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吴之四姓

吴之四姓(江东四大家族)

吴之四姓简介

吴之四姓:六朝吴中顾陆朱张吴郡四姓 ,萌生于东汉 ,崛起于东吴 ,鼎盛于东晋 ,中衰于刘宋 ,又中兴于齐梁 ,终衰于梁陈 ,三百年间 ,兴衰演变 ,即为当时的政治军事作出过杰出贡献 ,留下深沉的历史经验 ;又流播于艺苑文坛 ,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文化史上 ,影响深远。

吴之四姓·历史词解——

一、简介

吴之四姓应为顾陆朱张,指的是汉末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吴郡四大家族。一般容易与会稽四姓“虞魏顾陆”相混淆。

四大家族三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顾氏:顾雍、顾谭、顾荣

陆氏:陆逊、陆抗、陆绩、陆凯、陆云、陆机

朱氏:朱桓、朱据、朱异

张氏:张温(张昭、张纮“二张”并非吴郡人)

二、背景

汉代有衣冠子弟垄断州郡掾属的惯例,这种情况在江南同样存在,而且在吴郡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吴郡的显贵多,四姓子弟求仕的也多,所以孙权特予照顾,以致“郡吏常有千数”。自汉代以来,州郡掾属例由州郡地方长官辟用本地人士担任,此制至三国亦然。

由于“吴郡四姓”兴盛于东吴,其家族势力历东晋南朝延绵未衰,所以直至唐宋时期,朱、张、顾、陆仍被列为吴郡著姓,其社会地位依然受到尊重。

三、吴中

吴中为禹贡扬州之域。自周泰伯让国来奔 ,始有句吴之号。武王克商 ,封其后为吴 ,至阖闾始筑城以为都。吴亡 ,其地入越;楚灭越 ,以其地封春申君黄歇。秦并天下 ,以吴越地为会稽郡。项梁起兵 ,始有吴中之称。汉顺帝始立吴郡,三国南朝因之 ,领县或不同。刘宋析其地为会州、南徐州,后废 ,属扬州。陈改吴州。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苏州,至唐天宝元年 ,遂通称苏州吴郡。然吴地今称谓甚多 ,泰伯称句吴 ,《史记》、《汉书》或称吴中、吴下、吴门 ,此后尚有称旧吴、大吴、全吴、中吴、吴会、吴越、三吴等 ,内涵不尽相同 ,属地也历朝不一。大而言之 ,吴地可据《汉书· 地理志》含“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 ,尽吴分也。”小而言之 ,则专指以太湖流域之苏州为中心 ,辖吴县、吴江、昆山、常熟等县。自古以来 ,吴中得山川鱼米之利。境内诸山秀丽瑰奇 ,锺东南之秀气;而万水辐凑 ,触地成川 ,太湖周回五百余里 ,聚天地之玄源 ,济三方之灌溉。锺灵毓秀 ,山水兴贤 ,秀丽的江南山水孕育了一代代俊彦英才 ,为中国文化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其尤为著称者 ,当推六朝顾陆朱张四姓。

刘义庆《世说新语》有云: “吴四姓 ,旧目云: 张文朱武 ,陆忠顾厚。 ”不仅列四姓之目 ,且分四姓所盛之类。盖四姓自东汉以迄三国 ,即已成吴门望族 ,至东吴而崛起 ,盛于数代。故梁张勃《吴录· 士林》云: “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 ,三国之间 ,四姓盛焉。 ”事实上 ,四姓之盛 ,远不止三国之间 ,而是一直延续至陈 ,贯穿六朝三世。所以 ,今存敦煌文书中 ,有《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云: “吴郡四姓 ,朱张顾陆。盖自东吴以来 ,即此四姓也。 ”自东吴以迄梁陈 ,三百多年间 ,顾陆朱张四姓 ,不仅屡朝簪缨,门第显赫 ,所谓“朝有世官 ,家有世业” ,而且名人辈出 ,俊彦云蒸 ,流誉久远。不仅为当时的政治 ,军事作出过杰出贡献 ,而且流播艺苑文坛 ,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深远影响。

四、家族渊源

顾氏

吴郡顾氏乃越王勾践七世孙摇汉之后。禹治水周行天下 ,还归大越 ,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 ,封有功 ,爵有德 ,崩而葬焉。禹五世孙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 ,乃封其庶子于越 ,号无馀 ,其传二十馀世 ,至周敬王时 ,有子允常 ,拓地始大而称王。允常卒 ,子勾践立 ,称越王 ,灭吴称霸。勾践后六世至王无疆 ,国为楚灭 ,诸族子争立 ,其闽君摇以佐诸侯灭秦 ,汉高祖封摇为越王 ,摇别封其子为顾馀侯 ,以爵为氏 ,汉初居会稽 ,此即吴中顾氏之先祖。东汉明帝时有顾综 ,历御史大夫、尚书令 ,明帝举三代之礼 ,以乞言受诲。至三国时 ,有顾雍,即综之后也。相传蔡伯喈避仇于吴 ,顾雍尝从之学琴书 ,蔡叹异之。孙权领会稽太守 ,以顾雍为丞 ,行太守事 ,郡得大治。后为丞相十九年 ,深得倚重 ,子孙繁衍于吴 ,累朝显赫至数百年。

陆氏

吴郡陆氏,乃妫姓田敬仲之后 ,见于《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田齐十一世至齐宣王 ,其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 ,即陆终之故地 ,因以乡为氏。陆通谥元侯 ,生恭侯陆发 ,为齐上大夫 ,发生二子: 陆万、陆皋 ,孙陆贾为汉大中大夫。陆万生烈 ,为吴令 ,子孙遂为吴县人。陆烈十世孙有陆闳,东汉时为颖川太守。闳生威 ,威生续 ,为扬州别驾。续生稠 ,为广陵太守。稠生康 ,汉献帝时官至忠义将军 ,秩中二千石。子儁为郎中 ,次子陆绩为郁林太守 ,博学多识 ,星历算数 ,无不该览 ,作浑天图 ,注易释玄 ,皆传于世。陆康从子陆骏,官九江都尉 ,太学博士 ,生陆逊,为东吴大将 ,官至丞相。此后 ,陆氏家族遍布朝野。

张氏

吴郡张氏相传出自姬姓 ,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 ,始制弓矢 ,实张罗以取禽兽 ,主祀弧星 ,世掌其职 ,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 ,老生 走 翟 ,走 翟 生骼 ,至三家分晋 ,张氏仕韩 ,韩相张开地生平 ,凡相五君。平子即张良,汉封留侯。良生不疑 ,不疑生典 ,典生默 ,默生大司马金 ,金生阳陵公乘千秋 ,千秋生嵩。嵩五子 ,其四子张睦字选公 ,东汉时为蜀郡太守 ,始居吴郡。此见于欧阳修《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亦见于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国时吴郡张氏有张温、张俨、张敦,皆张睦后人。张温文辞雅重当时 ,孙权征为议郎、选曹尚书 ,甚见信重。张俨博闻多识 ,纬文经武 ,子张翰清才美望 ,博学善文。翰第勃 ,撰《吴录》三十卷。此后有张澄 ,入晋为光禄大夫 ,吴郡太守 ,子孙繁衍 ,累朝不衰。

朱氏

吴郡朱氏本出曹姓 ,颛顼之孙陆终第五子曰安 ,赐姓为曹。周武王克商 ,有曹挟以功封于邾 ,即今山东兖州邹县仙源东南四十里古邾城 ,以国为氏 ,遂易曹为邾氏。从邾挟以下至邾仪父 ,名字始见于《春秋》 ,齐桓公霸 ,仪父附从 ,进爵称子 ,春秋后八世邾为楚灭。邾既失国 ,故子孙去邑以朱为氏。其后盛大者 ,有沛国、义阳、吴郡、河南四望。汉时有朱买臣,武帝时为会稽太守 ,和帝时有朱梁 ,仕为正 (谏 )议大夫 ,吴郡太守 ,郡中朱氏多其后。汉末以至三国间 ,吴中朱氏之显赫者实有二支 ,一支以朱桓、朱据、朱异为代表之吴郡朱氏;一支以朱治、朱然为代表之沛国朱氏 ,此即理学家朱熹之先祖。朱治东吴时领吴郡太守 ,在郡三十一年 ,公族子第及吴四姓多出仕郡。

五、发展

从东汉末年直至隋统一 ,这三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处于江南的六个王朝政权 ,虽然兴亡更替 ,迅如走马 ,但他们裂土分疆 ,雄踞江东 , 致力于与江东世家大族政治上的全面合作 ,因而 ,仍然获得了相当时期的稳定和发展。江东世家大族在积极支持六朝政权 ,维护门阀集团利益的同时 ,也为维护江东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吴中朱张顾陆四姓 ,也正是在与六朝政权合作的过程中 ,随六朝的兴衰而曲折地发展衍变 ,在六朝的政治舞台与社会环境中 ,充分显示他们的家族势力和社会生命力。

东吴

四姓的崛起 ,在东吴一代。孙权据江东而王 ,不能不依靠江东世家大族的全力支持。吴郡朱张顾陆四姓代表了江东世家大族的核心与主体 ,在孙吴政权的创建、稳定、发展与衰落的全过程中 ,都发生了重要作用 ,成为孙吴政权重要的支柱力量。当孙吴创业之初 ,吴郡人士跟随创业的 ,军事上有朱桓、朱异、朱治、朱然、陆逊、陆抗等人 ,政治上有顾雍、张昭、陆逊、张温等人。朱桓朱异父子在与曹魏征战中累建战功。朱治初随孙坚征战 ,坚死后 ,扶翼孙策 ,劝其还平江东 ,为取吴郡。策死后 ,朱然与张昭等共尊孙权号令 ,征伐夷越 ,佐定东南。嗣子朱然熟谙军事 ,胆量过人 ,临急胆定 ,出辄有功。建安中从吕蒙讨荆州 ,生擒关羽。后代吕蒙镇守江陵 ,屡破魏、蜀之兵。陆逊为东吴大将 ,黄武元年 ,刘备率大军来攻 ,举国震恐 ,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 ,督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五万人拒敌。陆逊在夷陵用火攻 ,破蜀军四十余营 ,刘备夜遁白帝城 ,惭恚身亡。东吴从此消除了蜀的威胁。顾雍是最早跟从孙权的江东世族代表 ,权为会稽太守 ,不之郡 ,以顾雍为丞 ,行太守事 ,讨平寇贼 ,郡界宁静 ,吏民归服。后代孙邵为丞相 ,“其所选用文武将吏 ,各随能所伍 ,心无适莫 ,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 ,辄密以闻。若见诺用 ,则归之于上;不用 ,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 ”顾雍为相十九年 ,以缜密而宽容的长者之风 ,保持了孙吴政权与江东世族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 ,国势呈稳定而上升之态。孙权晚年 ,忌吴地世族势力膨胀 ,危及王权 ,因而一改信任为控制 ,用陆逊为丞相 ,然“州牧都护领武昌如故” ,实际上未能回京履行相事。又逢两宫构争 ,陆逊多次上疏陈己见 ,孙权不听 ,多次派使者责备陆逊 ,“逊愤恚致卒”。顾雍之孙顾谭、顾承及张昭之子休也因数陈嫡庶之义 ,而被流徙交州 ,死于其间。陆逊侄陆胤坐下狱 ,楚毒备至 ,骠骑将军朱据被殿杖一百 ,“以正丧身”。这是孙氏集团与吴地世族之间矛盾的一次大爆发 ,吴地世族以陆逊之死而遭受到空前的打击 ,从此之后 ,东吴国势渐衰。而吴中陆氏仍倾全力为之经略。东吴后期对曹魏与西晋的防务 ,主要依靠陆抗。太平二年 ,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 ,抗都督柴桑 ,赴寿春 ,破魏牙门将偏将军。凤皇元年 ,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 ,遣使降晋 ,也是陆抗率军剿灭叛军 ,收复西陵。后期政治上主要靠陆凯为丞相 ,凯正直敢谏 ,积储理财 ,乃心国事 ,忠恳内发 ,使孙皓的独裁暴政不得不有所收敛。

西晋

西晋灭吴 ,江东世家大族的政治活动转入低潮 ,作为东吴世胄 ,他们摆脱不了亡国之余的耻辱 ,因而西晋立国之初 ,他们大多隐居不仕 ,只有陆抗二子陆机陆云及顾雍之孙顾荣北上赴洛阳 ,时号三俊。二陆入洛 ,虽得张华爱重 ,吴王晏、赵王伦、齐王、成都王越等先后用之 ,然终不能行其匡世济难之才 ,为宵小构陷 ,兄弟数人 ,惨遭杀害。顾荣亦数践危亡之际 ,恒以恭逊自免。

东晋

东晋政权是在南北门阀世族官僚的共同支持下建立的。永嘉南渡后 ,琅邪王氏拥戴之功最多 ,权势也最显赫 ,王导任丞相 ,王敦都督六州军事。其次 ,太原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等北方大族相继兴起 ,成为东晋王朝重要的社会基础 ,把持着中央与地方的军政大权。司马睿初镇建康 ,吴人不附 ,王导患之 ,因进计引顾荣、卢循以结人心 ,二人应命而至 ,由是吴会风靡 ,百姓归心。司马睿既依靠北来侨姓世族的支持而立脚江东 ,又对“敦控强兵”、“导专机权”的现状“畏而恶之”,他急欲改变“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抑制王氏 ,加强皇权 ,因此 ,他不能不依靠江东吴姓世族以求取政治上的平衡。他对顾荣的信任 ,又以“侍中皆北士 ,宜兼用南人”为理由 ,提拔陆晔为侍中 ,都体现了他对吴中世族的依靠与信任。这种依靠与信任 ,在成帝与穆帝时有进一步体现 ,那就是顾氏和陆氏相继进入中央政权并担任最高职务。成帝时 ,苏峻反 ,右光禄大夫陆晔卫帝于太极殿 ,与弟陆玩守宫城 ,玩暗中劝说匡术归降 ,事平 ,进陆晔卫将军 ,陆玩为尚书令 ,兄弟二人俱开府仪同三司。咸康中 ,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 ,以陆玩有德望 ,乃迁侍中司空。穆帝时 ,又以顾荣族兄顾众为尚书右仆射 ,族子顾和为左光禄大夫 ,开府仪同三司 ,加散骑常侍尚书令如故。这是吴姓士族与东晋政权合作最好的时期 ,也是吴姓士族仕于东晋最为辉煌的时期。吴姓士族由于分享了一部分重要政治权力 ,使得南北世家大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 ,既保持了国家一个时期的稳定 ,也使国家能集中力量对付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此后历三十余年 ,至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复有陆玩之子陆纳以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 ,拜尚书令。从东吴到东晋 ,吴中四姓由崛起而发展 ,至此达到鼎盛。

刘宋

南朝刘宋,是四姓中衰之时代。东晋末年发生的桓玄之乱与孙恩起义,给东晋门阀士族以极其沉重的打击。战乱历时八年 ,侨姓士族桓氏、庾氏同归于尽 ,王氏、谢氏也被大大削弱 ,东晋初年南下的门阀士族几乎复灭殆尽 ,只有吴姓士族还保存残余势力。刘宋之初 ,吴中四姓进入中央政权的几无一人。见于《宋书》所载 ,陆氏只有陆徽一人 ,顾氏只有顾琛、顾恺之二人 ,所任只是地方州郡太守、刺史及将军。只有朱氏犹存先世家风 ,在刘裕崛起之时 ,走军功之路 ,朱龄石、超石兄弟勇武果锐 ,刘裕伐蜀 ,以龄石为元帅 ,累建大功。而张氏则一反前代崇尚玄学清谈、以任清贵之官标榜 ,不屑地方与武职官之旧习 ,开始走军功之路 ,而使吴中张氏有复兴之势。张澄之后 ,张裕、张邵兄弟并为镇军将军。高祖北伐 ,张裕出为持节督广交二州诸军事 ,绥静百越 ,岭外安之。张邵则预为谋划 ,舟船武库 ,一时俱备 ,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文帝镇荆州 ,以邵为司马领南郡相 ,军国大事 ,悉决于邵。张裕子永 ,幼涉书史 ,骑射杂艺 ,触类兼善 ,太祖谓堪为将。永光中 ,四方反叛 ,以张永为冠军将军 ,假节镇吴郡 ,率军东讨。又持节监青、冀、幽、并四州诸军事 ,统诸将讨徐州刺史薛安都 ,累战克捷 ,破薛索儿。张永为将三十余年 ,累建功勋 ,亦三次折兵受损。其间 ,张氏子弟为将军尚有张岱为冠军将军领益州刺史;张悦为持节辅师将军领巴郡太守;张辩为广州刺史 ,张兴为右卫将军雍州刺史;张瑰为辅国将军等。

齐梁

齐梁时代 ,吴中四姓渐生分化 ,顾氏、朱氏相继式微 ,张氏以军功及人物继盛于二朝 ,而陆氏则有复兴之势。张氏之族由宋入齐有张岱、张绪、张瑰。张岱为张裕之子 ,少与其兄太子中舍人张演、新安太守张镜、征北将军张永、弟广州刺史张辩俱知名 ,称张氏五龙。宋明帝时 ,四方同反 ,帝以岱有才堪任 ,使持节督西豫州诸军事、益宁二州诸军事 ,数年 ,益土安其政。迁吏部尚书。入齐出为左将军领吴郡太守 ,齐高帝手敕岱曰: “大邦任重 ,乃未欲回换 ,但总戎务殷 ,宜须望实。今用卿为护军加给事中。”次年迁金紫光禄大夫。演子张绪,少以清简寡欲、善谈玄理为时所重 ,仕宋为太子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 ,入齐为中书令。王俭尝盛赞“张绪过江所未有” ,齐高帝欲用为右仆射 ,以问俭 ,俭曰: “绪少有清望 ,诚美选也 ,但南士由来少居此职。 ”褚渊曰: “俭少年未忆耳 ,江左用陆玩、顾和 ,皆南人也。”俭曰: “晋代衰政 ,不可为则。”乃止。这仍然是北来侨姓士族对吴姓士族的权力限制。但琅 王 牙 王氏终竟未能限制吴郡张氏的发展 ,张绪后为吏部尚书 ,迁金紫光禄大夫 ,领南郡王师 ,加给事中。永子张瑰亦英武有勇 ,入齐迁侍中 ,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及竟陵、随郡军事 ,以功授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张氏子弟还有张冲 ,初随族叔张永为将 ,除绥远将军 ,冠军将军 ,持节督南兖、兖、青、冀、徐五州军事 ,永元中封定襄侯。永子张稷 ,建武中曾助宁朔将军沈文秀镇豫州 ,破魏兵百万之围。梁王萧衍起兵 ,张稷与王珍国部将杀东昏侯以献 ,入梁为中书令。由齐入梁 ,吴中张氏未能继续保持军功家族的地位 ,除张稷外 ,绪子张充、瑰子张率、稷子张嵊、由事武复归于文 ,以学尚风流 ,人物俊彦享誉吴中。

陆氏沉寂于宋 ,至齐有陆慧晓享誉极高。建元初为太子洗马 ,何点称其心如照镜 ,遇形触物 ,无不朗然。武帝子为南豫州剌史 ,帝呼其小名曰: “乌熊痴如熊 ,不得天下第一人为行事 ,无以压一州。 ”乃以慧晓为长史行事。后与谢 月 出 同为竟陵王左右长史 ,竟陵王谓王融曰: “我府前世谁比?”融曰: “明公二佐 ,天下英奇 ,古来少见。 ”慧晓历抚五政 ,立身清肃 ,以礼处人 ,毋论贵贱。他是六朝时代士庶观念转变的代表 ,自云生平未尝卿士大夫 ,或问其故 ,慧晓曰: “贵人不可卿 ,而贱者乃可卿。人生何容立轻重于怀抱 ,终身常呼人位。 ”这种观念在士族与寒门对立的时代 ,是极为可贵的。它表明随着战乱与寒门的崛起 ,门第显赫如陆慧晓者 ,也正发生着价值观念上的重大转变。陆氏入梁有陆倕、陆杲、陆襄等 ,陆倕为昭明太子宾客 ,礼乐多所创革。陆杲为御史中丞 ,执法敢言 ,不畏强御 ,累迁太常卿 ,金紫光禄大夫。陆襄亦见知于昭明太子 ,除太子洗马 ,掌管记 ,后死于侯景之乱。

终结

发生于梁太清二年的侯景之乱 ,对南朝门阀世族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侯景攻破建康后 ,对“富室豪家 ,恣意裒剥 ,子女妻妾 ,尽入军营”。城破时 ,“悉驱城内文武裸身而出 ,贼交兵杀之 ,死者二千余人”,“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余家 ,……至是在都者 ,复灭略尽。 ”吴中四姓在侯景之乱发生后 ,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反抗 ,陆子隆于乡里聚徒为御 ,顾野王召募乡党数百人随义军援京邑 ,城陷逃东阳 ,与刘归义合军据城拒敌。张嵊时为吴郡太守 ,闻叛兵围京都 ,即遣弟张伊率郡兵数千人赴援。又集士卒 ,缮城垒 ,为吴郡之备 ,破叛兵刘神茂部。后兵败 ,与子弟十余人同时遇害。经过这次战乱 ,江南的侨性士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吴姓士族也仅存残余 ,随着庶族地主势力的不断上升 ,这些残余势力的地位也不再能显赫一时了。

由梁入陈 ,吴中四姓走向衰落 ,张氏、顾氏只有张种、顾野王堪称。陆氏有陆山才、陆琼、陆子隆堪称 ,其余陆琰、陆瑜、陆琛皆以文学见重。

公元581年 ,隋文帝杨坚结束分裂 ,统一南北 ,建立隋朝,建都长安 ,吴中四姓作为江东世家大族的历史地位便无足轻重了。

六、总结

吴中四姓从萌生于东汉 ,崛起于东吴 ,鼎盛于东晋 ,到中衰于刘宋 ,又分化 ,中兴于齐梁 ,而衰落于梁陈 ,三百年中 ,起落兴衰 ,既留下深沉的历史经验 ,也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四姓之兴 ,是适应汉末以来特殊的社会政治发展的结果 ,又是江东特殊的经济地理环境决定的。六朝偏安江左 ,咸都建康;吴中地迫都辇 ,有海陆之饶 ;而商贾并凑 ,人文鼎盛。永嘉南渡 ,衣冠来归 ,当时已有“君子尚礼 ,黎庶敦庞 ,土风清嘉”之誉。四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故虽处乱世 ,也不废中兴。四姓之衰 ,主要是寒门崛起 ,削弱了门阀士族对权力的控制 ,使得门阀政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随着隋的统一 ,京都的北去 ,新兴家族的不断涌现 ,以及九品中正制为科举考试所取代 ,吴中四姓的优势尽失 ,因而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七、玄学

魏晋南北朝是儒学衰微 ,玄学兴起的时代。玄学以思辩的形式 ,表达的是门阀士族集团的世界观 ,它通过对有无、体用、本末、言意、动静以及自然名教等“辩名析理”的清谈争论 ,构建成一套全新的思辩哲学体系。吴中四姓生于斯时 ,长于斯地 ,在儒学的禁锢崩毁之后 ,他们也以完全自由和开放的形式 ,表现了新的思想 ,新的人生观和新的生活方式。吴郡张氏子弟如张镜、张敷、张绪、张卷、张融、张畅、张充等都好读玄书 ,能清言。《世说新语》载: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 ,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 ,年并七岁 ,在床边戏。于时闻语 ,神情如不相属。瞑于灯下 ,二儿共叙客主之言 ,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 不意衰宗复生此宝。”张镜少与颜延之为邻 ,延之常谈议饮酒 ,喧呼不绝 ,而镜静默无言声。后镜与客谈 ,延之从篱边闻之 ,取胡床坐听 ,镜辞义清玄 ,延之心服 ,谓客曰: “彼有人焉。 ”由是不复酣叫。这两则故事很能代表四姓清言谈玄之盛。而其最负盛名的当推张融。融弱冠知名 ,神明俊出 ,机辩如流。善草书 ,常自美其能。齐高帝曰: “卿书殊有骨力 ,但恨无二王法。 ”融答曰: “非恨臣无二王法 ,亦恨二王无臣法。 ”常叹云: “不恨我不见古人 ,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大胆否定和对自我创新意识的自信与尊崇。在生活方式上 ,他们率性而为 ,不以世俗议论为意 ,如张瑰精音律 ,齐高帝时官给事中 ,光禄大夫 ,建武末屡求还吴 ,居室豪富 ,妓妾盈房。或讥其年衰蓄妓 ,瑰曰: “我少好音律 ,老而方解 ,平生嗜欲 ,无复一存 ,唯未能遣此耳。 ”张充少好逸游 ,尝臂鹰牵狗 ,招摇过市 ,至三十而折节读书。张氏自张敷以来 ,并以理音辞、修仪范为事 ,至张融 ,则风止诡越 ,坐常危膝 ,行则曳步 ,翘身仰首 ,见者惊异。这些 ,都表现为对传统礼法和行为规范的超越和反动。

八、九品中正制

六朝选官 ,行九品中正制。作为江东世家大族的代表 ,吴之四姓自东吴以来即掌握了论荐选拔官员的特权。他们不仅担任丞相、司徒、吏部尚书等官 ,而且累朝担任地方中正官、大中正官 ,成为决定士族或庶族士人进入仕途的关键人物。四姓中 ,陆晔、陆玩、陆纳、陆倕、陆缮、陆襄、陆杲、顾众、顾琛、顾恺之、顾宪之、张裕、张绪、张永、张稷等人都先后担任州中正和大中正官。在六朝门阀政治的历史条件下 ,这些中正官站在士族集团的立场上 ,利用论荐选官的特权 ,为士族子弟进入仕途大开方便之门 ,那是不言而喻的。但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于 ,他们所论荐选拔的官员上任后 ,官品政绩如何 ,是更为重要的。从上所论可知 ,吴中四姓为官 ,大多能清廉自守 ,不自封殖 ,这是应当给予肯定的。如顾雍为丞相 ,其所选用文武官员 ,皆随能授任。陆绩为吴郁林太守 ,罢归时无行李装束 ,舟轻不可越海 ,乃载巨石为重。后树其石于家 ,称廉石 ,成为陆氏清廉的象征。陆琼官至吏部尚书 ,而性谦俭 ,不自封殖。虽位望日隆 ,而执志愈下。室宇不改 ,车服不华 ,俸禄皆散之宗族 ,家无馀财。张绪亦官至吏部尚书 ,国子监祭酒 ,加金紫光禄大夫 ,而口不言利 ,有财辄散之 ,清谈端坐 ,或竟日无食。死之日无宅以殡 ,遗命凶事不设柳 ,止以芦葭车 需 车引柩灵 ,上置杯水香火 ,不设祭。最堪称道的是顾恺之 ,其三子顾绰积私财甚丰 ,乡里士庶多负其债 ,恺之每禁之不能止。后为吴郡太守 ,谓绰曰: “我常不许汝出债 ,今思贫薄亦不可居民间 ,与汝交关 ,及我在郡 ,为汝督之 ,凡诸券书皆何在?”绰大喜 ,尽出诸文券 ,恺之悉焚烧 ,告语远近 ,凡欠三郎债 ,皆不须还。这与战国时冯煖客孟尝君 ,焚券市义 ,有异曲同工之妙。凡此种种 ,都是儒家民本思想和义利观念的体现 ,代表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成分。

九、艺术

六朝又是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 ,吴四姓的历史贡献 ,还在于他们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培养了像陆机、陆云、陆厥这样的文学文论家 ,张宏、张彭祖、张永、张融这样的书法家 ,以及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顾宝光这些著名的画家 ,并以简约玄澹 ,超然绝俗的美学风格 ,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的艺术精神 ,为中国美学的发展 ,增添新的血液。陆机少有异才 ,文章冠世 ,张华尝谓曰: “人之为文 ,常恨才少 ,而子更患其多。 ”葛洪称其文“犹玄圃积玉 ,无非夜光;五河吐流 ,泉源如一。其宏丽妍赡 ,英锐标逸 ,亦一代之绝乎! ”所作《文赋》,是我国古代研究文学创作特点最早的一部系统专论 ,他用赋的语言 ,分析了文学创作过程 ,对情与物、意与辞等关系进行了透彻的描述 ,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齐梁文风兴起之时 ,“吴兴沈约与琅琊王氏王融以气类相推毂 ,汝南周 禺 页 善识声韵 ,约等文皆用宫商 ,以平上去入为四声 ,以此制韵 ,不可增减 ,世呼为永明体。”陆厥第一个站出来 ,作书与沈约 ,对那种忽视情物内容而注重章句形式的理论提出了大胆批评。他说: “质文时异 ,古今好殊 ,将急在情物而缓于章句。情物文之所急 ,美恶犹且相半;章句意之所缓 ,故合少而谬多。义兼于斯 ,必非不知明矣。 ”又云: “一人之思 ,迟速天悬 ,一家之文 ,工拙壤隔。何独宫商律吕必责其如一邪?”这是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有力批判。

十、书法

汉魏六朝是书法史上空前的繁荣发展时期 ,见于记载的书家比比皆是。吴中顾、陆、张氏亦多出书家。如张宏善篆隶飞白书 ,妙绝当世 ,陆机、陆云皆能书 ,张裕三世皆以书名 ,惜均未臻一流 ,只有张融超越二王的创新精神 ,值得肯定。相形之下 ,吴中四姓之绘画却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新的阶段。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 ,多才艺 ,诗赋书法俱能 ,尤精绘画 ,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擅画人物、肖像 ,兼善山水 ,谢安深重之 ,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画人重点睛 ,自云: “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中。 ”尝为裴楷画像 ,颊上添三毛 ,而益觉有神。又为殷仲堪画像 ,殷眇一目 ,顾明点瞳子 ,飞白拂其上 ,有如轻云之蔽日 ,人称妙绝。所著《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据刘纲纪先生研究 ,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留存至今的第一篇绘画评论” ,而且 ,“在他的画论里 ,形与神都因同玄学、佛学相联而提到了哲学——美学的高度” ,“是魏晋玄学的美学在绘画理论上的完成。 ”同郡陆探微 ,刘宋时为明帝侍从 ,亦工人物画 ,尤擅肖像 ,师法顾恺之。后人论画 ,以“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联绵”等特点而将顾陆并称 ,号为密体 ,以别于梁朝张僧繇及唐吴道子的“疏体”。张僧繇以擅画佛教人物造像而著称 ,他虽望出吴郡 ,而师模宏远 ,六法精备 ,用笔多依书法 ,一变顾陆作画联绵循环之势 ,着笔不多 ,点画缺落 ,而形象具备 ,有意到笔不到之妙趣 ,故人称“疏体”。疏体的出现 ,为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增添了新的内容 ,后人对吴中这三位画家都评价极高 ,张怀 说: “像人之美 ,张得其肉 ,陆得其骨 ,顾得其神。神妙无方 ,以顾为最。喻之书 ,则顾陆比之钟张 ,僧繇比之逸少 ,俱为古今之独绝。 ”张彦远曰: “迹简意澹而雅正 ,顾陆之流是也。 ”“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 ,所谓笔迹周密也 ,张吴之妙 ,笔才一二 ,象已应焉。离披点画 ,时见缺落 ,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这些评价 ,既揭示其差别异同 ,又肯定其地位与价值 ,是十分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