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周瑜

周瑜(东吴都督)

经纬将才 英姿勃发

周瑜简介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一说庐江)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汉族。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

生卒年:175 ~210年

性格特点: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抱负,性度恢廓,大率得人。

历史功过: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名家评点: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子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陈寿:“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周瑜传记

生逢乱世 胸怀大志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其曾祖周荣先后在东汉章帝、和帝两朝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

堂祖周景、周景的儿子也就是堂伯周忠,皆当过综合管理军政事务的太尉,位列三公之首,掌握大权。周瑜的父亲周异也曾做过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白马寺东)令。

东汉末年万户以上的县的行政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下县称为长,周异的官在当时也算不小了,相当于一个实权派。

周瑜生逢乱世,东汉政权的统治正面临严重危机,政治腐败,经济调敝,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各派势力乘机扩充军事实力。他们之间的争夺十分激烈,冲突日益升级。周瑜家族历来以廉洁奉公和学识渊博而著称,对子女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周瑜因此接受了较好的教育。面对暗淡的世道,家境富足的周瑜虽然仍可凭借祖上的荫庇升任官职,但他并没有和当时大多数官宦子弟一样走上游手好闲、斗鸡走狗等不务正业的道路。青少年时代的周瑜,英俊潇洒,姿质风流,但也没打算凭借俊逸的仪表去寻花问柳,占有女色。他自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熟读各类经书,尤其喜读兵法,日常还爱练习武功。周瑜从小就精通音律,懂得曲谱,即使在酒酣之时,他也能察觉演奏者的错误,一经发现,他即回眸注视演奏者,所以当时有一句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但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动荡年代里。年幼的周瑜就已经认识到社会更需要的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因此他没有走上音乐的创作研究道路,而是一面攻读经史和兵书练习武艺,一面注视着当时全国形势的变化,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用自己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辅佐一位贤明的人物,结束天下纷乱的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的统一和安定。

一见如故 佐定江东

周瑜在少年时期就与孙吴政权的核心人物结交。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外戚何进辅佐十四岁的刘辩即位。当时宦官的权力非常大,不但把持朝政,而且经常对其他势力打击陷害。为了对付宦官势力,何进召在陇西(今甘肃临洮)的土豪董卓进京。而董卓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乘机拥兵进入洛阳,另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相国,夺取了军政大权。董卓的专权引起地方军阀的不满。第二年,关东一般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的一些郡州牧守联兵讨伐董卓。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也出兵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孙坚是汉末江东豪族,勇猛刚毅,讨破黄巾军的时候所向披靡,后来又参加了镇压长沙义军区星,封为乌程侯。这时他参加了扬州的袁术集团。孙坚在动身赴洛阳作战之前,把家眷安置在庐江舒城。此时,周瑜正值少年,长得高大健壮,容貌出众,且为人豁达,慷慨大方,特别喜爱结交朋友。

他早就对孙坚的英雄事迹有所了解,也十分敬仰孙坚的为人,听说孙坚把家安在了舒城就前去拜访孙坚的长子孙策。孙策也喜好交友,而且也在政治上有一。番长远的抱负。周瑜恰与孙策同岁,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周瑜即将一座路南的大宅院送给孙策。孙策将母亲搬来居住后,周瑜还去专门拜见了孙母以示尊重。周瑜与孙策为邻,共通有无,情同手足,结成莫逆之交,为他今后加入孙吴政权打下了基础。

讨伐董卓之后,各路豪强兴起,谁有兵有权,谁就能割据一方争夺天下。在这种乱世之中,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但这种情况的确也为有才干、有抱负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周瑜这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如何才能实现自己当初的政治抱负。周瑜家族曾有两人做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的荣耀,自已也具备很强的号召力,但父亲早逝,难以自成气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周瑜只得投奔叔父丹阳(今安徽宣城)太守周尚。周尚有些部队,周瑜也就在这里开始了最初的带兵生涯。也就在这一时期,孙坚被袁术派往荆州征讨刘表,被刘表的将军黄祖射死。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继承了父业,仍然带兵继续依附扬州军阀袁术。袁术是个反复无常、不会用人的军阀, 一会许愿封孙策为九江太守,过段时间又许愿要封孙策为庐江太守,但都食言。这使想有一番作为的孙策十分失望。兴平二年年) ,袁术派孙策率兵攻取江东。长江在流经九江以后改向东南,因此习惯上把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称为江东,这里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人民生活较为安康,拥有江东可为成立事业打下根据地。孙策因袁术不重用自己,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召纳其父旧部,脱离袁术,称霸江东。渡江之前,他进兵历阳(今安徽和县) ,写信告诉周瑜,周瑜立即带领叔父周尚的一部分军队 和大批舟船粮秣,从丹阳前去迎接。对于周瑜应邀而至,孙策大喜过望。见到周瑜,孙策高兴地说:“有你的帮助,事情就有成功的希望了!"周瑜于是跟随孙策率兵渡过长江。孙策进击江东的军事行动,进展得十分顺利。在周瑜及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的协助下,孙策攻打扬州刺史刘繇,占领牛渚营屯(在今安徽当涂西北) ,夺取了刘繇的全部粮草、兵器。接着,又攻下秣陵(今江苏南京,又称金陵、建业),占领刘繇大本营曲阿(今江苏丹阳),逐走刘繇,此时孙策的部众已扩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我用这些部属攻取吴会(东汉时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合称吴会)、平定山越(古越人的后裔)已足足够用,请你回去镇守丹阳。”周瑜这才渡江北返,回到丹阳周尚的驻地。第二年,孙策攻占会稽(郡治在今浙江绍兴),自称会稽太守,也成为割据一 方的军事势力。

投奔孙吴 忠于孙策

在当时军阀混战、风云变幻的形势下,选择贤明的主子,是想有所作为的人非常重视的问题。周瑜牢记东汉名将马援的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这次跟随孙策渡江攻取江东,使他对孙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看到孙策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士民皆乐于为其效力,而且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的拥护。而且孙策本人英气勃勃,志向远大,是江东当地吴郡豪族,已经割据江东,又是少年密友,因此暗中下定了投奔孙策的决心。当时,周尚所依靠的袁术,是全国势力最大的两个军阀之一。周瑜回到丹阳不久,袁术以堂弟袁胤取代他叔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无力对抗,被迫遵从袁术的命令,和叔叔一起离开丹阳,来到袁术的驻地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见他与孙策攻取江东时颇能用兵,想任他为将,但他觉得袁术统治残暴,搜刮狠毒,而且目光短浅。骄横无知,认为他成不了大事,便婉辞谢绝,要求改任居巢县(今安徽巢县)的行政长官。居巢离长江很近,周瑜的目的是从居巢顺流而下直奔江东。袁术不知周瑜假途东归的用意,竟满足了周瑜的要求,任命他为居巢行政长官。在居巢,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的豪族鲁肃。在他的劝说之下,鲁肃也决定放弃东城长的官职,背叛袁术,欲与周瑜结伴东渡。建安二年(197年),袁术不顾部下反对,擅称帝号,成为众矢之的,这种愚蠢的作茧自缚,更引起了周瑜的厌恶。而孙策却已陆续削平江南各郡的割据势力,夺占昊郡、会稽等地,既而又与袁术决裂,设置官府,委任长史,在江东初步建立了孙氏政权。建安三年( 198年) ,周瑜便从居巢率众南下,渡江前往江东,投奔了孙策。孙策亲自迎接,授予建威中郎将,把两千名将士。五十匹战马交给他指挥,又给鼓乐队(这是当时一。种很高的荣誉),整修了新的住所,命他出镇牛渚。孙策给予周瑜的赏赐之厚,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孙策还在所发布的命令中说,今天的赏赐不足回报周瑜在关键时刻给予自己的支持。此时周瑜的年纪才二十四岁,仪容俊美,风流倜傥,功成名就,江东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周郎"。

孙策以他为牛渚镇守,不久又改派为春谷长。牛渚。春谷与庐江郡一水之隔,两处都是扼守江东的咽喉要地。孙策考虑舒县周氏是庐江的名门望族,派周瑜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所在家族的社会影响,以招募人马,延揽人才,扩大力量。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准备夺取刘表控制的荆州,他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驻守巴丘(今江西崇仁境内)。接着,为报杀父之仇,周瑜即与孙策率兵前去攻打刘表的江夏(郡治在今湖北新洲)太守黄祖。正在这时,袁术死去,他的部下杨弘张勋等拟率其众投奔孙策,却遭到庐江太守刘勋的截击,袁术的部众尽为其所夺。孙策害怕刘勋成为第二个袁术,决定设计消灭他。孙策先是劝刘勋攻取储积丰富的上缭(今江西建昌县城内),说自己愿出兵以为外援,并送给刘勋许多珠宝和葛布。刘勋果然中计,领兵攻打上缭。消息传来,孙策与周瑜正引兵西击黄祖,行至石城(今江西建昌境内),他们当即带领两万军队偷袭刘勋统辖的皖城(今安徽潜山县),俘获袁术、刘勋的妻子及部众三万余人。刘勋听说皖城失守,回师援救在半路被孙策的堂兄孙资孙辅击败,求救于黄祖,黄祖派五千人助战,又被孙策、周瑜打败,最后刘勋北上投靠了曹操。打败刘勋后,周瑜又随孙策继续领兵西击黄祖,经过几次大仗,孙策俘获对方士兵三万余人,战船七千余艘,实力大增。通过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

战争结束后,周瑜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的职务(孙策授予周瑜这一职务是在取皖城之前)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 ,防范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的刘表东侵。孙策在江东声势大振,东汉丞相曹操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他为昊侯。

曹操历来爱才,听说了周瑜的事迹后,非常欣赏,以为也可以通过游说诱惑拉拢周瑜来瓦解东吴政权,便秘密下令到扬州(今安徽寿县),派遣九江郡(同扬州治)最有口才、又是周瑜少年时的老同学蒋干为说客,去见周瑜。于是蒋干身穿布衣,头戴葛巾,以私访的名义去见周瑜。蒋干见到周瑜后,周瑜一眼就识破了蒋干的用心,宴请完了之后,便以有机密之事要处理为由,先让蒋干在旅馆坐了三天冷板凳。三天过后,周瑜领蒋干遍观军营,巡视仓库、军资、器仗,又设宴饮酒,展示自己的侍从、服饰和珍玩。不但如此,周瑜还直接告诉蒋干说:“大丈夫立于世间,能遇上知己为主公实为人生一大幸事,我和孙氏外表看有着君臣之义,内里却又有骨肉亲情。主公对我是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就算是古时最著名的说客苏秦、张仪战国时著名的策士,周游各国,向统治者陈说形势,提出政治、军事、外交主张,以求高官厚禄)再世,郦食其(楚汉战争时刘邦的谋士,常为说客,曾劝说齐王田广归汉,而韩信乘机袭齐,田广认为被他出卖,将他烹死)复生,我尚能拍着他们的后背而斥责他们,何况足下比起他们来是晚辈后生,哪能劝说我改变志向呢?”蒋干论才气,论口才,独步江淮之间,但在周瑜面前却连一次插嘴的机会也没有,只得不停地苦笑。蒋干回去复命,称赞周瑜有着高尚的品质,宽宏的度量,一心效忠孙策,用任何功名利禄来诱惑他都是枉费心机,也不是靠言辞就能离间周瑜和孙氏的,曹操只得作罢。在这天下大势变幻莫测、英雄豪强纵横捭阖的重要关头,周瑜坚定不移地站在孙策集团一边,对孙氏的事业忠贞不贰,为孙氏政权稳固人心、打牢基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

周瑜不但在政治,上全力拥戴孙氏,在生活上也跟孙家结成姻亲,两家人亲如家。攻入皖城后,孙策与周瑜听说城中乔公有两个女儿天生丽质,容貌过人,派人前去求亲。乔公慨然应允,将大女儿大乔嫁给孙策,小女儿小乔嫁给周瑜。后来,周瑜又跟孙权结成儿女亲家。他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太子孙登,他的大儿子周循娶了孙权的女儿为妻,小儿子又娶孙氏宗室女儿为妻。周瑜到江东后,不仅受到孙策的重用,就连孙策的母亲太夫人对他也很器重。太夫人特地叮嘱他的儿子孙权,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要孙权像对待自己的亲兄长那样对待周瑜。孙权是孙策的弟弟,此时已经位居将军。

周瑜还十分注重团结其他将领。孙策的老部将程普,曾随孙坚征战,讨黄巾、破董卓,“攻城野战,身被创痍",见周瑜年纪轻轻,就得到如此特殊的礼遇,很不服气,便依着年长资深几次侮辱周瑜。但周瑜胸怀开阔,宽容大度,忍屈受辱,从不同他计较。后来程普被这种宽容的气度所感动,对周瑜十分敬重,逢人就说:“同周公瑾结交,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地就被他陶醉了。”

辅佐孙权 所向无敌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趁曹操与袁绍相峙官渡时,准备偷袭许昌,迎汉献帝不幸被故吴郡太守许贡的广]客杀死于丹徒(今江苏镇江),临死时指定弟弟孙权为继承人。这时孙权年仅十八岁。当时江东的孙氏政权只是初具规模,并不巩固。

不但外有强敌曹操、刘表,境内的一些纵深之地还有很多小股的割据势力,统治营垒中不少人左瞻右顾,“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这种局面直到周瑜率领大军从巴丘赶至吴(今江苏苏州)赴丧才有改观。周瑜强兵在握,但率先毕恭毕敬,用君臣的礼节对待孙权,其他人也就不敢再有什么异议。孙权把周瑜留下,与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事和行政事务。周瑜和张昭把一些琐碎的行政事物分管起来,全力支持和辅佐孙权,迅速安定了江东的局势。周瑜亲自出面挽留准备北行的鲁肃,把这位一直没有得到孙策重用的政治人才推荐给孙权。后来,鲁肃成了江东政治舞台上极为活跃的政治家。同时,周瑜与张昭团结程普、黄盖、吕蒙等将领,四出征讨,并网罗人才,发展生产,努力巩固东吴的统治。

就在孙策去世的那一年,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一场决战,消灭了袁军主力。建安七年(202年) ,袁绍死去,其子袁尚、袁谭互相火并,曹操又乘机出击,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地区。在这之前,他已把汉献帝挟持在手中,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这时,曹操乘消灭袁绍、兵威大盛势力大张之机,为试探江东的虚实下书江东,要求孙权派子弟去许都做人质。孙权召集群臣讨论对策,张昭、秦松等人见曹操兵威8盛,犹豫不决。周瑜坚决反对派送人质,孙权带他去见太夫人孙权的母亲),他慷慨激昂地对太夫人陈辞:“往昔的楚国,开始受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但后代贤能,广开疆土,立基于郢(楚都郢,即江陵),遂据荆扬(占荆州、扬州,指今长江中下游一带) ,达到南海,传业延祚,九百余年。现在将军(指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兼有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心安定,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气高涨,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子于人呢?一送人质,就不得不听命于曹操,他一下命令,我们就不得不服从,那就要受制于人。听命于曹操,最多不过是授给一颗侯印,仆从十余人,车几乘,马数匹,这能与南面称王相比吗?不如不派人质,看看天下如何变化再说。如果曹操能以道义治天下,将军再去投奔也不晚,如果曹操暴虐天下,那就将自取灭亡。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哪有给他送人质的道理!”吴太夫人听后连连点头,高兴地说:“公瑾说得太对了!公瑾与伯符(孙策字伯符)同岁,只小他一个月,我把他当成亲儿子看待,你(指孙权)要像对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对待他,多听他的意见。”于是孙权决定不给曹操送人质。当时曹操因忙于扫荡袁绍的残余势力,和袁尚、袁谭在黎阳作战,无暇再与孙权周旋,派送人质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建安十一年(206年) ,周瑜奉命督孙瑜等攻麻、保二屯(在陆口以东,陆口在今湖北嘉鱼西南)的山贼。这次战争十分残酷,周瑜将俘获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地。不久,刘表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引兵数千人,进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周瑜率东吴兵迎击,生俘邓龙而归。

在周瑜与张昭的辅佐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孙权的实力逐渐得到加强,江东的局势也日趋稳定了。

合力抗曹 鏖战赤璧

留吴期间,周瑜曾多次奉命进攻刘表。孙权与刘表势不两立,一是因刘表占据的荆州(治所今湖北襄阳)与扬州毗邻,属于江东政权向西开拓的对象;二是因孙权的父亲孙坚死在刘表的部将黄祖手里,双方有世仇。孙权继承孙策的政策,不断地西进,其主帅常由周瑜担任。

建安十三年(208年)初,周瑜向孙权举荐刘表的降将甘宁。孙权接受甘宁的建议,亲自统兵进攻屯军夏口(今湖北汉口)的黄祖。周瑜被委派为前部大部督。

孙权的意图是夺取荆州以确保江东,然后向辽南发展,再相机以夺取天下,统一全国。江夏太守黄祖派都督陈就领水军出战,两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水战后,被孙权部将吕蒙所败,吴军乘胜追击。黄祖弃城出逃,被吴军追及擒杀,江夏遂由东吴所有。消灭黄祖,为孙权夺取荆州扫清了道路。

就在这一年,北方的曹操已经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力量,并打败了三郡(辽东辽西、右北平)的乌桓(东胡族的一支,又名乌丸、赤山)。他把被乌桓俘获的汉人十余万户和幽州、并州的乌桓三万余户迁人塞内,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自任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 ,准备进一步统一 全国。七月,他亲率步骑二十万,号称百万,南下荆州,准备一举吞并刘表,然后顺流东下,消灭孙权。曹军尚未到达荆州,刘表已先病逝,其子刘琮继任荆州牧。九月,曹军到达新野(今河南南阳市南),刘琮奉表迎降,其水军数十万尽为曹操所得。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樊城得到消息,率部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却,在当阳(今湖北荆门南)的长坂(当阳东北)为曹军追击,惨遭大败,逃往鄂县(今湖北鄂城)之樊口。曹操占据江陵,准备顺流而下,进兵江东,他写信威胁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东吴。”

曹军南下荆州,给江东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曹操得到荆州的大批水师战船,又据有粮食武器储备丰足的江陵(今湖北江陵),更使江东朝廷上下十分不安。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鲁肃力主联合刘备,共同抗拒曹操。他在得到刘表死讯时,自请以为刘表吊丧为名,前去荆州联络刘备。孙权采纳了他的主张,派遣鲁肃到长坂去见刘备,向刘备表明孙权与之结盟抗曹的意图。刘备正有此意,随即派诸葛亮随鲁肃去东吴,与孙权具体商议结盟之事。十月,鲁肃与诸葛亮返抵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拜渴孙权,此时曹操的威胁信正好送到,事态严重,江东上下十分惊恐,孙权正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没想到,张昭、秦松等文武大臣皆为曹操气势汹汹的兵威所吓倒,他们认为,曹军力量强大,并以汉相的名义,打着皇帝的旗号征讨四方。抗击曹军,在名义上便很被动。况且江东的优势在于凭借长江天堑,曹操得到荆州,收降刘表的水军,获取大量的战船,天险成为双方共有的东西,实力悬殊,江东只有迎降曹操才是出路。孙权见他的重要辅臣如此主张,感到很为难。魯肃再次劝说孙权抵抗曹操,并建议他把派往鄱阳(今江西鄱阳)练兵的周瑜召回,共商大计。

周瑜接到孙权的调令,立即赶回柴桑,他完全支持鲁肃的意见,坚决反对张昭的主张。在大臣会议上,他对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说:“曹操虽然托名为汉朝丞相,其实不过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以神武雄才,加以仰仗父兄之威望,占据江东,辖地数千里,兵精足用,士吏同心,当横行天下,为汉室清除奸贼;况且曹操这次是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降呢?现在请让我进一步分析一下对方的兵力:如今曹操北方尚未巩固,马超、韩遂尚在关西,对他的后方,构成威胁;他又舍长就短,放弃骑兵,来同吴军进行水上较量;加以现在正值寒冬,马无饲料,北方部队,远来江南,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这些都是用兵之患,曹操却置之不顾而贸然进犯,此乃取败之道。我请求拨给我五万精兵,进驻夏口(今湖北武汉) ,保证为将军打败曹操。”孙权听后坚定了抗曹的决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汉自立,为时已久,他就是担心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现在数雄己灭,惟我尚存,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起兵抗拒,正合我意,多谢上天把贤卿赐与我也。”接着,孙权拔出佩刀,狠狠地砍掉书案的一角, 说:“诸位文武大臣,敢有再说向曹操迎降的,就和这张书案样!”

开完大臣会议的当天晚上,周瑜又请求进见孙权,对他进一步分析曹操的实力,说:“各位大臣只看到曹操的信上说他拥有水军八十万,就被吓坏了,没有想想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实际。今天我核实了一下,他所率领的北方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长期作战,十分疲惫;收降刘琼的军队,最多不过七八万人,而且对曹操心怀疑忌。因此曹军数量虽多,并不足畏,只要有五万精兵,就可以击破它,希望将军不必忧虑。”孙权拍着周瑜的肩膀,再次对他表示:“公瑾所言,甚合我心。子布(张昭,字子布)、文表(秦松,字文表)等人,各顾妻儿子女,为自己打算,深失所望,只有卿与子敬(鲁肃,字子敬)与我同心,此上天以卿两人助我也。”由于一下子难以调集到五万士兵,于是孙权选拔水军三万人,并筹集了船粮兵器,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前往荆州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击曹军。在确定迎击曹军之后,周瑜便积极进行部署,一是与刘备联合破营,二是利用曹兵骄傲麻痹的弱点,实施进攻,将曹兵击败。

周瑜率军沿江西上,在樊口的刘备派诸葛亮出使吴国未还,听说曹军南下,惶恐不安,每天派巡逻的吏卒探视江面,等候吴军的到来。有一天,一个巡逻的小吏看到周瑜率领的船队向附近的江面驶来,赶紧报告刘备。刘备问他:“你怎么知道不是曹操的军队?”小吏回答说:“从船只可以判断不是曹操的军队,而是周瑜的军队。”刘备急忙派部将麋竺携带酒肉前去慰劳,周瑜说:“我有重任在身,不得脱身,如果你家主公能屈尊相见,我就太高兴了。”麋竺回去一说,刘备对关羽、张飞说“既然他想见我,而我又想联吴抗曹,不去见他,就失去结盟的诚意了。”刘备立即乘着小舟去见周瑜。两人见面,刘备对周瑜说:“现今联合抵抗曹公,实在是个好计策。不知将军带来多少将土?”周瑜说:“有三万人。”刘备说:“可惜少了些。”周瑜笑着回答说:“这已经足够了,请豫州(刘备曾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等着看我攻破曹军吧。”周瑜统率水军船队,与刘备的两万军队会合后,继续溯江前进,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与曹操的先头部队相遇。这时,周瑜的推测已成为事实,曹操的陆军不但不习水战,而且疫疾已在军中流行,生病的人很多,战斗力大受影响;曹操收降的刘琮水军久未作战,平时又缺乏训练,基本上也没什么战斗力。两军一交战,曹军就吃了败仗,撤回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孙、刘联军屯驻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

曹操初战失利后,一方面派蔡瑁、张允加紧操练水军,一方面为了解决北军不习水战的缺点,下令将战船用铁链和铁钉连锁在一起,首尾相接,以减少风浪的颠簸,避免士卒晕船。周瑜的部将黄盖见到这一情况,提出建议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持久。但是看曹军在舰船首尾连接在一起,可以用火攻的办法来攻破他们。”

周瑜决定采纳这一建议,叫黄盖写信向曹操诈降,并事先约定投降的时间。然后命令水军挑选几十艘战船,装满干草,浇注油脂,再用红色的布幕遮挡严实,插上旌旗,每艘战船后面再系上一条快船,以备放火后撤退之用。曹操接到黄盖派人送去的诈降信,打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盖受孙氏厚恩,尝为将帅,待遇不薄。但是看天下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北方百万之众,众寡不敌,这是海内人所共见的。东吴将吏,虽然没有愚智,但都知道无法抵抗百万大军的进攻,惟有周瑜、鲁肃浅薄鲁莽,看不到这点。归顺朝廷,这才是计之上策。周瑜人马不多,容易攻破,交战之日,我为前锋,当见机行事,为公效命。”曹操收到降书后,详细询问送信人,又经过反复研究,表示接受黄盖投降,并约定时间和信号,让黄盖驾船前来。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十三日傍晚,到了约定的诈降日期,正好刮起东南风,午夜时风势稍急。黄盖率领十艘战船,其余船只随后,驶离南岸北上,行至江中,悬帆急进。在距曹营二里许,黄盖点燃火把给各船的将校发出信号,他们便让士兵齐声呼喊:“投降哕!"曹操的将士都跑出营寨,站到江边引颈观望。丝毫不加戒备。黄盖率领的战船靠近曹军,各舰兵士同时点燃船上的干草,然后跳到后面的快船,解开连结快船和战船的缆绳。战船顺风飞驶,火烈风猛,船飞如箭,很快就靠上停在北岸的曹军船只。曹军战船首尾相连,分散不开,行动不便,顿时都着火燃烧起来。烈火迅速蔓延到岸上的营寨,浓烟滚滚,赤焰腾空,曹军乱作一团,四出逃命,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周瑜和其他将领率领孙、刘联军的舰队乘势擂鼓前进,杀过长江,冲入曹营,大败曹军。曹操猝不及防,无心迎敌,索性命人把未被点燃的战船和不便带走的军需付之一炬,带着残部向北败逃走。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攻。

曹操带领残兵败将向华容(今湖北监利北)小道逃去,行至云梦(今洪湖一带)的大沼泽地,道路泥泞,坎坷难行。当时大雾漫天,迷失道路,曹军好不容易转出云梦又遇上狂风急雨,辎重军械鞍马尽失,士卒饥寒,病疲不能支持的多死于途中。不得已,曹操只好命令体弱的士兵背草垫路,才使骑兵得以通过。经过长途奔波。再加人马自相践踏,曹军死伤无数,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马。 刘备这时安排早已埋伏好的赵云、张飞、关羽各率军驾小船自州陵(今湖北沔阳)方面截击曹军,曹兵不能作战者多被俘虏。

周瑜、刘备水陆并进,向南郡(郡治在今湖北江陵)方向追击。曹军通过华容道后,在张辽、许褚等将的接应下,到达江陵。这时部队已伤亡散失大半。曹操不愿在荆州久留,遂派曹仁、徐晃戍守江陵,乐进戍守襄阳,自率余部返回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周瑜与程普带领几万军队追击曹军,至江陵,与曹仁隔江对峙。江陵城内粮草充足,加之曹仁防守严备,周瑜一直未能取胜。这时,刘备对周瑜建议说:“曹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不易攻取,我派张飞带一 千人马随你进击,你分二千人马给我,同我一道从夏水(古水名,故道由湖北沙市东南分江水东出,流经今监利县北,折东北至沔阳县治附近人汉水)截击曹仁的后路,曹仁听到消息,必然弃城而走。”周瑜便分兵二千给了刘备,并派甘宁领兵数百袭据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认为夷陵是战略要地,如果落人东吴手中,将威胁到江陵的安全,即分兵围攻夷陵。夷陵形势危急,甘宁派人向周瑜求援。周瑜的部将认为兵力太少,无法分兵,吕蒙对周瑜、程普提出:“可留下凌公绩(凌统,字公绩)守卫大营,我同你们二位一道前去救援夷陵,解围救急,估计时间不会太长,我保公绩在十天之内可以守住大营的。”他还建议周瑜,分派三百名士卒用木头阻断曹军退走的险要地段。周瑜采纳他的建议,与程普、吕蒙一道出兵驰援夷陵。周瑜行至中途,发现江陵到夷陵之间有一处险要的必经之道。周瑜再次接受吕蒙的建议,派出三百余人,用砍伐的树木将险道阻塞。周瑜赶到夷陵,当日即与曹仁在城下激战起来,围城的曹军被消灭一半以上。曹仁抵挡不住周瑜的攻势,又担心江陵有失,连夜撤往江陵。曹军行至险道,发觉陷入困境:前面有树木拦路,后面是周瑜穷追不舍。为了逃命,他们只好丢掉马匹,越过路障,步行遁逃。这一夜,周瑜截获曹军战马三百余匹。不久,周瑜在长江北岸建起营垒,准备长期围攻曹仁,集中力量攻打江陵。

刘备本来同周瑜约好带兵抄袭曹仁的后路,但他没有实现这一诺言,却引兵南下,乘机夺取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从而减少了曹仁后方的压力,使曹仁得以在江陵固守。但周瑜不断发动攻击,仍然使曹仁遭到很大的损失。此后两军在江陵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双方进行过多次较量,彼此各有胜负。为彻底解决江陵问题,周瑜决定发动一次强攻,拔掉曹军在荆州的这个据点。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周瑜亲自跨马布阵,准备指挥军队出击,不料一支流矢飞来,射中他的右肋,他只好回营治伤。后来,曹仁听说周瑜伤势很重,卧床不起,挥师进逼,想乘机消灭周瑜的军队。在这紧急关头,周瑜咬紧牙关,忍住剧痛,提枪上马,巡视军营,激励将士,很快就布好战阵,准备反击曹军的进攻。曹仁一见周瑜出阵指挥,心中暗自吃惊,慌忙下令退兵。周瑜命令将士出击,乘势攻占了江陵。曹仁因屡战失利,损失甚大,加之江陵距北方甚远,而又孤立突出,很难长期固守,便撤军北返。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亲临前线指挥,他针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采取积极迎战、先机制敌、速战速决的方针,并利用曹军的弱点和吴军的长处,采用火攻战术,终于同刘备的军队一起,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胜利。赤壁之战后,曹操丢掉了已经到手的荆州战略要地,孙。刘乘机发展势力,从此便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下令拜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以汉昌、刘阳、州陵等地为奉邑,以表彰他的这一大功。

运筹帷幄 英年早逝

赤壁之战后,周瑜以偏将军兼南郡太守的身份屯据江陵。此时,曹操集中力量,整顿内部,恢复力量,准备攻取关陇和巴蜀,暂时无暇南顾。孙权和刘备都想乘机扩张势力,双方又发生了矛盾。

孙权打败曹操后,夺取了荆州的南郡和江夏的南部,他想乘机夺取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 ,南取交州(州治在今广州)。但刘备另有打算,他除了占有荆州的四个郡外,还想继续扩大地盘,进而巩固他在荆州的统治,以此为基地图取益州。

因此,他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就建议汉献帝封孙权为徐州(州治在今山东郯城)牧,暗示孙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东方而不是西方。孙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以防止曹操再度南下,也向汉献帝推荐刘备为荆州牧,并命令周瑜把长江南岸的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分给刘备。这四个郡其实已被刘备占有,孙权的命令等于承认了既成的事实。孙权还准备把自已的妹妹嫁给刘备,对他进行笼络。周瑜对孙权的这些做法很不赞成,认为这是养虎遗患,但因为是孙权的主意,他只好服从。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收集刘表的旧部,人马扩张了许多。他占据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自号左将军、领荆州牧,设大营于油江口,易其名为公安。刘备为巩固同江东的联盟,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亲自冒险东去京口(今江苏镇江迎娶孙权的妹妹。见到孙权后,刘备又以周瑜所给的土地太少,不足以安置他的部众为理由,要求让他都督荆州,即要孙权把荆州的其他几郡也让给他。在借与不借南郡的问题上,江东政权的内部存在分歧。孙权和鲁肃等认为,增强刘备的实力有助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三者相互制约可保东吴的平安。而周瑜则认为应当与曹操形成南北两极对立,这样有助于今后统一中国。听到刘备来京口的消息后,周瑜即上书孙权,表示反对。周瑜认为刘备寄寓荆州,犹似养虎,将来必定成为东吴的主要威胁,不但不同意出让土地,而且主张把刘备软禁起来,吞并刘备所占地区。

他在上书中说:“刘备是天下枭雄,又拥有像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必定不能久居人下,我认为应当把刘备徙置在东昊,给他修建豪华的宫室,多准备一些美女和珍玩,让他好好享受,再把关羽和张飞分开,各置一方,这样就可挟制刘备。现在割让土地去资助他,还让他们三个人聚在一起打仗,我担心那样一来,刘备就会像蛟龙得到云雨一样,不再是池中之物了。”彭泽太守吕范同意周瑜的意见,也劝孙权把刘备扣留下来。孙权觉得当前大敌主要是北方的曹操,应该多争取盟友,同时又担心把刘备扣留在东吴,将来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把刘备放了回去。刘备听说此事,心有余悸地说,我险些死在周瑜的手里。

赤壁之战让周瑜举世闻名,但也成为对手的眼中钉、肉中刺。刘备将回荆州之时,孙权和张昭、秦松、鲁肃等十多人,举办盛大的宴会为刘备送行。刘备利用机会私下对孙权说:“周公瑾文才武略,是万里挑一的英雄,看他的度量如此之大,恐怕不会永远做别人的臣子。”而曹操在回到北方以后,也写信给孙权说:“我败走,并不感到耻辱。赤壁之战的时候,我正好患病,是我自己烧了船退走,却让周瑜虚得了胜利的名声。”刘备、曹操都是当世的豪杰,以他们的身份却都想以谗言诋毁周瑜,让孙权对周瑜不放心,足可见周瑜在当时的英名和作用。

周瑜在软禁刘备的意见未被接受后,又考虑对付刘备的新对策。建安十五年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今江苏镇江)面见孙权,提出夺取益州的计划。益州在荆州的上游,相当于今四川省地区。这里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沃野千里,稻香鱼肥,素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周瑜认为割据益州的刘璋懦弱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占据汉中一带的张鲁又屡次与刘璋发生战争,而曹操受到重大挫折后尚未复原,又有心腹之患,不敢轻易举兵南下,益州局势不稳,正好乘隙而攻。而刘备此时也在意图夺取益州。东吴应当抢先占据益州,后进而消灭张鲁,再与反曹的马超结盟,这样就形成了反曹的包围圈。而且东吴占有益州后,就可以把巴蜀与吴楚连成一片不仅可以从两面对曹操形成包围之势,为将来与曹操争雄北方创造有利条件,而且也将使刘备局促于荆州一隅之地,使他难以发展势力,对东吴构成严重的威胁。周瑜对孙权辨明利害关系后说:“现在曹操刚刚战败,内心十分忧虑,未能再发兵南下,与将军征战。请准许我与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带兵攻取巴蜀地,兼并张鲁,然后留奋威将军在那里驻守,与凉州的马超结援,我再还守襄阳,与将军共同对付曹操,夺取北方。”周瑜还答应夺取益州后,他还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对抗曹操。他甚至乐观地估计,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消灭曹操,统一北方都是可以办到的。

孙权同意了周瑜的这个建议,命他回江陵做好出征的准备。

周瑜回江陵的途中走到巴丘(今湖南岳阳县),因箭伤复发而病倒。周瑜病危时,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人生有死,我生就短命,诚不足惜,只恨志愿未遂,不能继续为您效命了。当今曹操在北,故事未息,刘备寄寓荆州,有似养虎,天下形势到底如何发展,还不知道。这正是文武大臣废寝忘食,主公日夜焦虑的关键时刻。鲁肃忠贞可靠,办事认真,可以替代我的职务。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些话如有可取之处,我就死而不朽了。”因医治无效,周瑜终于死在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孙权听到消息,悲痛异常,流着眼泪说:“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以后我依靠谁呢?"他亲自为周瑜素服节哀,使左右大为感动。因为周瑜的葬礼要回到昊郡举行,孙权,又亲至芜湖(今安徽芜湖)迎接周瑜的灵柩,丧葬所需费用,全部由国家供给。

程普死后,孙权又下令免除周瑜、程普所有田客今后的赋税和徭役。

周瑜短短的一生,以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为辅佐孙策、孙权建立和巩固东吴政权,做出了重大贡献。孙权有一次在与陆逊谈论周瑜时,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后来孙权称帝后,曾对公卿们说:“要是没有公瑾,我就当不了皇帝。”《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称周瑜与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这些评论,不为过分。

周瑜有两男一女。女儿被孙权聘为太子孙登之妃。长子周循娶公主,官任骑都督掌统羽林骑兵。他很有周瑜的品格风范,但早年就死了。次子周胤最初被授予兴业都尉,娶宗室的女儿为妻,率领军队一千人驻扎在公安。黄龙元年年),被封为都乡侯,后来因犯罪被流放到庐陵郡。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给孙权上书说:“已故将军周瑜的儿子周胤,过去曾受到表扬奖励,被封为统兵之将,他不能好自为之,思念报效国家,再立功劳,反而自纵情欲,招来罪罚。我们认为当年周瑜在世之时,备受信任,人朝是陛下的心腹,出朝为骁勇的战将。奉命出征时,虽身中流箭,仍然恪守臣节,为国效力,视死如归,所以才能在乌林打败曹操,在郢都败走曹仁,弘扬国家的声威和德政,使中华大地都为之震动。蠢尔蛮荆(此典出自《诗经●小雅●采芭》,有‘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咏方叔征蛮荆事。蛮荆,居住在荆地的民族。方叔,周宣王时的卿士,曾受命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没有不顺服的。即使是周朝的方叔,汉朝的韩信、英布,也比不上他。凡是抗击敌人,保卫国家的功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重视、爱护他们的。所以汉高祖刘邦在封授爵位时作誓说,‘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爱及苗裔'(黄河何时变为衣带,泰山何时变为磨石,只要国家永存,功臣的苗裔就会无穷无尽地延续下去。后以带厉,比喻永久) ,还给功臣颁赐传世免罪的丹书(用朱砂书写的文书),杀白马歃血作为盟誓,丹书收藏在家族的宗庙之中,代代相传,希望让功臣的后代能世世将爵位继承下去,以便报答他们的贡献,光显他们的功绩。同时勉励和告诚后人,让听命效力的人,虽死无憾。如今周瑜死后不久,他的儿子周胤就被降为平民,实在令人伤感。敬请陛下查考古代兴灭国、继绝世的古道,让周胤回来,乞求赦免他的罪责。还复他的爵位和职务,使失掉清晨的公鸡,能够再次鸣叫,让有罪在身的人,能够效力立功。”孙权回答道:“周瑜是我的心腹旧臣,功勋卓著,这是我不能忘记的。当年周胤年龄尚小,没有点滴功劳,就给了他精锐的军队,授予了侯爵和职务,就是因为追念报答周瑜的功勋而使恩惠施予到周胤身上。

但周胤却有恃无恐,酗酒淫乱,恣意妄为,我多次告诫,他从不悔改。我和周瑜同你们和周瑜的情义一样,希望周胤能够建功立业,我怎么能不思念周瑜呢?由于周胤的罪过太大,现在让他回来还不合适,暂且使他受点苦。令他知道悔改。今二位先生殷勤恳切地援引刘邦的“河山之誓’,我因此而为他惭愧。虽然周胤不是善良的人,但我的心情和你们也差不多,事情既然如此,所以我没有听从你们的建议。由于周胤是周瑜的儿子,况且现在二位先生又在中间斡旋,假如能够使他悔改,就没有什么可顾虑了!”诸葛瑾、步骘要求赦免周胤的表章屡次呈上,朱然、全琮也都为他求情,孙权这才同意了。不巧周胤这时病死。

周瑜哥哥的儿子周峻,也因为周瑜的功勋被授予偏将军的职务,统领属吏士兵一千人。周峻死后,全琮上表章要孙权任命周峻的儿子周护做将军。孙权说:“当年打败曹操,开拓荆州,都是周瑜的功劳,我对此念念不忘。我刚听说周峻的死讯时,也打算任用周护,后来听说他的行为不轨,任用他等于种下祸根,所以放弃了这一想法。我怎么能不怀念周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