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夏原吉

夏原吉(政绩卓著的“股肱之任”)

夏原吉简介

夏原吉:夏原吉五朝为官,政绩卓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臣。洪武时期,他以诚笃干济为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时历任户部右侍郎、采访使;靖难之役后,成祖朱棣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朱棣迁都北平、增置武卫百司、派郑和下西洋,全由夏元吉筹措。朱棣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时,夏元吉以国库空虚反对讨伐,朱棣大怒之下系之大狱。朱棣粮尽退军,临终前对左右说:“夏元吉爱我”。朱高炽继位后,夏原吉蒙赦出狱。后尽心竭力辅佐仁宗、宣宗,最受皇上器重。《明史》赞夏原吉为“股肱之任”、“蔚为宗臣”。

夏原吉传记——

夏原吉,字维喆,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出生于德兴(今江西德兴市),后因父亲夏时敏出任湘阴(今属湖南)教谕(学官名,负责教育生员),于是举家定居湘阴。夏原吉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辛。

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夏原吉因聪慧好学,被举荐参加湖广乡试,进人太学,后选人禁中书制诰(抄写文件)。在工作中,夏原吉因态度端正,一丝不苟,得到太祖朱元璋的重视,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被提拔为户部主事。

建文元年(1399 年),明惠帝朱允蚊继位后升他为户部右侍郎。次年,改任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分行福建。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夏原吉被提升为户部左侍郎。当时,浙西诸郡洪涝成灾,连年治理无效,夏原吉上任不久即奉命前往治水。他通过勘察河道,发现太湖流域下游地势平缓,河道弯曲、狭窄,致使经常淤塞。于是他动员民工十余万人,奋战九个多月,先后疏浚吴淞江、白茆塘、刘家河、范家浜、大黄浦等河道 。引吴淞江上游之水取道刘家河人长江,凿范家浜,使之与黄浦江相接,将太湖东部河湖之水,循黄浦江排入长江,使黄浦江成为太湖的主要排洪通道。治水期间,夏原吉身体力行,布衣徒步,风餐露宿,终于彻底根治了浙西诸郡频繁的水灾。同时他还,上书朝廷,如实详申百姓受灾苦饥,要求减免灾民税赋,赈济灾民。

永乐四年(1406 年),夏元吉升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户口、田赋、财政等政令。夏原吉与吏部尚书蹇义等评定赋役诸制,提出裁冗食、平赋役、清仓场、广屯种、严盐法钱钞之禁,以及改革户口、免除计口纳钞等三十余事。此后,朱棣迁都北平、增置武卫百司、派郑和下西洋,其费用数以亿万计,全由夏元吉筹措。他设立盐务衙门,以盐卡收税,谨防贪官。他将户口、府库、田赋等数字写成小条,常置于袖中,以便随时参阅。每当成祖询问,他总能对答如流。

永乐十八年(1420 年),北平宫殿建成,成祖大赏百官。夏原吉上疏说:“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逋负,以宽民力。”

永乐十九年(1421 年),朱棣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他召集群臣,商议亲征之事。这时,因国库、粮草、马匹空乏,夏原吉据实相告:“ 此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忽劳车驾。”反对出兵。成祖龙颜大怒,将夏原吉罢职下狱。夏原吉被逮下狱后,家被抄没,抄家时,家中除布衣、陶器等日常用品外,别无它物。

永乐二十二年(1424 年),朱棣第五次率军北伐,粮尽退军。因徒劳往返,劳瘁愤恼,病体日益不支,在榆木川病逝前开始惭悔不听夏原吉的忠言,对左右感叹道:“夏原吉爱我。”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亲到监狱看望夏原吉。不久,大赦出狱,再任户部尚书。夏元吉根据当时的财政实际,请求仁宗朱高炽多收钞、少发钞,以和缓通货膨胀压力,并取消了郑和的海上远航,使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稳定。

洪熙元年(1425 年),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夏元吉进升为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他尽心竭力地辅佐朝政,深受皇上器重。

宜德元年(1426 年),宣宗朱瞻基即位,以夏原吉老臣旧辅,对他更加敬重,赐他食三禄,在北平、南京两地均建府第。不久,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也以“靖难”为借口,将夏原吉比为齐泰、黄子澄。夏原吉辅佐朱瞻基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宜德五年(1430 年),夏原吉病逝,终年六十五岁,宣宗朱瞻基赠他为太师, 晋光禄大夫,谥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