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北魏大分裂之始)

河阴之变简介

河阴之变: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河阴之变过程分析——

自魏蜀吴三国归晋后,中华大地短暂统一。至五胡入中原灭晋,全国又陷入分裂状态。北方汉、赵、秦、燕等胡族政权交替出现,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到北魏末年,变乱再次发生,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两个互相仇视的国家与南朝一起构成三国对峙状态,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后三国。

后三国大体时间约有50年,虽持续时间不如前三国——亦即魏蜀吴,然而由于这段时期是华夏文明复兴的关键阶段,探究这段历史,比前三国更有历史性的意义。后三国有统一与分裂的对抗,有胡化与汉化的湍流,有政治层面的探索,有军事维度的创革,智能之才、雄杰之士不绝于笔,奇谋密计、经典战史连番上演,它的精彩程度,绝不输于前三国时代。

探究后三国历史,还要上溯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历史之源一窥真面目。

一、北魏汉化引发的灾难

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排除重重阻力,将首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古都洛阳。他改汉姓、断胡语、易户籍、变服饰、立门阀,硬生生将鲜卑部族改易为与汉族相差无几的民族。孝文帝具有超卓的政治视野和宏大的政治目标,他的汉化举措推动了民族融合、复兴了华夏文明,为华夏民族增添了活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数百年分裂胡化潮流毕竟惯性太大,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却不见容于本部族。相当一部分北地胡人并不支持汉化政策,这种阻力自始至终存在,并在孝文帝去世后不久,演变孕育出毁灭国家的原力。

爆发点首先发生在官制上。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其中一项具体措施是改定祖庙。北魏立国时,把鲜卑部族先世28位酋长、大人尊奉为帝。清人赵翼站在汉人礼仪的制高点指责说:“不惟谥号遥加,并名讳亦出于追制,苟欲崇其祖先,而至于滥亵已甚,此不经之甚者也。”赵翼于史则明矣,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种办法反映着鲜卑诸部共享政治利益的本能需求,是鲜卑部落制长期以来成果性的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鲜卑诸姓理论上都可以远追姓氏都是一笔糊涂账的先帝,跻身王侯贵族之列。孝文帝改制后,祖庙28帝减少为7帝,太祖定为道武帝拓跋珪,并专门下旨不是拓跋珪子孙和异姓封王者,皆降爵为公,原封公、侯者都降一级。这么一来,宗室政治圈子把除了拓跋氏之外的鲜卑贵族都排除在外,这毫无疑问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族士人都以为看到了复兴魏晋门阀政治的希望,一厢情愿地按照孝文帝确立的职司有分、文武分途原则,进行改易官制的深层次努力,而这些怀揣着美好政治愿景的士人们,远远没有看到鲜卑贵族特别是武人们的愤怒之火。

神龟二年(519年),官制的矛盾终于酿成了大乱。汉人名士、光禄大夫张彝的儿子张仲瑀上书言事,建议“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意即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孝文帝时代确立的选官制度,使汉化政策更加制度化。毫无疑问,如果这样执行的话,精于经史、善于铨选的汉人士子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与此相反,代北迁来的鲜卑武人将进一步被限制和压缩上升渠道,特别是级别较低的武人,被门阀和选官这两套制度压制到社会底层,这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这道奏章顿时引发洛阳鲜卑武人的强烈抵制,“众口喧喧,谤讟盈路”。在京羽林卫士们为了维护阶层权益,聚众数千人发动暴乱,他们先是到尚书省进行打砸烧,要抓住张彝的儿子讨要说法,后来又转到张彝的住宅,痛殴张彝,烧死长子张始均。这些人要么是鲜卑勋贵的子弟,要么是平城迁来的鲜卑军人,可以说是官制改革牺牲品的代表。朝廷对这起暴乱事件的深刻原因心知肚明,不敢大规模究治罪责,只杀了8名带头的羽林兵草草了事。

这起事件反映出北魏统治层面政治能力的欠缺,他们对深刻的统治危机和社会矛盾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坐观矛盾加深。朝野上下莫不议论纷纷,对皇帝和重臣的无能感到失望,“有识者知国纪之将坠矣”。

二、六镇起义

张彝事件的影响很快延伸波及至六镇。六镇即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个镇城,这些军镇设置于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396—397年)。六镇设置的初衷,原是出于国防需要,以宿将统重兵驻扎于平城以北的要塞,防范柔然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六镇的镇都大将地位也非常重要,常常由拓跋族的重要将领出任。魏孝文帝南迁后,政治中心南移,加之柔然的威胁已不再严重,北魏战争方向主要指向南朝齐、梁,六镇的地位一落千丈,不论普通士兵还是镇将,都很难在六镇取得什么良好的前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从治国理念到具体措施全盘汉化,有罪之人按照汉人模式实行迁徙流配,许多罪犯被流配到六镇当兵。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先人,就是因为坐事治罪,被举族流放到怀朔镇罚为兵户。国家纲纪逐渐松弛,镇将的素质也随之堕落,克扣粮饷、欺压士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些社会问题,表面上看是由于汉化政策导致。有人据此责难孝文帝汉化,但从历史的角度看,鲜卑族既然没有能力创造出一种比汉文化更先进的文化,借鉴和吸收,甚至全盘融入汉文化,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前承赵、秦之余绪,后启北周之变革,是隋唐盛世前华夏民族融合发展、为国家提供新的动力的划时代之举,他对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为何会出现种种社会问题?古人毕竟是有时代限制的,孝文帝看到了汉化对于维护政体、强化君权、提高生产力的好处,但在妥善处理纠结数百年的民族矛盾上,他并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鲜卑上层贵族靠门阀固化暂时压制住反汉化的诉求,下层鲜卑人却没有相应利益保障,一旦汉化政策触及深层次利益,鲜卑人对利益的诉求迅速暴发,所有的矛盾都将以反汉化的形式出现。这也是北周、北齐一度出现不同程度胡化逆流的历史根由。

北魏在宣武帝后出现洛阳汉化与六镇鲜卑化两大集团。六镇鲜卑既然没有从汉化中得到任何好处,必然会持续抵制和反对汉化政策。张彝事件发生后,六镇郁积的怨气像野火一样,哄然燃烧起来。

正光四年(523年),柔然人入侵六镇,怀荒镇民要求镇将开仓放粮,好让兵户们有粮抗敌。镇将于景拒不开仓,愤怒的镇兵们起而造反,杀死于景公然造反。随后,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起义,各军镇胡汉人民不堪镇将欺压,纷纷响应。破六韩拔陵引兵南侵,并分兵围攻武川、怀朔二镇。北魏急调中央禁兵围剿起义军,不料连连失败。次年,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敕勒人胡琛起兵,秀容川乞伏莫于起兵,羌人和氐人在陇右秦州(今甘肃天水)起兵。正光六年(525年),又有柔玄镇民杜洛周起兵,孝昌二年(526年),破六韩拔陵败死后,沃野镇民被安置到河北,镇民鲜于修礼不堪压迫,再度聚众起兵。杜洛周、鲜于修礼两部起义军后都被葛荣兼并。

北魏中央禁兵在镇压六镇起义的过程中屡遭失败,其主力基本被摧毁,以至于不得不外请曾经的敌人柔然来帮助镇压。起义蔓延到河北、关中后,北魏中央无力能制,只好起用秀容川契胡部落兵来镇压六镇起义,契胡首领尔朱荣遂趁势崛起。他率兵在邺城击败葛荣百万大军,基本平息河北大乱,并派尔朱天光入关中征讨渐成势力的万俟丑奴。

契胡在基本平定六镇之乱后,迅速崛起为国内头号实力派。北魏灵太后和孝明帝因为权力之争,贸然引其入京,酿成不可挽回的大乱。

三、惨烈的河阴之变

武泰元年(528年)正月,魏孝明帝与其母灵太后胡氏因权力之争反目,明帝苦于手中无权,密令尔朱荣带兵到洛阳策应。尔朱荣立即发兵南向,但中途明帝反悔,让其停军于上党。灵太后与亲信郑俨、徐纥密谋毒死明帝,立临洮王元宝晖3岁幼子元钊为帝。尔朱荣既已被勾起欲望,便引兵直入洛阳,拥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灵太后及幼主都被扔到黄河中淹死。

此时朝中大权尽入尔朱荣手中,但他自知出身边鄙荒蛮部落,并不具备执政的经验与能力,洛阳朝中公卿大臣并不听附。在心腹费穆的劝说下,决意大行杀伐以立威。

四月,尔朱荣谎称到北郊盟誓,命在洛阳的百官朝士到河阴集会。洛阳百官到达南北长堤后,尔朱荣命部下骑兵围住百官,展开了疯狂的屠杀,可怜这些文弱之士,全部命丧当场。随后,尔朱荣又令人将孝庄帝左右杀死。河阴之变,洛阳宗室、文武官员罹难者达2000多人,北魏中央文官系统为之一空,历来政变之惨烈,无过于此者。

孝庄帝不胜其忿,后来趁尔朱荣到宫中朝见时将其杀死。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和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继掌其众,率兵入京杀死孝庄帝,改立节闵帝。北魏至此掀开分裂的序幕。

河阴之变表面上看是类似董卓之难式的政变,实则是孝文帝汉化灾难的余绪。契胡部落继承了北地六镇鲜卑反对汉化的民族基因,采取极其暴烈的方式将反汉化的政治诉求落实为具体行动。然而尔朱氏并不能解决胡汉矛盾冲突,自曹操迁北地匈奴入塞以来,交织数百年的民族矛盾,到此时已到了最终解决的阶段。长期的斗争史,终于令胡汉诸族认识到持续冲突的危害,而各族的有识之士也终于总结探索出解决这一深刻矛盾的办法。陈寅恪先生因而指出,河阴之变是中古史划分之重要事变。

河阴之变对中央决策层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汉化从此再无一个全局性力量主持,北中国随着六镇起义的转化与深化而步入更大规模的变乱。尔朱氏偶然走到历史前台,但因为其自身底蕴的浅薄,根本无力承担力挽狂澜的重任,掌握着北魏最强大武力的尔朱氏诸人,很快回归只知残酷掠夺的野蛮本色。

天裂于北,大厦已倾。北中国焦急地选择着能够终结变乱的雄杰人物,沉睡着、压抑着、被折磨着的六镇英才们,终于扬起头颅,开始向历史潮头奋勇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