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春

李春(桥梁专家)

李春简介

李春生平:李春,今河北邢台临城人,隋代造桥匠师。隋大业年间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赵州桥存世1 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历史评价

赵州桥的敞肩圆弧拱形式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敞肩圆弧石拱桥,比中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赵州桥建成后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要冲,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舟船在桥下航行,人马车辆从桥上驶过,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为洨河两岸人员来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赵州桥已经经历了1 400多年的风雨,这期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饱经无数次风刀霜剑、冰雪雨水的冲蚀,却雄姿不减当年,仍屹立于洨河之上,为人们提供便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赵州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应的文物保护部门对赵州桥进行了一番保护性的修缮,以保持其辉煌的历史地位。赵州桥已成为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象征和进行爱国主义、历史主义教育的场所。赵州桥的建成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它的大跨度、圆弧拱、敞肩形式为以后的桥梁建设开创了新的天地。隋代以后,出现了许多与赵州桥相类似的大型拱桥,已经发现的就有十几座,如山西崞县的普济桥、晋城的景德桥、河北赵县的永通桥、济美桥等。赵州桥已经成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典范。

然而像赵州桥这样突出的技术成就和像李春这样杰出的桥梁专家,却不为当时的社会所重视,地位也不高,所以在史书中找不到他们的相差介绍,我们除了知道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大桥外,其他却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坚信: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所牢记。

宋代杜德源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元代刘百熙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李春大事记

595~605年 进行策划和建造赵州桥。

人物关系

李春传记

李春其人 略有记载

中国四大古桥

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和广东的湘子桥。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说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据此,我们才知道赵州桥是李春修建的。

除了上述记载之外,从史书上再也找不到关于李春的任何蛛丝马迹了。现在河北赵县赵州桥之侧公园内有一尊李春像,中年学士打扮,文质彬彬,左手持一卷图纸,玉树临风。隋朝虽然短暂,但是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他制造的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载入史册,为后人所牢记。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首童谣《小放牛》这样唱道:“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赵州桥

桥梁分类

按结构形式分为简支梁、钢结构桥梁、悬索桥梁、斜拉桥、框架桥等。

赵州桥——石拱桥之最

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它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2.5千米处的洨河上,横跨洨河南北两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拱桥。大桥全长50.82米,宽9.6米,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整座桥全部由石块堆砌而成,共用石块1 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以首创的敞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备受世界瞩目,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隋朝当时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大一统,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贯穿交通,各地修建了不少桥梁、道路。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可是这一交通要道却被城外的洨河所阻断,影响了人们来往,每到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为此隋朝决定在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和大桥的施工。李春率领其他工匠一起,对洨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精心细致施工。很快,一座横跨洨河的大桥建成了,人们把它称作“赵州桥”。李春他们在设计和施工中创造了许多技术成就,把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

赵州桥:拱式桥的经典之作

广济桥: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

洛阳桥:传说很多的一座桥

卢沟桥:全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纪念地

赵州桥的设计在中国桥梁技术史有以下创新:

第一,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中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中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半圆拱桥看似完美,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从而抬高桥面,致使坡陡难以行走。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拱形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采用敞肩。这也是李春的创新之处。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敞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古代洨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其次,敞肩拱比实肩拱能够更好地节约石料,也降低了桥身重量,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敞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第三,单孔。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不利于泄洪;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赵州桥姊妹桥弘济桥

弘济桥

位于河北永年东桥村,距邯郸20千米,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

▲李春浮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