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知远

刘知远(后汉高祖)

刘知远简介

刘知远:刘知远(895—948年),即后汉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东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为刘暠。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长大后,面有特象,为当时人所咋异。雄武过人,勇猛善战,事后唐明宗及后晋高祖时颇得战功。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称帝,复为天福十二年。其统治期间,各地割据成势而朝廷难控,并且手下多贪婪之辈,因此形成弊政,一时敛赋成灾。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因病崩于万岁殿,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

刘知远传记——

后汉高祖, 姓刘名暠,本名知远,沙陀部人,世居太原。父刘琠,母吴国太夫人安氏。唐乾宁二年二月生,乾祐元年卒。终年54岁。

刘知远

刘知远少时牧马为生,后为后唐明宗李嗣源麾下骑将。明宗死后,刘知远力劝石敬瑭南下,石氏晋国初建,即以刘知远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权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典掌禁军。天福六年(941)七月,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次年,石敬瑭卒,少帝即位,刘知远据地河东,扩充兵马,对契丹的屡屡南下不闻不问,河东兵马很快增至5万,势力之强,远过于其他藩镇。至天福十二年(947)正月,契丹入据开封,俘少帝,刘知远仍不肯入援,只是分兵遣将,防守四境。

契丹主耶律德光入据开封后,各地百姓纷纷兴兵抗拒,归附契丹的后晋藩镇也多阳奉阴违。面对这种局面,刘知远决定兴兵自立。藩汉孔目官郭威、武节都指挥使史弘肇以及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人积极劝进。二月十日,刘知远称帝,自称不忍改后晋正朔,又不喜欢“开运”年号,遂使用晋高祖石敬瑭的天福年号。

刘知远称帝后,面临的局面十分严峻。当时,河北、河南地区完全被契丹占有,关中诸藩镇也多归降契丹。河东三面受敌,契丹主听到刘知远称帝的消息,分别向潞州(今山西上党)、相州(今河南安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北)等战略要地派出节度使,率重兵防御。刘知远称帝后,并不急于出兵,等待着有利时机。

五月七日,刘知远召见群臣,商议进取战略,采纳了郭威提出的,建议:自晋州南下,过陕州东行,不出两旬,洛阳、开封即可攻下。于十二日,率军自太原出发,以史弘肇为先锋将。

六月三日,刘知远至洛阳,在开封的后晋百官派人迎候,刘知远下诏凡受契丹任命者都不必忧惧,仍可留任原职。但他却秘密派人杀死了李从益与王淑妃,他不愿意这位随时有可能被拥为皇帝的人继续存在。九日,刘知远进入开封,改国号为汉,仍用天福年号。下令凡契丹所任命节度使以及各级将吏,要各守其职,不再变更。各地藩镇陆续上表称臣。七月,握有重兵的天雄节度使杜威、天平节度使李守贞也相继表示臣服。

杜威在向刘知远称臣时,为了表示诚意,还请求改任他镇节度使。这本来只是一个表示而已,但刘知远却顺水推舟,任命杜威为归德节度使,接着又任命李守贞为护国节度使。杜威七月初接到命令后,拒绝执行,把儿子送往契丹为质,请求援助。契丹派出1500人外加幽州兵2000人赶到天雄节度使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刘知远马上下诏削去杜威官爵,任命前归德节度使高行周为招讨使、镇守节度使,慕容彦超为副,讨伐杜威。两员大将发生争执,刘知远恐发生意外,亲自赶往魏州,到十一月,城中食尽力穷,开门投降。次年正月,刘知远宣布改元,定年号为“乾祐”。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暠”。

一月二十七日,刘知远突然病重,召苏逢吉、史弘肇、郭威、杨邠入宫,要他们辅立皇子刘承祐。并嘱托“善防杜威”。当天,卒于万岁殿,终年54岁。

刘知远庙号“高祖”,谥“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葬于河南告成县(今河南登封)之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