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虎牢关之战

虎牢关之战(秦王定鼎李唐江山)

虎牢关之战简介

虎牢关之战:李唐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进行了无数次大型战役,其中尤以攻灭王世充、窦建德的洛阳虎牢之战最为艰难凶险。这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围点打援的经典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李唐最高军事指挥官秦王(日后的唐太宗李世民)高超的指挥能力及其组建的骑兵玄甲军的凶悍战力,成为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明代学者冯梦龙的《智囊》一书曾引用了李世民自述的用兵之要:“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败。用孙子之术也。”毛泽东主席在看到这番论述后曾批注:“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右者。”李世民的军事指挥艺术为何能赢得这么高的评价,我们不妨从虎牢关之战一窥端倪。

虎牢关之战过程分析——

兵发洛阳城

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初一(秋七月壬戌),唐高祖李渊下诏,以秦王李世民为总指挥,率领诸州联军攻伐郑帝王世充。早在武德元年,高祖李渊已就伐郑之事询议群臣,农圃监(主管宫中粮食和蔬菜等日用食品供应和安全的监察官员)韦云起上言:“长安刚刚平定,民心尚未坚附,百姓流离失所,没有一天休息。长安周边地区盗贼横行,即使长安城内也是剽窃频仍。更有梁师都勾结突厥阴谋内侵,此为心腹大患。如果不能将突厥人的问题解决好,贸然举兵东向,一旦被奸人乘虚而入,其时为祸不小。我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息兵务农,等到关中稳定,将士们吃饱穿暖,士气高涨,然后再议东讨,即可一战而天下定。”高祖李渊采纳了他的意见。

◎ 李世民

在决定讨伐王世充的这一天,李渊还下达了让太子李建成前往唐突(东突厥)前线加强边防守备的命令。行军总管段德 操和幽州总管罗艺等将受太子节制。其实,李渊起兵叛隋、进军长安时,为太原留守,是隋炀帝用来防备突厥的屏障之臣。为了减少背后压力,当时他就力排众议,与许多反隋的野心家一样,对突厥称臣。李渊还向突厥借了五百名士兵和两千马匹,他在对突厥的行文中用了下对上的“启”。

◎ 唐·持刀仪卫图

但此后,随着李唐王朝在中原地区逐渐壮大,突厥人感受到了李唐的威胁。突厥人并不需要中原地区出现一个统一且稳定的强大政权,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的战乱中原,因为这样,他们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因此,突厥人又扶植盘踞在陕西北部、鄂尔多斯沙漠的梁师都以及甘肃的薛举等部,对草创的李唐王朝进行了多次或大或小的攻击。所幸,李唐王朝通过经济上贿赂突厥,军事上打击顽伪,政治上低调绥靖的方式屡次化险为夷,但也被牵制得无暇东顾。

此次太子李建成亲赴前线坐镇,就是为了巩固这种应对方式,以处理好微妙而又多变的唐突关系。当时,三十二岁的李建成已具备一个成熟政治家应有的灵活和包容。对此,陈寅恪先生评价:“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 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黄永年先生也说:“其实从太原起兵到高祖进入长安称帝建唐,建成的功业并不亚于李世民;至于政事上,‘高祖忧其不娴政书,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让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学习做皇帝。”李渊派李建成来处理唐突关系,可谓用对了人。由此可见,李建成守卫边疆是李渊能够放手让李世民东下的关键所在。

◎ 李唐进攻王世充

不过,王世充遍布各地、发达有效的情报系统很快就侦知了唐军即将东下的消息。于是,他优选辖属州镇的骁勇之士齐集洛阳,设置四镇将军,招募兵丁分守四城。王世充的防御策略为结集重兵扼守军事要点。他传檄各地地方武装节节抵抗,以拖延唐军进攻速度,耗疲唐军军事资源,为长期坚守洛阳做准备,甚至为最后的大决战和大反攻赢得时间。

王世充派遣魏王王弘烈镇守襄阳 , 荆王王行本镇守虎牢关 ,宋王王泰镇守怀州 ;齐王王世恽检校 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卫宝城,太子王玄应守卫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卫含嘉城,鲁王王道徇守卫曜仪城。王世充自任战时总指挥,居中调度。左辅大将军杨公卿率领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率内军二十八府步兵,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率外军二十八府步兵,共三万人,以备唐军。

李唐此次东伐洛阳,朝中仍有不少持重的反对者。他们陈述种种困难,欲阻大军东下。秦王李世民力持己见,强烈要求率兵攻郑。虽然李世民高超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有目共睹,但东伐洛阳毕竟关系国运,李渊不能不慎重考虑。当时,前隋旧臣封德彝对李世民的支持成为李渊决定东进的主要原因。封德彝见识过人,城府极深,能见人所不能见,常以旁人意想不到的角度看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他是李渊的重要智囊,担任内史令。隋时,内史令是专门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的中书省最高负责人。

另外,李渊下定决心攻伐洛阳,也有经济上的考虑。隋炀帝在征伐高丽和开凿运河的一系列行动中,将隋朝的国库和仓储耗费得所剩无几。所以,唐军在攻克隋都后,财政极为困难,连颁发公文的纸都是前隋和北周用过的文卷。再加上李渊父子喜欢(或无奈)用钱和物资犒赏支持者,使经济更加吃紧。王世充占据的河南地区和窦建德占据的河北地区,是当时中原最富庶的地方,养活了中原一半以上的人。因此,夺取这些地区是必须的。

李渊任命秦王李世民为陕东道大行台。不过,为了防止年轻的李世民 犯军事冒险主义错误,李渊为他配备了老成持重的屈突通当行台右仆射,刘文静为行台左仆射。陕东道是武德元年设置的,是专门负责经略洛阳的战时行政区域。行台是代表中央的机动政务机构,主要协调地方行政、落实政府的决策,台本意为位高显要的人。

屈突通前隋时为左武卫将军,以刚强正直和不徇私情闻名,时人对他有“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之誉语。他曾跟随秦王平定薛仁杲,薛仁杲库房里金银珠宝堆积如山,众将纷纷抢掠,只有他什么也不拿。李渊闻后感叹:“一个人能够清廉奉国,这种人的名声不是白来的。”于是特赐金银六百两、绸缎千匹。

此次,屈突通辅佐秦王李世民东讨王世充,可他的两个儿子还在洛阳作人质。李渊很为他们的安危担忧,专门就此事咨询他的意见。屈突通说:“我当年被陛下 俘虏,您能尽释前嫌,委我重任,此恩堪比再生父母。当时我就发誓,要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作为先驱。如果二子因为此战而被王世充所害,那是他们命桀福薄,我不会以私害义。”高祖闻言叹息良久:“烈士殉节,我今天算是见到了。”

◎ 屯堡模型

七月初二,突厥派遣使者偷偷结交王世充,被潞州总管 李袭誉半路截击,俘获牛羊数万头。李袭誉是一位严肃的军事将领,酷爱读书,见识通达。当时,突厥人已与李唐和亲,却又派使者与王世充结交,此举严重影响了突厥与李唐的关系,因此,李袭誉斩杀突厥使者,以示国威。但是,此举却给本来微妙复杂的唐突关系增加了变数,李渊于是调李袭誉专门负责陕东道行军的后勤给养。李袭誉能担任此重要职务也是因为他天生不爱钱财,居家俭约,俸禄无论多少皆散与宗亲,只留下零余用来写书。

七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主力进至新安郡 ,派精兵扫荡了郑军外围的“屯堡”。屯堡是一种在战乱中出现的兵农合一的社会经济组织,多是当地人和逃亡流民为了抵御掳掠,据险割据而成。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聚众据险者,欲久支岁月,及给养能自足之故,必择险阻而又可以耕 种及有水源之处。其具备此二者之地,必为山顶平原及溪之间水源之地,此又自然之理。”

屯堡最初始于汉末黄巾之乱。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后,才铲除屯堡这种地方自卫武力。但隋炀帝末年群雄逐鹿,又使屯堡再度兴起。屯堡成员既要御敌作战,又要从事生产劳动。屯堡往往采取彭越挠楚式的战术,通过运动于敌后,有效牵制敌军前线战场的战斗进程,使其不得不分兵解决。由于各堡大都没有统属关系,敌人往往必须攻陷所有屯堡才能占领整个地区,这样一来,敌人战斗成本大大增加。

不过,除却个别与洛阳城关系紧密的屯堡,大多堡主都只是被王世充授予荣誉性职务,既无财政上的支持,又无行政上的统属。所以,大多屯堡只为能在乱世自保,并没有要与唐军殊死拼杀的战斗意志。只要唐军不主动攻击他们,他们很少主动出击。唐军之所以主动攻击屯堡,军事上主要是想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兵源;经济上是想增加财政收入、补充给养。因此,唐军对这些屯堡剿抚并用,以抚为主。

围困王世充

经过数天的集中扫荡,洛阳周边的大多数屯堡被唐军解决。于是,李世民派遣猛将罗士信率领前锋围攻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的慈涧。王世充率三万名精兵前来救援。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亲自带领几个轻骑兵深入一线侦察地形,不想与郑军遭遇。李世民寡不敌众,只能且战且走。由于不熟悉慈涧地形,加上道路险阻,李世民被郑军重重包围。眼看退无可退,李世民左右驰射,追兵应弦而倒,郑军方才退却。李世民回到军营,尘埃覆面,把守城门的将士甚至没有认出他来,拒绝放他入营。李世民摘下头盔,大声呼喊,表明身份方才被放进营。

二十九日早晨,已经侦知地形的李世民亲率步骑五万名大举进攻慈涧。王世充一看来势汹汹,自知不能坚守,遂将慈涧守军后撤,一起回到洛阳城。李世民兵不血刃占领慈涧,马上部署攻城部队。

李世民大军屯集于北邙 ,连营直逼洛阳。行军总管史万宝从宜阳南据龙门 ,将军刘德威从太行东围河内县,怀州总管 黄君汉从河阴攻击回洛城(今河南孟津县东,与洛阳市区毗邻)。值得一提的是,上谷公王君廓从洛口 截断郑军粮道,凿沉郑军运粮船三十余艘。在后来的拉锯中,这一战绩显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李世民战后特别表扬了王君廓:“王长先龙门下米之功,出诸人之右也。”

王君廓出生于山西太原(并州)的一个贫苦家庭,早年是个投机取巧、阴险狡诈的市场经济人(驵侩、无行)。后来,他加入瓦岗军,再后来,投降了李唐。唐郑洛阳之战前,王世充所部郭士衡就曾派人扰掠李唐边境,被王君廓设计击退,李渊亲自嘉奖他:“你能以十三人击破郭士衡部上万人,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役,没有这样的先例。”还给了他上百匹彩色的布料作为物质奖励。

八月十三日,黄君汉派遣校尉张夜叉率领舟师偷袭回洛城,攻克后派兵驻守,又拆断河阳县南桥,攻降附近坞堡二十余座。卧床之榻不容他人酣睡,王世充派太子王玄应率领杨公卿等人反攻回洛城,无奈久攻不下,于是在回洛城西修筑月城一座,留兵戍卫。月城又称瓮城,是古代修在城门外,但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防御设施,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视地形而定。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的又称方城。当敌军攻入瓮城时,关闭主城门和瓮城门,守军即可“瓮中捉鳖”。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另外,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大型投射攻城武器的进攻。不过,王世充修筑月城是为攻克回洛城,故此月城应与上述月城的功能相反,不可能与回洛城墙连为一体,应为与回洛城墙相隔不远的防御性建筑,防备城内唐军冲出并偷袭洛阳。

八月二十三日,王世充陈兵于青城宫(今洛阳市西北)下,李世民也率精兵在青城宫护城河对岸布阵,双方隔河而望。王世充先对唐军大举东侵表示了强烈谴责:“隋失其国,天下分崩,东都长安和西都洛阳各有所属,我一直守防郑国辖地,从未西顾半步。大唐熊州和彀州离我郑国很近,我若取之易如反掌。但我为了表示和平诚意,从未动过二州分毫。现在唐军千里迢迢,侵我领土,意欲何为?”

李世民派宇文士及阐明此次出兵的正义性:“现在四海之内都以我李唐为正朔,只有你王郑政权执迷不悟。洛阳人民于是给我大唐写了求助信,要求出兵讨逆。我父年高,又嫌路远,故派我前来解民于倒悬。你如果放下武器早点投降,我可以保你富贵。如果负隅顽抗,请你好自为之,认清形势,多言无益!”

王世充不死心:“我们两国现在息兵讲好,不是皆大欢喜吗?”宇文士及代表李世民,严词拒绝王世充的求和意愿:“我 是奉命而来,没有接到讲和的命令!”王世充又以割地为条件请求李世民退兵,李世民不许。双方谈判破裂,各引兵而还。

九月十三日,王世充的颍州总管田瓒将龙门山南二十五郡献于唐军。他的投降导致洛阳与襄阳之间的联系被唐军完全掐断。十七日,李世民派遣王君廓攻占轩辕。王世充派将军魏隐还击王君廓,王君廓假装败退,沿途设下埋伏,大破魏隐军,并乘势攻下洛阳周边各地,至管城县(位于今河南郑州市)而还。

此后,王世充的尉州刺史时德叡率所部七州来降。李世民并不派遣官员(战事在即,也无闲暇),一切依王世充旧政,毫无扰民之举,只是象征性地将尉州改名为南汴州,以示这些地方已经易帜。于是,河南州县闻之大悦,纷纷前来归降,李世民均妥善处置。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王世充的战略决策为集中精锐困守孤城,将各州县的精锐力量全部调往洛阳,各州县几乎没有有效的抵抗力量。在唐军节节胜利,郑军屡战不利的情势下,这些州县的机会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所以前来投降的州县络绎不绝。尽管好多地方都只是名义上投降,但对郑军士气的影响之大无疑是不言而喻的。而李世民在这些反正者中间也树立了一个宽容、大度和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形象。

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再次率五百名骑兵登魏宣武陵 侦察战场。结果,他又被包围,而且这次是王世充率领的万余名步骑兵。这次比上次更凶险,王世充部下悍将单雄信持槊直奔李世民,唐军猛将尉迟敬德望见,立刻跃马前来相救,边走边喊,横刺单雄信落马。王世充所部抢救单雄信回营修整,尉迟敬德护卫李世民出围。李世民回营重整兵马,带领尉迟敬德出阵再战,入王世充阵如无物,往返无人敢阻。随后屈突通率领大军继至,大败王世充军。王世充差点被活捉,仓皇逃回洛阳城。此战,唐军斩首千余级,俘获郑军精锐排矟(矟通槊,即长矛)兵六千人。

◎ 尉迟敬德

此战立了大功的尉迟敬德战斗力强,尤其擅长躲避长矛。他常单枪匹马冲入敌 军阵营,面对敌军蜂拥而至的长矛能毫发无伤,甚至还能夺取对方的长矛将其反刺于马下。他之前是隋将领宋金刚的属下,宋金刚战败后他投降唐军,被任命为右一府统军,随军东征洛阳。此战救主前夕,尉迟敬德曾经由于随同反正的将领叛逃,屈突通等老将强烈要求处死他,以除后患。但李世民否决了这些保守派将领的意见。他不仅将尉迟敬德释放出狱,还请他入卧室,明白告诉他可以来去自由:“大丈夫当以义气相许,细小的误会不必放在心上。我绝不会听信谗言残害忠良。如果你想离开,我可以给你一笔可观的遣散费。”当时,尉迟敬德不置可否,如今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于是,李世民欣喜地对他说:“他们都说你会叛逃,只有我不信。但你报答的速度也有点太快了吧!”随即赏了他一箱子金银。

十月十四日,唐军行军总管罗士信攻陷洛阳城外的硖石堡,随后又围攻千金堡。硖石堡为山式坞堡,这种坞堡依山而建,关口深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内为平原,可耕可织。千金堡则是城式坞堡。这种坞堡四周有高墙,门上有望楼,四隅有角楼,各楼都有执杖瞭望、警鼓和击鼓的人,楼中还设有楼梯以供上下。

罗士信围攻千金堡后,千金堡守军辱骂他,使他恼羞成怒。半夜,他派百余人假扮百姓,怀抱几十个婴儿来到千金堡下,并使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们哭声一片。这些人谎称他们是从东都洛阳跑出来投靠罗士信的,后来发现罗士信走了,就想离开。堡中人信了他们的话,放松了警惕,以为罗士信真的撤兵走了,于是打开堡门出兵去追。结果,这支追兵在返回途中,被罗士信军尾随其后,开堡门的瞬间突然杀入,将坞堡中的人屠戮殆尽。

◎ 以罗士信为原型的演义人物罗成

罗士信年少勇武,十四岁想参加隋军,隋将张须陀以他貌不出众,尚未成年为由拒绝了他。罗士信被激怒,愤然跑入军营,穿上两套盔甲上马耀武,以示可用。在之后的战斗中,他的勇武甚至得到了隋炀帝的表扬,后者还命令画工将罗士信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汇成图册,藏在国家档案馆内。后世民间传奇小说《说唐》中的虚构人物罗成的历史原型就是罗士信。《大唐秦王词话》也提到“罗成,字士信”,认为罗成就是罗士信。

罗士信于大业十三年(617年)归顺王世充,武德元年(618年)归顺李唐。归顺李唐的原因说来可笑。罗士信有一匹战马被王世充的侄儿王道询看中,后者向他索要无果就报告了王世充。王世充作为 一国之主,居然勒令罗士信将战马转让给王道询。罗士信为此感到耻辱,于是转投唐军。但是,罗士信的叛逃后果极为严重,直接导致王世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此后王世充常常觉得他的臣民随时可能叛逃李唐,于是决定靠严刑峻法立威。他规定:如有一人出逃,家里无论老少皆连坐。父子兄弟夫妇如果有人相互告发,告发者可以免罪;伍伍相保,有一家反叛,五家皆诛;樵牧出去打柴放马必须到当地基层组织备案,而且人数有限制。遣台省官(中央各部门工作人员)督查十二郡营田(士兵耕种用来发军饷的军田),有逃跑士兵,就对外谎称上天成仙了。更厉害的是,王世充将宫城作为大狱。每有大将出征,其妻女就会被接入宫中当作人质。由于外派将领很多,宫里人质高达一万多人。由于粮食不够,每天饿死的都有数十人。

在此背景下,王世充手下管州总管郭庆的叛逃触发了其他各州县将领叛逃的连锁反应。郭庆本为李密部将,被王世充收编后委以重任,还把侄女嫁给他。唐军逼近洛阳,郭庆派人与李世民洽谈投降事宜。李世民派遣行军总管李世勣(即徐茂公)带兵接收管州城。郭庆想妻子也跟着一起来,但他妻子说:“皇上之所以把我嫁给你,就是想让你一心为郑国效忠。现在你辜负了他的重托,见利忘义,我能把你怎么办呢?如果我跟你去长安,我最多是你家的一个婢女,你还要我做什么?如果你能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把我送到洛阳城,我会永远感激你的。”可是郭庆不敢冒这个险,没有答应妻子的请求。他出门后,他妻子跟婢女说:“如果唐军赢了,那么我们王家必然灭族;如果郑军赢了,那么我丈夫必死。人生至此,活着何益?”于是自杀。

十月二十日,郭庆投降李唐,改名杨庆。

郭庆叛逃时,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正镇守虎牢关,军队驻扎在荥州和汴州之间。他听闻此事,立刻率军赴援管州,却被李世勣半路击退。此后,李世民又派郭孝恪写信劝降荥州刺史魏陆,魏陆秘密派人请降。王玄应不知有变,派大将军张志接手魏陆辖属兵马,一起攻伐李世勣,却被魏陆将张志等四人生擒。

十月二十六日,魏陆举州来降。随后,阳城令王雄率领辖属各坞堡来降。汴州刺史王要汉也斩杀郑军大将张慈宝,投降了唐军。王玄应一看诸州纷纷叛变,心中大惧,率领残部奔还洛阳。

当王玄应率领数千残部从虎牢关携带粮车想返回洛阳时,李世民派遣将军李君羡半路截击,大败郑军,王玄应孤身一人逃回洛阳。至此,洛阳陆路粮道被隔绝。

到了武德四年正月二十七,前隋楚王杜伏威派遣手下大将率精兵两千来助秦王李世民征伐王世充,并一举攻克梁州 。 梁州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战略位置显要,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控制了梁州,就掐断了洛阳城的水运粮道。

杜伏威年少放荡,亡命为盗。当盗贼时,他行事很有特色,事先总会充分谋划,行动时在前冲锋,撤退时在后,合理分配所得赃物,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同伴,他还与下属同甘共苦。每次战斗后,他都要查看将士们的伤口,伤口在背者一律杀无赦,因为他们有逃跑嫌疑。虽然这种简单粗暴的鉴定方法显得无情冷酷,然而在生死相搏的战场上其激励效果却甚为显著。更可怕的是,战死的人的妻子会被杜伏威斩杀殉葬。这种惨无人道的杀妻殉葬使下属明白,即使自己战死,妻子也不会转嫁他人,因而作战时能够勇往直前。抛开这些不谈,杜伏威的归顺对正处于洛阳攻坚阶段的唐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因此李渊非常高兴,封杜伏威为李唐的吴王,赐姓李,还准备把他的籍贯列入李唐的陇西成纪。在当时甚为重视豪门望族的世风下,此举无疑是极高的荣誉。此外,李唐政府还赏赐了他丝绸五千段、马三百匹。

当时,唐军已将洛阳外围州县的正规军及民兵彻底扫清了。再加上陆路和水陆粮道被切断,洛阳已彻底沦为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孤城。李世民知道决战时刻要到了,于是派遣宇文士及入长安奏请李渊批准合围洛阳。李渊让宇文士及转告李世民:“我们之所以攻取洛阳,目的是止息兵戈。攻破洛阳后,洛阳城内的车马服饰、印章文物、书籍兵器,只要不是私家所用物品,一律交予秦王保管,收归国库。其余美女玉帛,合理分给将士。”这条命令既限制了李世民染指公器的妄心,又给了他处理私物的权力。

彪悍的玄甲军

二月十四日,李世民将军队移到青城宫。唐军还未修筑壁垒,王世充就在早上七时亲率两万人从洛阳禁苑方诸门出来,凭借门东旧马坊的垣堑,在穀(穀通谷)水前摆开阵势抵抗唐兵。

壁垒为大军列阵时修筑的临时军事建筑,目的是为了防止对方机动部队的突袭,一般为土筑墙垣。唐军诸将见王世充军被长时间围困后军容依旧,并能在唐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列阵,而己方壁垒未成,因此脸上皆有惧色。当时,李世民正率领精锐骑兵在北邙山宣武陵观察阵势,他向左右亲信说:“这是王世充最后的家底了。他妄想这次能侥幸获胜,苟延残喘。如果今日将其击破,他以后再无力也无胆出城作战了。”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有信心,一方面是由于他对自己的指挥能力有自信,另一方 面是对麾下精锐玄甲军的信赖。

之前,为了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李世民曾优选一千多名精锐骑兵,分为左、右队,因其皆着黑袍、黑甲,所以得名玄甲军。玄甲军由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四名队长统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玄甲军能有卓越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多亏这四位猛将。其中,秦叔宝最初是王世充的龙骧大将军,见王世充没有皇帝的样子,便向程知节说道:“王世充此人狡猾多诈,总是喜欢与部下赌咒发誓,这是巫婆的作为,不是明主。”于是二人共约西奔李唐,一起骑马向王世充告别:“我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干好您吩咐的工作,特来向您辞行。”值得称道的是,王世充并没有为难他们,认为人各有志,就放他们走了。

其实,秦叔宝不能接受王世充的领导方式,很可能与文化和品性有关系。王世充祖上为西域胡人。胡人文简,擅长占卜和经商。因此,王世充虽然通读兵书战策,但更喜欢用龟策占卜吉凶以及观看天象做决策。

王世充所部皆为楚人。楚人迷信鬼神,宗教性的祭祀和祈祷在民间非常流行。在楚人心目中,鬼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间一切个人意志的最高决定力量。战国时期,楚国著名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卜居》《招魂》《大招》等作品,其创作源头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神巫表演。所以,王世充喜欢装神弄鬼,以为御下之道。

在击破李密的战役中,王世充先令门卫张永通假言梦到有人对他说:“我是周公,能降兵帮助你们讨伐李密。”然后,王世充给周公立了祠堂,让巫人宣言:“周公命令我们赶紧攻击李密,如果不听他的话,军中马上就会起瘟疫。”军中楚人大恐,纷纷请战。接着,王世充又派人抓到一个貌似李密的人,在战争处于白热化状态时忽然抛出,大喊:“李密被抓到了!”于是郑军士卒奋勇,李密军被击破,李密仅以身免。

◎ 玄甲军

此外,立国后,王世充每天上朝就会给大臣讲话,常常一句话重复好多遍,以示重要,大臣们非常疲倦。有人劝他只抓大事,细节没必要全部亲自过问。王世充口头答应,却屡屡再犯。他还常常微服私访,轻车简从,不带警卫,游历衙门和市场,人民见了他只要立正就好,无须跪拜。王世充还喜欢跟百姓拉家常:“以前的皇 帝深居九重,不懂体察下情。我不是贪图权位的人,只是充当救世主。我就如一个州刺史,事必躬亲,很想听听你们的宝贵意见。就怕衙门规矩多,你们的意见不能尽情上达。我决定在顺天门外设立接待处。西朝堂判案听冤,东朝堂接见谏者。”结果,此后上书如雪片般飞来,王世充根本看不过来,于是一段时间后他就把这项政策废了。

◎ 秦叔宝

◎ 程知节,程咬金的原型

但是秦叔宝为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齐人自古以来争强好胜,侠义豪爽,而且能随时变通,与时俱进。管仲说齐人“贪粗而好勇,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齐鲁文化也讲究从“神道治人”转为人治,尊重鬼神,但认为世俗领导者的个人意志是一切决策的最高指示。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敬鬼神而远之”。因此,秦叔宝看王世充装神弄鬼不顺眼。

司马迁曾说:“(齐人)足智好议论,豁达开朗,不轻易表达内心真实想法。”这或许也是秦叔宝不能接受王世充领导方式的一个原因。

大抵一个领导者的领导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领导者所处的位置,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名”;一为领导者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也就是韩非所言的“势”。卓越的领导者应二者兼备,李氏父子便是佼佼者。秦叔宝从唐后战功显赫,李渊赐他黄金瓶,授予他秦王府右三统军的职位,并说道:“你能不顾妻子安危前来投靠我,而且立了这么多功劳。如果我的肉可以吃的话,我都会割下给你,何况子女玉帛之类的身外物?”此后,每次敌方有骁将锐卒出阵耀武扬威,李世民就让秦叔宝出阵。秦叔宝跃马挺枪,刺敌将于万军丛中,鲜有失手。他所用为特制的长 枪,其直径与长度皆是加大号。秦叔宝曾于两军阵前将长枪插在阵地上,郑军数十人骑马出来分别拔枪,结果长枪纹丝不动。秦叔宝复骑马出阵,单手将枪拔起而归。李唐平定天下后,每逢国家重大庆典节日,李世民就让手下把这支枪从兵器库中取出来陈列在殿廷上,以示嘉奖。

◎ 唐军骑兵冲锋

◎ 唐军步兵冲锋

秦叔宝的好友程知节也擅长马上使枪。他初为李密“内军”(近卫军)四统领之一。李密曾自豪地说:“我的内军可以当百万兵。”程知节从唐后,为秦王府左三统军,并领左一马军总管。至于翟长孙,他初为薛举的内史令,于李唐与薛举决战前夕,率领部众归降李唐。出于统战考虑,也由于唐初军事人才紧缺,他也成了玄甲军统领。

优选的精兵,再加上如此猛将担任统领,故李世民将玄甲军作为倚重的力量,甚至他也喜欢穿着黑衣、披着黑甲率领玄甲军为前锋。有一次,行台仆射屈突通与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行营屯,突然与王世充率领的郑军相遇。战斗初期形势不利于唐军,唐军损失较大。李世民闻讯,率玄甲军来救,一举俘虏、斩杀六千余人,王世充逃回城内。

有此精兵悍将在手,李世民自然对此次穀水之战充满了信心。他令屈突通率领步兵五千人先行渡水攻击郑军阵营,并告诫屈突通,双方一旦交战,马上施放狼烟。

屈突通搭建浮桥渡河,占领滩头阵地后,第一时间放起了狼烟。李世民遂率玄甲军南下,双方马上展开混战。李世民为了探察王世充军阵的虚实,带领几十个骑兵绕到郑军之后。当他在一道长堤前折返时,发现除丘行恭外,其他从骑已经走丢。继而郑军望见李世民,数名骑兵来追,李世民坐骑被流矢射中而亡,丘行恭张弓搭箭回射追兵,追兵应弦落马,不敢靠得太近。接着,丘行恭将坐骑给李世民,自己走在马前手执大刀开路,终于突出郑军阵营,回到唐军阵内。此战,唐军骠骑将军段志玄由于深入敌后马匹倒毙而被郑军生擒,两名郑军骑兵抓着他的头发押送回城,渡洛水时,段志玄趁二骑不备,将二人拉到马下,并夺了一匹马跑回唐军阵营,他身后的数百追兵始终不敢太靠近他。

李世民回到本营,双方正式的决战开始了。李世民率玄甲军前锋冲击,王世充亲率排䂎(一种铁柄短矛)兵殊死抵抗。双方经过四轮血腥的战斗,从上午九点一直战到下午三点,郑军军阵被突破,撤兵回城,唐军纵兵杀敌,俘虏、斩杀七千余人,大军直抵洛阳城下。

二月十五日,王世充出右掖门,靠着洛水列阵并观察唐军动静。唐降将王怀文忽然持槊直刺王世充,但刺在王世充衷甲(外衣里面穿的护胸甲)上,长槊矛头折断,王世充有惊无险。王世充左右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个个不知所措。王怀文趁此工夫快马加鞭直奔唐营,却在写口(写通泻,写口也写作泻口)被追兵擒获斩杀。写口为洛城水入洛河的入口。可见王怀文是被追到河边等待渡河船只时被追击的。王世充回去后,解去衷甲,露出小衣(以示他并未穿衷甲),并向群臣炫耀:“王怀文以长槊刺我而不能伤,这 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命吧。”王世充此举对信奉鬼神的楚人部众无异于打了一针强心剂,其鼓舞人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大家纷纷相信他有神明护身,刀枪不入,增强了以后坚守城池的决心。

此时,王世充的御史大夫郑颋上言:“我听说佛有金刚不坏之身,陛下您就是真佛。我有幸生在佛的世界,愿削去头发当一和尚,日夜诵经念佛,资助陛下神武之力。”王世充否决了他这个荒唐的建议:“你是国家重臣,声望一向很重,如果此时遁入空门,我怕影响军心。等战争结束了,我会如你所愿的。”郑颋执着请求,王世充坚决不许。郑颋回去跟妻子说:“我自幼通晓经史,本为报效国家,不幸遭遇乱世,流离伪郑朝中,智力浅薄,无以自全。人生会当有死,早晚有何区别。如果从我所好,死而无憾。”于是削发披僧服。王世充闻之大怒:“你以为我肯定会战败,就想苟免一死吗?不杀你如何服众?!”遂斩郑颋于闹市以立威。郑颋临刑,谈笑自若,围观者皆壮其志气。

郑颋被杀与洛阳岌岌可危息息相关。自从郑国各地通往洛阳的水陆粮道被唐军截断后,唐军重重围困洛阳城,挖掘壕沟修筑堡垒以防郑军突围。洛阳城极度缺粮,一匹绢价值三升带壳小米,一匹布价值一升盐,服饰珍玩如粪土。洛阳城居民吃尽草根、树叶后,纷纷在护城河取细泥沙掺和米屑做成饼吃。很多人由于营养不良都生了病,身体浮肿,浑身乏力,死者相枕于路。城内居民从最初的三万家锐减到三千家。就连政府高级官员都饿死不少。其实,郑颋也是饿得无法,想出家为僧托钵行乞,以维持生命之需,不想却引来杀身之祸。

从二月十五日起,唐军开始四面攻城,昼夜不息。不过,城中守卫甚严,城中想越城而逃的郑军将领多达十三人,但最后都死了。郑军所造投石机飞石重五十斤,能掷二百步远;八弓弩的箭杆如车轮辐条,箭头如斧,能射五百步。因此,半个多月后,洛阳还是没被攻下。唐军将士也疲惫思归,总管刘宏基等呈请班师。李世民不同意:“我们大举前来,正当一劳永逸。现在郑国诸州已经望风降服,唯剩洛阳一座孤城,而且指日可下。我们为何要放弃?”于是李世民下令:“洛阳未破,师必不还。再有上言班师者斩。”李渊在长安听说士卒 疲惫,也下令李世民班师回朝。李世民一边上表说洛阳不日可克,一边派遣参谋军事封德彝入朝汇报战况。封德彝再次说服李渊:“王世充虽然占领的土地较多,但大部分都已投降。现在他的命令已出不了洛阳城,而洛阳城朝夕可下。如果现在班师,必然功亏一篑,让他缓过气来,以后再要胜郑,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其实,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李世民此时班师,洛阳周边的屯垒就会随时反叛,届时唐军能否安全撤回长安都是问题。因为这些屯垒为了防止王世充秋后报复,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攻击撤退中的唐军,以为投名状。所幸,李渊最终同意了李世民继续围攻洛阳的建议。期间,李世民给王世充写信,要他认清形势,出城投降,不要顽抗到底,王世充留书不报。

◎ 虎牢关石碑

二月二十八日,唐军左卫将军王君廓在王世充郑州司兵 沈悦做内应的情况下,半夜率兵袭取虎牢关,擒获郑荆王王行本与长史戴胄。唐军占领虎牢关,成为日后取胜的关键。如果没有占领虎牢关,唐军就会进退失据,无险可守,处于两线夹击的危险态势。

窦建德来援

不过,李渊继续支持李世民围困洛阳,其所背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唐高祖李渊,字叔德。从名字来看,他排行老三。他年少神勇,精于骑射,曾经在龙门率领十二人击破以毋端儿为首的数万名农民造反军。大业十七年,五十一岁的李渊起兵反隋。他并非传统文学里那个暮气沉沉、胸无大志的碌碌之辈,而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

当时,他最大的压力来自东突厥。东突厥领导人颉利可汗,凭借父兄创下的基业,兵强马壮,常有侵略中原的野心。恰好其妻前隋义成公主也想为隋炀帝报仇。因为李渊是诸多叛乱者中,最早攻入隋都长安并称帝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他灭亡了隋朝,因此义成公主恨之入骨。她与王世充的使者王文素一起劝说颉利可汗:“当年启民可汗(颉利可汗之父)被兄弟逼迫,避走隋地,幸赖隋文帝帮助,方才重新掌权。现在的李唐天子并非隋文帝子孙,不能代表中原王朝正统,可汗应该以杨政道 的名义讨伐他,以报隋文帝 的恩德。”颉利可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开始对李唐政权寻衅滋事,求请无厌,言辞骄慢。李渊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常常委曲求全,以待时机。

即使如此,李渊也平复不了颉利可汗蠢蠢欲动的雄心。三月十六日,突厥出兵入侵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跟以往东突厥只是扶植傀儡军队同唐军对抗不同,此次突厥人亲自南下,对李唐在洛阳方向的战局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所幸,东突厥并未倾巢而出。

不过,在突厥人出兵的同一天,王世充获得了另一强援——称雄河北、建立夏国的窦建德。

窦建德出生于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世代务农为生。不过,他经常对外宣称自己是汉代窦太后之父安成侯窦充的后人。窦建德勇力过人,从小言出必行。隋末大乱,窦建德以一个小军官起家,他礼贤下士,与弟兄同甘共苦,弟兄也愿意为他卖命。窦建德勤俭节约,不喜欢吃肉,每顿只是几盘蔬菜加脱壳小米。妻子和身边随侍人员都是布衣裙衩。每攻下一城,窦建德就将财物全部分给属下将士,自己分文不取。因此,其势力逐渐壮大。

武德三年年底,见王世充已落入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境地,窦建德——这个王世充曾经的敌人、夏国皇帝,却向他伸 出了橄榄枝,遣使与其交好。

◎ 窦建德援助王世充

窦建德本对是否支援郑军摇摆不定,是中书侍郎刘彬让他下定了决心。刘彬说:“方今天下大乱,唐国得到关西地区,郑国得到河南地区,夏国得到河北地区,成三足鼎立之势。现在唐军攻伐郑国,从秋天打到冬天,唐军日益增加,郑地日益缩小。从现在的形势看,郑国灭亡只在朝夕之间。郑国如果灭亡,那么夏国必然不能独存。所谓唇亡则齿寒,不如我们与郑国化敌为友,发兵救郑,夏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易如反掌。唐军退后,我们再静观其变,如果郑国可取则顺势取之,并二国之兵直驱长安,那么天下指掌可取。”

窦建德于是听取了刘彬的建议,决定解郑国之围。他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到秦王阵营,要求唐军罢兵。李世民扣留来使,不给回复,因为此时的唐军还不想,或最怕两线作战。

武德三年十二月中旬,王世充派遣哥哥的儿子王琬与内史令长孙安世去窦建德处报聘,且提出出兵请求。报聘为当时的外交惯例,意为派使臣回访他国。

到了武德四年三月十六日,窦建德正式出兵。此后,窦建德的援军攻陷唐属的滑州、管州等地。大军水陆并进,泛舟运粮,溯河而上。郑军徐州行台王世充之弟王世辩派遣属将郭士衡率领数千人与夏军汇合,联军共十多万人,号称三十万。之后,窦建德在虎牢关东部平原驻军,在板渚(虎牢关东北渡口)修筑宫殿,派使者与王世充报信;又给李世民写信,要求唐军退守潼关,归还侵占的郑国土地,唐郑两国重修旧好。

李世民收到窦建德的劝和信,立刻召集将佐商议。多数老成持重的将领都表示应先避其锋锐,徐图进取。只有宋州刺史郭孝恪说:“王世充已穷途末路,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窦建德远来助逆,这是上天要让他们一起灭亡。我们可以据守虎牢关,屯兵汜水,相机而动,定可一举击破二伪。”郭孝恪少有志节,曾追随李密。李密称赞他说:“人们都说汝颍地区多出奇人异士,今日看来果然不假。”他从唐后,与李世勣一起经营虎牢东部地区,任命官员,征收粮税,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日后,李世民在洛阳城宴请诸位高级将领时,高度表扬了郭孝恪:“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出诸人之右也。”

记室参军 薛收也进言:“王世充据守府库充实的东都,率领战斗力顽强的江淮精锐,唯一的致命弱点就是缺粮。因此他们才被我们围困,求战不得,守则难久。窦建德远来赴援,所率必定也是强兵劲卒,想一下置我军于死地。如果把夏军放过来,二伪合流,将河北之粮运入洛阳,那么战争将会无休无止进行下去,天下统一的日子将遥遥无期。现在我军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围困洛阳,深沟高垒,不与郑军交锋;另一路由秦王您亲自带队,据守成皋,待 夏军远道而来,以逸待劳,就可一鼓作气将其战胜。如果战胜窦建德,王世充将不战自降。不出两个月,我们即可生擒夏郑二主。”薛收言辞敏捷,任何文书他都可当场书写,就如早已打好草稿一样,甚至常常一挥而就,再不圈点修改。因此,李世民帐下的檄书露布都出自其手。

但是这些少壮派的冒险建议遭到了持重派老将们的坚决反对。以萧瑀、屈突通、封德彝为首的前隋老臣一起进谏:“我军疲乏老累,王世充据城坚守,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窦建德乘胜而来,锐气正盛,我军到时腹背受敌,胜算概率很小。不如退保新安郡 。”然而,李世民否定了他们的保守意见:“王世充现在军队战斗力日渐下降,粮食即将吃完,上下离心,不需强力进攻,只需围困即可。窦建德将骄兵惰,远道而来。我们只要据守武牢关,如果夏军冒险争锋,我军可一战将其擒获。如果夏军狐疑不决,不出半月,王世充不战自溃。只要攻破洛阳,再与夏军决战,即可毕全功于一役。可如果窦建德占领武牢关,新降的郑国城池必然叛降,两贼并力,势力必然增强,我们哪里还有机会抓到他们的弱点?此事不需再议,我意已决!”屈突通等人又请求解围洛阳屏据险要以观其变,李世民不许。

最后,李世民决定兵分两路,围点打援。他留下屈突通等老将辅佐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则带领玄甲军为首的三千五百名精锐骑兵前去武牢关阻击夏军。队伍从北邙山出发,绵延数里。王世充登城望见,不知唐军有何谋动,因此并没有派兵出城追赶。

三月二十四日,李世民率兵进入虎牢关。二十五日,李世民率骁锐骑兵五百名,前往虎牢关东二十多里处的窦建德军营旁,窥探夏军虚实。当时,他做了对全军统帅而言,极为出格的军事冒险行动。李世民留程知节、秦叔宝等将分别率四个骑兵分队埋伏在道路两侧,自己只带领尉迟敬德等三名骁勇骑兵前去侦察敌情。李世民边行边与尉迟敬德说:“有我弓箭在前,你持长槊在后,虽百万众能奈我何?”又说:“夏军看到我能识时务回去,这是他们运气!”前文已经提及尉迟敬德善于用槊,也简要提过李世民善射。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曾与萧瑀说:“我从小喜欢弓箭,以弓箭平定四方,用过的弓不计其数。”李世民所用箭杆比寻常箭杆长一扶 ,配有四支大号白色箭羽,能把城门射出一大洞,因此号为“大白羽”。

李世民带尉迟敬德驰入窦建德营壁前,拍门大喊:“我是秦王李世民,把你们军中能打的派出来,赶紧与我决战!”然后,他引弓搭箭,射了夏军一名将领。夏军本以为李世民只是唐军的一名侦察军官,并不在意。听闻李世民自报家门,又 惊又喜,立即派出五六千名骑兵。李世民所带的另两名骑兵见之失色。李世民说:“你们先行回去报信,我与尉迟敬德殿后。”随后,李世民与尉迟敬德二骑不慌不忙,按辔徐行,只要有追兵逼迫太近,李世民就张弓搭箭将其射杀。追兵且追且止,二人且战且退,直将夏军诱入唐军埋伏圈。一时间,唐军伏兵四起,斩杀夏军三百多人,擒获二将。

◎ 根据壁画和雕塑复原的唐军骑兵

此时,李世民方才给窦建德回信。信中写道:“唐夏两国虽然屡有争端,但是大唐看在夏国能将前隋公主交予我们的份上,两国释怨交好。王世充也曾与你交好,但此人反复无常。此刻他危在旦夕,仅仅对你虚言相诱,你就以三军之众受制于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依我看来,这对你而言并非一个明智的决策。我今天与你的部队稍一接触,他们一触即溃,损伤惨重,王世充却连基本的慰问都没有,他难道不感到愧疚吗?我现在暂不进攻,希望你择善而从。如果你不听我相劝,以后恐怕追悔不及。”

这封信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唐夏二国还是盟友;第二,离间郑夏两国关系,希望夏军撤离退走。因为李世民此时并无战胜夏军的把握,毕竟唐军与夏军相比, 处于劣势地位。当时,李世民据守虎牢关,主要是为了给李元吉围困洛阳赢得时间,因此他并不想过分刺激窦建德的神经。但窦建德没有表态。

四月初一,唐军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率领巴蜀精兵会合秦王军,共击郑军。这支生力军的补充对久战疲惫的唐军而言无疑雪中送炭。

李世民与窦建德斗智斗勇之际,洛阳城内的王世充也蠢蠢欲动。他侦知围困郑军的唐军最高统帅为齐王李元吉后,觉得李元吉的军事统率能力并不强,容易战胜,于是派兵出城突围。结果,郑军被李元吉伏兵截杀,被斩首八百余级。首战失利让王世充意识到自己轻敌,首战告捷又让年轻的李元吉生了轻敌之心。

李元吉猜忌好兵,常训练家奴与侍妾数百人演习攻战,死伤甚众,本人也常常因此受伤。他还酷爱游猎,常与人说:“我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打猎。”李元吉擅长马上使槊,而且战斗能力不弱,能敌十夫。只不过,他与尉迟敬德这样的猛将相比,还有差距。他与后者比试数次,均失败,甚至被尉迟敬德三次夺去手中的长槊。四月十五日,王世充派遣属下骁将单雄信和杨公卿再次引兵出战。李元吉此次没有伏击,而是与二将正面对战。王世充让单雄信单挑李元吉,行前用金碗给他倒了一碗壮行酒。单雄信一饮而尽,驰马而出,很快将李元吉逼入绝境。李世勣望见惊遽 ,在阵前声声高呼:“大哥大哥,他是我家主公!”

单雄信早年与李世勣同事李密,二人交情匪浅,是生死之交。日后李世民将要斩杀单雄信,李世勣替其求情,极言单雄信骁勇绝伦,可以为李唐所用,并愿意用自己的官爵换单雄信一命。但李世民对单雄信成见极深,坚决不许,李世勣只好涕泣而退,单雄信怨恨地说:“我就知道你办不了这事。”李世勣说:“我也不惜余生,愿与兄共死。但我已以身许国,忠义不能两全。况且我死之后,谁来照顾你的妻子儿女呢?”然后,他引刀割下大腿肉一块,给单雄信吃下:“就让这块肉先随兄入土为安,勉强算是我没有忘却兄弟之义的见证吧。”单雄信吃下此肉,引颈就戮。后来, 李世勣果然抚育其子单道真成人。

◎ 李世勣

单雄信听到,揽辔而止,回头笑着对李世勣说:“胡儿(李元吉,小字三胡)要不是你,今天他就被我干掉了。”唐军此役损伤不小,行军总管卢君谔战死。此役过后,李元吉认识到自己并无其兄李世民的独立战斗能力,遂听取屈突通等人的建议,深沟固守,不再出战迎敌。

四月三十日,李世民派王君廓率领一千多名轻骑兵抄掠窦建德军粮,擒获夏国大将军张青特。此役使夏军与唐军相持下去的可能性变小,窦建德必须在退兵与决战之间抉择。而且夏军将士屯垒日久,尽皆思归。祭酒(隋时学官)凌敬给窦建德进言:“大王此时应该率领全军翻越太行山,深入敌后之三晋地区展开运动战。这样一来有三大好处:一是不遇强敌,容易取胜;二可开疆拓土,增强国势;三能震动关中,解郑围。您现在最好的决策莫过于此。”但夏军诸将在王世充使者王琬等人的金钱攻势下,纷纷表示不愿远道西上。他们一起上书:“凌敬只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战争,他的话怎么能听?”窦建德一看众心难违,就跟凌敬说:“现在我军声势正锐,此乃上天助我,趁时决战,必将大捷。我不能听你的。”凌敬力争,建德大怒,令人将其扶出。

窦建德妻子曹氏听闻,也说:“凌祭酒说的话不能不听。夏军如果能从唐军背后突进,然后联合突厥人西面包抄长安,李世民部必然回师自救,郑国之围不战而解。如果大军在此长久相持,费钱费力,想要成功,何日可待?”窦建德说:“这不是你们女人该操心的事。此番我远道前来救郑,是因郑国此刻危在倒悬,生死存亡只在朝夕。如果舍之而去,是背信弃义,这种事我不能做。”

一般认为,窦建德的这个决定表示他还没有从一个合格的农民领袖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因为成熟的政治家看重的是利害,而不是对错。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背信弃义”只是说辞,击败李世民,趁机入主洛阳吞并王世充,可能才是窦建德的真实目的。英国战史学者格拉夫还有另一个看法,他认为:窦建德不愿意转移攻击方向是因为他做不到。他那支庞大的军队是由大量被吞并的割据武装暂时拼凑的,他要时刻保证军中士气。

虎牢定乾坤

决战时刻很快到来了。窦建德的情报人员侦察到唐军马草已尽,每天要将战马赶到洛河以北的河滩上放牧补充体力,就想趁唐军再次牧马时突袭虎牢关。因为唐军最精锐的就是李世民的玄甲军骑兵,没有了战马,玄甲军自然威风不起来。可惜, 这个计划被李世民得知。于是,李世民将计就计。五月初八,他故意将千匹战马放牧在一个河滩上,让夏军看见。第二天早上,夏军果然敲着鼓来了,队伍从板渚列到牛口渚,长达二十余里,旌旗蔽日。唐军诸将见了,都心生恐惧。李世民率领几个骑兵登高远眺,然后对诸将说:“夏军起自山东,从未见过大敌。现在度险喧嚣,可见没有军纪。逼近我们城池列阵,可见有轻视我军的心态。只要我军按甲不出,等到他们士气衰竭,士兵饥饿难耐,肯定会自己退兵。到时候我们出兵追击,无不克者。现在,我可以跟你们打个赌,不出中午,敌人必破。”

窦建德先对唐军进行了试探性的攻击。他以两军比武的名义派遣三百骑兵渡过汜水,在距离唐营一里处安营扎寨,请求李世民出动精锐士卒数百名与夏军对战。李世民派王君廓率领二百名长槊骑兵出战,双方鏖战一番,不分胜负,各回本阵。此时,窦建德方的将军王琬乘着隋炀帝的青骢马,鲜衣铠甲,在两军阵前耀武扬威。尉迟敬德为了取悦李世民,不顾自身安危,毅然请缨带领两个骑兵直入夏军阵营,擒获王琬与战马。夏军居然无人敢追。李世民为了表彰尉迟敬德的英勇,将这匹马送 给了他。

◎ 李世民虎牢关破窦建德

就这样,夏军从早上七点列阵直到中午十二点,又饿又累,纷纷坐在阵前,并争着去河边喝水。夏军的各支警戒部队也开始往来穿梭巡逻,准备退兵了。李世民看到时机已经成熟,遂派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从夏军阵营西侧向南急驰,而且下令:“如果夏军不动,你就回来。如果他们动了,你就引兵从东面攻击。”宇文士及极其机敏。一次,李世民请他吃羊肉大饼,他割完羊肉后用饼擦割肉刀,李世民见之不悦,认为其要将饼丢弃,浪费粮食。但宇文士及假装没看见李世民的不悦,放慢擦拭动作,然后将擦完刀的饼送入口中。李世民派他当游兵佯动诱惑夏军轻动,就是看中了他的机敏。宇文士及到了夏军阵前,夏军果然轻动。此时放牧在河滩的战马也恰好赶回。于是,李世民率玄甲军为前锋先进,大军紧跟其后,全军渡过汜水,直冲夏军阵营。

当时,窦建德正召集群臣举行战时会议,唐军猝然而来,朝臣猝不及防,纷纷向窦建德靠拢,窦建德传令骑兵上阵对敌,骑兵却被朝臣阻隔,不能马上进入战斗。进退之间,唐军已经逼近,窦建德窘迫,退至东坡整军防御。李世民骑兵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淮阳王李道玄几次冲入夏军阵营,又几次杀出,浑身被夏军射成刺猬,依然勇气不减。在鏖战中,李世民率领秦叔宝、程知节、史大柰、宇文歆等将冲入夏军阵,张开唐军旗帜。夏军见了,以为后路已被掐断,遂大败。唐军追奔三十多里,斩首三千余级。

窦建德身中长槊,一路逃到牛口渚。唐军将军白士让、杨武威紧追不舍,窦建德落马。白士让持槊欲刺之,窦建德急忙表明身份:“不要杀我,我是夏王,我能让你荣华富贵。”杨武威于是下马将其擒获,押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见之责备道:“我来讨伐王世充,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你为何越境而来,犯我兵锋?”窦建德回答:“我今日不来,以后恐怕要烦劳您远取。”谄媚求生之情溢于言表。唐军此役俘获夏军五万余人,一律遣回乡里为民。窦建德军队开拔到牛口渚时,有谣言:“豆入牛口,势不得久。”此语果然应验。封德彝等人听闻虎牢关大捷,纷纷前来入贺。李世民笑道:“我当初没有听你的话,所以才有今日的成功。这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封德彝闻之甚为惭愧。

李世民将窦建德等人带至洛阳城下,王世充看见后,希望顿时破灭。王世充与窦建德相对而语,数次凝噎。王世充回去后召集诸将商议突围,诸将道:“我们已经将全部希望寄托到夏王身上。现在夏王已被生擒,我们且不说难以突围,就是侥幸突围出去,终究也是失败。”于是,五月初十,王世充身穿白衣,率领太子群臣两千余人投降。李世民以军礼相见,王世充俯伏流汗。李世民说:“你常与别人说我还是个孩子,现在见了我这个孩子,为何如此恭敬呢?”王世充只能磕头谢罪。李世民派遣军纪严明的部分军队先行入城,维护城内秩序,禁止侵掠,无人敢犯。

五月十一,李世民入宫城,派记室房玄龄收隋朝的图籍制诏等文书档案,方 知已被王世充毁坏,一无所获。但是,李世民却意外发现李唐朝臣与王世充互相勾结、诽谤李唐的书信上百封。这些信大多为李世民率军与窦建德相持时所写。李世民让杜如晦把这些书信保管好。杜如晦请示下一步该怎么办时,李世民明确表示,要把这些人依法处理。不料这个消息泄露后,好多大臣窘迫无奈要自杀。李世民意识到自己处理此事太草率了,于是改变主意,将这些书信绑上重物,并重重包裹,派身边亲信太监将其沉入洛河中,从此再不过问此事。

此后,李世民又命萧瑀、窦轨等封藏府库,赏赐将士。李世民还命人于洛水旁斩杀了十余名王世充的臣子。其中,薛德音因为在檄文中轻侮悖逆被杀。薛德音为薛收族兄,王世充之军书羽檄,皆出其手。崔弘丹因为督造弓弩多伤唐军士卒而被杀。单雄信因差点杀死李世民和李元吉被杀。罪大恶极的朱粲也被处决了。隋末,朱粲趁乱起事,当时大旱,一斛米值上万钱。朱粲于是杀人来吃。他还恬不知耻地对部下说:“没有比人肉更好吃的食物,只要其他城镇里还有人,我们何必为挨饿发愁呢?”因此他被处决后,洛阳民众纷纷向其尸体投掷石块,片刻之间石头堆积如山。

七月十五日,王世充行台右仆射苏世长等人投降。苏世长与李渊是微时故交,于是李渊责备苏世长:“你为何来得这么晚?”苏世长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您现在既然已经把这头鹿逮住了,怎么还恼恨那些与你一起追捕猎物的人,追问他们争肉的罪过呢?”李渊笑着放了他,给了他谏议大夫的职位。

七月二十日,李世民入长安。身披黄金甲,率领齐王李元吉等二十五将,重骑兵一万名、轻骑兵三万名,献王世充、窦建德二俘于太庙。

献俘之礼属于军礼,即报告胜利、献上虏获的战利品。此礼古已有之,周代的一些铜器铭文中早就有战争胜利后献俘之事。《小盂鼎》铭文记载,盂将捉获的敌人首领献于周王后,周王下令审讯敌酋,然后将他们处死。隋唐的献俘仪式为:将被俘敌酋以白练捆缚带往太庙、太社做象征性的告礼,然后在玄武门行献俘礼。皇帝在门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万岁行礼。侍臣宣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 。刑部尚书奏告,将某处所俘执献,请交付所司处置。这时,如果皇帝下令处以极刑,就由大理卿带往 法场;如果皇帝下令开释,侍臣便传旨先释缚,随即宣布释放。被俘者三呼万岁,再拜谢恩。文武百官也都把笏版插在腰带上跳舞,三呼万岁。

◎ 公元621年底全国割据形势

献俘礼上,李渊历数王世充罪过,王世充说:“我也知道我罪孽深重,但是秦王答应过免我一死。”于是,李渊大笑,并赦其罪,将其贬为庶人,与其家族一起迁到成都居住,当然一直被监视。可是临行前夕,王世充被大唐羽林将军独孤修德杀死。独孤修德的父亲独孤机曾经为越王杨侗僚属,王世充称帝后,独孤机想逃亡李唐,却被王世充杀害,独孤修德因此为父报仇。王世充的哥哥王世伟和儿子王玄应在去四川的路上,因图谋造反,伏诛。

窦建德则被斩首。当时,窦建德余党提议立其养子为主,继续与李唐对抗,但被其妻否决:“夏王威震河朔,现在一出 不复,这就是天命有归吧!不如诚心请降,以免生灵涂炭。”于是举众投降。

虎牢之战作为李唐立国的定鼎之战,意义深远,甚至影响了李唐的国运和历史走向。因李渊祖父名李虎,为了避讳,虎牢改名武牢。此战,李世民功劳巨大,李渊不得不给了他无上的荣耀,使他居于一切臣属之上,甚至能够与太子李建成平起平坐,结果激发了其觊觎皇位的野心。此后,李世民与太子交恶。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和大唐帝国三百年的盛世宏图,其实都可以说源自虎牢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