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宇文恺

宇文恺(建筑奇才)

宇文恺简介

宇文恺生平:宇文恺(555 ~ 612),字安乐,隋代建筑家。其祖先为鲜卑人,西魏以来汉化。宇文恺出身于武将世家,父兄都因军功显赫而被册封要职,他却喜好读书,擅长工艺,尤其擅长建筑。他一生主持了许多大型建筑的设计建设,长安新城(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则是其代表作。大业八年(612)十月,宇文恺卒于工部尚书之位,谥曰康。

历史评价:宇文恺的一生主要担任营造,主持过许多大型的建筑工程,起着相当于现在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的作用。宇文恺无论在城市规划建筑方面,还是在宫殿建筑技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堪称一代建筑大师,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生前曾著有《东都图记》20卷、《释疑》1卷、《明堂图议》2卷,流行于当时。但是除《明堂图议》的部分内容保存在《隋书》中而流传到现在外,其余的都失传了。作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宇文恺所主持的隋朝长安、洛阳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宫殿建筑,在当时世界上曾经居于先进的地位,宇文恺作为设计者和主持者,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能抹杀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宇文恺纵然成绩斐然,主持修建无数建筑,但却都是为帝王服务的,特别是在隋炀帝时期,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骄奢淫逸,崇尚浮华,生活糜烂,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劳动人民负担沉重,生活苦不堪言。宇文恺所主持建造的这些工程,虽然对于巩固统一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却助长了统治阶级腐化堕落的风气,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例如在建东都时,宇文恺揣摩到隋炀帝的心思,于是,从设计上极力使皇城宫殿巍峨壮丽,所以,每月服役的民夫工匠就达200万人。因劳累不堪而死去的民工不计其数。每天载运死尸的车辆,在东起成皋北到河阳的路上,络绎不绝。可见这些庞大的工程、壮观的建筑都是用人民的生命和血汗换来的!为了建筑东都的宫殿楼阁,所用大木都要从江南运来。据记载,每根大木需要2 000人才能拖动,其下面铺上生铁轮轴,日行二三十里,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才能运到东都。仅此一项,不知耗费多少劳力。为了装点东都西苑,他又勒令天下诸州郡,进贡嘉木、异草、珍禽、奇兽,民脂民膏搜瓜无数,百姓苦不堪言。正如《隋书》中史臣所说:“其起仁寿宫,营建洛邑,要求时幸,穷侈极丽,使文皇失德,炀帝亡身,危乱之源,抑亦此之由。”

宇文恺大事记

555年 出生。

580年 杨坚任北周宰相后,被任命为上开府、匠师 中大夫。

582年 为营建副监,营建大兴城。

584年 率水工凿渠,引渭水从大兴城向东直达潼关,径入黄河,称为广通渠。

586年 宇文忻谋反伏诛,受牵连,被罢官回家,长期不予使用。

593年 隋文帝建造仁寿宫,遍访可胜任之人,被起用作检校将作大匠。

594年 被授仁寿宫监、仪同三司。不久又为将作少监。

602年 隋文帝独孤皇后驾崩,与杨素负责营建陵宫,隋文帝非常满意,遂又恢复安平郡公之爵,食邑千户。

605年 主持规划设计洛阳新部。

607年 隋炀帝北巡,想向突厥夸耀隋帝国的实力,遂令宇文恺营造“大帐”。

612年 去世。

人物关系

宇文恺传记

出身显赫 独好建筑

▲宇文恺画像

字文恺的祖父是当时的贵族,名叫莫豆于,西魏时为安平公。父亲宇文贵,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仕周,位至大司马。次兄宇文忻为周、隋时名将,隋时官至右领军大将军。宇文恺因是功臣之子,3岁即被赐爵双泉伯,7岁晋封为安平郡公。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他与几个哥哥不同,他不喜武而好文,喜欢读书,尤其是对建筑方面的书颇感兴趣。所以,青年时期,宇文恺就具有渊博的建筑知识。

宇文恺刚步入官场是任千牛之职,后为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杨坚为北周大丞相后,加授宇文恺为上开府中大夫。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了大隋王朝,为了巩固政权,防止北周宇文势力再度夺取皇位,在建国初期,杨坚曾经大杀北周皇族宇文氏。宇文恺原本也在被捕杀之列,但因为他久有才名,深得杨坚的赏识,而且他的哥哥宇文忻对杨坚有拥戴之功,所以,杨坚派使臣飞马传旨,特赦免他一死。此后,宇文恺凭借自己的实力,多次被任命负责大型土木工程的修建。他历任营建宗庙副监、营建新都副监、检校将作大匠、仁寿宫监、将作少监、营造东都副监、将作大匠以及工部尚书等职,期间他还一度担任过莱州刺史,也颇有作为。

隋唐建筑成就

赵州桥、大兴城(唐长安城)、五台南禅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西安大雁塔、乾陵等。

▲唐朝长安城(前身隋大兴城)

初露锋芒 建大兴城

北周末,宇文恺曾担任过右侍上士、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580年,杨坚任北周宰相后,宇文恺又被任命为上开府、匠师中大夫。宇文恺的建筑设计生涯,是从担任营建宗庙副监开始的。经过他的精密设计和严谨施工,宗庙终于建成,隋文帝杨坚对其大加赏赐,他也因此被封为甑山县公。

582年,隋文帝下令营建新都,命高颎、宇文恺为营建正、副监。表面上看宇文恺只是个副监,但实际上他才是这项工程的正监,当时许多工程都是由他亲自规划设计的,正监高颎只是负责行政监督而已。 宇文恺不愧为善于规划、精通建筑技术的专家,在营造新都大兴城的过程中,显示了多方面的卓越才华。大兴城于582年六月开始营建,当年十二月基本竣工,次年三月就迁入使用,前后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这是世界都市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大兴城规划之完整、严谨,规模之宏大,建设之快,位居世界前列,在中国建筑历史上也是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式建筑,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水平,也显示了宇文恺卓越的设计才能和非凡的建筑技能。

▲河南相州窑隋胡人骑师俑

大兴城

隋于汉长安城东南所筑的新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唐朝时改名为长安城。

第一,大兴城的选址比较合理。通过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认真考察,宇文恺认为长安城东南龙首川一带的平原最适合兴建新城。这里三面临水,一面傍山,水陆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宜人,是比较理想的建城之地。这里水源丰富,对解决都城的供水问题提供了极大方便,为此宇文恺开挖三条水渠引水入城。城南有永安渠和清明渠,城东有龙首渠。这既为新城提供了水源,又使渠水迂回曲折,汇成多处池塘,给京城增添了几分景色。

第二,整座城气势宏伟、规模巨大。全城南北长8 600米,东西长9 700多米,总面积约84平方千米,当时的西安和北京城都没法与其匹敌。城周围有宽约5米、高约6米的城墙环绕,有12座城门,每个方向各开3个,每个城门各开3个门洞,南面正中明德门因处在全城中轴线上开设有5个门洞,而东面春明门只有一个门洞,这都是大兴城的独到之处。

第三,城内区划明确。全城由宫城、皇城、郭城组成,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的主要位置,郭城则围绕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宫城位于南北轴线的北部,城内用墙分隔成三部分,中部为大兴宫,是皇帝起居、听政的地方;东部为东宫,专供太子居住和办理政务;西部为掖庭宫,是专供宫女学习技艺的地方。宫城南面是皇城,又叫子城,是封建社会政府机关六省、九寺、一台、四监、十八卫的所在地;百官衙署行列分布,东有宗庙,西有社稷。郭城又叫罗城、京城,是城市居民和官吏的住宅区;东西两面各有一市,西为利人市,东为都令市,是京城的商业区,各占地约1万平方米,里面店铺林立、商业繁荣。这种把宫城、官署和居民区严格区分开来,划分整齐明确、布局完整对称的方式是宇文恺的一大创造,对后世都城建设有重大影响。

第四,大兴城采用了里坊制的设计原则。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纵横交错,将全城分为108个方块。每个方块在当时称为“里”,唐朝称之为“坊”,因此称之为“里坊”。里坊的布局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均匀分布,呈棋盘式;每个里坊各有名称,大小不一;里坊内官吏、居民住宅,寺庙、道观、商业店铺等应有尽有,和我们现在居住的小区很相似;里坊周围有围墙,大的里坊四面开门,中辟一字街,小的里坊开东西门,有一条横街。

第五,城里街道宽直、整齐划一。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通向城门的街道,宽度都在百米以上,界于宫城和皇城之间的横行街最宽,达220米,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的主干道朱雀大街宽150米,不通城门的街道宽度在42~68米之间,最窄的四周沿城墙的顺城街,其宽也有25米。每条大街的路旁都栽有树木,整齐划一,构成一条绿荫大道。路面铺有砖石,平整、坚实。大道两侧设有排水沟,以解决城里的排水问题。这些大街和里内街道以及首尾相通的巷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

▲大兴城

建筑成就 数不胜数

584年,隋文帝深感渭水沙多,深浅无常,不利于漕运,遂于此年六月命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从大兴城向东直达潼关,径入黄河,称为广通渠。随后,但宇文恺被委派为莱州刺史。短短几年,宇文恺把莱州治理得井然有序,在当地留下了“能名”的称誉。

586年闰八月,宇文忻谋反被杀,宇文恺受牵连,被罢官回家,长期不予任用。直到开皇十三年(593),隋文帝建造仁寿宫,遍访可胜任之人,右仆射杨素推荐宇文恺,隋文帝也知道字文恺有的才能,但因被罢官就没想到,杨素此时一提,于是,隋文帝又起用他做检校将作大匠。一年后,授宇文恺仁寿宫监、仪同三司,不久又为将作少监。602年八月,隋文帝独孤皇后驾崩,宇文恺与杨素负责营建陵宫,隋文帝非常满意,遂又恢复了宇文恺安平郡公之爵,食邑千户。

604年,隋文帝去世,隋炀帝杨广即位。隋炀帝认为大兴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运输不方便,不能满足京城对庞大物资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对全国的控制。于是,在大业元年(605)三月在洛阳营建新都,仍由宇文恺主持规划设计。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唐东都洛阳城示意图

在东都洛阳城的修建上,宇文恺基本采用与大兴城一样的原则,只是在形式上不完全对称。城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也叫大城或罗城) 三部分。外城南北长7 300米,东西最宽处7 200米,规模比大兴城略小,城共有10门,东、南各3门,西、北各2门。城内有103坊,分布于皇城的东、南两面。洛水贯穿全城,把城区分成南北两部分,宫城、皇城居北,是行政区;南部是官民住宅区。城中街道非常整齐,里坊呈正方形,有正十字街道。城里有3个规模很大的市场,分别设在外城的东、南、北三面。北市南靠洛河,是船舶商业集中的地方。整个城市气势宏伟,宫殿比大兴城更加富丽堂皇。东都于606年正月即告完工,东都建成后,这里成了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宇文恺不仅擅长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而且对大型宫殿建筑技术也有独到研究。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到北方突厥视察工作,为了炫耀本国实力,遂令宇文恺营造“大帐”,其下可以坐9万人,可想其规模是何等之大。另外,宇文恺还为隋炀帝建造了“观风行殿”,此大型宫殿可随意组合、分割,上面可以容纳侍卫几百人,并且大殿下边装有轮轴,使大殿能够随意移动,这可谓一座移动的行宫。“推移倏忽,有若神功”,不仅隋炀帝大为满意,突厥等人看后也大为惊讶,不知其为何物。

宇文恺还准备重建明堂,他曾设计绘制了明堂图纸。明堂是古代国家举行大典的大殿。晋朝以来,连年战争,百姓无一日安宁,明堂也就此荒废多年。隋朝统一全国后,即准备重新建造。为此,宇文恺博览群书,考定明堂制度,详细绘制了工程设计图样。这个图样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明确使用了比例尺,并且根据图样用木头做成模型。这是一座上圆下方(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的宫殿建筑,可惜这样一座设计精巧、规模宏大的明堂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宇文恺就病逝了。

▲隋朝铜镜

明堂

天子理政、百官朝拜之所,举凡朝会、祭祀、庆典、选士诸大典,都在此举行。

▲洛阳城

《隋书》

共85卷,其中帝纪5卷,列传50卷,志30卷,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