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民族英雄)

李舜臣简介

李舜臣: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리순신;英语:Yi Sunshin/Lee Sunshin,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朝鲜王朝中期武臣,朝鲜半岛历史著名的军事家、名将、民族英雄。李舜臣出生于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后迁居忠清道牙山。万历四年(1576年)中武科,在咸镜道、忠清道、全罗道等地任职,后经柳成龙举荐而出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万历二十年(1592年)爆发日本入侵朝鲜的“壬辰倭乱”,李舜臣与元均、李亿祺等四次出海打击日军,取得了以闲山岛大捷为代表的一系列胜利。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升任三道水军统制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因朝鲜宣祖中日本反间计而被革职逮捕,不久获释,成为普通士兵。同年秋,因朝鲜水师被日军击溃而官复原职,重建水师,取得了鸣梁海战的胜利。20世纪以来,随着朝鲜半岛民族主义的兴起,李舜臣与乙支文德、姜邯赞被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受到朝鲜半岛人民的极高崇敬。遗著及相关记录被整理为《李忠武公全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九日,在联合明军邀击回国日军的露梁海战中,李舜臣中弹牺牲,享年五十四岁。死后谥号忠武,追赠德丰府院君,策“效忠仗义迪毅协力宣武功臣”,立忠愍、忠烈、显忠等祠奉祀。

李舜臣传记——

李舜臣(1545——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汉城(今韩国首尔),是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壬辰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

李舜臣是朝鲜历史上百年难得一见的海战奇才,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称为朝鲜三大救国英雄。

李舜臣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善射,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他刚直不阿、一生优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

他着重抓了整顿军队和改制武器两件事。

在整顿军队方面,他吸收了朝鲜海军的优良传统及外国的先进经验,对所属海军的战斗编队、战略战术进行了改革,并加强了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部下将领都成为忠于祖国、英勇善战的勇士。在改制武器方面则是改造了朝鲜的“龟船”。

铁甲战舰“龟船”

李舜臣47岁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后(朝鲜王国皇家海军全罗左道舰队司令),积极操练水军,构筑防御阵地,并创建了铁甲战舰“龟船”,为了提高朝鲜海军的战斗力,李舜臣还对“龟船”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龟船”长30多米,宽3米多,船身及上面的“龟壳”用硬木制作,包上铁板,敌人炮火不易伤害它。

铁板上还装有密集的铁钉,使敌人在接舷战时无法攀登。船头有一个大龙头,上设两个炮眼,在行进中船内可焚烧硫黄等物,烟从龙口喷出,可以起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作用。船身四周凿有很多炮眼枪眼,便于士兵在船内向敌人发射火力。同时,船的两侧各有10面船桨,战斗时一齐划动,航行飞快,进退自如。加大后的船体可多存淡水、粮食,适合长时间、远距离航行。

龟船在壬辰卫国战争的一些海战中大放异彩,对击退倭寇起了很大作用。龟船是朝鲜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龟船是公元1591年,朝鲜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带领士兵和工匠制造的。龟船形似乌龟,故其名为龟船。龟船长35 米,宽为11.8米,高为5.2米。船左右各有10个櫓,桅杆可以竖起或倒下。

龟船上有70多个空洞,可以放枪、炮或射箭,船舱有房舱、仓库等26个船舱,铁甲上有很密的刀子和锥子形铁签子。船头是乌龟状,从龟头嘴上喷吐出像雾气一样,烧硫黄和焰硝等毒气使敌人慌作一团。

龟船结构简易而坚固,船速快,火力大。

龟船在壬辰卫国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并为世界海战和人类科技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壬辰卫国战争爆发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进而妄图侵占朝鲜,征服中国。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壬辰战争”。

1592年朝鲜王辰卫国战争爆发后,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开城、平壤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 “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

在陆战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李舜臣却在1592年6—8月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连捷,夺取了制海权,粉碎了日军水陆并进计划。1592 年9月李舜臣任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10 月在釜山海战中又击沉日军海军将领九鬼嘉隆率领的敌船百余艘,而后日本海军不敢再战。

鸣梁海战

1597年,日本施反间计使李舜臣受诬告而被革职下狱后,调集重兵再犯朝鲜。朝鲜水军在元钧指挥下几遭全灭。

9月,李舜臣重被起用,倭寇一心想歼灭李舜臣舰队,聚集了33艘战船和2万余人对其发起进攻。敌众我寡,李舜臣决定用部分战船引诱倭寇战船开进鸣梁口。

当潮水退落时,敌舰被暗设的铁索、木桩阻拦,无法逃脱。朝鲜水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击沉倭寇战船30余艘,歼敌1000余人,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鸣梁大捷”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海军基地,同陈磷、邓子龙率领的明朝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鸣梁大捷” 为重振朝鲜水师赢得了时间。

鸣梁海峡之战中,李舜臣以12艘战舰击退倭舰330余艘更是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此名扬天下。

露梁海战

倭寇第二次人侵朝鲜后,明朝内廷决定任命总督邢玢和提督麻贵,统帅4万军队从陆上支援朝鲜李氏王朝,并于1598年7月,派遣由陈磷、邓子龙率领的中朝联合舰队,与倭寇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海上决战,即露梁海战。1598年9月,丰臣秀吉因战败受挫郁郁而终。

滞留朝鲜半岛的倭寇已处于明朝与朝鲜联军的重重包围中,无心恋战,并祈求和谈来改写侵略失败的命运。但明朝与朝鲜联军拒绝和谈,出兵从海上切断了倭寇的退路。1598年11月,露梁海战爆发,明朝与朝鲜联军大败日本,共击毁日本舰船400多艘,歼敌万余人。役中,李舜臣为了援助明朝老将邓子龙的战船,不幸左胸中敌流弹,临终前他把战旗交给身旁的侄儿李莞并嘱咐说:“战防紧急,慎勿言我死,要代我指挥。

露梁惨败后,倭寇无心再战,遂从朝鲜撤军。

露梁海战为壬辰卫国战争的最后一场海战。在朝鲜半岛称之为“露梁大捷”。

李舜臣雕像为铜质雕像,矗立于首尔国会旁。它在韩国人民的心中就如林肯雕像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一般,是一种信仰一般的存在。这座雕像上李舜臣竟然如中国武士一般穿着盔甲,手中握的竟然是一把像日本刀的剑。更过分的是握剑的手竟然是右手。在李舜臣所处的时代,右手握剑是战败的象征。可事实上,李舜臣多次成功击败日军,是朝鲜一代战神。所以这座雕像在造型上与个人情感和事实依据都不符合,备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