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清穆宗载淳皇后)

阿鲁特氏简介

阿鲁特氏: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出身名门,为赛尚阿侍妾所生,是庶出女儿,生于咸丰七年(1857)八月初三。死于1921年。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是赛尚阿第三子,即庄和皇贵妃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皇贵妃虽是皇后的姑母,却比皇后小3岁。

阿鲁特氏传记——

档案:

姓名:阿鲁特氏

生卒年:1854~1875年

籍贯:不详

婚配:清穆宗载淳

封号:皇后

谥号:孝哲毅

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户部尚书崇绮之女,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生性贤慧,知书达理。同治十一年,册立为皇后。同治帝崩,因她对慈禧专横、阴毒、暴虐充满怨恨,仅七十五天之后就追随同治而去,年仅二十一岁。

状元之女,同治亲点

阿鲁特氏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她的祖父赛尚阿在嘉庆年间中举,曾为大学士,道光年间担任兵部尚书兼刑部尚书,可谓权倾一时。她的父亲崇绮是清王朝唯一的满人状元。

同治十一年,两宫太后决定为十七岁的皇帝选立皇后。嫡母慈安太后与生母慈禧太后全都动起了脑筋,把满朝文武官员家待字闺中的女孩子都理了一遍,最后选出了十名出众的闺秀。

民间的说法,二月初二为大吉大利的黄道吉日,两宫太后决定在这一天选定皇后和妃嫔的人选。

选后的当天,御花园里热闹非凡,两宫太后和皇帝同坐在宝座之上。经过第一轮挑选,从十人中选出了四人,这四人之中将产生一后一妃和两嫔。当时,刑部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和崇绮之女阿鲁特氏就在其中。慈禧要立富察氏为后,慈安则认为阿鲁特氏雍容端庄,又知书达理,应是皇后的理想人选,两宫太后意见各不相同,互不相让。后来,让同治亲自选择,同治虽然青春年少,但也懂得选择皇后应该以德为先,加上他最敬重的慈安皇太后也非常喜欢阿鲁特氏,所以不顾生母的心情,最后,阿鲁特氏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富察氏被封为慧妃。

皇后人选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下聘、迎娶和婚典等一系列的大婚仪式。这次同治的大婚,是继康熙帝大婚之后,“百年难遇”的一次皇帝的婚礼,场面豪华到难以想象,前后总共花了上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清王朝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阿鲁特氏毕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性,得知这个天文数字以后感到非常地不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把这笔钱花在军备和民生上,岂不是更值得?她这样想着。不久后,她就得知,不少朝廷官员都在她与同治大婚前上过奏折,希望皇室在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能够节俭办理婚事,心中这才有了一丝的安慰。

宫闱之深,世事难料

阿鲁特氏进宫之后,与同治的夫妻感情十分融洽,相亲相爱,相敬如宾。

而阿鲁特氏每次见慈禧,她都感觉这位婆婆矜持有余,亲切不足,有太后的架子,没有亲人之间的关切,不管她怎样小心伺候,都不能讨得慈禧的欢心。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

每次,慈禧看到皇帝对阿鲁特氏特别好,便格外地不高兴。于是,就对皇帝的私生活横加干涉,经常把同治叫到自己居住的长春宫教训一番,甚至有意无意、明里暗里要求同治少去皇后寝宫,多去慧妃的寝宫。这让阿鲁特氏在宫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后,皇上每次到自己宫里来坐,她都会委婉地劝皇上去咸福宫多陪陪慧妃,同治虽然知道阿鲁特氏的良苦用心,但是一想到自己贵为天子,连喜欢哪个女人都得掩饰,便不由得悲从心生。同治皇帝也着实有几分倔强,偏不依母亲去慧妃那里,干脆谁的寝宫也不去,独自一个人待在乾清宫。这样,母子二人失和,这更让慈禧迁怒于阿鲁特氏,认为是她挑唆儿子不听自己的话,对她记恨在心。

有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每当看到淫秽的地方时,都要侧过脸回避不看,慈禧对她很不高兴,当面骂她是假正经。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但是,阿鲁特氏的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听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同治帝有病,阿鲁特氏心中着急,但不敢去侍奉,怕慈禧责怪。有一次,阿鲁特氏偷着去探望同治帝,流着眼泪倾诉独处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她暴跳如雷,立刻闯进了屋子里,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竟将一撮头发连同头皮揪了下来,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又急又气又害怕,竟然昏了过去。慈禧见状,这才饶了阿鲁特氏。

在深宫里,可以倾心交谈的人并不多,阿鲁特氏从自己丈夫身上得到了些许的安慰,有时心里甚至暗自揣想:虽然慈禧不喜欢自己,但是能得到丈夫如此的疼爱,就算是死了也值得。

1874年农历十二月五日,同治病死,终年十九岁。阿鲁氏唯一的希望也没有了。

悲剧命运,被逼惨死

皇帝大婚之后,意味着要亲政,这却是慈禧的心病。视权如命的慈禧并不愿意交出权力,儿子虽然是自己亲生的,但她早就感到同治和慈安的关系更密切,在亲政之前就曾联合慈安,悄悄地杀掉了自己最宠爱的太监安德海。皇帝尚未亲政就如此胆大忘形,与自己作对,将来的情况更加难以预料。此次选皇后,同治又和慈安站在一边,新皇后肯定也和皇帝一条心,如果慈安、同治、同治皇后三个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慈禧越想越生气,气急败坏,就把怨气通通都发到了阿鲁特氏身上。

同治英年早逝,十四天后,两宫皇太后发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仪,著封为嘉顺皇后。”两月后,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年仅二十一岁。

阿鲁特氏因何而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同治去世,皇后哀伤过度,大病不起,并抱定必死的决心拒绝治疗而逝。一种是说同治死的当天,阿鲁特氏就曾吞金自尽,遇救不死,因此这次身死,仍然是自缢,追随皇帝于地下。另一种说法是被慈禧太后迫害致死,慈禧唯恐嘉顺皇后在世,日后会有隐忧后患,决心置她于死地,秘密下令,断绝她的一切饮食,使皇后活活饿死。种种说法,难分真假,但是和慈禧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据传,同治死后,阿鲁特氏大恸大悲,不思饮食,后来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然而,慈禧对于唯一的儿子留下的遗腹子,也同样恨之入骨,唯恐阿鲁特氏生下皇子,名正言顺地当上太后。自己就再也不能摄政,在慈禧的心目中,权力永远比亲情更重要。所以,在阿鲁特氏已经能进食之后,慈禧依然不许给皇后进膳,阿鲁特氏彻底绝望了,被阎王拒绝吞噬的她又无奈地把人生的惨剧推到了眼前,走上自己别无选择的一条自尽路。

1875年,也就是同治去世后七十五天,饱经磨难的阿鲁特氏才吐出胸中的最后一口怨恨之气,带着未出世的孩子走了。阿鲁特氏死后与同治皇帝合葬于惠陵地宫。

丧礼隆重,身后遗事

阿鲁特氏活着时,慈禧太后对她百般挑剔,死后的丧仪却颇为隆重,和当年的大婚典礼一般。皇后去世的当天,慈禧就派礼亲王世铎领头办理,又加派恭亲王主持,很是大操大办了一场。

阿鲁特氏死了,可是她家族的故事还在继续。由于慈禧的怒气并未全消,转而发到了她的父亲崇绮身上。在阿鲁特氏死后不久,崇绮就被免去吏部侍郎的官职,外放出京。后来,因崇绮全不记女儿被慈禧逼死之仇,一味地巴结太后,而复被起用,先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后来调任户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他曾与徐桐等一起主张废光绪帝,因此更加得到慈禧的宠任。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华北,他任留京办事处大臣,后在保定自缢而死。崇绮的长子及其全家也继父亲之后自杀身亡。想当初,崇绮中状元、嫁女儿是何其的风光,而最终却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