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顼

赵顼(宋神宗)

才高命短

赵顼简介

赵顼生平:宋神宗赵顼(xū)(1048~1085),又名仲针,宋英宗赵曙长子。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时年20岁。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1085年在位,共18年。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1085年,神宗崩殂于福宁殿,葬于永裕陵。

历史评价:王夫之《宋论》称:“宋政之乱,自神宗始。”不过,神宗对宋朝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神宗在位18年,“不治宫室,不事游幸”,致力于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他支持王安石变法,抑制了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保证了自耕农的生产条件,中央和地方财政得以大大改善。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不变,确是宋朝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

赵顼大事记

1048年 出生。

1063年 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

1064年 进封颍王。

1066年 被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

1069年 开始实施变法。

1085年 崩殂于福宁殿。

人物关系

赵顼传记

即位之初 形势严峻

宋神宗即位时,宋朝已延续了上百年。宋初制定的许多政策,其弊端已经渐渐显露出来。

这些弊端的主要表现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官场腐败盛行,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至1065年亏空已达1570多万。由于高利贷盘剥,豪强兼并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广大农民屡屡发起暴动反抗,各地起义不断,辽、西夏也在边境虎视眈眈。

值此内忧外患、财政困乏之际,神宗对太祖、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他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表现出“励精图治,将大有为”,“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的政治气概。

坚持己见 提拔新人

在即位之前赵顼已闻知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并十分想见王安石本人,因此即位不久,就命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封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对其寄以治国安邦的厚望。神宗对王安石的器重,引起了在朝老臣的不满。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本该辅佐新帝,有所作为。然而见神宗提拔新人,却坚辞相位,出判相州。神宗问:“你走了谁可以帮朕治理国家?王安石怎么样?”韩琦说:“王安石作为翰林学士倒是可以,但是处于辅佐之位则不可。”表明了他反对王安石的态度。元老重臣富弼在罢相位时,推荐了文彦博,他也反对王安石当宰相。对此,神宗或以不答相对,或以漠然置之,坚持了自己的想法。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侍读孙固等也都以王安石“护前自用”“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理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面对种种阻挠,神宗力排众议,于1069年二月果断地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委以重任,从而揭开了变法图治、富国强兵的序幕。

力排众议 推行新法

▲王安石(1021~1086),北宋丞相、政治家、文字家、 改革家

为了及时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神宗还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神宗听从王安石的推荐,进一步起用了吕惠卿、章惇、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这些人都有一定的实际才干,在协助王安石拟定和贯彻新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

1069年,新法逐渐出台、实施。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确实很有帮助,增加政府收入,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了许多朝臣的反对。他们不仅从新法的内容和效益上进行非难,而且在思想、道德上指责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鄙老成为因循,弃公论为流俗”。面对这些压力,宋神宗有些动摇,就询问王安石:“现在人们到处议论变法,批评变法,不守祖宗的规矩,你觉得应该怎么办?”王安石早就预料到变法的这些阻力了,于是坦然答道:“陛下认真处理政事,怎会天变?陛下经常征询意见,怎么能说没有照顾舆论呢?至于祖宗规矩,本来就是应当顺应新情况加以改变的。”听了王安石的话,神宗暂时安定下来。

在王安石与守旧势力的斗争中,神宗选择竭尽全力站在变法这边,先后罢退一批反对变法的官员。1070年,神宗进一步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居相位,有了更大的权力。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了高潮。

▲安徽铜陵大明寺王安石讲学处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

左右摇摆 变法失败

随着变法的逐步深入,触及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越严重,守旧势力的进攻就越猛烈。神宗虽预料到实行变法会遇到阻力,但守旧派如此坚决的反对态度,却是他始料未及的。与此同时,另一股势力也在影响着神宗,那就是来自后宫的巨大压力。于是,神宗开始拿不定主意,他希望在平衡各派势力的情况下,勉力维持新政。

1074年春,久旱无雨,朝内外守旧势力以“天变”为借口,又一次掀起对变法的围攻。这一次围攻得到了仁宗曹后、英宗高后和神宗向后的支持。以太皇太后曹后为首的外戚参与反对变法,不能不对神宗产生巨大影响。这是因为英宗、神宗一系实非仁宗嫡嗣,只是由于仁宗无子,才把英宗选为皇储最后继承皇位,所以仁宗的曹后和神宗之母高后对神宗有较大的威慑力量。神宗于是开始动摇。当王安石对所谓的“天变”据理反驳时,神宗不再听从王安石“天变不足惧”的解释了,相反他认为“天变”不是小事,须引起重视。四月,神宗终于在曹后、高后再次流涕,向神宗哭诉“安石乱天下”的情况下,免去王安石相位,改任其为知江宁府,变法遭受挫折。虽然1075年二月神宗重新起用王安石,但随着守旧派势力的增强,变法派内部意见的分歧,神宗对王安石专用信任的程度大大降低,“王安石再相,上意颇厌之,事多不从”,变法不能推进。1076年,天上出现彗星,守旧派又以“天变”对变法提出非议,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彻底动摇。他对王安石说:“闻民间殊苦新法。”十月,王安石不得不复求罢相,出判江宁府。

▲宋神宗赵顼坐像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归根到底都是神宗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神宗的政治目标是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但既怕得罪两宫太后,又怕出乱子,所以才不能实现真正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