兵,愿意跟随作战的宾客也不过数百人。孙策十分清楚,单凭这点兵力不但无法夺取江东,就连性命也难保。

如何才能在进攻开始之前补充兵员、壮大实力呢?孙策很快便想到了办法。

孙策出发之后,没有直接赶往战场与刘繇交战,而是来到了历阳(今安徽省和县)。这里有他的舅舅吴景、堂兄孙贲,还有好友周瑜的从父、丹阳太守周尚。

显然,孙策是来求援的。孙策提出将三人手中的军队全部交由自己指挥。由于孙策在之前的战斗中骁勇善战、指挥有方,吴景等三人都一致同意了孙策的要求。

周尚还主动提出负责供应大军的粮草供应。好友周瑜又带着部分士兵赶到历阳,他将这些士兵也交给了孙策指挥。因此,在历阳逗留期间,孙策兵力大增。离开历阳之际,他的军队数已经达到了五六千人。随同参战的将领有吴景、孙贲、周尚、周瑜、程普、黄盖、蒋钦、周泰、吕蒙、徐琨等数十人。

在完成扩军之后,孙策于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十二月,开始了夺取扬州六郡的战争一江东之 战。

击败刘繇夺取二部

战事开始之后,孙策将第一个目标选择在由刘繇部将樊能、于麋、张英等人驻守的横江津、当利口、牛渚大营。横江津、当利口是长江沿线的重要渡口,也是刘繇防御体系中的重点。孙策采纳了姑姑、徐琨母亲的意见,用芦苇做筏,快速渡过长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樊能、于麋、张英并占领横江津、当利口,之后又向牛渚大营发动进攻。守军战败,孙策顺利攻占该地,并缴获了大量物资和粮草。此时为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同年春天,孙策转向笮融所在的秣陵县南并发动进攻。笮融率部出城迎敌,被孙策击溃,五百余人被杀。笮融见势不妙,连忙退回城内防御。孙策见一时难以攻入城中,以部分兵力继续围攻笮融,造成主力仍然留在秣陵县南的假象,其主力秘密疾驰至秣陵城下,并对该城突然发动袭击。守将薛礼完全没有想到孙策突然兵临城下,心怀恐惧,城池很快失守,他只好带着少数随从突围而出。秣陵城落入了孙策之手。

得知孙策主力围攻秣陵城的消息之后,樊能、于麋等人以为有机可乘,立即集结残部向牛渚地区发动进攻,企图重新夺回这个战略要地,切断孙策的退路。

孙策闻讯后,留下少数兵力驻守秣陵,主力回援,与樊能、于麋展开激战。樊能所部皆为横江津、当利口之战的败兵,士气低落、战斗力较差,很快也被孙策击败,部众一万多人变成了孙策的俘虏。

连番恶战的胜利使得孙策军队士气大振。孙策命令所部马不停蹄,返回秣陵县南,继续围攻笮融。在攻城的战斗中,孙策为流矢所中,大腿受伤,不能骑马,只能躺在车上。主帅受伤,大军的进攻只能中途停止,全军返回牛渚休整。此时,孙策手下有几个士兵叛变,向笮融报告说孙策已经伤重而死。笮融不明真相,误以为孙策真的死亡,大喜之下竟然忘记派人去核实这一消息的真实性,急不可耐地派出手下将领于兹向牛渚展开进攻,企图将孙策回撤的大军歼灭。

得知笮融贸然出击的消息后,孙策立即想好了破敌之策。他命令步骑数百人前去迎敌,大军主力则埋伏在不远之处,等着敌军中计。果然,笮融的军队发起进攻之后,这数百士兵稍作抵抗之后便悉数撤退,并将于兹所部引到了孙策早已布置好的包围圈,孙策主力掩杀而出。经过一番交战,敌军打败,被杀死的士兵达到一千多人。随后,孙策大军返回秣陵县南。孙策让士兵对着城里的守军高喊:“孙郎(指孙策)现在究竟怎么样了?"此时笮融才猛然意识到,孙策不但没死,派出去的于兹部也被孙策消灭了。从此,城里守军的士气更加低落,部分士兵甚至连夜离开笮融变成了逃兵。笮融眼见孙策士气正盛,只能加强城内的防御,无论孙策如何挑衅都不敢迈出一步。

面对笮融的死守战术,孙策及时改变策略,果断放弃对笮融的围攻,主力迅速南下,在梅陵地区(今安徽省南陵县)将守军击溃,然后回军向北进攻丹阳(今江苏省当涂县以东)、湖孰(今江苏省江宁以南)、江乘(今江苏省句容市以北),进入吴郡北部地区,直逼刘繇的老巢一曲阿。 困守秣陵城南的笮融孤立无援,最后也只能逃往豫章地区。孙策最终不战而胜,将此处占领。丹阳郡大部地区处于孙策的控制之下。

得知孙策即将进攻曲阿,刘繇派出同乡太史慈及一名骑兵出城前往神亭(今江苏省丹阳市西)侦察敌情。此时,孙策正巧带着黄盖、韩当等十三人来到此处,与太史慈遭遇,展开了一对一的较量。这场单挑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孙策夺取了太史慈插在脖子后面的手戟,太史慈也缴获了孙策的头盔。双方的援军各自赶来,这场生死搏斗才得以停止。

孙策的步步紧逼使得扬州牧刘繇惊慌失措,无心恋战,只能撤退至丹徒(今江苏省镇江)以躲避孙策兵锋,曲阿也随即落入孙策的手中。周边地区官吏及百姓风闻孙策将至,纷纷离开家园逃至山中躲避。

为稳定局势,孙策严令部下不得抢掠,对百姓秋毫无犯。孙策的措施收到了成效。百姓大为感动,纷纷走出深山欢迎孙策的大军。之后,孙策通知各县邑,凡是刘繇的部下前来投诚者,一律既往不咎;愿意从军者,免除全家人的赋税,不愿从军者也不做任何处罚。十多天之后,不少人跑到军营参军,孙策不但得到了两万多人的新兵,还获得了马匹千余。孙策军威大振,实力大增。

此时,从曲阿逃至丹徒的扬州牧刘繇惶惶不可终日,计划在丹徒短暂停留之后逃往会稽。名士许劭认为会稽地区经济发达,必将是孙策下一步进攻的重点,建议刘繇前往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向曹操和刘表求援。刘繇听从许劭的建议逃往豫章,吴郡北部地区也被孙策所控制。

同年年底,孙策命部将朱治向吴郡中部、南部地区发动进攻,加快占领吴郡全境的进程。朱治占领钱塘地区(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立即北上。在由拳地区(今浙江省湖州市以南)与吴郡太守许贡所部交战,打败敌军。许贡只能向西逃往乌程地区(今浙江省湖州市以南),与吴郡地方豪强严白虎会合。至此,吴郡也基本落入孙策的掌握之中,

至此,孙策平定江东的第一阶段战事以基本占据丹阳、吴郡两地而宣告结束。

攻占会稽稳定三部

孙策占领丹阳、吴郡之后,吴郡地方豪强严白虎恃险不服,负隅顽抗。吴景建议孙策向严白虎发动攻击。经过慎重考虑,孙策决定采取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策略,决定置严白虎于不顾,挥军南下进攻会稽太守王朗。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孙策兵临浙江(今富春江),计划渡江向会稽郡固陵(今浙江省萧山区以西)发动进攻。得知孙策大军来犯的消息,王朗手下的功曹虞翻认为孙策骁勇善战,应该利用会稽地区地形复杂的特点与孙策进行周旋,建议王朗放弃固陵。但这个建议遭到了王朗的拒绝,王朗亲自率部驻守固陵。孙策平定江东的第二阶段战事打响。

固陵之战开始后,孙策的进展并不顺利,数次进攻均未成功,孙策焦虑不安。此时,孙策的叔叔孙静冷静地提出建议:王朗凭借固陵城防坚固的优势进行坚守,从正面发动进攻很难有所突破,必须重新寻找突破口。孙静认为攻占固陵以南几十里的查渎地区(今浙江省萧山区东北)是改变当前不利局面的最佳方案。

如果能够占领查渎这个交通要道,就可以绕开固陵的防御体系,出其不意地对王朗发动致命打击。孙静还主动请缨,带领人马进攻查渎。

孙静的建议让孙策眼前一亮。之后,孙策以将士饮用脏水产生腹痛为由,让士兵们准备几百个装水的瓮和罐。到了晚上下令将这些瓮、罐灌上油并点上火,之后在沿江多处地方投放到江中,制造出大军趁着黑夜渡江进攻的假象。

孙策这一策略果然很成功。王朗不明真相,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瓮、罐上,将驻守固陵的主力调至前线戒备。孙策眼看调虎离山之计成功,立即按照孙静的建议以一部趁着夜色悄悄地靠近查渎,并突然向查渎所属高迁屯的王朗守军发动进攻。到这个时候王朗才发现中计,心中大惊,连忙派周昕率部前去增援。此时孙策已占领查渎地区并向周昕发动反攻。周昕战败被杀。王朗见固陵侧翼被袭,固陵无法抵抗孙策的两路夹击,只好乘船从海陆逃往东治地区( 今福建省福州市)。孙策乘胜追击,又将王朗击败。王朗走投无路,只得投降。孙策控制了会稽郡。

夺得三郡之后,孙策重新任命了各地官吏、稳定当地秩序。之后,孙策开始着手对盘踞在三郡地区的刘繇旧部及地方豪强势力展开清剿。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秋,袁术在淮南地区称帝,曹操派议郎王浦前往江东,借汉献帝之名要求孙策派兵进攻袁术。同时让徐州的吕布与代理吴郡太守陈瑪配合孙策作战。当时陈璃的驻扎地在徐州广陵郡的海西地区(今江苏省灌南县东南)但就在孙策整装待发之际,陈璃暗中派都尉万演来到江东秘密联络原扬州官吏陈璃、地方豪强严白虎图谋袭击孙策。孙策闻讯后,命朱治出兵突入徐州,在海西地区将陈璃击败,俘获其妻子及部众四千人。孙策则亲率大军向严白虎发动进攻。严白虎得知孙策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后,一面布置力量据险据守,一面派出弟弟严白舆前来求和。孙策识破了严白虎的策略,亲手用戟将严白舆杀死,随即向严白虎发动进攻。严白虎自知不敌,向余杭方向逃窜,投奔当地豪强许绍。不过,这股地方豪强势力很快也被孙策所剿灭。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盘踞泾县(今安徽省泾县)的太史慈部和陵阳地区(今安徽省青阳县以南)地方豪强势力祖郎又成了孙策的攻击目标。

刘繇逃离曲阿之后,太史慈独自隐藏在芜湖地区(今安徽省芜湖市),后逃入附近的山中并自称丹阳太守,继续与孙策为敌。当时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以西)以东地区,只有泾县(今安徽省泾县以西)以西的六个县尚未归顺,这给了太史慈以可乘之机。他乘机屯兵泾县,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同时联合邻近山越等少数民族,对孙策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面对这名猛将,孙策心生爱才之意。在得知太史慈继续在泾县地区作乱的消息后,孙策率兵向太史慈发动攻击,将太史慈的队伍悉数消灭并抓获太史慈。孙策当即为太史慈松绑并进行招降,授予太史慈门下都督一职。

在成功收降太史慈之后,孙策又向盘踞在陵阳地区( 今安徽省青阳县以南)的地方豪强势力祖郎发动进攻,并成功将其活捉。面对这个当年差一点就要了自己性命的仇人,孙策不计前嫌,亲自为祖郎松绑并进行劝降:“ 当年你不但袭击我,还差一点要了我的性命,那些只是私怨。如今我起兵作战,为的是平定天下的大事。这些往8的恩怨我并不计较,你也用不着担心我会因此而杀你。”祖郎深受感动,当即表示归顺。孙策授予其门下贼曹一职。当孙策胜利回营之时,祖郎和太史慈这两个孙策当年的仇敌一同在前面开道,全军都感到非常的荣耀。此后,刘繇病逝,太史慈又主动前往豫章地区,将刘繇遗留的万余旧部带回了江东交给孙策。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年底孙策渡江之后,短短数年时间,孙策已经完全占领了丹阳、吴郡、会稽江东三郡,为统一江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占领三郡的过程中,孙策不仅表现出其出色的指挥才能,还根据战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同时亲临战阵冲锋陷阵,显示了其名将本色。

夺取庐江平定江东

就在夺取丹阳、吴郡、会稽三郡并逐步稳定当地局势之时,江东及淮南地区的局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病死,其手下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人打算投奔孙策,但在半路被袁术的旧部、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一带)太守刘勋收编。之后,刘勋又陆续接收了袁术的众多残部并得到淮南名士刘晔等人支持,逐渐成为江淮一股实 力较强的割据势力。为了进一步扩充力量,刘勋还通过各种手段向毗邻的豫章郡渗透。

刘勋在庐江地区的活动,引起了孙策的警觉,孙策决定加快夺取庐江、豫章等地的进程,及早统一江东地区,扩大势力范围。孙策平定江东的第三阶段战事展开了。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孙策派出使者向刘勋诈称豫章郡上缭(今江西省永修县)一带的豪强经常袭击自己的属地,由于道路不畅难以征讨,希望刘勋能够代为征讨。为了诱使刘勋上当,孙策还让使者带去大量的金银珠宝以表示诚意,同时又表示自己会出兵作为外援,对刘勋的进攻进行协助。

不过,孙策的计策被名士刘晔识破。刘晔认为,上缭地方虽小,但城防坚固,难以在短时间内攻破,到时候刘勋主力就会被牵制在上缭城下。如果孙策此时突袭刘勋的老巢皖城(今安徽省潜山县),刘勋难以立刻回援,庐江将落入孙策之手。但是,刘晔的准确判断并没有引起刘勋的重视。同年十一月,刘勋以主力征讨上缭,皖城及其周边地区兵力空虚。

孙策得知刘勋主力已经离开皖城,立即借口攻击荆州割据势力出兵石城(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以西)。当刘勋到达海昏地区(今江西省永修县以东)时,孙策攻占庐江的行动也正式开始。他命令堂兄孙贲、孙辅率领八千将士前往彭泽(今江西省湖口县)堵住刘勋的归路,自己则与周瑜一起率部两万偷袭皖城并将其攻占,俘获了原袁术部众三万多人,还有袁术、刘勋的家眷。随后,孙策命李术为庐江太守,以三千人马驻守该城,同时将俘获的人员悉数迁往吴郡。

被蒙在鼓里的刘勋还不知道孙策已经出兵攻占了自己的老巢。刘勋进入上缭之前,当地民众已经逃跑,给他留下了一座空城。刘勋一无所获,只能原路返回。在彭泽地区遭到了孙贲、孙辅的偷袭,刘勋战败,退走楚江,从寻阳(今安徽省黄梅县一带)步行来到置马亭(失考)。直到此时,刘勋才得知皖城失守的消息。于是,刘勋不得不放弃原定返回皖城的计划,转而赶往西塞(今湖北省黄石东南)并在流沂(今湖北省黄石东南一带)地区构筑防御工事进行固守,同时向荆州割据势力、江夏太守黄祖求救。黄祖派其子黄射率领五千部众赶来增援,与赶来的孙策展开激战。孙策大败黄射及刘勋,俘虏两千多人,缴获战船千余艘。

眼看大势已去,刘勋与部将刘偕一道北投曹操。至此,孙策成功控制了庐江郡。

占据庐江之后,孙策命周瑜留守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自己率部东下进入豫章郡,开始了平定江东之战中的最后一仗一占 领豫章。

孙策进入豫章之后,战事顺利,不久便到达了椒丘一带(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南),距离豫章郡郡治豫章城(今江西省南昌市)仅有一步之遥。为了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孙策派出江东名士、功曹虞翻前往城中劝降。当时的豫章太守是江东名士华歆。面对孙策的强大军力,华歆自知不敌,在虞翻的劝说下不战而降,将豫章拱手交给了孙策。豫章郡被孙策轻松拿下。

之后,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庐陵郡,以孙辅为庐陵太守。这样,加上之前孙策所占据的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孙策先后占据了江东六郡,完成了江东之战,成为汉末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

战事总结

从孙策发动江东之战开始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到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仅仅用了四年多时间便完成了占据江东的战略构想,而此时的孙策也不过二十五岁。当得知孙策平定江东之后,就连曹操都非常感叹地说道:“猁儿难与争锋也!"曹操对孙策也产生了的深深忌惮。

孙策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汉末时期中原及江东地区的复杂政治、军事形势的外部原因,又有孙策知人善任、运筹帷幄的内在因素。

孙策发动江东之战是在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年底,当时中原主要的割据势力分为两派。一派以袁绍、曹操、刘表为首,另一派则是以袁术、公孙瓒为首。当时袁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与公孙瓒争夺冀州、青州和幽州地区,而曹操则忙于兖州争夺战,刘表虽然占据荆州却安于现状,并无扩展势力的野心。因此,该集团对于孙策统一江东的战争并未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到了建安年间,袁绍和曹操更是逐渐走向决裂,均无暇理会孙策,这也无形之中给孙策在江东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袁术集团在遭遇袁绍集团的沉重打击之后,元气大伤,正在努力恢复实力。

因此孙策投靠袁术,其实是增强了袁术集团的实力,虽然袁术对孙策颇有顾忌,但无奈孙坚的不少旧部仍然在袁术集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袁术也只能对孙策的发展无可奈何。加之袁术早年一心想夺取徐州和兖州地区,恢复往日的势力,其发展重心并未放在江东地区。对于孙策出兵江东的计划,袁术一度认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因此,在孙策出兵江东之初,袁术并未放在心上,一心忙于称帝。等到孙策占据江东数郡之时,袁术已经在寿春称帝,成为天下公敌,忙于应付来自曹操的进攻,对于江东地区已经是鞭长莫及。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都对孙策统一江东地区起到了一个重大作用:孙策完全可以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放心大胆地发动江东之战,无须顾忌其他割据势力带来的潜在威胁。

孙策举事之初,曾经多次拜访江淮名士张绘寻求发展方略。而张纨则为其制定了一个占据江东意图天下的宏伟蓝图,使孙策一开 始就明确了发展的战略。在遭遇袁术冷遇之时,父亲孙坚的旧部朱治又及时提出了伺机夺取江东的主张。这些建议都让孙策在事业发展初期避免了冲动和盲目。其战略思想明确,在执行这一目标之时又坚定不移,是孙策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战争开始之后,孙策展现了一名军事家的雄才伟略,战术运用十分精妙:

(1)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刘繇的沿江防线,取得了进攻江东的桥头堡,在造成对手极大心理震撼的同时鼓舞了己方的士气。

(2)采用突然袭击、阵地战、运动战等多种战术,打乱了刘繇的战略部署,使得对手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先后将刘繇的主要兵力击溃,使得刘繇再也无法利用兵力上的优势与自己抗衡。

(3)孙策巧妙地利用对手的疏忽,避实击虛,突袭固陵造成王朗全线崩溃,为占据会稽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采用兵不厌诈的策略巧取庐江,之后不惧荆州割据势力并与之激战,保证了庐江地区的安全。

(5)采用劝降战术瓦解对手,避免了兵力消耗。

(6)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将,为迅速夺取江东地区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作为抵抗孙策统一江东的主要力量,扬州刺史刘繇疏于兵略,没有利用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对孙策进行迎头痛击,导致战争开始阶段便节节败退,使孙策轻易进入江东地区。同时,刘繇手下缺乏能力出众的军事将领,战术死板僵化,难以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和防御,反而被孙策逐个突破。随着刘繇不久之后病逝,江东各地官吏更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进行对抗。此外,江东大族及地方豪强势力一直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江东军队无法与孙策大军抗衡,一战即溃。因此,孙策统一江东也就变得无法阻挡了。

胜利背后的阴影

尽管孙策在战场。上威风八面、战无不胜,但内政方面犯下了不少错误,导致江东局势在自己及弟弟孙权统治初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孙策是以袁术属下的身份进攻江东的,在庐江之战期间孙策又逼死了江东大族陆康并杀死陆氏宗族百余人,引起江东大族强烈不满。这也造成此后孙策在对付扬州刺史刘繇为首的政府军的同时,还遭遇到江东大族的顽强抵抗。尽管孙策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使得江东六郡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先后易主,但是江东大族的抵抗并未停歇。对于江东大族的反抗,孙策采取了异常严厉的镇压手段。吴郡太守许贡在不得已投降孙策之后,仍然暗中与把持汉末朝廷的曹操集团联系,希望借助曹操的力量推翻孙策。孙策截获了许贡与曹操之间的通信,当面斥责许贡并将其杀死。除许贡之外,江东大族如周昕、邹他、钱桐等人也都加入了抵抗当中,这些人在孙策统半江东的过程中均先后被杀。在江东地区负有盛名的高岱、沈友等人也陆续死于孙策之手。

在孙策高压政策的影响下,不但江东大族对其采取了对抗的态度,一些寄寓江东的士人宁愿离开江东也不愿为孙策效命。如名士徐奕、徐宣、陈矫、王朗、华歆等,人都先后离开江东投奔曹操,名满天下的许靖则远赴交州。另外一些在诸侯混战时期来到江东的士人也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与孙策集团保持距离。在这些人中就有之后在东吴集团发挥过重大作用的鲁肃、诸葛瑾、严睃、步骘等人,这些人都是在孙策统治时期均不为孙策所用。在这些人中,鲁肃原本与周瑜关系密切,但是面对孙策的高压政策,鲁肃竟然打算向北投奔江淮豪强郑宝,足见鲁肃对孙策政策的强烈不满。

孙策的高压政策不但对稳定江东局势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孙策集团内部人士的担忧。孙策的母亲吴氏就曾经数次制止孙策对江东士人的杀戮。

在孙策征讨江东的过程中,吴氏曾经出面要求孙策不要杀害与孙坚有旧交的江东大族王晟。在孙策打算杀害江东另外一位名士、功曹魏腾的时候,吴氏以投井相威胁,要求孙策立即释放魏腾。同时吴氏还告诫孙策:刚刚占据江东,百废待兴,应该礼贤下士,舍过录功。魏腾平时做事一心为公、 循规蹈矩,在江东士人中享有盛名,今天如果无辜将魏腾杀了,势必造成江东大族更加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在吴氏的规劝下,孙策才勉强释放了魏腾。

总的来说,孙策处理与江东大族及寄寓江东士人的态度和方法是不成功的。

究其缘由,既有孙策之前投靠袁术对江东所带来的负面形象,也有孙策自己的失误。作为一个依靠武力平定天下的一代英豪,孙策寄希望于仍然依靠武力来治理天下,这显然是难以获得成功的。因此,在孙策统治江东时期,江东地区的形势并不稳定。这一切都给后来孙权掌权初期造成了消极影响。

后话

为巩固在江东地区取得的巨大胜利,孙策于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年底又与荆州割据势力发生了一场激战。当时黄祖屯兵沙羡(今湖北省嘉鱼县北江)向孙策进攻。孙策于十二月十一日率领周瑜、吕范、程普、孙权、韩当、黄盖等人发起反击。孙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并利用风势向黄祖发动火攻。两个时辰之后,黄祖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孙策不但俘虏了黄祖的妻子儿女七人,同时还斩杀了黄祖大将刘虎、韩唏及士兵两万多人,缴获战船六千多艘。随着黄祖的完败,荆州割据势力刘表集团对江东地区的主动挑衅戛然而止,不得不采取更加稳妥的防御策略防止孙策集团向荆州地区扩张。

就在孙策一面努力稳定内部局势,一面密切关注中原地区诸侯混战,准备乘机向中原地区扩展势力之际,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开始了。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在一次狩猎时被许贡的门客伏击,身负重伤。临终前,孙策将江东的未来托付给了年仅十九岁的弟弟孙权。同年四月,孙策病逝,终年二十六岁。

就在孙策临终之际,中原地区的战事也愈演愈烈。同年,一场决定中原地区霸主地位的重大战役打响。这场战役的一方,是当年兵微将寡的曹操,他的对手则是原关东联军统帅、当时河北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首脑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