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思想家)

全能大儒

王守仁简介

王守仁生平: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被封为“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历史评价: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被称为“陆王学派”,用以对抗程朱学派。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王守仁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直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浙江大学把它作为校训的一部分。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的徒弟遍布全国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诗人。他一生事功赫赫,被称之为“真三不朽”。

王守仁大事记

1472年 出生。

1506年 被廷杖四十,贬谪贵州龙场驿丞。

1519年 平定宁王叛乱。

1527年 总督两广军务。

1529年 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

人物关系

王守仁传记

书香门第

▲《传习录》书影

王守仁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是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 《王守仁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其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守仁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5岁时他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过人的聪慧和才华。

驿承

古代管理驿站的官职,主管来往官员休息住宿等事宜。

童年生活

王守仁10岁时,父亲高中状元,于是他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作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守仁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大家又让他作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守仁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作诗一事,表现出王守仁具有非凡的想象能力。

王守仁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如13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籍,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

龙场悟道

1506年,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任驿丞)。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他认识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在龙场这既安静又艰难的环境里,王守仁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即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段时期他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浙江宁波余姚王守仁故居

擒获宁王

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是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王守仁去福建剿匪时,所率部队行军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因此王守仁积极备战,调配军粮,修治器械,然后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当时,王守仁最为担心的就是宁王朱宸濠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据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王守仁虚张声势,利用假情报,在城中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各路大军已经组成合围态势。他同时使用反间计,命人携蜡丸潜入南昌,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进攻南京的策略。宁王果然上当,半个月内犹豫观望、不知所措,不敢发兵攻打南京。他利用这一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使宁王欲攻南京已无可能。

1519年,宁王率军6万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守仁这时已经调集了8万大军(主要为各地民兵与农民),对外号称30万。王守仁召集部下问应如何退敌。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王守仁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跨江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敌军听说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这时我们在鄱阳湖迎击他,肯定能取得胜利。”

幸好在此之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谎称有大量军队攻城,南昌竟然不攻自破,停了两日,王守仁便派诸将分五路迎击回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四路分兵迎进,一路设伏。交战以后,宁王大军很快腹背受敌,被分割成几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惨遭大败,溃逃退守八字脑地区。宁王发现局势不妙,急忙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守仁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南康。

这一战十分激烈。官军一度退却,王守仁部将伍文定立即斩杀了后退之人,命令诸军一决死战,最后终于打败了敌人。敌军退保樵舍地区,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冲锋者赏千金,负伤者赏百金,要求他们拼死一搏。

▲浙江绍兴仙霞山王守仁墓

▲王守仁家书

但宁王军队的方阵被王守仁看出破定,他决定效仿赤壁之战,放火烧船。第二天,宁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开“早朝”会议,王守仁大军杀到,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王妃娄氏以下的宫人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跳水。宁王的旗舰搁浅,不能行动,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守仁的部下王冕率部追上擒获,宁王的其他文武大臣也成了阶下囚。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军攻陷,宁王之乱全面平息,前后只用了35天。王守仁因此获得“大明军神”之称。

后来,明武宗以“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之化名出征,江彬意欲挑唆武宗与宁王打一仗并亲自俘获。王守仁对宦官张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这样做会死更多人。最后的协调结果是:让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宁王,让皇帝俘虏高兴一下。

1527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击溃瑶族和僮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因功被封为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但铁券和岁禄都没有发放。

▲王守仁书法作品

▲贵州龙冈山修文阳明洞王守仁塑像

政治主张

王守仁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犯罪”。他认为,赏罚乃“国之大典”,应当受到充分重视和正确地加以使用;行德治教化以缓和阶级矛盾,减少犯上作乱。他说:“民穷必有盗贼”,认为老百姓已经贫困不堪,还要没有休止地征敛,就等于驱使他们去作盗贼。他强调执法要“情法交申”,区别对待。他反对“贪功妄杀,玉石不分”。在“行法以振威”的原则下,他已注意到运用法律的灵活性问题。主张重视“纲纪”,整肃执法之吏,杜绝“法外之诛”,在他看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病逝归途

两广之役后,王阳明肺病加急,上奏朝廷请求回老家休养,于1529年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去世后被谥文成,后又追封为新建侯,1584年从祀于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