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红袄军起义

红袄军起义(红袄军抗金)

红袄军起义简介

红袄军起义:红樤袄军抗金或称红袄巾抗金起义,金朝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和民族压迫激起山东省中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山东人民被迫走上武装反抗道路。其中规模最大、时问最长的是红袄军起义。红袄军起义爆发于金大安三年(1211),红袄军大本营设在马亓山。红袄军起义被镇压,各地起义军此伏彼起,加速了金朝的瓦解。

红袄军起义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1214年

参战方:金,红袄军各部

战场: 山东、河北地区

主要将帅:仆散安贞,杨安儿,李全,黄掴阿鲁答,刘二祖

战争回放

金朝末年,在政治形势急剧恶化情况下,山东、河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红袄军起义。

红袄军不是一支统一的武装部队,而是多部独立作战且时有配合的农民武装。由于成员主要来自自耕农、佃户、驱丁(奴隶)及下层商贩,又都以身穿红袄作为标志,因此当时被统称作“ 红袄军"。

红袄军各部以益都杨安儿、潍州(今山东潍坊)李全、泰安刘二祖、密州(今山东诸城)方郭三、真定(今河北正定)周元儿、胶西(今山东胶州)李旺、兖州郝定等部影响最大。

一、杨安儿、李全起义军

益都杨安儿部乃起义时间最早的一支红袄军。

杨安儿原名杨安国,起义前以贩卖鞍材为生,人称杨鞍儿,自名杨安儿。

宋开禧二年(1206, 金泰和六年),杨安儿借宋军北伐之机,聚众起义抗金,后接受金朝招安。

宋嘉定四年(1211, 金大安三年,蒙古太祖六年),蒙古成吉思汗攻打金朝,金廷调杨安儿戍边。杨安儿与张汝等人早已不满金军的统治,趁此机会,率兵再次起义,攻打略地。

嘉定七年,蒙古从中都退兵。

金廷有了喘气的时间。金廷大骂杨安儿:“红袄军不知好歹,我们不必再给他们留生路。”他们利用这一时机,调动军队,遣仆散安贞组织全力围剿杨安儿等部红袄军。

杨安儿部在益都城东被仆散安贞击败,向东迁移,进入莱阳(今属山东)。

金莱州守将徐汝贤以城降。杨安儿部将邹都统领兵到登州( 今山东蓬莱),登州刺史耿格开门欢迎起义军。

杨安儿进人登州,自立为王,设置官属,建年号天顺。

随后,杨安儿部攻占宁海州( 今山东牟平),进兵潍州。其他各支红袄军也在各地发动战争,一时间红袄军声威大震。

嘉定七年七月,仆散安贞分兵两路,以沂州防御使仆散留家作为左翼,安化军节度使完颜讹论作为右翼,进攻杨安儿部。

金军先后在昌邑(今属山东)、辛河大败红袄军,红袄军死伤无数,大量军械被缴。

仆散安贞率兵至莱州,杨安儿部将史泼立刻领20万人出城东列阵。

仆散留下少数兵力攻城,分散红袄军注意力,然后大军全力攻击,红袄军损失近半,退守莱州城。

仆散安贞以重赏招降,对红袄军说:“你们只要肯投降,我大金必有重赏。”

红袄军说:“我若投降,还有命吗?”拒绝投降。

仆散安贞于是采用里应外合之计,遣莱州黥卒曹全、张德等人城诈降,迷惑红祆军,潜伏城中。

九月,金兵里应外合攻占了莱州,杨安儿向东败退,耿格、史泼立等部将投降,红袄军所占州县几乎全都丧失。

杨安儿和部将汲政等乘船人海,被行船人曲成袭击,潮水而死。

杨安儿军余部由刘全、杨妙真(杨安儿妹)率领,与潍州李全领导的红袄军会合。

李全原为潍州农民,因善于使用铁枪,人称李铁枪。

嘉定七年,他与兄长李福聚众数千与潍州起义,附近州县农民军先后归顺,实力大增。

随后,进兵临朐(今属山东)、穆陵关(今属山东),准备北上攻取益都。

这时,仆散安贞的主力军在益都,李全率部转而南下至磨旗山( 今山东莒县东南),与刘全、杨妙真率领的益都红袄军万余人汇合。

李全与杨妙真一见钟情, 结为夫妻,两部合力与金军交战。

红袄军战败,李全率主力向东南撤到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东南),刘全领一军退驻大沫蝈(今山东费县西南)。

嘉定十年,李全部红袄军开始进行反攻,分兵攻占莒州(今山东莒县)、密州,青州,这时南宋看到红袄军仍很有能力,决定对其招降。

李全也意识到,此时还是得找一个靠山的,他便接受南宋授予的京东路副总管的官职。

嘉定十一年四月,金招抚副使黄掴阿鲁答又夺回密州,李全领兵援助胶西县失利。

五月,黄掴阿鲁答在莒州和日照县(今属山东)南追击红袄军40里,李全部退至涟水(今属江苏),向南宋求救。南宋于是赶紧给李全支援器械装备,李全再次组织反击金军。

六月,李全出兵北上攻打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久攻不下。

七月,李全部红袄军与金军援军队战于高桥,不能取胜,退守石秋。

九月,李全出兵突袭密州,擒获黄掴阿鲁答。

十月,李全占领邹平( 今属山东)、临胸等县。在章丘(今属山东)击败三路金兵,杀死金提控王显,攻占寿光( 今属山东)。

李全采用流动作战的战略,作战不利就退人宋境,休整后再进行出击。金军一直受其困扰。

嘉定五年,泰安人刘二祖领导当地农民进行起义。以后,刘二祖率部转战淄州(今山东淄博)、沂州( 今山东临沂)等地,与杨安儿部红袄军互相呼应。

嘉定七年,杨安儿部被金军镇压后,刘二祖对前来招安的金朝使者破口大骂:“金鞑子有什么好心眼,我才不肯归降于他。”拒绝了金廷的招安,率领部继续在山东东路作战。

嘉定八年二月,金帅仆散安贞指挥全力围攻刘二祖红袄军,红袄军损失惨重。

仆散安贞又派兵和宿州提控夹谷石里哥军合攻大沫墙,刘二祖部1000多人出士固力战,遭到夹谷石里哥的骑兵冲击,全部战死。

金军夺取红袄军水寨,刘二祖旗下5000多人战死,刘二祖也在战斗中受伤,被俘遇害。

红袄军余众退至大、小峻角子山(今山东费县附近),继续抵抗。

金军进一步出击,上万名红袄军将士牺牲和被俘。

刘二祖牺牲后,余众推霍仪做领袖继续坚持抗金,其他各地红袄军先后归顺,实力不断增强,队伍扩展至十数万人。

嘉定九年春,霍仪率部攻邳州(今江苏邳州西南古邳城),在黄山(今江苏徐州东南大黄山)两次败于金邳州刺史、徐州界都提控纥石烈桓端的军队,退人北山中。转而进攻东南,围攻沂州。纥石烈桓端军出邳州,完颜建军经徐州(今属江苏)增援沂州,两军与金沂州守军内外夹攻,大败红袄军。霍仪战死,部下万余人牺牲,残部投靠李全。

二、密州、兖州起义惨败

自从杨安儿、刘二祖起义之后,山东、河北等地的农民响应号召,组建成大大小小的起义队伍,红袄军此伏彼起,令官军深为困扰。

嘉定七年,密州人方郭三聚众起义,自称元帅,攻占密州。随后,方郭三部在沂州、海州等地作战,最后被金军镇压。

嘉定八年九月,河北红袄军首领周元儿聚众起义,攻打河北东路的深州( 今河北深县南)及属县束鹿(今河北束鹿东北)、安平(今属河北),河北西路的祁州(今河北安国)、中山府的无极县(今属河北),最后被真定府的金军镇压,起义失败。

此年冬天,兖州泗水人郝定聚众6万,攻占泰定州(今山东泰安)、兖州(今属山东)、滕州(今属山东)、单州及莱芜(今属山东)、新泰(今属山东)等十余县,并攻占邳州硇子垌(今江苏邳州西北运河岸),夺取数百艘战船。郝定自称大汉皇帝,设置百官。

嘉定九年春,郝定派宜徽使李寿甫率数万人攻打临沂、费县境,被金军击败,李寿甫被俘。

金廷担心红袄军过河西进,派尚书省右丞侯挚至东平( 今属山东)指挥镇压郝定部红袄军。在徐州的仆散安贞镇压了刘二祖部之后,也派兵参加围剿郝定部。

红袄军屡战屡败,伤亡9万人,郝定撤回泗水。金军攻占泗水拓沟村,郝定被擒,押送汴京处死。

嘉定十一年春,胶西李旺聚众起义,自称黑旗军。

四月,金权知益都府田琢派治中张林领兵攻打黑旗军,击败增援的李全部红袄军,占领胶西城,擒获李旺。

1218年六月,石州(今山西离石)人冯天羽率领数千人起义,占领临泉县(今陕西临县西南)。金帅府派兵镇压,被起义军打败。石州刺史纥石烈公顺采用诱降之计,冯天羽果真中计,其数十人出城归降,被金军捕杀。金军占领临泉,起义军退至积翠山(今山西临县东北黑查山),继续抗击金军。

八月,莱州经略使术虎山寿军攻占黑旗军元帅邹某防守的小调,前锋于水等30人被俘, 800多人战死。金军又于朱寒寨击败黑旗军,黑旗军余部退至胶西、高密(今属山东)的农村及海岛间,继续抗金。。

金将王九思攻占寨栅,起义军2000人牺牲,余众仍顽强战斗。金宣宗派国史院编修官马季良招降,起义军首领安国用等500多人投降,起义军被击溃。

除以上几支起义军之外,还有邢州(今河北邢台)程邦杰、恩州(今山东恩城西北)赵福、秦州(今甘肃天水)赵用与刘高儿、真定(今河北正定)石海、定州(今河北定县)阎显和阎德用、海州于忙儿、海州涟水(今属江苏)郭伟与祝春、浚州黎阳(今河南浚县)王二、彰德府(今河南安阳)王九等数支起义队伍。

历史影响

尽管红袄军斗争很英勇,但是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失误,他们各自为战,缺乏宏远目标,许多人初起事时就称帝建号,招致金派出大量兵力镇压,对起义的发展十分不利,纷纷被镇压。尽管如此,各地起义军此伏彼起,加速了金朝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