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楚汉争霸

楚汉争霸(楚汉之战)

楚汉争霸简介

楚汉争霸: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楚汉争霸过程分析——

公元前205年五月至公元前203年八月期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属河南荥阳)展开了一场决定楚汉兴亡的持久战,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史称成皋之战。成皋之战中,刘邦注重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骚扰等策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垓下之战是成皋之战的继续,也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成皋之战结束两个月左右,即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追击项羽,十二月在垓下大败楚军,项羽全军覆没,楚汉战争结束,汉王朝建立。

刘邦、项羽的矛盾激化

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彻底摧毁了六国的抵抗意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阻止秦国的攻势。秦王嬴政亲政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经过长达十年的时间,先后攻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秦统一天下后,战略失误不断叠加,导致了迅速败亡。秦王朝实行高压统治,急政暴虐,刑罚严苛,无限制地压榨民众,弄得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危机四伏。全国军事战略布局严重失误,外强中干,关中地区军事守备空虚。沙丘政变,公子扶苏被杀,秦二世胡亥即位,秦王朝的矛盾更加激化。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揭开了天下反秦的序幕。

公元前207年,项羽杀上将军宋义,夺得军事指挥权。面对强秦,项羽破釜沉舟,与秦将章邯在巨鹿地区(今属河北平乡)进行战略决战,秦军主力被歼,章邯投降,给秦王朝致命一击。同时,刘邦由茫砀率军北上,西入关中,一路过关斩将,攻入武关,进逼秦都咸阳。公元前206年十月[1],刘邦进军霸上(今属陕西西安)。此时二世被赵高所杀,新立秦王子婴又诛杀权奸赵高,这时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秦王奋六世之余烈建立起来的王朝,仅仅维持了十五年便土崩瓦解。秦王朝轰然崩塌,天下大乱,在反秦战争中崛起的新旧诸侯矛盾逐渐凸显。其中,以项羽、刘邦为核心的两大集团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较量,史称楚汉战争。

汉王刘邦先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还军霸上,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2]刘邦安定了民心,维护了关中地区的秩序。同时,萧何深谋远虑,在入咸阳后“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3]原本楚怀王[4]在派刘邦和宋义两路大军攻秦时,曾有“先入关者王之”[5]的约定,刘邦先入咸阳理所应当为关中王(泛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中部、北部),而且刘邦入关中后积极争取民心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以及他派兵驻守函谷关、阻止其他诸侯军入关的军事行动,就是为关中王做准备。

项羽巨鹿之战一战成名,摧毁了秦的主力,也取得了诸侯上将军的地位,奠定了他在整个义军中的地位。项羽根本就不想让刘邦在关中称王,项羽在击败章邯之后,封其为雍王,雍(今属陕西凤翔)就是关中之地。项羽率军六十万匆匆赶往关中。在赶往关中的途中,项羽在新安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仅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十二月(前206)项羽率兵四十万,兵锋直抵函谷关,刘邦立刻派兵坚守函谷关,试图将项羽拒之关外。项羽大怒,下令黥布等攻关,破关而入,驻兵新丰鸿门(今属陕西临潼),刘邦领兵十万,屯兵霸上。两军相持,气氛异常紧张。刘邦部下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报信说刘邦有野心,项羽的重要谋士亚父范增也认为刘邦本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但入关之后,竟“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主张“急击勿失”[6]。项羽厉兵秣马,也准备一举攻灭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张良对其有救命之恩,就把项羽的军事机密泄露给了此时仍在刘邦军中的张良,劝张良逃走。张良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未独自逃走,而是立即向刘邦报告。张良帮刘邦出谋划策,通过姻亲的方式拉拢项伯,知晓自己实力不济的刘邦也愿意亲往鸿门向项羽赔罪。项伯当夜回到军营,对项羽进行种种劝说,以动摇项羽攻打刘邦的决心。次日清晨,刘邦率张良、樊哙等一行抵达新丰鸿门,鸿门宴上,杀机四伏,刘邦君臣机智勇敢,项羽妇人之仁,刘邦终于得以逃脱。

虽然,鸿门宴上暂时缓解了刘邦、项羽之间矛盾。但是范增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7],足以显现刘邦、项羽均志在天下,一山不容二虎,一场恶战不可避免。

刘邦的隐忍蓄积

鸿门宴结束后,项羽入咸阳,“引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8]。这与刘邦入关中的作为截然相反。

公元前206年春,项羽阳尊阴贬楚怀王为义帝,流放义帝于江南。项羽凭借在诸侯军中的绝对军事优势自封为西楚霸王,开始分封天下,将天下分封给十八个诸侯王。但他并没有如怀王约,封刘邦为关中王,仅封刘邦为汉王,还强词夺理地说“巴蜀亦关中地也”[9]。反而将秦的三降将章邯(雍王)、司马欣(塞王)、董翳(翟王)分封在关中,以监视和牵制汉王刘邦。刘邦非常愤怒,欲与项羽一决高下。萧何力劝,并献“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的谋略。刘邦也自忖此时并非项羽的对手,只得作罢。同时张良厚金贿赂项伯,通过项伯劝说从项羽处得到汉中地,汉王刘邦后来正是以此地作为出兵关中的战略要地。

四月,刘邦率军民离开关中,前往封地。张良送至褒中(今秦岭太白山内),并建议“烧绝所过栈道”,既可以“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10],同时也可以断绝追兵,以防遭袭。张良也向项羽吹风“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11],以麻痹项羽。刘邦入汉中,定都南郑,开始依照萧何的建议,养精蓄锐、积极准备、整顿兵马、伺机而动,尤其拜将韩信,这是刘邦作出的一个左右楚汉战争走向的重大决定。韩信起初在项羽帐下,但始终未获重用。在刘邦入汉中时,韩信投奔刘邦并随之来到汉中,初为连敖,后为治粟都尉,而始终未获刘邦青睐,但是萧何十分赏识韩信。韩信怀才不遇,准备离开,于是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萧何并向刘邦力荐“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12]。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献策“争权天下”的“汉中对”,以其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和军事才能分析天下形势。随后,汉军趁田荣、彭越反楚之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出兵关中,还定三秦。张良在项羽面前为刘邦出兵三秦再次开脱,说刘邦只是“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13]。项羽再次受到张良的误导,仍将主力部队用于攻打齐国,未及时调整战略。在公元前206年五月至公元前205年四月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项羽主力与齐的战争呈胶着状态,始终被牵制于齐,根本无法腾出手来对付刘邦。

c1

萧何月下追韩信(王可伟作品)

刘邦趁此天赐良机在关中迅速站稳脚跟,进而巩固关中基地。政治上,建都栎阳,初步建立健全政权机构,将新收复的地区按照郡县制重新划分政治区域。军事上,打拉结合,逐渐扩大反楚联盟。刘邦攻守兼备,向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军,攻占陇西,收复北地;同时主力不断向东推进,寻求与项羽决战的机会。舆论上,刘邦利用项羽密杀义帝,采用董公建议,公开为义帝发丧,向天下公布项羽杀义帝的罪状,自己更是如丧考妣,痛哭流涕,临哀三日,获得天下舆论的支持。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形势都是朝着有利于刘邦的方向发展。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公开向项羽宣战。四月,刘邦趁项羽主力仍被牵制于齐国无法脱身之际,率领“五路诸侯”五十六万人向楚进攻,一举拿下彭城,端了项羽的老窝。事情往往是乐极生悲,在袭占彭城之后,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置酒作乐,疏于戒备。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立即亲率精兵三万从齐地赶回,趁刘邦毫无戒备,发起进攻,夺回彭城。刘邦仓皇率兵南退,在谷水、泗水被楚军击杀十余万人,在灵璧(彭城南)东的睢水上,又被击杀十余万人,“睢水为之不流”[14]。刘邦溃不成军,仅带骑兵数十名趁着大风向西狼狈逃脱,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吕雉也沦为项羽的阶下囚。刘邦一口气逃到下邑(今属安徽砀山),才稍事喘息,重新整顿兵马,率残部退守荥阳一线。诸侯军见刘邦溃败,纷纷见风使舵,又叛汉降楚。五月,魏王豹反汉,刘邦派郦食其游说不成,命韩信为左丞相,令其率灌婴、曹参进攻魏王豹。魏王豹在蒲坂布置重兵,以逸待劳。韩信故设疑兵,声东击西,在夏阳“以木罂缶渡军”,突袭魏国国都安邑。魏王豹兵败被俘后,刘邦将投降的魏兵用于补充荥阳防守。韩信也迅速救援刘邦,“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15]。萧何尽发关中兵,甚至不够年龄的青壮年参军,迅速补充前线兵员。汉军得到补充休整后,实力暂时得到了恢复,并将楚军成功地遏制在荥阳以东,暂时稳定了战局。

成皋拉锯战

面对楚军的绝对优势,刘邦要如何调整,战争才能继续打下去?这是摆在刘邦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刘邦从政治、用人、军事等方面做出了全面调整。政治上,刘邦迅速返回都城栎阳,稳定政局,大赦罪人,安定民心;攻破废丘,拔除楚军在关中的据点;委任萧何全权建设关中、巴蜀地区,为前线战争提供一个安定稳固的后方,萧何善于经营,源源不断地向前方输送战略物资和兵员。用人上,刘邦积极争取人才,希望重新争取反楚力量与项羽抗衡。张良根据形势献计刘邦:“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16]刘邦听后大喜过望,果断采纳张良的建议,利用项羽集团内部矛盾,争取同项羽有矛盾的英布,同时重用部下彭越、韩信,团结内部力量。在军事上,制定以成皋、荥阳防御为中心,以正面相持为主,敌后袭扰和南北两翼牵制为辅的对楚作战方针。成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皋以及东面的荥阳,南屏嵩山,北临河水(黄河),汜水纵流其间,是洛阳的门户,又是入函谷关(今属河南灵宝)的咽喉,所以最终决定楚汉之争结局的战争就是围绕成皋的争夺。公元前205年五月至公元前203年八月,长达两年三个月的成皋之战基本就是按着张良建议的军事战略进行的。

刘邦以成皋争夺为核心,多管齐下,在不利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战役,逐渐扭转战局。公元前204年初,刘邦派随何去游说英布。随何利用项羽与英布之间的矛盾,在关键时刻当着楚使的面宣布英布已经归汉,英布果然出兵攻楚。虽然英布很快被项羽击败,但实现了从南面牵制楚军、减轻成皋正面战场压力的战略意图,为汉军争取了时间。英布失败后与随何归汉,和刘邦一起守备成皋。在开辟南方战场的同时,韩信并未停止在东、北方向侧翼进攻楚军。十月,韩信与张耳在井陉迎击赵军,韩信采用背水阵,出奇兵袭击赵军大营,杀陈馀,俘赵王歇,大败赵军。同时,韩信采用李左车的建议,降服燕国。

正是因为英布在南部,韩信在东部、北部侧翼对楚军的牵制,才能使得各方面相对处于劣势的刘邦能够和强势的楚军在成皋相持一年多。但正面战场的形势依然不乐观。项羽看到刘邦的势力不断增强,尤其是韩信对其侧翼的压力,十分不安。公元前204年春,项羽调动楚军主力加紧进攻荥阳、成皋,并多次派兵切断汉军粮道,给刘邦的部队在后勤补给上造成很大的麻烦。四月,项羽大军进逼荥阳,刘邦内乏继粮,外无援兵,形势十分危急。刘邦万般无奈,欲采用郦食其的计谋,企图通过分封六国贵族后裔的方式来削弱楚军,幸好被张良及时阻止,张良分析这种方式有八不可[17]。刘邦又采纳了陈平的计谋,利用项羽“意忌言谗”的性格,派出大量间谍,以分化瓦解楚军,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范增受到猜忌,愤然离去,背疽发作,死于途中。刘邦的这些行动虽然让项羽失去了得力的左膀右臂,对以后的战局影响非常大;但就当下而言,仍然无法改变荥阳的战局。刘邦不得不采纳张良的缓兵之计,派出使臣向项羽求和,表示愿“割荥阳以西者为汉”[18],以东归楚,但遭到项羽断然拒绝。刘邦无奈,只得采纳将军纪信的计策,由纪信假扮刘邦,使用汉王的仪仗队,驱车簇拥出荥阳东门,诈言城中食尽,汉王出降,蒙骗项羽,而刘邦则趁机从荥阳西门逃奔成皋。项羽发现自己受骗后勃然大怒,烧死纪信,率兵追击刘邦,很快又攻下了成皋。

汉军的战略转型

刘邦从关中征集到一批兵员,打算再夺成皋。其实,汉军当时已经无力抗楚,这显然不是上策。这时袁生建议道:“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也。”[19]袁生建议,不与善战的楚军硬碰硬,而是转换思路,利用空间转移战场,不断调动楚军。刘邦欣然采纳这一计策,率军经武关(今属陕西商南)出宛(今属河南南阳)、叶(今属河南叶县)之间,与英布配合展开攻势。同时韩信也率部由赵地南下,直抵黄河北岸,与刘邦及荥阳汉军互相策应。汉军的行动果然调动项羽南下。看到项羽南下,刘邦又转攻为守,避免同楚军正面接触,而是命令彭越加强对楚后方的袭击。彭越不负所望,迅速攻占下邳(今属江苏睢宁),直接威胁楚都彭城。项羽首尾不能兼顾,被迫回师东击彭越,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六月,项羽击退彭越后,又挥师西进,对刘邦发动第二次攻势。项羽连战连捷,迅速攻占荥阳,再夺成皋,生俘韩王信。楚军继续西进,抵达今河南巩义一带。刘邦仓猝北渡黄河,逃到小修武(今属河南获嘉),突入韩信、张耳军营,夺其兵权,征调到韩信大部分军队以支撑危局,加强正面防御。同时,命令韩信组建新军东向击齐,继续开辟北方战场,牵制楚军。

经过多次正面交手,刘邦深知项羽的厉害。公元前204年八月,刘邦听从郑忠的建议,避免与项羽正面作战,采用后方、侧翼不断打击骚扰楚军的策略。刘邦重新部署,命汉军一部拒守于巩(今属河南巩义),一部屯驻小修武,深沟高垒,坚决不与楚军交锋。同时又命刘贾、卢绾率领两万人马从白马津(今属河南滑县,旧黄河渡口)渡河,深入楚地协助彭越,以游击战术不断骚扰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粮道,又不与楚军正面交锋。彭越得到刘贾的支援,很快攻占了睢阳(今属河南商丘)、外黄(今属河南杞县)等十七座楚地城池。彭越的军事行动使楚军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九月,项羽不得不停止正面战场的攻势,命大司马曹咎守备成皋,自己则亲率军队再次回师攻打彭越。项羽临行前,告诫成皋守将曹咎说:“小心坚守成皋,即使汉军挑战,也千万不要出击,只要能阻止汉军东进,我十五天内一定击败彭越,然后再与将军会师。”项羽很快收复了十七座城池,但短时间内并没能消灭彭越的这支游击军,彭越继续威胁楚军后方。

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听取谋士郦食其的建议,趁项羽东去之机,反攻成皋。守将曹咎开始还遵照项羽的告诫,坚守不出。后来实在受不了汉军连日的辱骂和挑战,一怒之下,率军出击。刘邦见激将法奏效,便运用半渡击之的战法,在汜水之上大破曹咎所率楚军,曹咎兵败自杀。汉军再夺成皋,并乘胜东进到广武(今属河南荥阳)一线,收敖仓积粟以充军用,并在荥阳以东包围了楚将钟离眛。项羽听到成皋失守,大惊失色,急忙由睢阳率主力回援,同汉军争夺成皋。项羽与汉军在广武对峙,项羽欲与刘邦决一雌雄,但汉军依据险要地形,坚守不战。双方对峙数月,项羽无计可施。

汉军反攻成皋的同时,郦食其奉命游说齐王。郦食其向齐王田广分析天下大势,指出汉必胜,劝其降汉。齐王被这番游说所动,下令撤除对汉军的防备,背楚归汉,终日与郦食其纵酒为乐。就在此时,韩信正进军齐国,不顾郦食其与齐王的盟约,一举攻下齐国历下(今属山东济南),兵锋直指临淄。齐王以为郦食其有意欺骗,烹杀郦食其,兵走高密,并向楚军求援。项羽只好派龙且带兵二十万北上援齐,这就减弱了楚军正面战场的进攻力量。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在潍水大败齐楚联军,并全歼了龙且的部队,平定齐国。项羽的处境更加困难。

这时,韩信已破魏、赵,降燕,平定三齐,占领了楚东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彭越的游击军则不断扰乱楚军后方,又攻占了昌邑(今属山东金乡)等二十多座城池,并多次截断楚军补给线。英布在淮南也有所发展。项羽腹背受敌,一筹莫展。短短几个月间,楚军粮食缺乏,既不能进,又不能退,白白消耗了力量,完全陷入被动。此时,双方强弱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项羽见形势对自己不利,于公元前203年八月,被迫主动与刘邦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随后引兵东归。成皋之战以汉胜楚败告终。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

在项羽东撤之际,刘邦原本也打算西撤。但是,张良、陈平一致认为:“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20]建议刘邦应当乘胜追击,以免放虎归山。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背弃合约,趁项羽引兵东撤之际,约韩信、彭越,果断实施战略追击,以图彻底歼灭楚军。当楚军撤退到固陵(今属河南太康)时,汉军从后面追了上来,由于韩信、彭越失约,按兵不动,刘邦反被楚军所败,被困在固陵。

此时,张良向刘邦分析韩信、彭越失约的原因。张良指出,天下将要大定,而彭越称王的愿望还没有实现,韩信虽然已经称王,但他更想得到家乡故邑的封地,如果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肯定会听从大王调遣。刘邦此时非常害怕韩信、彭越尾大不掉,但为了笼络他们,立刻下令“睢阳北至谷城”之地封给彭越,并封其为梁王,陈以东至海的楚地封给韩信。果然,刘邦命令一下,韩信、彭越立即率兵前来会师。

汉军开始对楚军全面合围。就在刘邦困于固陵时,刘贾率领的另一支汉军正围攻楚后方的寿春,诱降楚大司马周殷,周殷举兵迎英布,合军攻下城父。韩信率军从齐地出发,攻占楚都彭城。刘邦率军由固陵继续东进,楚军退至沛郡洨县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沱河北岸)。很快,刘贾、英布、韩信、彭越率大军会师垓下,与西楚霸王项羽率领的十万楚军进行最后决战。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从正面攻击,将军孔熙、陈贺分别为左右两翼。汉王刘邦率军紧随韩信军后。将军周勃领兵殿后。战争刚刚开始,韩信与项羽正面交锋不利,被迫撤退。但是孔熙、陈贺左右两翼趁机推进,不断攻击项羽军阵的侧翼,楚军进攻受挫。韩信见状迅速调整,回击楚军,楚军在汉军三线攻击下大败。

十二月,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包围,外无援军。楚军几次和汉军交战都不能取胜,兵力损失非常大。为了彻底瓦解楚军,刘邦命令汉军大声唱楚曲。项羽和楚军士卒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皆无战心。夜里,项羽非常绝望地看着正在陪伴他的虞姬,唱出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1]项羽反复吟唱,虞姬也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剑自刎。这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

c1

霸王别姬(王可伟作品)

项羽趁着天还没亮,骑上乌骓马,率八百骑兵舍命突围,仓皇南走。刘邦派灌婴率领五千骑兵紧随其后,不断追击。项羽向南渡过淮水,达到阴陵(今属安徽定远)。这时他的骑兵只剩下一百多人,祸不单行,他们又迷了路,身陷沼泽之中。最后逃到乌江(今属安徽省和县东北长江边),被汉军重重包围。这时项羽仅剩二十八名骑兵,他将二十八名骑兵分成四队,冲入汉军阵中,击杀汉军兵将。最后,他来到乌江岸边,乌江亭长让他上船,以图东山再起。但是项羽觉得再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于是把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又折回去与汉军展开了步战,自己身受重伤,自杀身死。

垓下一战,项羽战死,楚军全军覆没,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结束了。

楚汉决战解析

楚汉决战,刘邦以较弱的力量,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其在战略、战术上可圈可点之处很多。

c1

汉殿论功图(明刘俊)

从大战略上来说,刘邦无疑是成功的。首先,刘邦重视战略后方基地建设,萧何的经营使汉军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这是取得持久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其次,就是刘邦高明的用人。刘、项之争,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两人在用人上的天壤之别。刘邦曾经对自己与项羽在用人方面有如此总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22]仅就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而论,在许多关键时刻都有他的影子。刚入咸阳,张良以“今始入秦即安此乐,此所谓‘助桀为虐’”[23]劝说,终于让刘邦“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24];鸿门宴前后,合谋游说项伯,助刘邦脱身,并得到汉中地;利用自己侍奉韩王成的机会,麻痹项羽“汉王烧栈道,无还心矣”;在刘邦还定三秦时,为刘邦开脱,说他不过是想“王关中”而已,绝不会向东用兵;刘邦彭城大败后,献计定成皋之战的整体战略;阻止刘邦分封六国贵族后人;建议刘邦乘胜追击项羽,一举歼灭楚军;建议刘邦封韩信、彭越,最终促成垓下决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彻底败亡。第三,在军事战略上的全局意识,逐步完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彭城失利后,鉴于汉弱楚强的实际情况,适时改变战略方针,转攻为守,持久防御,挫败项羽速战速决的企图。制定正面坚持、南北两翼牵制、敌后袭扰的整体战略部署,并坚决付诸实施,迫使楚军陷于多线作战的困境,顾此失彼。第四,不断调动项羽,争取战略主动。在经过多方努力,而成皋局面仍然无法打开的时候,主动转移战场,千方百计调动项羽,使项羽疲于奔命。最后,巧施离间,不断分化项羽集团,瓦解敌军同盟,最大限度地在政治上、军事上孤立项羽。

反观项羽,是一位堪称完美的军事将领,军事指挥才能非凡。在他指挥对汉军的战斗中,完胜刘邦。但由于项羽缺乏政治战略高度和军事谋略深度,就决定了他虽然能够赢得每一场战役的胜利,却始终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彻底失败。项羽战场指挥的成功和战略指导的失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注定只能是楚汉战争的悲情英雄。具体来说,首先,项羽在占尽优势的情形下,坑杀秦卒,激起了关中民众的反对;入关中杀秦王子婴,火烧咸阳,密杀义帝,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其次,不善于用人,韩信、陈平、英布等英雄豪杰都被推到了刘邦阵营,谋士范增愤而出走。第三,他没有全局性的政治战略规划,迷信武力,嗜杀好战,不重视争取同盟,造成了自己的孤立。

楚汉决战是楚汉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成皋之战使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彻底地改变,项羽的失败已经不可逆转;垓下之战,乘成皋之战的威势,刘邦乘胜追击,不给项羽留任何喘息的机会,一举歼灭项羽。在楚汉决战胜利的辉煌下,刘邦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正式称帝,建立汉朝,重新统一了中国,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1]此时仍依照秦制,以十月为岁首。

[2]《史记·高祖本纪》。

[3]《史记·萧相国世家》。

[4]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楚亡之后流落民间,以牧羊为生,项梁起事后,自封武信君,立熊心为楚怀王,来顺应天下人反秦的愿望。

[5]《史记·高祖本纪》。

[6]《史记·项羽本纪》。

[7]《史记·项羽本纪》。

[8]《史记·项羽本纪》。

[9]《史记·项羽本纪》。

[10]《史记·留侯世家》。

[11]《史记·留侯世家》。张良跟随韩王成,项羽封韩王成于韩国故地,此时并未就国,所以此时张良仍在项羽左右。

[12]《史记·淮阴侯列传》。

[13]《史记·项羽本纪》。

[14]《史记·项羽本纪》。

[15]《史记·淮阴侯列传》。

[16]《史记·留侯世家》。

[17]《史记·留侯世家》。

[18]《史记·高祖本纪》。

[19]《史记·高祖本纪》。

[20]《史记·项羽本纪》。

[21]《史记·项羽本纪》。

[22]《史记·高祖本纪》。

[23]《史记·留侯世家》。

[24]《史记·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