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朝农民起义

唐朝农民起义(打击唐朝残暴统治)

唐朝农民起义简介

唐朝农民起义:安史之乱后,江淮地区成了唐廷的主要财赋来源地,为了应付巨大的财政开支,就不断地增收苛捐杂税。宝应元年(762),江淮大饥,群众生活极度困难,官府仍加紧搜刮。租庸使元载在江淮迫征多年积欠租调,人民不堪重负,“或相聚山泽为群盗,州县不能制”,唐朝农民起义爆发。

唐朝农民起义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762年一766年

参战方:唐军;浙东、皖南、浙西农民军

战场:浙东、皖南、浙西

主要将帅:李光弼;袁晁、方清、陈庄,

战争回放

浙东农民起义

袁晁本是管“鞭背” 刑的小吏,州县官让他负责扑灭小股农民暴动,他拒绝应命,并趁机聚众起义。宝应元年秋,在明州翁山县举起造反大旗。同年八月,起义军攻下台州,建立政权,设置公卿官员。农民军迅速向北、西、南几个方向发展,先后攻下越州、衢州、信州、温州、明州等地,声势浩大,队伍发展到20余万。湖州刺史独孤问俗派将军辛敬顺率兵镇压,起义群众寡不敌众,起义失败,领导人之一的沈皓投降官军。

面对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唐朝廷急忙抽调大军前往镇压,以河南副元帅李光弼负责全盘军事,与御史中丞袁惨、嗣曹王李皋等率军分路围攻。广德元年(763) 三月,李光弼派部将张伯义率军与起义军大战于衢州,起义军大败。唐洪州刺史张遗爱电兵上饶,又一次击败了起义军,斩杀3000余人。

嗣曹王李皋“前后大战一十有一,小战二十有六”,杀害了大批起义农民。同月。

起义军主力在台州北部与唐军大战,数日内交锋十几次,终因组织、训练、装备不如唐军而失败,袁晁被俘,英勇就义。袁晁弟袁瑛率残部500余人退人宁海县北的紫溪洞据险抗击。唐军封锁洞口。切断洞中粮道,袁瑛等宁死不屈,全部壮烈牺牲。

皖南农民起义

皖、浙、赣交界的丘陵地带,是中唐时期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地区,当地人民往往依据险阻进行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宝应元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又是荒年,饥民遍野,地方土豪乘机称霸地方、捞取钱财、引诱穷苦人于安徽歙县附近,人员众多。

方清是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人。第二年,他与陈庄领导农民起义军在广德会合,攻克了许多州县。永泰元年,方清势力发展到高潮,势力所及北到舒州,东达浙西,西抵洪州、饶州。农民军所到之处,镇压官僚豪绅,焚烧官衙,使地主阶级闻风丧胆。

唐军在镇压了袁晁起义军后,集中数路军队大举进攻,并动员地主土豪组织武装,联合镇压义军,因此形势发生了逆转。大历元年(766), 袁惨督率唐军包围了石埭城,经过激烈战斗,唐军攻破石埭,方清战败,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最终也失败了。

浙西农民起义

广德元年,宣州广德县人陈庄率众起义,以乌石山为据点,抗拒官军,攻下了江西州县,唐江西观察使李勉部将吕太一、武日升,相继投入义军,势力大振,攻下舒州。李勉听从判官李芃的建议,以宣州的秋浦、青阳,饶州之至德等县,以李凡摄行州事,防备陈庄势力向西发展。

唐廷命河南副元帅李光弼督诸道军队镇压,李勉以江西军队从西面围攻堵截,淮南节度使崔圆在北面围攻,李栖筠率军在浙西进攻,具体负责前线军事指挥责任的是李光弼的行军司马、御史中丞袁惨。大历元年,陈庄义军在优势官军的围攻下,连遭。

挫折与打击,退守乌石山,据险防守。由于方清战死,陈庄义军陷于孤立无授境地,陈庄不得已率余众1。5万人投降唐军,起义失败。

代宗时期袁晁、方清、陈庄3支农民起义军相继失败,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客观原因是:唐军无论在数量、训练、装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统兵将领比较有作战经验,往往采用数面围攻的战法,强弱悬殊,义军不敌,终至于失败。

起义军往往以某一固定据点为基地,面对优势官军不能采用灵活战术,机动地与官军作战。如袁晁以宁海的紫溪洞为据点,方清以石埭城,陈庄以乌石山为据点,当他们所攻占的州县被官军攻陷后,即退守这些据点,据险死守,容易被宫军四面包围,陷于孤立无援境地而遭镇压。不能设法跳出围攻,向外线发展,灵活机动地歼敌。

起义军还缺乏明确的政纲,纪律较差,流寇习气浓厚,甚至“劫商旅为乱”,“舟行舡诉,人不自保”。这样,使许多人不仅不支持起义军,反而在义军到来时,“ 州民拒贼”,主动协助官军作战,使起义军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同情,对壮大起义队伍很不利。

袁晁起义失败后,唐朝廷“ 蠲免越州今年半租,温州、台州、明州各给赋一年”。

历史影响

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残暴统治,使统治阶级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减免赋税,加以赈恤。一些地方官员还采取了恢复生产、开仓放粮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