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林爽文起义

林爽文起义(台湾史上规模最大农民起义)

林爽文起义简介

林爽文起义:林爽文起义,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为反对清朝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在林爽文领导下掀起的农民起义。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柴大纪命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率兵300到彰化镇压,勒令村民擒献林爽文,激起民愤。林爽文遂率众起义,攻清军营垒,全歼其官兵。十二月,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清廷大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杀害。林爽唻文事洎件与朱頭條一贵起义、戴潮春事件并称台湾清治时期三大民变。尽管这次起义仅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镇压,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却是深远的。

林爽文起义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1788 年

参战方:清朝;台湾农民起义军

战场:台湾

主要将帅:黄仕简、任承恩、常青;林爽文

战争回放

康熙二十二年(1683), 清政府统一台湾,随即在台湾建府置县,设官驻兵,以加强管辖。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又取消了海禁,招民垦种土地。台湾原本就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气候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广东、福建沿海等地贫苦农民纷纷渡过海峡前往台湾谋生。他们将大陆人民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手工业技术带去台湾,与番族(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台湾,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统治阶级对台湾人民的封建压迫和剥削日益严重。台湾赋税比内地更重,如田赋比内地高出一倍,此外,还有“船税”、“陆饷”、“水饷”、“房税契”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广大农民在交纳各种租赋杂税之后,竞没有粮食可吃了。吏治的败坏,使台湾人民的生活日益困难。台湾隶属福建,清政府规定,台湾地方文武官员,任期满后就转升内地,不可以长久任职。尽管台湾孤悬海外,但官吏们垂诞那里的财富,争相前往任职。

乾隆帝说:“督抚碰上有台湾道府厅县的空缺出现,又因为该处地土丰饶,不问属员能否胜任,每每起用关系密切之人,率请调补,得以剥削一方,中饱私囊。所调各员,不担心政务繁难,都因为调任美缺为喜,到任后只知私利,贪得无厌,而于地方案件,只会将就完结,以图尽快了事。此类贪官污吏拿官职当谋利的工具,舞弄文墨,剥民肌膏,三年任期一满,满载而归。”

台湾总兵柴大纪就是一个被台湾人民称为“残官”的贪官。他利用巡查营务、管理海口船只等一切机会,肆意搜括钱财,甚至偷偷让守兵渡回内地贸易,每月勒交银钱。据其家属供认,他在台湾任内,仅仅掌管营伍兵丁的武职,前后所得共有五六万金,贪索所得尚少,不过是文官所得的十分之一二而已,所以文官贪污的数目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正是这种封建压迫和剥削,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终于在乾隆末期,台湾爆发了林爽文领导的人民起义。

林爽文起义是一次由天地会组织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

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的一个秘密社团,又叫三合会、三点会,会内通称“洪门”。天地会由何人创立于何时,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也无定论。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提出,天地会是明末遗民为了“反清复明”在清初创立的。陶成章说:“始创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

乾隆五十四年(1789), 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徐嗣曾在查阅了有关天地会的大量案卷,并对天地会重要成员行义、陈彪等反复盘问,严刑逼供后,奏称:“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名洪二和尚。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成立天地会,编造反清诗句。”

伍拉纳、徐嗣曾的报告成为乾隆中期说的主要理论依据。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意见不一,乾隆中期一说也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天地会在乾隆中期迅速传播,引起了清朝统治阶级的重视,却是不争的事实。

天地会在台湾的传播,即是始于严烟。严烟是福建平和县人,以卖布为生。乾隆四十七年,他经广东人陈彪介绍发展人会。第二年,严烟渡海来到台湾,在彰化开设布店,秘密传授天地会。彰化县林爽文、刘升、陈泮、王芬,诸罗县杨光勋、黄钟、张烈,淡水厅王作、林小文等人,相继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天地会会员众至万人。

林爽文,福建漳州平和县人,因为家里穷,就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 随父亲林劝渡海到台湾,迁居到彰化县大里卡弋庄( 今台中县大里乡),以耕田赶车为业。乾隆四十九年三月,经严烟传授,在溪底阿密里庄加入天地会。他积极发展会员,很快就成为彰化地区的天地会重要首领之一。清政府对民间的秘密会社一直采取严禁的政策。

乾隆五十一年秋,台湾诸罗县(今嘉义)天地会首领杨光勋等人被告发,台湾总兵柴大纪、台湾道永福和台湾府知府孙景燧等率兵驰往诸罗镇压,扑杀数十人。彰化县知县俞峻督率副将赫生款、游击耿世文领兵数百名前往镇压,+一月二十日在距大里栈五六里的大墩扎营,俞峻胁迫大里栈群众说:“ 今命尔等擒献林爽文等人。如不交出林爽文,烧庄搜剿,严惩不贷。”百姓们私下里便对这些官员恨之入骨。清军先焚烧了几个小村威慨群众,被烧死的多为无辜百姓。统治阶级烧杀抢掠的暴行,激起群众的愤怒,林爽文等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乾隆五十二年一月十六日夜间,林爽文率天地会会众1000多人前往大墩偷袭,一举攻破清军营盘,杀死俞峻、赫生额、耿世文等,全歼清廷守军。首战告捷,为武装起义举行了奠基礼。

在取得大墩偷袭战的胜利后,林爽文等率领起义军向彰化县城进军,沿途不断有贫苦农民参加,到彰化县城时,起义军队伍已增加到三四千人。县城无墙垣,插竹为墙,起义军砍开竹墙,在一月二十六日攻人城内,杀了知府孙景燧、都司王宗武、同知长庚等。

攻占彰化之后,林爽文开始了自己的政权建设。起义之初,大盟主是刘升。由于林爽文为人十分豪爽,有义气,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不久就被推为大盟主。林爽文定年号为“天运”,第二年改为“ 顺天”,以原彰化县署为盟主府。

在顺天政权之下,有两个系统: 一是地方行政组织,设立了节度使、知县、同知、总爷等官职;另一个是军事组织,设元帅、副元帅、大将军、将军、左都督、右都督、军师、总督、监军、提督、先锋等官职。另外还设置了管理法律和维持社会治安的机构和人员。林爽文领导的顺天政权,采取保护人民群众、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的政策。

林爽文在以“顺天盟主”、“顺天大盟主”名义发布的告示中明确说道:“今据台湾皆贪官污吏,扰害生灵,本帅不忍不诛,以救吾民。”

起义军处死人民所痛恨的贪官污吏,没收他们的财物,除用以解决起义军粮饷之外,都分给贫困人民。起义军保护百姓的利益,因而受到群众的欢迎,他们纷纷加人了起义的队伍。林爽文注重农业生产,他说:“吾以安民心、保农业为已任,望众乡亲响应号召,人军归伍。务使民安业,分耕农。”

因此,起义军控制的地区,农业生产获得了一定发展,粮食充裕,物价低廉,与清军控制区形成鲜明的对照。台湾同知杨廷理在禀报中说:“北路本系产米之……刻下鹿港米价腾贵,每石3000。而贼巢大里代、水沙连诸处,窝积甚多,每石仅需800。”

同时林爽文也很注意改善军民关系,他声明:“本帅严谕军伍,在百姓中必须分毫不取。遇军民纠纷,定会秉公处理,如果是我们的士兵不对,失一赔二。若是百姓有错,也依法处置。本帅至公无私,尔等不必怀疑,致伤和睦。”

当时台湾民众之间矛盾较深,主要是福建籍漳州人参加了林爽文起义。广东和福建泉州籍移民则因与漳州人有矛盾,很少参加起义,而成为统治阶级的“义民”。林爽文非常注意团结、争取他们,在布告中指出:“其从前虽被胁为‘ 义民',今既知悔归顺,无论闽粵民番,都是百姓,应当加以抚恤。”林爽文起义军制定了严格的军纪,规定查封的粟石都要用以补充军需,不许众兄弟濫搬星散。所有这一切,都对起义的发展壮大起了积极的作用。

攻占彰化之后,林爽文决定乘胜进攻。除了留数百人驻守彰化和大里栈外,他分兵数路,向外发展。十二月上旬攻克淡水,占领了诸罗,斗六门(今云林)、南投诸地亦为起义军控制。与此同时,林爽文派人前去南路凤山(今高雄),与台湾南部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联络,庄大田于是起而响应。庄为起义军出资造军器,树大旗,数日之间,众至数千。十二月十三日,起义军一举攻占凤山。十二月下旬,北路林爽文部起义军与南路庄大田部起义军会师,分四路围攻府城。

台湾府城(今台南市)是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当时,台湾府属四县一厅,彰化、诸罗、凤山3县已被起义军占领,府县同城的台湾城是清军控制的唯一的大城镇。台湾总兵柴大纪率领清兵,联合了以黄奠邦为首的所谓“义民”武装,在城内坚守。起义军进攻受挫。

林爽文起义之后,福建总督常青即飞章告变,调集清军水陆万余人赴援。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率领清兵2300多人在鹿耳门登陆,第二天到达台湾府城。海坛镇总兵郝壮猷亦率兵1700多人也于同日到达。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率兵2000人也在鹿港(又称鹿仔港)登陆。林爽文见清军兵力骤增,形势不利,撤销了包围,向北方撤退,庄大田也率众退出大岗山。

黄仕简抵台之后,即指挥清军向南北两路起义军发动进攻。总兵柴大纪在黄奠邦、陈宗器等地主武装的配合下,攻占了彰化、诸罗。而向南路进攻的总兵郝壮猷部南行20里,即遭到起义军的顽强抵抗,进军行程被阻碍了差不多50日。庄大田部起义军主动撇出凤山,而用一部分军队潜伏在城内。郝壮猷率军进人凤山后,对起义军的活动竟毫无察觉。

三月八日,起义军里应外合,复占凤山,歼清军大半,杀游击郑嵩。郝壮猷狼狈逃回府城,后被斩首。任承恩率兵抵达鹿港之后,慑于起义军的强大,也用兵力单薄难以远行为借口,驻守鹿港,仅令游击穆腾额、守备潘国材率兵500人攻南投,游击海亮率兵300人进攻嵌顶。守备常万雄率兵300人攻北投,以应付塞责。这几股清军在起义军阻截打击之下,都难以前进,无所作为。

黄仕简、任承恩率领万余清兵来到台湾,驻台清军的兵力得到增强。但是,清军纪律败坏,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所不为,更加激起了当地民众的不满和反抗。台湾人民纷纷参加起义军,清统治者回忆说:“遍地皆从贼,迨官兵自邻省调至闽,只过。了两三个月,官军仅增万,而贼已增十万。”

乾隆帝对黄仕简、任承恩到台湾后的无所作为非常不满,恼怒道:“ 朕决心以儆效尤,下令将黄、任二人革职拿问。命令李侍尧接任闽浙总督,驻扎厦门。命常青为将军,带兵往台湾接办军务,让熟悉台湾事务的江南提督蓝元枚与福州将军恒瑞为参赞。’

李侍尧说:“臣领旨,臣请调广东兵4000人、浙江兵3000人、满兵1000人前往台湾。”

乾隆帝说:“准奏,望爱卿勿负朕之托!”

但是,常青并不能挽救驻台清军的颓势。他才刚和起义军交战,便浑身战栗,手不能举鞭,在军中大呼道:“ 贼砍老子头矣!”旋即策马逃遁,手下诸将领也随之逃去。

常青一逃进城,便下令关门,又向朝廷请求增兵1万。主帅如此怯战,清军当然不可能有强的战斗力。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 南北路起义军又联合攻府城。南路庄大田部号称10万大军,直逼府城,林爽文亦派两三千起义军前往支援。月底,就在起义军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负责攻打府城南门的庄锡舍率2000人投清,使起义军战斗意志大受影响,顿时哄乱。庄大田只得收兵退回南潭。林勇、谢桧、许尚等听说庄大田退兵,亦相继撤退。

围攻府城失败之后,林爽文便集中全力围攻诸罗。诸罗是台湾南北孔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对起义军来说,它是自已后方根据地的屏障。

起义军首领董喜说:“ 我往攻郡城,柴大纪绕到我军之后,或乘虚捣我巢穴。巢穴一失,大事去矣。如今用兵应当从诸罗开始。”

清军将领也说道:“ 诸罗是府城之北部屏障,诸罗失,则府城也陷入危机。一朝弃去,难以收复。”

因此,诸罗成为起义军与清军争夺的焦点。六月,林爽文亲督大军攻诸罗。自六月中旬起,昼夜攻打不止。起义军切断了诸罗与府城两地清军的联系,粒米不得入城,清军以地瓜、野菜等充食,已+分饥饿疲惫,不能支撑。

为阻断清军授兵,起义军在通往诸罗的路径上全都插上竹签,并放水灌田,将田埂削窄,使清军难以运动。常青令恒瑞、普吉保带兵往援,因道路梗阻,二人均观望不进。恒瑞借口说:“如今形势贼多兵少,应当驻兵盐水港暂时延后用兵,先行观望。”

普吉保自鹿港赴援,亦以贼势盛不敢进。

副将贵林、蔡攀龙奉命率兵1600多名前去支授,但因为不断遭到起义军的伏击,伤亡大半,被迫退回,只有600余名清兵进人被起义军严密包围的诸罗。他们向朝廷上奏说:“诸罗之围越来越严密,人者不能再出,我书写告急之文,用小字书寸纸,招人从小道夜行,才能够抵达府城。”

此时,常青驻守的府城,也被起义军围困。清军分别把守诸罗、府城两地,不能相互联系支援,起义军处于主动和优势地位。同年八月,清朝政府免去常青职务,另派福康安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将军率军于十一月初一到达台湾。 福康安到台后,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以优势兵力分五路解诸罗之围,又接连攻下六门、大里木弋、集集埔等军事要地。乾隆五十三年初五林爽文被俘,解往北京,后在北京菜市口就义。一个月后,庄大田亦被福康安、海壮察浮获,在台湾府城被杀。

历史影响

林爽文起义,前后经历一年零三个月,参加人数达数十万,它不仅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而且是清代历史上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