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中英战争)

天朝上国的崩溃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Opium War),即第一次鸦片战(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程分析——

林则徐虎门销烟

西方列强的炮火,惊醒了“天朝上国”的千秋大梦。两次鸦片战争,让中国彻底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尊严扫地。实力决定一切的世界,弱肉强食。第一次鸦片战争,随着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朝的王气也开始消散了。

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二三十年代,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不断地开拓市场,将货物销售到世界各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英国资产阶级便想打开这个市场,而当时清政府所统治的中国正在实行闭关政策。英国资产阶级便开始通过鸦片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官商勾结使鸦片在中国受到热捧,一些沿海的官兵有时甚至会出动兵船交易。

就是道光皇帝在即位前也曾吸食过鸦片,一国之君都曾沾染过鸦片,王公贵族更是深陷不能自拔。幸亏道光皇帝后来觉醒,戒掉了烟瘾,他深切地体会到鸦片的危害。

但是,他对禁烟的决策却一直犹豫不决。并非他不想禁烟,而是因为禁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当时许多王爷大臣都在吸食,很难有效地加以控制。

有位大臣很早就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他就是林则徐。早在担任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时,林则徐就开始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禁烟,很多烟贩与鸦片吸食者都被他查处。在林则徐管理的地方便出现了一派无烟区。道光皇帝就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成功,才开始下定决心禁烟。

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可谓是费尽心机,他们先是把纺织品运往印度,换取印度生产的鸦片运往中国,然后把中国的茶叶、生丝等物品运往英国。吸食鸦片的中国人渐渐上瘾了,于是鸦片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也逐渐飙升。美国便也参与其中,他们把土耳其的鸦片运往中国,俄国也从中亚把鸦片运到中国获利。据统计中国的白银在1820年到1840年间,有1亿左右都流往国外。

由于大量的白银外流,导致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而中华民族更是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大量吸食鸦片,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商人无力经商,农民无力种田,军人不能有效地进行国防,官员腐败,贪污成风。整个中华民族都被灾难所笼罩,继续发展下去,中华民族距离灭亡便更进一步。

清朝皇帝也认识到了鸦片在中国风行的严重性,但是很难抑制,因为统治阶级大部分人都在吸食鸦片,并且已经上瘾。清政府虽然不乏一些主张禁烟的官员,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吸食,上瘾后 很难戒掉。更有一些官员和商人勾结,从中牟取暴利。因此,这些人便千方百计地阻止禁烟。这就是中国当时的文化风气,官员们以个人利益为重,为了自已不惜对整个国家不负责。

道光皇帝清楚地认识到鸦片的危害,而对于禁烟的决策一直很少有大臣响应,这使他缺少信心。下定决心的道光皇帝便开始大力禁烟,当时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都因为吸食鸦片而被革除爵位。此外,他还将反对禁烟的许乃济品位降级。道光皇帝把禁烟成功的林则徐召入京城,一连8天的时间,天天都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的策略。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也就是1838年12月31日,一个让中华民族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道光皇帝终于摆脱了所有思想的束缚,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实行全国禁烟政策。

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之后,他比皇帝面临的困难更大,皇帝是这个国家的至尊,当时的中国又是处于封建社会,皇帝的意思便是上天的意思,没有人敢反驳。但是林则徐就不同了,钦差大臣之,上还有高官贵族,这些势力都是难以沾惹的。

满州贵族与一些反对禁烟的汉族大臣,对道光皇帝不敢公开反对,可对于林则徐他们就有很大的权力来干涉。清政府产生的弛烟派并非是他们吸食鸦片不能自拔,而是出于个人利益才极力反对禁烟。

英国人将鸦片打入中国的时候,必须先从些清朝贵族着手, 通过贵族的带动,从而将鸦片销售全国。于是,一些官员和贵族们便联合英国人在中国销售鸦片,白银也就源源不断地流进他们的口袋。

当时,弛烟派首领琦善对于林则徐威逼利诱,以大局为重的林则徐没有投降,而是如既往地坚持 自己的主张。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对林则徐所处的环境颇为担忧。他主要是担心林则徐的安危。禁烟使英国人的利益得到严重的损失,从而牵连了国内与英国人勾结的官员以及贵族。这样来,林则徐大张旗鼓地进行禁烟,不免会出现很多无法控制的局面。

钦差大臣林则徐还没赶赴广州之时,有一名叫做伍绍荣的大汉奸,在知道了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后,便前往头号烟贩居住地通风报信。

这位头号烟贩叫颠地,他是英国人,常年与中国官吏打交道。颠地一直相信中国的一句古话“有钱能使鬼推磨”。伍绍荣见到颠地之时,他正在玩牌,他听完伍绍荣说完后,只说了一句“我根本不相信你们中国人能禁烟”,说罢依旧玩自己的牌,根本没有太大反应。

林则徐到了广州后便化装成商人,前往大街小巷与各个港口,还走遍了广州的各大烟馆、外国商船,将实际情况全部查清楚。之后,他便发布命令拦截所有运输鸦片的船只,凡是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商船不能装卸货物,并且将外国商馆封锁,限期交出全部鸦片,通缉伍绍荣和颠地等人。林则徐下定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担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发现林则徐下定决心禁烟,他暴跳如雷,但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又不得不交出少部分鸦片来敷行。

林则徐知道这些英国人不会那么顺从地将全部鸦片上缴,于是便命人将义律带到钦差大臣行辕中的花厅。

义律到达后,林则徐便直接发问:“缴烟的事,贵领事做得怎么样了?”义律假作微笑道:“为了两国友谊能够长久共存,我已经劝导本国商人缴出所有鸦片。”

林则徐问道:“缴了 多少?”义律马上递上一份清单说:“1037箱。 ”

心中有数的林则徐故意问坐在自己旁边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关提督, 咱们扣了英国商人多少条运输鸦片的船只?”

关天培故意大声说道:“ 我们扣留了英国商船22只,在每只船上装有1000多箱鸦片!”

突然,林则徐严厉的目光直刺义律说:“按照我们扣留的船只和清查的数目,1037箱鸦片还不到总数的1/20,是吧?”义律脸色骤变,无话可答。

林则徐见义律不说话,便微笑着问:“你们国家的鸦片大老板颠地呢?”

其实,颠地和伍绍荣早在义律的指使下化装潜逃,所以义律很大方答道:“我从澳门赶来的时候没看到他。”

林则徐忽然又用一种严厉的目光盯着义律说道:“义律先生, 你又不老实了!”

义律的大脑在飞快思考,正想找个理由来搪塞,只见林则徐厉声下令道:“把抓 到的逃犯带上来!

心惊的义律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颠地和伍绍荣被官兵从屏风后押着转出来。

羞愧异常的义律瞬间恼怒起来,他咆哮着说:“ 我对你们提出抗议,你们拘禁无辜的英国公民!”

林则徐没有示弱,拍桌而起,喝道:“义律先生,请告诉我什么叫无辜?颠地私自在中国土地贩卖鸦片,而且拒不缴出,勾结汉奸化装逃跑,请领事先生告诉我这是‘无辜’吗?你对这样的罪犯不协助清政府追捕,反而包庇、袒护,你有何居心?”

义律无话可说地低下头。义律和颠地最终不得不把所有的鸦片缴出。

中国不乏明智官员,比如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他们与林则徐一起禁烟, 查封烟馆,逮捕烟贩,还处死了中国烟贩冯安刚。

当时英国人在中国设置了怡和洋行,管理怡和洋行的鸦片走私头目威廉●渣甸也在林则徐的坚定要求下交出鸦片。在道光皇帝发布禁烟圣旨,以及林则徐在全国各地开始禁烟后,共收缴烟枪42741杆、烟膏461526两、烟锅212口,还有鸦片19187箱又2119袋。

林则徐将鸦片收缴完毕后,打算运回京师销毁,但是想到还有很多反对禁烟的官员会偷偷行动,或是搞破坏,便产生了就地销毁的念头。

林则徐在上书道光皇帝并经过批准后,便开始正式销烟了。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便开始了。鸦片在销毁时也是一大难题, 最初林则徐通过传统的销毁鸦片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后来发现这个办法不可行。

一些鸦片仍旧有残留。后来便找到了一种“海水浸化法”。

林则徐先命人在海边挑挖两个池子,在池子的底部铺上石头,为了防止鸦片的渗漏,还在池子的四周钉板。然后再挖一水沟,把盐水倒人水沟,流人池中。先是将烟土分成4瓣,再泡进盐水中,半日后放人石灰,烟土便被溶解。为了使烟土彻底销毁,林则徐还命令很多士兵在池子的周围拿着木耙搅拌,让烟土完全溶解在水中。退潮的时候,再把池里的水送进大海。

林则徐找到销毁鸦片的方法,便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正式开始销烟。他先命人在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广东高级官员全部出席,这充分显示出林则徐对于禁烟的重视。虎门]销烟是公开进行的,人们纷纷前往虎门观看,在销毁这些毒品的刹那,人们大呼:“痛快。 ”很多人因为沾染了鸦片而家破人亡,他们对于鸦片痛恨已久。除了群众之外,还有一些没有贩卖鸦片的外国记者、传教士、商人、领事等等,专门从澳,门等地赶来观看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还有很多外国人是抱着另一种心态来观看的,因为他们不相信林则徐有办法把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将这些人带到池边,让他们亲眼看到销烟的整个过程,并且还为他们专门讲述。这些外国人无不心悦诚服,脱帽向林则徐致敬。更有很多报纸连续报道虎门销烟的过程,其中包括外国人主办的《新加坡自由新闻》、《季度评论》、《澳门月报》、《广州纪时报》等。英国本土也因为虎i ]销烟而物价增长,特别是中国出口的大米、丝绸和银。

在林则徐的大力查办下,虎门硝烟进行得非常成功,很多外国人也表示了支持。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诺绝不再往中国贩卖鸦片,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欢迎林则徐亲自前去检查。林则徐对于这些合作的外国商人也表示出中国的友好,这些商人不但可以在中国正常进行贸易,而且还能受到保护。

虎门销烟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而且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了鸦片对于人体的危害,使人民的爱国意识大大增强,林则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这次事件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让人们能清楚地看到往日的“天朝上国”在现在世界上的位置,一大批人也会从中觉醒,从中真切地看清楚西方列强的真正面目。

威廉·渣甸在林则徐销毁鸦片后,回到了英国。林则徐以及很多支持禁烟的官员都高兴地说:“威廉。渣甸畏惧天朝的威严,而抱头鼠窜了。”

其实,这些官员都错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

之所以说林则徐和这些官员都错了,是因为威廉·渣甸并非逃亡,而是前去英国游说政府对清朝采取强硬行动。这里的强硬行动便是发动战争。林则徐和这些官员之所以会说威廉。渣甸已经抱头鼠窜了,是因为他们依然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国。

而当时的中国是这样的,独立的封建国家,曾经的强盛已经从乾隆末年渐渐衰落。曾在明朝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因为封建制度的阻碍发展缓慢,中国人民的主要经济还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官员腐败,贵族、地主将大量土地收为己有,农民每年要交大量的租税,赋税等等。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工业基本上已经代替手工业。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来到中国后,并没有得到认可,乾隆皇帝以天朝上国什么都不缺为由拒绝了英国人。虎门]销烟直接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其根本原因是英国为倾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

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村内醉酒闹事,在冲突中打死一名叫做林维喜的村民。在这个敏感时期,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上升到国际矛盾。林则徐强烈要求英国人交出凶手,而英国商务总监义律却对自己人轻判了事。

义律出身于英国贵族,曾经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任高级官员,管理当地的奴隶。1834年,也就是道光十四年,他跟随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来到中国。义律自称是英国资本家的“东方代理人”,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比较极端。1836 年,义律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林则徐在1839年到广州禁烟时,他就多次阻挠,并且多次向英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对中国使用武力。

其实双方积怨已久,从1793年到1816年,英国曾多次派使节来到中国,向清政府提出开放天津、宁波、舟山通商口岸等要求,但是都遭到了拒绝。1834年, 英国政府又派律劳卑来到中国担任所谓“商务监督”,但是清政府一直都不承认。

1839年8月15日,极其愤怒的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并且派兵进人澳门,将不遵守中国法律的英国人驱逐出境。这件事便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使双方关系进人紧张阶段。10月1日,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和大英子民的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调遣舰队进人中国海。

道光帝也颇为愤怒,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怎能让蛮夷随便藐视,于是在1840年1月5日,发了一道圣旨,宣布封港,永远不再与英国人进行贸易往来。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说,英国政府会密切注意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全权代表,并且为英军的总司令,义律为副全权代表。4月的时候,英国国会对于进攻中国的问题激烈辩论。有很大一部分人反对发动战争,但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后的投票是支持者271票,反对者262票,通过了这次的军事行动。

英国政府一直都没 有对中国正式宣战,他们认为这次的武力只是一种关于利益竞争的报复,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英国组成一支拥有士兵4000人的“东方远征军”,同时有16艘军舰,28艘运输舰, 4艘武装汽船,载炮共540门。1840年6月初,“东方远征军” 向中国广东、澳门进犯,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国出兵的日的是想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上拥有自由贸易的机会,并且通过这次的示威让清政府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之所以说平等国家,是因为一些外国人来中国叫“朝”,也就是要行跪拜礼,带来的礼物叫“贡"。中国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中国周边地区的国家都是附属国,所以英国来使如果进中国,朝廷也会让他们行跪拜礼。

这是来自文化的差异,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封建统治时期,并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所在的位置,一直以天子自居。英国是个平等的国家, 因此英国政府无法容忍遭到轻视,而中国的态度也比较强硬,长期的闭关使中国与国际无法接轨,在文化上显得格格不入。英国人认为清政府落后,清政府认为英国人是蛮夷。

所谓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清朝政府一向认为英国人是落后的民族。战争开始之时,清政府依1旧认为英军根本威胁不到中国。1840年6月, 英军统帅懿律带领英国士兵到达广州海面,由英国外相巴麦尊下达作战计划,他们一。面封锁珠江口,一面北上进攻浙江舟山。林则徐立即调整布署,张贴告示,号召沿海各地的民众奋勇杀敌。通过林则徐的号召,广东军民群情激昂。

英国侵略军因为不熟悉中国航道,他们需要中国人引水领航。经过渔民配合,林则徐根据引航人的报告,常常带领水师闯进敌军船队,火攻敌船。懿律知道林则徐把守的广东戒备森严,便在7月进攻福建厦门。

原本的两广总督邓廷桢现在担任闽浙总督,他迅速组织水师进行反抗,英军又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因此,英军直接进攻浙江,由于从浙江到天津,各海口大多没有多少防备。英军很快就攻陷了浙江定海,然后在当地进行疯狂的屠杀和掠夺。由于沿途抵挡较少,英军很快到达了天津大沽口。驻守在大沽口的清军只有200多名,整个天津的清兵不过800。一:直不把英国人放在眼里的道光皇帝本打算与对方开战,但是看到英国的军舰逼近,他也随之产生了动摇。8月20日,道光皇帝命令琦善转告英国人,表示清政府安协。

琦善担任清政府代表前去与英国侵略者谈判,英国侵略者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琦善还将所有的过错全部推在林则徐身上,他私下向懿律保证,只要现在英军退回广东,英国人提出的要求将在广州谈判中获得满意解决。英国军舰便撤回了广州,清政府派琦善到广州谈判。10月 ,琦善暂代两广总督。曾经大力禁烟的林则徐与邓廷桢被革职。

琦善到达广州后,为了取得侵略者的欢心,便把海防工事完全拆毁,还将林则徐曾经组织起来的民团、乡勇统统解散,对于骚扰英国人的中国人将予以惩罚。英国侵略者看到广州等地的武装已经解除,提出很多更加无理的要求,琦善表示全部接受。但是其中有一条割 让香港的要求,他不敢擅自主张,答应英国人会向道光皇帝请求。

懿律当时因生病回了英国,琦善便带着自已的翻译和义律谈判,琦善直都是在拖延时间。渐渐义律失去了耐心,英国人商议后决定战后再进行谈判。1841年1月7日, 英军开始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在此守卫的清军死伤700多人,船只沉毁11艘。

一直拖延时间的琦善只得让步,1月25日再次与义律谈判,并且签订了《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便是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条约签订的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开进了香港岛。

曾全力禁烟的林则徐被道光皇帝发配到了新疆,林则徐虽然直坚持上书,劝道光皇帝要禁烟和重视海防,但道光皇帝却说林则徐一派胡言。

英国侵略者攻占大角、沙角炮台的消息传到北京,道光皇帝非常恼火,感觉堂堂天朝失地又赔款,决定对英国人宣战。

道光皇帝派皇侄奕山为清逆将军,从各地调集兵士1。7万名,开往广州作战。未经道光皇帝的批准,琦善便擅自与英国人签订条约,道光皇帝大怒,下令把琦善抄家革职。义律发现情况有变后,便开始先下手。

他率领军舰18艘进攻虎门炮台。

英国军舰在炸断了拦江铁链,攻占了横档等几座炮台后,开始全力轰击靖远炮台。驻守在虎门的水师提督关天培在靖远炮台率领将士顽强坚守,他挥刀上阵,手下士兵也感觉壮气充胸。而此时,关天培又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拿出来送给浴血奋战的将士,他高声喊道:“将士们,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

关天培身先士卒,带领军士们死战,多次击退扑来的英军。

异常激烈的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深夜。士兵们同敌人血战到底,但是一直都没等来援兵。清军寡不敌众,守卫炮台的将士大半英勇牺牲。关天培身背十余创,鲜血淋漓。但是,他仍然屹立不倒,亲自点炮还击。

一阵倾盆大雨突然从天而降,使打炮的火门透水,失去了攻击力。

眼看着英军向岸上蜂拥而来,老将关天培依然临危不乱,他将提督大印交给侍从孙长庆,让其火速送回广州省府。

就在这紧要关头,孙长庆不忍独自离去,他要将关天培背下阵地。

老将关天培突然拔出腰刀,命令孙长庆立即突围,他大声说:“吾 上不能报天恩,下不能养老母, ?言余恨。汝归告吾妻子,但能孝吾亲,吾目眼矣!

关天培继续率领将士与英军短兵肉搏。他奋勇挥刀,接连砍杀了几名英军士兵。正在这时,一颗子弹突然射人了关天培的胸膛之中。关天培壮烈殉国,但是仍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巍然而立,战栗不已。

最后关天培和官兵400余人全部牺牲,虎门炮台失陷。

虎门失陷两个月后,奕山才到达广州。5月21日,奕山带领1700余水陆军,在黑夜的时候乘坐快船袭击英军的舰船。

第二天早晨,2400名英军反攻,清军只得溃退。四天的时间英军便占领了广州附近的所有要地,1.8万 多清军全部退进城内。城郊据点四方炮台失陷,英军居高临下炮轰广州城。

26日,英国人集中炮火猛轰奕山等人的住所。奕山吓得失魂落魄,举白旗求和,并且与英国人签订了《广州和约》。之后,奕山带着自己的部队撤出了广州,同时向广州商家收取600万银元交给英国人,称之为赎城费。英国人收了钱之后便撤出了广州。

后来发生了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事件。

在停战后,一些英国军队进人广州城北的双山寺,双山寺放着一些棺椁,英国军队因为不了解地方风俗,出于好奇而开棺。村民们以为英。

国人丧心病狂,刨坟掘墓,于是村民组织起来抗击英军。英军便在此劫掠财物,强奸当地妇女。

5月29日,三元里村民将一小股来犯的英军击退。三元里民众料定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村民聚集在三元古庙商议,并且用“三星旗”作为令旗指挥战斗。在大家商议之后联络了附近103乡的群众,共同作好战斗准备。第二天,百余村团练带着戈矛犁锄等武器围困永康台。

群众与英军相持近半日,当时驻守在永康台的英军司令卧乌古亲自带兵出击。民众边战边退,将英军带到牛栏冈丘陵地带。

当时正遇到大雨,英军的火枪受潮不能使用。这一股英军其实是印度雇佣兵,英政府给他们配备的装备比较落后。于是,团练民众开始冒雨反击,将这一股英军包围。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群众砍死砍伤,于是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前来增援。后来被围困两个小时的英军被迫退到四方炮台。

而奕山为了不被道光皇帝惩罚,回朝后虚报战功,还将这次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英国政府对这次战争的收益不太满意,于是撤换义律,将璞鼎查派到中国担任全权代表,并大肆侵略中国。璞鼎查为英国人,很早的时候便进人海军,1803年跟随军队到达印度,参与侵略。1840年,在英军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中晋封男爵,后被派到中国。1841年8月27日,璞鼎查带领英军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天的宁波)及乍浦(今天的浙江平湖)。

当时,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出守晓峰岭,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守卫竹山门,而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在土城据守,这些都是敌人进攻的要冲之地。

8月12日下午,英舰窜人竹山门。在其还没有进人内港之时,葛云飞指挥众炮齐轰,将敌舰逼退。

当天夜里,英军进逼土城。葛云飞指挥清军力战,斩获颇多。葛云飞侦知敌人2万来袭,而守军只有5000,于是,急忙飞书求援。但遭到拒绝,只得力战。

13日中午,四艘英舰又驶入竹山门。葛云飞督兵开炮,击退英舰。

不久,英军再次向土城进逼。葛云飞用4000斤炮回击,直炸得英军血流成河。

这时,东进的英军进人关山炮台南部。停泊在东港浦的战舰和五奎山炮队,猛烈开火,以配合东进英军。

葛云飞见情势危急,于是朝北而拜:“臣力竭矣,崎岖海外,七月,不能为国灭贼,死不足塞责!”他将大印交给小校让其带回,之后,率领亲兵200余人,奋力迎战。

葛云飞从关山炮台,转战竹山门,带领持刀将士与英军肉搏。

激战中,葛云飞的军刀突然折断,他拔出两把佩刀,继续搏杀。在疾步攀登竹山门时,葛云飞被英军一刀劈到脸上,敌人的火枪也在此时纷纷对准了他。葛云飞胸背中弹,犹然擎刀不倒,霍霍如生。

最终,驻守在定海的总兵葛云飞和4000将士在对战中殉国,英军也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

浙东一连失去定海、镇海、宁波三城。

道光皇帝又任命另一个皇侄奕经担任扬威将军,到浙江收复失地。奕经其实是一个沉溺酒色的纨挎子弟,他带领军队一路游山玩水,根本没有对收复失地做出准备。第二年1月25日,奕经做了一个梦,他梦到洋人偷偷上船,从洋人的身上掉出大洋,以为是吉兆,便下令与英国侵略军开火,而最后却一败涂地,狼狈逃往杭州。

后来,英军攻打长江的门户吴淞,当时陈化成担任江南提督,他带领军队坚守西炮台,牛鉴担任两江总督希望与英国人求和,但是被拒绝。牛鉴当时驻守东炮台,因为没有战心而逃跑,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带领自己的部下依旧死守西炮台,最后战死。

吴淞沦陷后,英军的军舰便开人长江。

驻守在镇江的副都统海龄认为乍浦与吴淞的失守是因为汉人通敌,于是纵容自己的兵士杀害汉人。7月21日,英军6600余人进攻镇江,蒙古骑兵失败,海龄自杀。镇江城被英国人掠夺一空后 焚毁。镇江对岸便是扬州,当时绅商听到英军打来非常恐慌,他们向英军交纳50万两赎城费,才躲过一劫。 8月4日,英军开始直逼南京。对于清政府的威胁越来越大,清政府非常恐慌。

战争期间,虽然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很多人自发组织抗英,但是收效甚微。英军所到之处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在英军人侵浙江的时候,浙江等地人民组织起“黑水党”,狠狠打击英军。英军进犯长江,时,当地人民也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一直自认“天朝上国”的清朝统治者,现在不得不重新开始正视被他们称为蛮夷的英国人。

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军开始直逼南京,惊恐的清朝统治者,便决定接受英国提出的种种不平等的条件,进行议和。英国军舰在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驶进南京下关江面。英军大概是因为尝到了赎城费的甜头,在紧逼南京之时索要赎城费300万元。

清政府不得不面对事实,于是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先后在静海寺议约4次。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在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国人的“康华丽”号旗舰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但是在谈判期间,英军仍旧没有停止对中国地方的掠夺,双方又一次引发战争。当时驻守在江阴的英军后:援部队,是为向前方参战的英军提供食品的,这部分英军从黄田港渡江前往靖江。英军将船停靠在东双港(今天的膨蜞港西扒灰桥),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大肆抢夺,然后乘船离去。

8月14日,又有10多名英国军人驾船来到这里,登陆后抢夺,并且行凶,当时有一户居民家中有人去世,棺柩放在家中,英国人以为棺柩中有财宝,便将棺柩劈开。还有当地的老中医乘坐轿子出去行医,遇到英国军人,便被割去了双耳,流血过多而死。

英军多次进人靖江县城,抢杀居民,城中的百姓彻底愤怒了。在英军掠夺时,百姓决定关闭城门,开始攻击英军。英国人看到情形不妙,便转身出城,把正在关城门的老百姓杀死。当时,有一名英国军人,因为迷失了道路没有出去,被一名城中百姓砸倒。附近的居民全部赶来,愤怒至极的老百姓将英国军人打死。而城外的老百姓也在此时追击逃跑的英军,用石块击伤几名英国军队中的印度人。

愤怒的群众将英军赶走后,他们的心中也很后怕,因为他们知道英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靖江知县杨凤融在当天晚上将这里的官员和一些当地的士绅商议对策,大部分人认为靖江小小的县城,与所向披靡的英国人对战肯定是以卵击石,而且两江总督已经下令沿江的防线撤掉。说来说去,这些人就是主张将那名打倒英军的靖江群众捆绑后交给英国人。

还有许多乡绅认为不能丢弃民族尊严,应该全力抵抗,就算死也要尊严地倒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双方进行着激烈的辩论,知县杨凤融是一名有血性的中国人,他下令全力抵抗,只要英军再来进犯,便倾城反击,并让靖江城的军士整顿战备,而在靖江这座县城之中,城守营和水师营只有数百人,装备落后。

知县杨凤融看到官兵人数不足,便下令招募壮丁以备守城之需,群众也都非常支持,当天晚上便招募300多人。衙的各级人员都开始紧张地忙碌,有的招募人员,有的筹备粮饷,这些都是战争之需。在筹备粮饷时大家也都非常支持。

城中紧张地忙碌着,知县杨凤融等乡绅还发出了悬赏,凡是杀敌有功之人都会有赏。没过多久, 英军果然来了,三艘英国帆船停泊在南关外。杨凤融命令自己的侄儿杨奠山带着丁壮前去御敌。杨奠山与水师营头领何鼎勋带着士兵赶到江边,附近群众大约千人,纷纷前来助战,军民声势甚壮。英国帆船停泊后,开始抬炮上岸。水师头领何鼎勋看到敌人还未排开阵势,便请求出击。

于是,水师官兵拾枪击敌,数名英国士兵倒下。愤怒的英军便开始了炮击,由于距离太近,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而在这个时候城内的居民几千人登上城头,一起助威。双方持续两个小时后,遇到大风,潮水骤落,英国人的船只不能靠岸。水师营士兵借此机会抬枪击中一艘英军船上的火药桶。英军船上顿起大火,士兵从船上纷纷跳入水中,八名士兵被击毙,五名受伤。又遇大雨倾盆,守城军士气更为旺盛,而英军纷纷惊恐不已,迅速逃离。

没过多久中英《南京条约》便签订了。条约签订后,杨风融便被两江总督牛鉴以“大胆滋事”的罪名被撤职。腐败的清朝连自己的子民维护尊严的机会都不给,清政府也开始了正式衰败,中国从曾经不可世的帝国开始转型。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个不 平等条约便是《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为《江宁条约》,共有13款,主要几条为:

第一条,中英两国和平永存,凡是自己的子民在另国土上都要受到该国的保护。也就是说中国人到了英国要受到英国政府的保护,英国人到了中国,中国政府也要全力保护。

第二条,从今天起,需要清朝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可以带着自己的家眷寄居中国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在这些地方开展贸易不能受到阻拦。并要在这里设领事、管事等官,专门管理英国商人。

赔款总计2100万银元。600万银元的赔偿是被焚鸦片,1200万 银元的赔偿是英国军费,300万银元是偿还商人债务。清政府要在四年内交纳,如果不能按期交足,则要收取高额的利息。

第五条,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曾经清政府制定的贸易制度作废。

第六条,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两国需要商定。也就是说中国的关税不能自己制定。

第七条,中英两国的人民如果在这里出现了什么争斗,英国人要归英国人自已处理。由此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通过南京条约中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条约签订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个自主的国家,而在条约签订后,中国在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