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嗣业

李嗣业(唐朝名将)

李嗣业简介

李嗣业:李嗣业(?-759年),京兆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唐朝名将。初任昭武校尉,后历任中郎将、右金吾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北庭行军兵马使、卫尉卿、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等,封虢国公。天宝六年(747年),随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年(751年),再随高仙芝讨平石国、突骑施,击败吐蕃军队。安史之乱时,李嗣业奉命征讨叛军,唐军靠李嗣业的突出表现击败叛军,李嗣业跟随广平王李豫收复长安,跟随郭子仪收复洛阳,与张镐等收复河南、河东两道郡县。乾元二年(759年)身中流箭负伤,后流血过多而死。死后唐朝赐谥号忠勇,追封武威郡王。

李嗣业传记——

李嗣业(?~759),唐代将领。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天宝初年(742),李嗣业被征兵到安西(今陕西安西)。他善使大刀,勇健过人,每次杀敌时,都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后升为中郎将。

天宝七年(748),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征讨吐蕃,他选李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手。当时吐蕃聚众十万于沙勒城(今甘肃敦煌一带),依山傍水,占尽天险之利。李嗣业引一队步兵,手持长刀,攀岩而上。他手擎一杆大旗率先登上。敌兵见唐军从天而降,登时军营大乱,李嗣业率兵左右冲杀,吐蕃军四散而逃,人马塞满山谷,落入水中溺死的达十分之八九。唐军大队人马长驱直入,抓获吐蕃首领勃律,于是边疆各部落纷纷归降唐王朝。李嗣业因功拜为右威卫将军。

天宝十年(751),高仙芝攻破石国,石国王的儿子联合其他部落聚集于大食(今阿拉伯国家),准备进攻唐军。高仙芝先行带兵攻打大食,几战之后,唐军大败。高仙芝还想再战,李嗣业极力劝他退兵白石岭。高仙芝点头同意。于是李嗣业手持一根大棒为开路先锋,引兵撤退。山间道路狭隘,兵马鱼贯而行。前面有一支敌兵堵道,大军很难前行。李嗣业见状,在前手舞大棒,拼死冲杀,所到之处,人马俱丧,道路开通,唐军得以安全转移。此后,李嗣业又被提升为骠骑左金吾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在凤翔召见李嗣业,命他与郭子仪等率兵抵抗叛军。至德二年(757)九月,李嗣业与广平王一同收复京城,与叛军大战于香积寺北面。唐军在距敌营数里处摆开长阵,以待敌军。敌兵大队人马冲杀过来,唐军阵营出现混乱。李嗣业脱下战袍,手持大刀,赤膊上阵,口中大呼,于阵前立杀数十名敌兵,唐军稳住了阵脚。前军将士手执长刀跟随李嗣业,如墙而进。从正午一直厮杀到黄昏,杀敌数万人。敌兵大败,唐军乘胜追击,收复大片失地。战后李嗣业被封为虢国公。

乾元二年(759),唐军合围相州(今河南安阳)。攻城数月不下,唐军将士斗志低落。李嗣业则每逢出战,一马当先、,披坚执锐,毫无惧色。在一次战斗中,李嗣业被冷箭射伤,回营养伤。一天,李嗣业正伏卧在帐中,这时伤口已快愈合,忽然听到外面金鼓齐鸣。他大叫一声,从床上一跃而起,欲出外杀敌,不料伤口崩裂,血流数升,倒地而亡。

唐肃宗听说后,痛惜万分,下诏表彰李嗣业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