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冯太后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

冯太后简介

冯太后: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人,鲜卑化汉族。北魏时期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谥“文成文明太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石窟修建古阳洞以纪念冯太后。

冯太后传记——

档案:

姓名:冯氏

生卒年:公元442~490年

籍贯: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

婚配: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封号:皇后

谥号:文明

冯氏,北魏文成帝拓跋的皇后。她是北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皇后,对北魏的政治有很深的影响。她本是北燕皇室之后,因为北燕被北魏打败,她父亲投降北魏,在北魏任西城郡公。后来不知何事,北魏认为她父亲冯朗有罪,将其诛杀,她也因此被没入宫廷做奴婢。因得到宫中姑母冯昭仪照顾,得以温馨长大,后因才貌出色,嫁给文成帝拓跋。文成帝去世以后,政事基本上都是由冯氏主持,她大量学习汉人之法,逐渐把北魏建立成一个比较文明的国家,对北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燕皇室之后,株连没入北魏宫廷

冯氏,原本是北燕皇室之后,祖父冯文通就是北燕的国君,父亲冯朗,也是北燕的皇子。后来北燕被强大的北魏打败,冯氏的父亲冯朗与冯氏的叔叔和伯父等人向北魏投降,并在北魏谋取了一官半职,冯朗时任西城郡公。

冯氏是在父亲投降北魏以后才出生的。公元442年,冯氏的母亲在长安生下了这个女儿。冯氏的父亲不管怎么说也是北燕皇室之后,所以这个时候虽然北魏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他也得以在北魏有不错的官职,但是别人可以过安定太平的日子,也许他心里却不是十分痛快。也许,他的内心深处,还时常想着要光复祖先的家业。所以后来,冯朗因罪而要被杀。史书上只记载“其父因罪被杀”,至于何故却不甚明了,很可能是他的身份使然。

由于父亲是死罪,冯氏就是死罪罪犯之女,受到连累,因此要被没入宫廷里充当奴婢,做苦役。年少的冯氏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来到了北魏的内宫。

然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她在宫里还有一位姑母冯昭仪,这位姑母也是北燕拿来和北魏交易,换取停战言和的,但是好在她在北魏的宫里还不是非常悲惨。冯昭仪见冯氏年幼,非常疼爱她,几乎是像母亲一样地关照她,因而冯氏虽然沦落为北魏宫廷的奴婢,但是也还是没有缺少太多的温暖。

姑母对冯氏的照顾非常全面,不仅向皇上请求不要让她干过重的苦役,像母亲一样关爱她,还不忘让她学文识字,向一个大家闺秀的方向发展。冯氏也没有辜负姑姑的栽培,她聪明伶俐,又非常好学,学过的东西很快就能掌握,并且对宫中的礼仪和宫廷内部的形势以及政治态势都有很深的理解,这为她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才貌出色登上后位,与文成帝夫妻恩爱

到十岁左右的时候,冯氏就出落得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加上她勤奋好学,又懂宫中礼仪,气质非常不凡,因而被太子拓跋看上,把她选入了太子宫,从此她就告别了奴婢的身份。

公元452年,太监宗爱将太武帝暗杀,却没有立太武帝嫡孙拓跋为帝,而是拥立了太武帝的小儿子拓跋余为帝。宗爱将拓跋余视为傀儡,但是拓跋余却想摆脱他,宗爱看他不好掌控,于是又将拓跋余暗杀。这一段时间皇宫里非常乱,在一年之内接连两位皇帝都“莫名其妙”死去。拓跋余去世以后,拓跋即位,是为文成帝,封冯氏为贵人。

两位皇帝之死,其实满朝文武包括文成帝拓跋其实都心知肚明,知道是宗爱这个大太监干的。因此,拓跋一登基首要解决的事情就是将这个大奸大恶的太监给剪除掉,朝廷内外的奸臣佞臣都被文成帝给梳理了一遍,该杀的杀,该撤的撤,然后换了一批新鲜血液,任用良臣,于是朝廷局面很快就好了起来。

冯氏和文成帝的感情很好,她一直陪伴在文成帝的身边,将文成帝的生活照顾得很好。文成帝很有作为,知人善用,一改往日少数民族政权排斥汉人的做法,只要是有才有德之人,他都不拘一格启用,所以文成帝在位期间有大量的汉人被朝廷委以重任,冯氏对丈夫很是钦佩和崇拜。

公元456年,也就是文成帝即位的第四年,文成帝将他宠爱的冯氏册封为皇后。因为拓跋家族的传统,只有能铸造金人的人才可以被立为皇后,所以冯氏一定是将金人铸造成功了。其实铸造金人这件事,冯氏一定也研究过。毕竟这应该说是手艺上的事情,如果发挥不出失误,然后手法得当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冯氏从小就在宫中,必定知道拓跋家族铸造金人立后这件事。

登上皇后之位,就是后宫之主,自然身份贵不可言。但是冯氏倒是没有因为被立为皇后就要弥补当年被罚为奴婢的遗憾,还是一如既往地合理照顾文成帝的生活,把后宫打理好,不让文成帝为后宫之事烦忧。每每文成帝从外征战归来,冯氏必定尽量让文成帝感受到宫中的温暖,家庭的温馨,让他忘记在外征战的劳累与辛苦。除此之外,她对政治还非常感兴趣,所以对政事非常关注。

冯氏还有一个非常令人赞叹的地方,那就是在她对太子的抚养这件事上。文成帝即位以后,立拓跋弘为太子,太子并非是冯氏所生,而是另外一个妃子李氏的儿子。当年拓跋弘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他还不到两岁,非常幼小。尽管两岁的小孩还不能够脱离母亲的,但拓跋家族已经立下了家规,不管是谁被立为太子,太子的母亲都要被赐死,这是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定下的规矩。根据他对汉族政权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汉族很多政权都是因为母后掌握政权或者政权落入外戚手里导致政权衰落的,所以在他这里要坚决避免此类悲剧发生,于是他定下这个有些残忍的家规。拓跋弘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也就是他亲娘被赐死的那一天。李氏去世以后,幼小的太子就交给皇后冯氏来抚养,冯氏对他视如己出,非常疼爱,太子虽然没有母亲,但是也收获到了母爱。

冯氏在后宫做了将近十年的皇后,这段日子过得很幸福,她和文成帝之间非常恩爱。可是,公元465年,年仅二十六岁的文成帝驾崩,此时冯氏年纪年仅二十三岁。最重要的是,她与文成帝的感情已经非常深切,没有文成帝的日子她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继续。在开始的那段日子,冯氏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过,只知道内心疼痛无比,食不下咽,夜不安寝,只有眼泪有永流不止的欲望。在安葬文成帝的时候,她恨不能跟着丈夫一起去死。在这种巨大的悲痛中,她几乎哭死过去。

当她从这种悲痛中醒来之后,她有了巨大的成长,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是的,她已经跟着丈夫死了一次了,她有一部分生命已经跟随丈夫一起去到另一个世界了。但是,她又学会了坚强,她知道还有很重的担子需要她来挑,她是后宫之主啊!

聪明果决,狠心杀帝王而临朝执政

文成帝去世以后,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拓跋弘是冯氏的养子,她对他的抚养很尽心,所以两人的感情还不错,拓跋弘即位以后尊冯氏为皇太后。由于献文帝年纪尚小,冯太后又为一介妇人,所以有些朝臣,比如乙浑等人,就觉得是自己夺权夺利的好时机到了。于是,乙浑就准备发动叛乱。冯太后虽然以前没什么参与朝政的经验,但毕竟也在后宫那么多年,耳濡目染也多少知道一些政治门路,但是最重要的是她的聪明果决。当冯太后收到乙浑有叛乱之心的密报时,就迅速在朝廷布置起来,很快就将乙浑之乱镇压下去了。这是冯太后第一次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此她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在政治上的能力了。

通过这次乙浑之乱,冯太后认识到很多人都想趁着献文帝还小,把朝廷弄乱,再浑水摸鱼。冯太后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一定要将北魏的好好稳定下来。于是,她宣布由她来临朝称制,将大权掌握在她的手里,不让任何人有机会钻空子。

献文帝在十四岁的时候做了父亲。冯太后喜得皇孙,心情很是畅快,她想她也该退居后宫,安享晚年了。所以,公元467年,冯太后将朝廷大权交回到献文帝手上,自己退居幕后。献文帝在皇位上也坐了好几年,但一直被太后把持政权,自己没有亲政过。这次太后终于放权了,献文帝当然想要自己狠狠地把握住政权。于是,他一上台亲政,就来个大换血,太后所亲近的人全部被献文帝给换了,都换成了他信得过的人。更重要的是,献文帝杀掉了冯太后一位很宠爱的男宠李奕,这更加深了冯太后对献文帝的不满。尽管她与献文帝有母子之情,可是皇宫里的亲情总是会被利益所左右的。

冯太后由于心里不满,所以就对献文帝施加压力,要让他退位。献文帝这时已经成年,他心里都有数,所以他就干脆让位给自己的太子拓跋宏。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这时候的献文帝自己才十八岁,可以想见拓跋宏是多么小,他当政肯定需要人辅佐。献文帝就做太上皇,辅佐小皇帝拓跋宏。孝文帝那么小,所以实际的权力当然还是在太上皇拓跋弘的手里。拓跋弘这样做就等于是针对冯太后的一个对策,冯太后被他气得牙齿都快咬掉几颗。冯太后想,又该她出面临朝听政了,献文帝是她养大的也不行,也得干掉他。于是,趁献文帝去拜见她的时候,她就将献文帝给毒杀了。

献文帝被毒杀以后,冯太后自然就可以再次出面临朝听政了。孝文帝是冯氏的孙子,所以尊冯氏为太皇太后。

冯氏再次掌握政权之后,野心就更大了。首先就是先把献文帝重用过的,以及在朝廷上非常有野心的人全都除掉,然后再笼络一大批人,以作为她自己的后备人才备用,所以没多久的时间,满朝上下都是冯太后的人了,再没什么人敢对她碍手碍脚了。

不过,这时候的冯氏年纪也不小了,所以她也没想把朝廷变成她一个人的朝廷,她还是很注意培养孙子孝文帝的。虽然冯氏毒死了孝文帝的父亲,但是她对拓跋宏这个孙子却没什么偏见,着力培养他的政治和领导才能,她对孝文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冯氏非常注重学习汉法,她在朝廷上大刀阔斧地改革,推行太和新制。就是在冯氏的主持下,北魏的朝廷命官才有了一些俸禄。本来,在北魏早先的时候,朝廷命官都是没有俸禄的,只是地位比较高。只有地位没有收入则意味着,官员们一边得替朝廷做事,另一边还得照顾全家老小的柴米油盐,这必定会导致官员们借助地位来获取财物,所以北魏才会贪官污吏盛行。冯氏就是为了改变这种贪污的现象,所以效仿汉人做法,实行俸禄制,官员按等级领取俸禄,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心为朝廷出力,大大减少了社会上的贪污腐败。

除此之外,冯氏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制,在冯氏的影响下,孝文帝亲政以后也大力推行汉制,将北魏逐渐带往一个文明的国度,汉化的程度非常高。

不甘寂寞,私找男宠

冯氏在政治上算是有所作为的,是一个很有魄力和政治才能的女人。然而,她终究也只是一个普通女人,也有七情六欲。文成帝去世的时候,冯氏才二十三岁,正是花一样的年华,也正是生理欲望逐渐强烈的时期。不堪寂寞的她,开始寻觅男宠了。

冯氏最贴心的两位面首应当要数王和李冲两人了。这两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类型,王是勇武挺拔,非常阳刚的男人,而李冲则具备阴柔之气,长得白白净净,是很美的男人。冯氏对这两个人都很爱,这两个人对冯氏也很忠心、贴心。王是有家室的人,他儿女都成人了。但是冯氏看上他以后,他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就按照冯氏的要求,尽量满足冯氏,给她带来无上的刺激之感。李冲恰恰又给她带来温柔的感觉,这两个男人让冯氏感受到了作为女人的美妙,也享受到了原本所享受不到的幸福。为了表示对这两个男人的感恩,她对他们的赏赐都很大度。王是朝廷命官,所以冯氏就一路护他高升。不仅如此,她甚至有把自己和王的家庭看在一起的感觉,对王的女儿们就像对她自己的女儿一样。李冲并不是一个很富裕或者有很高爵位的人,所以冯氏就打赏他大量金钱,也算是给的都是对方想要或者需要的东西。正因为如此,这些男宠们对冯氏都是死心塌地的。

但是,私藏面首终究是件不光彩的事,朝廷大臣以及百姓们知道了都会议论的。不过冯氏却并不是十分在意别人的议论,但是对有一点她还是很在意的,万一有人拿这个弱点来对付她以夺取她的权力,或者是威胁到她的地位,她是万万不干的。所以对这件事,她还是尽量采取温和收买的方法,尽量给大臣们好处,并且与宫中上下的人都相处好,这样她行事就方便许多。只是这样一来,宫里的太监们就逐渐受到冯氏重用,权力逐渐集中在宦官手里了。

但是不管怎样,冯氏都还是一个很善于笼络人心的人,所以到后来,朝廷上下对冯氏都是很敬爱的。冯氏的野心却一直都在,一直到死,她还在为冯氏家族谋取利益,巩固冯氏家族的利益。在她临死之前,还让孝文帝将她的侄女娶为皇后。

公元490年,四十八岁的冯氏因病去世。四十八岁还是很年轻的年纪,所以冯氏的病应当与过度操劳国事有一定的关系。她对北魏历史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死后谥号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