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淮

王淮(南宋名相)

王淮简介

王淮:王淮(1126年—1189年),字季海,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王淮登进士第,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王淮去世,获赠少师,谥号“文定”。王淮为官四十年,被宋孝宗称为“不党无私,刚直不阿”。他竭力举贤,李焘、朱熹、吕祖谦、辛弃疾、陆游等都曾受其荐举。在枢密院时,他力主抗金,建议“择将、备器、简兵、足食”;批评只知“以和为和”,不知“以和为战”。又注重赈济遭水旱灾害的饥民,奏请宽刑减赋,颇有贤名。

王淮传记——

人物生平

王淮自幼聪颖,好学不倦。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王淮登进士第,被授为台州临海县尉。他的上司、知台州萧振一见王淮,就认定他是奇才,日后必成大器。萧振调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后,将王淮辟为幕僚。萧振将离任时,众人都想挽留,王淮说:“万里送母,难道会计较功名利禄。”众人都很佩服他的学识与气度。后来,王淮升任校书郎。

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首论劾汤思退罪数十条。曾出知江州、建宁府,以及福建转运副使、两浙西路提刑。

淳熙元年(1174年),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淳熙二年(1175年),任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粜淳熙垍頭四年樤(1177年),任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

淳熙八年(1181年),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

淳熙九年(1182年),为左丞相。

淳熙十五年(1188年),因王淮一再请辞,孝宗遂授他为观文殿大学士、判衢州。王淮极力推辞,被改任提举洞霄宫。

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禅位于太子赵惇,即宋光宗。光宗即位后,下诏征求治国之策。王淮认为应以尽孝进德、奉天敬民以及用人立政为本。王淮的生母去世后,王淮以礼服丧。他患病后,对家人说:“《易》有六十四卦,我的寿命也是如此。”同年,王淮逝世。讣闻传至京师,光宗十分悲伤,为其辍朝以示哀悼,追赠少师,赐谥“文定”。

主要成就

王淮在高宗绍兴末年作御史官,曾建策“刑赏、黜陟(官员升降)”的大权应集中归于皇帝。大臣“各以成法来上”,如果“依违迁就”以违制论罪。孝宗即位后,王淮先后在福建、两浙作财政和司法官。符离战后,王淮被孝宗召见,建策“择将、备器(武器)、简兵、足食”,主张继续备战。龚茂良作相,王淮在枢密院主管军务。

孝宗用王淮执政,对他说:“近来士大夫多以谈农事当作羞耻。农事是国家的根本。士大夫好作高论而不务实,还说是羞耻。”“周公、孔子也未尝不理财。”又说:“士大夫还不愿意谈论恢复失地。家里有田百亩,其中五十亩被人占据,不是就要告状么!对自己家事明白,对国事就怕谈,这算什么!”孝宗制定理财备战的执政方针,王淮作相一直执行着这个方针。

王淮执政,据说“守边统兵之官,各当其才”,“区处军务,率皆合宜”。大抵孝宗、王淮的所谓“理财”,只是把地方的财权更多地集中到朝廷,并没有从制度上作重大改革。所谓备战,也只是对军兵作一些整顿,并没有作北上抗战的打算。

王淮一生为官四十年,职居相位,宋孝宗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竭力荐举贤才,李焘、朱熹、吕祖谦、辛弃疾、陆游等都曾受其荐举,一时人才济济。在枢密院,力主抗金,建议“择将、备器、简兵、足食”;批评只知“以和为和”,不知“以和为战”。注重赈济遭水旱灾害的饥民,奏请宽刑减赋。言行稳健,善于调和矛盾。朱熹与唐仲友不和,互相攻讦,孝宗问淮,以“秀才争闲气”答之,居间调停息事。

人物评价

赵昚:①陈康伯虽有人望,处事则不及卿。   ②丞相直谅无隐,君臣之间正宜如此。

脱脱:王淮为伪学之禁,毒痡善类。

史料记载

《宋史·卷三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五》