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管道升

管道升(元代女书法家)

一首《我侬词》打动丈夫

管道升简介

管道升生平: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1317-年被册封魏国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藏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史评价:管道升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文化偏见下如此博学多才,在上侍公婆、中从夫君、下教子女的社会伦理义务的沉重负担下,还能够表现出那样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趣,是多么难能可贵。管道升擅画墨竹和梅兰,师承古人却另有新意,意境清新开阔,书法多受夫君影响,形似赵体,甚或乱真。管道升不仅画得好,也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如留存下来的《墨竹谱》,虽然只有800余字,却涉及许多绘画技艺,特别是墨竹的画法。除了擅长墨竹之外,她的画还涉及山水、建筑等。管道升堪称相夫教子的典范,经她教育的后代,在中国书画史上熠熠闪光的名字包括赵雍、赵麟、赵彦、王蒙。她无愧于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伟大女性之一。

管道升大事记

1262年 出生。

1288年 与赵孟頫结婚。

1289年 生子赵雍。

1317年 被册封为魏国夫人。

1319年 去世。

人物关系

管道升传记

巧妙度过婚姻危机

▲《水竹图》

管道升是父亲管伸的二女儿。她天生才资过人,聪明敏慧,性情开朗,仪雅多姿,“翰墨词章,不学而能”,生而知之的极高天赋,加上长期而全面的学习,管道升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管道升来到大都(今北京),与赵孟頫结识不知是一见钟情,还是相互倾慕,使两位旷世才人结为眷属。在之后的一生中,二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心同德、相敬如宾,既能独成一家、各有千秋,又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后人所书《我侬词》

▲赵孟頫、管道升夫妻

她与赵孟頫确实是久经考验、天造地设的绝配。尽管唇齿亦相磨,但充满智慧的她,在与赵孟頫发生摩擦或出现隔膜的时刻,都能游刃有余、及时地、甚至是预见性地解除他们之间的危机,维持、甚至以此加深他们之间的关系。中年的她,“玉貌一衰难再好”,长期以来的各种家庭琐事及社会应酬,将她以前的月华水色消磨殆尽,思想变得成熟、性情变得暴躁,赵孟頫对婚姻的忠贞便开始动摇,坚持纳妾。在婚姻危机的关键时刻,她一不严声厉色、二不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高雅通达而积极严肃的态度和情怀作了这首《我侬词》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词中反映了重塑你我的批评自我批评与科学态度,也反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命运和家庭责任。

赵孟頫看到她的这首词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管、赵的爱情生活,情深意长;诗画唱和,高山流水。管道升和赵孟頫相敬如宾,体现了中国爱情的独特审美格调。管赵爱情范式,是中国人情爱生活的经典篇章,更是中国情爱文化的精神资源。当然,管道升所受的教育完全无法与出身宗室的赵孟頫相比。不过,聪颖过人的管道升在育子持家的同时,勤奋钻研揣摩,最终诗词书画俱佳,成为历史上空前绝有的才女。

《秋深帖》

▲《秋深帖》

▲管道升《烟雨丛竹图》

管道升的书法作品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秋深帖》(或称《代管道升记》),其纵26.9 厘米、横53.3 厘米,字共计18行,全帖为行书,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

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署自己的名字不妥,因为这通手札写得太漂亮了,自己也不舍得毁弃,便在名字上略作涂改,原文题字为赵孟頫的字——子昂,修改为道升。此手札可于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前名人手札赏评》一书第56 页中明显看出,“道”字由“子”字修改而来,“升”字是由“昂”字修改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