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谢道清

谢道清(宋理宗赵昀皇后)

谢道清简介

谢道清:谢道清(1210年—1283年),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人,宋理宗赵昀的皇后,右丞相谢深甫的孙女,父谢渠伯。祖父谢深甫因拥立杨太后(杨桂枝)有功,杨太后选谢女入宫,恰好此时宫中有鹊来巢,以为祥兆。然谢道清生而黧黑,眼睛旁有一黑痣,入宫后一次大病,皮肤脱去后莹白如玉,黑痣也没了。本来理宗欲立贾氏(贾似道的姐姐)为后,但杨太后认为谢氏端庄有福,左右也窃窃私语说:“不立真皇后还立假(贾)皇后吗?”这样才成为理宗皇后。德祐元年(1275年),其孙宋恭帝继位。由于宋恭帝只有4岁,因此由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但军政大权仍在宰相贾似道之手。后来,谢道清在满朝激愤的情况下罢免贾似道,但为时已晚,元军已破襄樊,宋朝无力回天。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谢道清求和不成,只好抱着5岁的宋恭帝,带着南宋皇族出城跪迎,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南宋灭亡后,谢道清由太皇太后降为寿春郡夫人。后来,以谢道清之孙——宋恭帝的哥哥益王赵昰、卫王赵昺为首的南宋残余势力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元。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负8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彻底覆灭。谢道清被俘7年后,于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谢道清传记——

档案:

姓名:谢道清

生卒年:1210~1283年

籍贯:临海

婚配:宋理宗赵昀

封号:皇后

谢道清,南宋临海人。为渠伯之女,宰相谢深甫远房孙女。十七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十九岁册立为皇后,五十七岁尊为太后,六十五岁又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帝五岁,经“大臣屡请”,随恭帝垂帘听政。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她在后宫一直和睦稳定。咸淳十年(1274年),忽必烈第二次进犯,元军进入临安城,谢太后等被掳往大都,挂个寿春郡夫人虚衔,七年后病故,享年七十三岁。

洗菜桥边的金凤凰

在南宋赵氏王朝的历史上有两位姓谢的皇后,一位是宋孝宗皇后谢苏芳,另一位就是宋理宗皇后谢道清。这两位谢姓皇后都具有传奇的色彩。宋孝宗皇后谢苏芳,是南宋历史上有名的铁腕皇后,为在皇后期间一直协助宋孝宗整顿朝纲,大力重用提拔主战的大臣,为南宋这个一直偏安江南一隅的王朝带来一个中兴,值得后人传诵。然而,宋理宗的皇后谢道清,在位期间确实也为江山社稷作出过贡献,临危受命,力拒迁都稳定人心,不过还是没有扭转南宋王朝灭亡的命运,自己还是成为末代的太皇太后,死后也只有元朝封号而已。然而这两位皇后却有一点是相似的——均是出身寒门。

据史料记载,南宋中期,台州府城东门外有一条江,名叫通灵江,江水清澈见底,碧波粼粼,清风徐来,景色很是美丽别致。在这江上有一条石拱桥,有护栏可供人凭吊河道风景,两岸绿柳成荫,草色碧绿,花香沁人,是东门外一个游憩的好去处。桥下有几个台阶,供乡民日常洗米洗菜使用,民众称此桥叫洗菜桥,或叫水菜桥。这水菜桥附近居民都不是本城居户,大都是外乡迁住城厢的贫民,不是什么显赫的家族,都是普通贫苦人家。在这众多的百姓中,有一家姓谢的贫民,他与妻子膝下没有儿女,有个堂兄夫妻俩因瘟疫亡故,留下一个女儿无人抚养,他们就将她抱过来,认做亲生女儿养着。这个孤女是宁宗时的宰相谢深甫的远房孙女,还是名相后裔,这姑娘有个男子名字,叫谢道清,就是后来南宋历史上宋理宗的皇后。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出身寒门的谢道清,幼年时吃过很多苦。道清年幼丧父,由叔叔收养。可是叔叔是一个小商贩,家境贫寒。年幼的谢道清从小起就在叔伯家过日,天天除了洗菜淘米,还要干粗活,生活得极度困苦。她家住在台州城的东门外,村前有一条小溪,道清从小就在溪边浣衣洗菜,甚至寒冬时候顾不得江水寒冷依旧要去江边洗衣洗菜,操持家务。长大成年之后,不便于继续抛头露面,就在家做一些针黹刺绣来补贴家用。叔父家境贫寒,好在叔父家隔壁有一秀才娘子,颇有学识,名叫屈三春,是当地有名的才女。这屈三春很是喜爱面目清秀的谢道清,时常与谢道清一起聊天谈话,教给谢道清一些学识。相传,谢道清入宫选妃能够成功,屈三春是第一大功臣。谢道清入宫选妃这事要从谢道清与屈三春的交往说起。

坎坷的选秀路

屈三春是当地屈员外的女儿,在当地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家族。然而这屈三春却颇具反叛精神,与一个叫王仁瑜的秀才私定终身,被屈员外逐出家门,二人便屈居在谢道清叔叔家隔壁。这屈三春是一个奇女子,有咏柳絮之才,又不失豪气大方。相传,秀才王仁瑜的书友,也就是将谢道清选入秀女的官员杨俊来来到她家时,未施粉黛的屈三春,毫不畏惧地问道:“请问客官,这大清早起,端门闯户为着何来?”足见其勇敢机智。一时间让杨俊来也只有招架之力,只得躬身说道:“特来拜见嫂嫂!”本以为这一句会让屈三春无言以对,谁知她接着问道:“请问你是我郎君哪家的兄弟?”“学生杨俊来,是仁瑜兄的学中学弟。难道不该叫你一声嫂子吗?”杨俊来回答。

此时,听见外面报名,内里的王仁瑜听见了,三脚两步走了出来,一看果然是书友杨俊来,连忙高叫:“原来是杨书兄光临寒舍,失迎失迎,娘子,你该请他们进来拜茶呀!”说着迎了出来,将杨俊来及同行的二人引进家来。

书友相会难免有番客套,客套过后,秀才娘子且不烧饭,急忙烧水泡茶,顷刻间四碗天台云雾茶热气腾腾地送了上来,口中赔罪道:“不知贵客临门,唐突有罪,请伯伯们原谅。”一番话说得落落大方,既道歉又解释了原因,让人一点话柄也挑不出来。屈三春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女子,就是她一眼看出了谢道清的不同寻常。

这杨俊来本是当朝太子的门客,是一个乡试的举人,这次是奉命出差为帝王家选妃的。自古这帝王选妃就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其间又涉及到各个政治势力的利益,以致原本简单的选秀也变得纷繁复杂起来,百象从生。夹在皇家和秀女之间的钦差大人就变成了一个刀头舔血的江湖儿女了。若是选得皇家满意的妃子又能顾得各个政治势力的利益那就是皆大欢喜了;稍有差池,得罪了任何一位皇亲国戚,且不说这乌纱难保,就是性命也将堪忧。身为太子门客的杨俊来,处于这种环境之中又怎会不知,所以这次奉命出来为皇家选秀女,他可是如履薄冰,十分小心。杨俊来今天到屈三春家来拜访,正是为此事而来。按照正理说,屈三春已经是人妇,杨俊来来这里选妃这不是自己找砍头吗?杨俊来其实不是为屈三春而来,而是为了与屈三春相处较好的谢氏谢道清而来。这件事的缘由还要从杨俊来求签说起。

杨俊来为求神助,一行人便到了国清寺,在如来佛祖前祷告,请赐一签,结果求了五十一签上上签,拿起签词一看,原来是一首打油诗:

问津桃源上天台,谢女咏絮灵水边;

道是琼台夜月凉,清辉不露霓裳仙。

寻人至,婚姻吉,财源进,鸿运来。

他们看了似有几分不解,但一点是肯定的,所要选的后妃在天台,但是天台县已选遍了,再没有出类拔萃的名媛淑女,难道这天台是泛指的台州?因台州府治,曾经一度称天台郡,灵水边又在哪里呢?仔细一想,过台州城那条江就称灵江。

一日清晨,杨俊来从临海城悦来客店起身,准备到大田东乡这一带台州东郊鱼米之乡去访察,希望寻得一二个奇女子自己也好交差。杨俊来经过一番打探,从媒婆口中得大田刘员外有一女子叫刘紫茵堪称绝色,又有一个是屈员外之女叫屈三春的更是美貌,只是这屈三春不守闺阁之礼,已经为人妇。于是杨俊来决心先将刘紫茵考察一番,列入册内。杨俊来出了崇和门,在东水沟上随意行走。忽然听得上流水响,顺着水声方向看去,看见一个头堆观音髻的姑娘正埋头洗菜,奇怪的是姑娘洗菜的衣袖与手一道浸在水里,在水流荡漾中,隐隐有一种青光鳞鳞,一时惊奇了就发出“姑娘,你洗菜为何不抓袖?”的问话。

当姑娘以玩笑口吻回答“奴家这是真龙不露爪,露爪非真龙”时,杨俊来心中一动,似有所得,不觉多看了几眼。一时间杨俊来愣在那里倒是忘了问这是哪家的千金,回过神来之时,只见这洗菜的姑娘已经提着篮子走远了。正在懊恼之时,忽然想起书友王仁瑜就在这附近了。于是才来到这王仁瑜与屈三春的家舍一问究竟,谁知杨俊来这一句话问出口,竟惹来秀才王仁瑜的大笑。“你哪里见到她美好的模样?若是前三年贤兄来或可一见,可如今贤兄可是见不得了。”“这,此话怎讲?”杨俊来越听越糊涂,心里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了,自己早上看见的明明就是美女一位。

“谢家小妹,前三年确实是美人一个。可是,话说也怪,灾难突然就降临了。谢家小妹十六岁那一年,身上突然发出一身恶疮,开始在手指上发起,逐渐上延,不到半年,全身长遍,连脸部也是一块一块的,不痒不痛,这块好了,那块长上,断断续续,连连绵绵,把个美貌如花的姑娘变成一个丑八怪。贤兄不是看花了眼吧?”

杨俊来还是不想放弃,早上明明看到的是美人,这怎么一瞬间就变成了丑女?于是便问:“敢问芳名?”

“这谢家小妹,身为女子却起了个男子名,谢道清。”王秀才慢慢说来。听到这三个字,杨俊来心中一动似有所悟,拿出先前所求之签,发现每句诗首字相连,竟是“问谢道清”四字。心下顿时没有了主意。

正在这时,屈三春走上前来为谢道清说了一番话,才使谢道清进宫选妃有可能,真是谢道清的贵人。屈三春说道:“谢姑娘的毛病不痒不痛,妾身猜测这天生丽质,决不容凡人染指,大凡女子奇才奇貌必为应运或应劫而生。两者必居其一,否则像谢姑娘这样奇颖奇才,冰雪聪明,求婚者必然络绎于道,若非突生怪病,早就已成别人堂上妻子了。今听杨伯伯与拙夫所论,京城所谣传那话儿应了。只因府县官员没有公开征召,民间不晓不知罢了。原来谢姑娘竟然真的是皇妃之命。”听到屈三春这番话语,杨俊来心中也颇为认同。在迷信盛行的宋朝,这番话还是很有力度的,当下,杨俊来就决定让谢道清入册,进宫选妃。

自己与别的秀女不同,谢道清自己心里很是不安,好在有屈三春在旁劝解,谢道清也横下心来,横竖也得走这一遭了,就去吧。

可是到了知府这里,知府犯难了,谢道清这般样子,若是送进宫中去,皇上还不治自己一个欺君之罪?可是杨俊来却执意要把谢道清带上,知府也只好从命,勉强将谢道清入册,和其他秀女一起在府中接受训练。话说这屈三春虽然看出谢道清的非凡之处,可是,自己心中也略有些担忧,毕竟这里面不但有着自己和相公的身家性命,还有杨俊来一家大小老少的性命在里面,所以对谢道清寸步不离,事事亲身为办,半点不曾含糊。直到训练结束,谢道清和其他秀女要与家人别离,正式上京了。与别人的哭哭啼啼不同,谢道清一家却没有如此感伤。就这样谢道清走上了入京的道路。

相传,这奇迹就发生在这入京的一路上。谢道清在这一路上腹泻不止,快到京城之时,这腹泻突然神奇般地止住了,更神奇的是,腹泻症好了之后,谢道清身上的疮竟然在一夜之间结痂脱落,露出了光洁的皮肤。一夜,屈小姐在迎宾客店准备了沉香冰片檀香参片,熬成药汤,帮助谢姑娘脱衣沐浴。镜中现出一个巧笑倩倩的丽影,望着镜中的自己,她一时间不知是真是假,傻傻地问:“镜中的天仙她是谁啊?”屈小姐拍拍她的肩头说:“谢姑娘,你不要迷了本性,这就是谢道清你呀!贺喜你脱胎换骨,还你本来面目了。你是应运而生的国母娘娘呀!”又说:“孽由心生,喜亦是心生,是喜是孽全在你一念之间,切记,成则应运,败则应劫。此后一切皆是顺境,姑娘好自为之。”

过五关,斩六将,只为与君共天长

话说,第三天是廷陛吉日,这一天是皇帝亲自点后的日子,选取未来后妃,她们都有随驾的教习,各自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姑娘打扮得光彩照人,都争坐皇后宝座,这是选国母娘娘,成败在于一举手,一投足之间。

这五位侯选皇后,四位是大家千金,满身绫罗绸缎,满头珠翠,满手套满钏环戒指,名贵得不得了。而屈三春却反其道而行,谢道清听从屈三春的指导,素面朝天淡扫娥眉,宽衣广袖,打扮得朴素大方。宋理宗看到谢道清朴素自然,一身端庄稳重,不炫不耀,宽衣广袖,连手指都陷在袖内,便惊奇地问:“卿卿为何不舒指?”他目的要看她的玉手,谢道清答道:“见龙方可伸手!”理宗明白此女目的是要皇帝自己动手为她展袖验看,立刻伸出手来,为这姑娘卷袖出手,只见谢道清素手如玉,不环不钏,晶莹明亮,同时散出出一种说不出的舒心舒肺的淡雅幽香,不觉在她的手背上摩挲起来,口中不觉赞道:“好一双清白的玉手!”谢道清急忙跪地奏道:“妾手与皇上合手共扶社稷!”这一赞一谢,就确定了两人的身份,一帝一后,谁也不能更改了。谢道清就是这样被选中皇后的。

当然了,史学界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人认为,谢道清入宫选妃只是杨皇后报答的结果。相传,谢道清的祖父谢深甫任宰相时援立过杨皇后。杨皇后出于对谢氏的感激,在宁宗死后,理宗议择中宫时,指定要从谢氏诸女中挑选。按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谢道清的叔父却极力反对,原因竟然是不想为谢道清出嫁妆。过了几日,正逢元宵节,忽然不知从何处飞来好几只喜鹊,停落在谢家的花灯上,于是全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大吉兆,是道清的“后妃之祥”。迷信的叔父这才同意谢道清入宫。谢道清因而得以入宫,被封为通议郡夫人。

1227年,就是宝庆三年,谢道清又被晋封为贵妃。

1227年农历十二月,决定谢道清命运的日子终于来临。宋理宗想立贾氏为后,而杨皇后却说:谢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宫。宋理宗只好立谢道清为后。

见或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不管是哪种说法,谢道清是被立为了皇后,然而,遗憾的事情是,道清虽被立为皇后,却并没有得到理宗皇帝的的爱,宋理宗所宠爱的还是贾贵妃。甚至在贾氏去世后,宋理宗又转宠阎贵妃。可是,谢道清却始终对宋理宗用情极深,一直包容着宋理宗的冷漠淡然,一直为自己心爱的帝王打理江山,不曾有一句怨言。得不到宋理宗宠爱的谢道清,在政治上虽然比不上吴皇后和谢苏芳皇后,但是也颇有作为。

开庆元年(1259年),元兵一度渡过长江,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宋理宗和朝臣们非常害怕,他们秉承着赵氏王室的传统,遇到战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是商量怎么抗敌而是连忙商议着往平江或庆元迁都,直接就要弃百姓于不顾。谢道清知道后,即登殿极力阻谏。谢道清振振有词说道:“要知一旦迁都,就会造成人心动摇,会失去民心,会让军心不稳,万万不可。”在谢皇后的极力反对下,宋理宗和朝臣才中止了这一次的迁都动议,稳定了军心。虽然身为女子,然而谢道清却颇具政治眼光也颇有胆识。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对后宫干政可是管束最严的,但是为了宋王朝的江山社稷,谢道清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攻破鄂州,继续沿长江东进,朝中的确也没有一个像样的人才。为了改变眼前的现状,挽救国家的命运,已是太后的谢道清命人起草了一道榜文,张贴于朝堂。榜文写得一针见血:“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大小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官;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从榜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很危急,所以谢道清才会不再顾虑所谓的皇家颜面,直截了当地说出实情,期盼有才之士能够帮助赵氏渡过难关。果真如谢道清所想,真的出现了几个忠心而又才能的人。谢道清陆续起用了一些有作为的文臣武将,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辈皆脱颖而出。在国将不国的关键时刻,在江山危亡的紧要关头,他们用生命实践着自己忠君护主的誓言,描绘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场面,为后世留下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传承着一脉爱国深情。

1276年农历正月,元兵围潭州,谢道清升信王赵昺为广王,出镇泉州。对于她来说,这算是最后一次人事安排,大概意在为赵氏留一脉香烟吧。为不致都城临安全部生灵涂炭,谢道清带领宋廷拜表请降。这一年二月,元兵进入临安,恭帝和道清相继被送往元大都,降恭帝为瀛国公,谢氏为寿春郡夫人,这就是一个虚衔。七年后,她卒于元大都,年七十三岁,后归葬于临海西郊。

褒贬不一的历史评价

南宋理宗皇帝赵昀是个贪图享乐的皇帝,他对后宫后妃的贤惠是不大注意的,也不会使用贤人,结果将两个才女遗漏了,她们就是仙居朱静芬、大田的刘紫茵,她两人重才不重貌,因此落选了。有人说,谢道清和理宗一样也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皇后,因为她虽然留住朱静芬和刘紫茵却没有委以重任,也没有留住屈三春这个难得的才女。

相传在谢道清登上皇后的宝座之后,立即奏请宋理宗封自己的恩人秀才王仁瑜为官。然而屈三春却看到内忧外患的宋王朝其实气数已尽。当时的宋王朝,外有强敌日夜虎视眈眈,元朝的铁骑随时会踏足宋皇宫,而内在,宋理宗又是一个只知道享乐的无用皇帝,没有国力,朝政紊乱,群臣又无治国之才忠君之志,于是婉言谢绝了福建总督一职,而是选择远离京都,来到岭南,做那与世无争的岭南人。后人评价道,没有挽留屈三春来辅佐朝政,足见谢道清没有治国之伟才,还举出了这样三个例子:

第一,恭帝德祐二年,元军伯颜部攻破临安,不久就传来元世祖忽必烈的诏书,要求自皇太后以下嫔妃全部到元大都去朝见元朝皇帝。谢皇太后原本不该命令孙子向元朝伯颜元帅跪拜,只行作揖礼即可。这样既能保住赵氏的血脉,又能不丢掉一个大国的君主气概和志气,还能给民众以不屈不挠的国体意志,或许复国还有希望。然而,这时候的谢太皇太后,却哭着对恭帝说:“承蒙天子仁慈,留你一条性命,还不赶快拜谢!”当时年仅八岁的恭帝还是一个孩童,对此事并不知晓,在大人们的挽扶下行了三跪九拜大礼。虽然是年幼的孩子的跪拜,可是却是宋朝的帝王的屈膝,这一跪拜失去了大宋皇朝的气节,亡国了。

第二,谢太后与年幼的恭帝到了大都,朝见了元世祖忽必烈。于是,忽必烈封谢太后为寿春郡夫人,将她囚禁在深院之中,而谢道清竟然接受这样一个封号。更加让后人议论的是谢道清在深院之中苟且偷生。至于在谢道清在元朝到底过着怎么的生活,受过什么样的屈辱,历史上没有资料可查,元朝统治者更是讳莫如深严禁提起。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与谢道清一同生活的四个宫女的悲惨经历上推知一二。

朱静芬在衣袊上题词曰:

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

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刘紫茵衣袊内写的是四句诗:

宋女凌辱洗铅华,千里跋涉不见家。

名建高标应自赏,愿辞红粉到天涯。

可见两位才女都是在以死明志,宁愿失去宝贵的生命也要换取自己的清白和名节。到底受了怎样的屈辱,才让两位才女心甘情愿地放弃宝贵的生命?相比之下,身为太皇太后的谢道清是不是过于贪生怕死了?然而,最终谢道清也没有对自己下手,谢道清知道人君之位已到尽头,就自剪头发,请求削发为尼。从此青灯古佛,了却终生。

第三,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攻破鄂州,继续沿长江东进,谢道清罢了贾似道的职。对于贾似道,朝野臣民早已恨之入骨,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谢道清却没有杀他以平民愤朝议,生生错过了鼓舞士气的一个好机会,大大挫伤了军民抗敌保家卫国的信心。然而,谢道清没有诛杀贾似道的原因,竟然是顾忌贾贵妃的面子和情感,竟然是念及同乡之情,为了自己的同乡之情却置广大黎民百姓不顾,这怎么能让民众不伤心,文武百官不痛心疾首?

生不逢时的谢太后

虽然后人对谢道清颇多微词,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南宋末期,国家内忧外患,已是到了溃散的边缘。南宋的灭亡也好,幼帝屈膝之辱也好,并不是谢道清一个人可以掌握和扭转的,南宋的灭亡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传,谢深甫出任宰相时,他对形势的认识就已经非常清楚了。谢深甫已经看到了虎视眈眈的北方帝国那强大的实力,也知道如果再不励精图治,即使不愿意屈服,也只能以身殉国。可是,南宋的统治者们却都抱着保守的态度寄希望于求和而不思进取。于是,在宰相的三年任期之间,谢深甫一直在寻找强国之道,一直保存着应有的气节。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金使来朝,昂首踞傲,气势凌人。深甫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坐着不予理睬。金使没有办法,只好按旧时的礼仪向宁宗进书。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物质上的利益,但是保住了一个王朝应该有的气概和威严。就是这样一位有才能的宰相,依然没有使积贫积弱的南宋王朝富强起来,南宋王朝依旧还是在风雨中飘摇。后人又怎能苛求谢道清一人扛起兴国的重任?又怎能让她一人背负亡国辱主的罪名?只能说,谢道清是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